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赵镇位于祁县城西5公里处,共辖16个村,1个社区,面积75.4平方公里, 14669户3.58万人,耕地面积7.3万亩。镇内三河(汾河、乌马河、昌源河)交汇,七路(108国道、祁方线、祁晓线、东夏线、丰西线、大运高速、龙城高速)贯通,高速出口位于乡镇所在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是全县的农业大镇、白酒原产区,也是全国剪纸艺术之乡。
2022年以来,城赵镇牢记领袖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县委“六县建设”工作目标,深学细悟、真抓实干,充分发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强劲引擎作用,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扎实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认真谋划、积极部署、高位推动,组建“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镇网格化治理、星级化管理”等工作专班,列出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职责任务分工。紧紧围绕“两级书记”亲自抓,重点抓“两级书记”工作思路,通过明确工作中心任务,提升村党支部书记抓支部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落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任务等“头雁”能力,各项民生实事、常规工作、规定动作良好完成,村干部的素质不断提升,党支部向心力、凝聚力更强,党员参与度更高。开展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制考核,农村党员干部积极融入微网格工作,推动了基层治理稳步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通过“支部带动,村委落实,依法依规,逐份排查”对全镇17个村(社区)资源资产进行盘点,分村分类分户分资源精准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做到全面“清”;实行“日汇报、周调度、月总结”工作制,及时研判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对债权债务、历史遗留矛盾问题进行巧妙“化”;镇纪委牵头,镇农经、土地等部门配合,对各村进行督导检查,村主干认领责任书,列出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党员、代表积极走访入户,通过讲解政策、解决困难、依法起诉等多元纠纷化解途径推进“应缴尽缴,应收尽收”,确保足额“收”。截至目前,全镇各类资产合同997份应签尽签,增加村集体收益94.35万元。镇村齐心,硬核攻坚,推动全镇各村化解债权金额672.66万元,化解债务金额3162.78万元。特别是城赵庄社区依法维权,通过民事诉讼为村集体收回三万元承包费欠款,推动全村110余亩机动地规范发包增收承包费两万元,蹚出依法维权新路径;固邑村成功破解河滩地246亩村民长期无偿占用问题,通过村集体规模经营种植高粱增收40万元。
围绕富民强村总目标,立足实际、找准方向、因地制宜、突出引领,多措并举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直播带货电商兴农新模式。修善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直播公司,抢抓时代机遇,更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带动村民种植酥梨、辣椒等优质农产品,搭建电商直播平台拓宽农户产销渠道,建立农户产品直供基地。甄选高品质产品通过“抖音直播”销售,畅通线上线下销路,提升修善品牌知名度,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0万元,“小手机”撬动了“大市场”。走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新路径。高城村雅安组通过种植芍药实现村集体增收,利用土地流转发展“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的旅游模式,成立芍药种植及旅游专业合作社,继续围绕芍药产业延链扩产,每年5月举办芍药文化旅游节,助力村集体收入冲刺20万元大关,“小芍药”带来了“大收益”。激活特优农业产业新动能。九汲村利用优越地理位置,新建仓储式冷库,积极争取上级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收益;西韩村依托村内种植大棚优势新建了蔬菜交易市场,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6-8万元;原西村菜花、山楂、甜瓜、葡萄、红薯等综合果蔬种植200余亩,总产量超150万公斤,预计纯收入突破百万大关,“小果蔬”种出了“大实惠”。
坚决按照“四摘四不摘”总要求,落实落细落地各项惠民政策,与帮扶工作队积极对接,重点关注10类人群,摸排走访建档立卡脱贫户507户895人,监测户27户67人,边缘户19户43人;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推动修善村小街巷提质、韩家庄街巷提质硬化、城赵庄灌溉管网及配套工程高标准落实;用好国家小额贷款扶贫政策,为14个村99户脱贫户申办助农贷款,增收29.7万元;协调相关部门,为5户脱贫户申报慢病症,2户申报大病救助,为郑家庄1名父亲病故、母亲失联多年的孩子办理孤儿证,帮助享受政策帮扶;做优就业帮扶,通过就业培训、介绍就业等措施帮助全镇235名建档立卡脱贫户成功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约402.7万元;申报产业扶贫项目母羊144只,惠及城赵、原西、韩家庄、丰固、建安、高城、城赵庄7个村15户脱贫户,预计增收72000元,母猪32只,惠及丰固、建安、城赵3个村4户农户,预计增收18000元,辣椒种植93.16亩,惠及丰固、原东、韩家庄、城赵、朴村、建安、原西7个村共37户脱贫户,预计增收18万元。
按照省市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安排,认真谋划、积极部署,聚焦基层执法力量分散、执法交叉等突出问题,统筹镇域力量,选优配齐执法队伍。组建了由乡镇长任队长的综合执法队伍,锻造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业务能力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综合执法队伍。细化制度流程,加强物资保障,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索开展“村网格+乡执法”联动模式,村级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问题排查,发现问题后上报执法队,执法队查实情况后及时执法,搭建起问题排查治理闭环路径,及时解决群众反应强烈问题,破除“无人管”难题。建立“律所法律顾问+单位公职律师”双顾问制度,通过法治审核、案例解析、执法规范性把关、定期执法知识讲解等方式,强化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破除“不会管”难题。按照“法定+赋权+委托”形式,逐项梳理执法层级与执法责任划分等问题,明确上级赋予乡镇的执法权限和范围,开展执法目录清单编制工作,编制法制审核流程图等,探索考核制度,厘清执法边界与责任关系,实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破除“任性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