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让乡庙垭村,东与堡子镇高家湾村接壤,南与虎让乡虎溪村交界,西与虎让乡玉皇村为邻,北与江陵镇青竹山村相连。东部龙头山树木成林,两边梯田分布;西部丰登水库碧波荡漾,四周良田沃野。村落面积近4平方公里,6个组,1650人。2019年,庙垭村成为达州市第一批传统村落。是一个主要以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村落。
庙垭村主要以陈氏、王氏为主,约占全村人口的60%。据《虎让乡陈家营陈氏族谱》记载,陈氏原为西晋闽中四大姓之一,家族显赫,有短暂立国史。1278年陈氏兄弟入蜀,分居涪州、铜梁、合川、广安。若干代人后,陈伯联迁居通江马山垭(一说巴州壁江马三凹,今通江三合乡)),其后代陈应泽于1628年迁达邑虎跳河陈家营,为庙垭村陈氏始祖。陈应泽在庙垭村生三子,长子陈在朝及夫人程氏居现玉皇村,次子陈贵朝及夫人李氏世居庙垭村,三子陈扶朝及夫人李氏居现虎溪村。陈氏在庙垭村不断繁衍生息,已历16代人。
垭村王氏与江陵镇草庙村的王氏祖先同为王鼎,明朝洪武八年(1375)二月,以正五品衔率军及全家别楚入蜀,落业通江马山垭。后裔中,有四兄弟围着篝火,商议以篝火材料为字,按年龄大小为序,分别取柴、碳、烟、灰之名字。几经联姻,与陈氏结成姻亲,1628年(一说明末因兵燹迁居),王氏后人王应富与表兄弟陈应泽、窦成方(窦氏不旺,庙垭村无子嗣)一起迁至迁达邑虎跳河王家营,并世居至今。
相传,王氏始祖王应富、陈氏始祖陈应泽始居庙垭村时,王应富看中的是陈家营并先安营扎寨,陈应泽见这里左右逢源,有山有水,风水好,便有心巧占,他对王应富说:“这里地处山脊,虽有水用,但后无靠山,且风雨极大,易受灾害,不如你前往山溪对面居住,那里依山傍水,可挡风雨,我身壮如牛,不怕强敌,干脆让我在此扎寨。”对风水不是很懂的王应富一听,虽心存疑虑,但也觉得有些道理,便回答道:“那好,这里留给你,我越过小溪,前往你所指的地方另建居室。”自此,陈应泽便在陈家营扎根繁衍,王应富泽在王家营扎根繁衍。陈、王二家各自安居后,两大氏族关系非常融洽,互相帮携,发展良好,出了举人、进士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