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临洮、渭源5县接壤地区,东经103度44分-103度48分,北纬34度56分-34度58分之间,汇集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25.51平方公里。主峰大莲花山海拔3578米,洮河沿岸2000米左右。属高寒半湿润气候。本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水源涵养林和风景林以及林内各种珍贵野生动物。区内植物种类约有75科191属500余种。区内动物资源丰富,兽类有60余种、鸟类…[详细]
三江平原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由于长期的构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积,所形成的低洼平坦的平原。横亘于中部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即狭义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一湖积沼泽化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一兴凯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详细]
一、基本概况安徽泗县沱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为泗县境内北沱河及南沱河极其两侧流域。北沱河从泗县许圩子入境,向东南到草沟汇唐河折向南至樊集与南沱河汇流入沱湖,长19 km。南沱河,是泗县、五河两县界河,从沈庄向东南至樊集汇北沱河入沱湖,长17 km。保护区地处东经117°37~118°10,北纬33°16′~33°46′之间,范围包括草沟镇王楼街、街西、草沟、桥东、街南、汪尚、大梁、李圩、大安…[详细]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粤湘两省交界的粤北南岭腹地,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2o30′~113o04′,北纬24o37′~24o57′。东与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大坪和南水水库接壤,南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乡、古母水镇连接,西靠连州潭岭水库,北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总面积58400 hm2,是目前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南岭保护…[详细]
一、自然概况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的永安市境内,属戴云山余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8′3″-117°35′28″,北纬25°50′51″-26°1′20″,保护区核心区距离永安市区36km,距离泉三高速公路桃源出口30km。天宝岩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1015.38公顷,其中核心区3401公顷、缓冲区2679公顷、实验区4935公顷。最高处海拔1604.8m…[详细]
湖南城苗族自治县境内的湖南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越城岭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地带、南岭山脉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18″~110°33′36″,北纬26°06′03″~26°20′06″。保护区分为两个片区,第一片区是金童山,该片区的南部与南山牧场相连,北部与湖南城步两江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金童山主峰最高海拔1784.1米。第二个片区是明竹老山片区,东与广西资源县交界,东北与湖南新宁县接壤…[详细]
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海西州德令哈市境内,地理坐标为地理坐标为北纬37°1′~37°21′,东经96°44′~97°25′,东距德令哈市42km。托素湖湖水面积16748公顷,是德令哈盆地最低点;可鲁克湖湖水面积5860公顷,是德令哈盆地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四周有多条山谷洪积扇向心于此。保护区总面积1150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848公顷,占保…[详细]
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1995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政复〔1995〕31号)。保护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2′23″~102°26′7″,北纬23°10′20″~23°17′15″之间,地跨架车、宝华、洛恩、乐育、阿扎河、甲寅、车古、浪堤、垤玛9个乡27个行政村。东起阿扎河乡普马村,西止垤玛乡利北大梁子沟底,南从切初后山…[详细]
在“鸡鸣三省”的青川县姚渡镇境内,有一块面积14150公顷的莽莽林区,便是神奇的毛寨自然保护区。青川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而姚渡镇北抵甘肃,东至陕西,素有“鸡鸣三省惊五县”之说。毛寨正是在这商贾云集之地默默展示着它的神奇。毛寨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上游岷山山系米仓山和大巴山山脉之间,境内山峦叠障、沟壑纵横;高大的山体,陡峻的地势,让人疑为落入凡间的天神所化。区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点鹰嘴山海拔234…[详细]
黑龙江友好自然保护区位于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友好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省(部)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友好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山脉中段,横跨小兴安岭主脉的南北两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8°10′15″—128°33′25″,北纬48°1…[详细]
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主脉东侧北坡,位于“中国白头鹤之乡”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局)境内。保护区东北部与嘉荫县接壤,东南部与鹤北林业局毗邻,西北部是汤旺河林业局施业区,西南部、南部是新青林业局施业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8′29″--130°23′07″,北纬48°19′21″--48°40′20″。距离黑龙江省会哈尔滨47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2…[详细]
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赤峰阿鲁科尔沁湿地经过几年的有效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内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地进一步恢复,湿地已经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现在,已有150多种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草原比较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沙地草原,它不像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那样平平展展,一望无边,但它更富于变化,更表现多姿。两水之间,两丘之距,一洼洼盛满了绿,一洼洼盛满了蓝。绿色延伸到山巅似乎嘎然…[详细]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县和西畴县境内,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3′~104°10′、104°41′~104°52′,北纬23°16′~23°25′、23°21′~23°24′。保护区总面积344406hm2,核心区总面积为10304.62hm2,缓冲区面积7793.48hm2,实验区面积8768.90hm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详细]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内,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具典型特征的干热河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378.9hm2。元江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303种;哺乳动物97种;鸟类258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动物53种;鱼类34种。有国家珍稀保护植物桫椤、元江苏铁、水青树等16种,发现在云南省内植物分布的新记录有10种和狭域特有植物12种。有…[详细]
安徽华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基本概况宿松华阳河湖群原属安徽安庆沿江水禽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新设立“宿松华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关于同意安庆沿江水禽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更名的批复》(皖政秘[2013]231号)),包括黄湖、大官湖和龙感湖的一部分,总面积50496.7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5704.47hm2,缓冲区面积5605.13hm2,实验区面积…[详细]
湖南祁阳小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现有干部职工126人。保护区位于祁阳县东北部,离县城15公里,居祁山山脉中段,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珍稀濒危两栖动物—挂榜山小鲵。同年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成立保护区管理局,内设党政办、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办、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和计划财务股四个职能股室。保护区范围包括四个国有工区和18个行政村,总面积6060公顷,其中核心区1703公顷,缓…[详细]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辉河珍禽湿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7月,经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呼机编发[2004]33号文件)批复成立呼伦贝尔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隶属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由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代管,为副处…[详细]
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梅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西部昌江县与白沙交界处,处于以由平地向低山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保梅岭林区孕育了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现保存的森林是目前海南西部保存较好的低海拔热带天然林,是具有典型性的生态系统;同时,该地区是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的新野生种群重要缺席地,是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的重要分布地。另外,该地区又是昌江县最大水库…[详细]
们在中国北部中俄边境的黑河,有一个名叫“胜山”的保护区,那里地域独特,生态原始,是黑河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一、保护区性质、名称、位置、面积、范围、隶属关系黑龙江胜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3年2月,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黑河市爱辉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9°25′~49°40′,东经126°27′~127…[详细]
黑龙江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位于桦川县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东与富锦市接壤,北部与汤原县 萝北县 绥滨县隔江相望,南部与桦川县的悦来镇新城镇 梨丰乡 东河乡及江川农场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5′2″~131°28′17″,北纬46°59′52″~47°13′41″。自然环境概况:黑龙江桦川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处于三江平原西部,为松花江冲积平原。此地貌是松花江经此下陷出现沉积逐渐形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