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中国惟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8年抗战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纪念馆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太(原)长(治)高速公路武乡出口1公里,太(原)焦(作)铁路纵贯武乡县城,二○八国道、沁温红色旅游公路与周边景区襟带相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山区、八路军的故乡——风景秀丽的山西省武乡县城西,1988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3周年之际,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2005年8月15日,纪念馆二期扩建工程胜利竣工,《八路军抗战史陈列》大型主题展览正式开幕。从1988年建馆迄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几经发展,特别是历经2002年、2005年两次较大规模扩建改陈,面貌涣然一新。本馆平面布置采用中国建……[详细]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景区位于革命老区左权县麻田镇,距左权县城45公里,距山西省会太原195公里。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分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两部分。总部旧址占地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于1980年对外开放。2011年以来,投资2000余万元,本着“修旧如旧、以期恢复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旧貌”的理念,对总部大院、邓小平旧居、左权旧居进行了修缮,并对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党校、鲁艺学校、《新华日报》报社等旧址进行了恢复,让游客真切体验和感受到当时八路军的真实抗战生活。2007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的纪念馆总投资1.2亿元,是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中展览路线最长、文物实物最多、内容最全的……[详细]
侯马彭真故居
  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垤上村,1902年10月12日,彭真同志出生于垤上村西沟的两孔窑洞中,窑洞坐西向东,洞内除了土坑、锅灶和几件简陋的木制家具外,别无它物。彭真同志原名傅懋恭,在故居居住和生活了19个春秋,7岁时便开始帮父亲下地干活,帮母亲纺线,12岁时上过几天私塾,17岁时考入当时的曲沃县第二高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彭真开始萌生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被学生们推选为宣传队长,带领学生上街-,开展禁烟、禁,-、禁缠足、-洋货的斗争,初步显示了高超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1922年,从家乡侯马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0。从此,他告别家乡……[详细]
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南,东濒汾河,西接太汾公路。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建筑总面积8400平方米,1957年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纪念馆建筑总面积6万平方米,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对称分布。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广场,花坛中央耸立着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有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碑的背面,镌刻着《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碑后是近3000平方米的槽形建筑,正面栏柱中央悬挂着郭沫若所题馆匾“刘胡兰纪念馆”。周围的火炬象征着中华儿女“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的信心和决心。纪念馆大厅内陈列着烈士的74件遗物和反映刘胡兰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文献资……[详细]
5、堆云洞 AAAA
堆云洞
  道教名观堆云洞(河东特委革命旧址)位于夏县城西二十五公里的水头镇上牛村洞沟,始建于元代初年,居于稷王山麓,隐匿于黄土沟壑之间,因建筑群远观如云朵叠加,进穴崖而入,洞阶相连故名“堆云洞”,历经明清时期不断地增筑扩建,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寻院,洞里藏洞,道法自然,层叠构筑的建筑奇观,素有“小布拉达”之称,被誉为“放大的盆景、浓缩的仙境”。1922年,革命先烈嘉康杰在此道观创办了“平民中学”,把这里做为传布新思想新文化的讲坛,招收北方九省学习达1200余人,其大部成为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1928年6月山西省委书记汪铭在堆云洞主持召开了河东地区党组织会议,正式成立了河东特委;1929年4月,省委书记汪铭再次在堆云洞召开了河东特委会议,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改特委为特支。堆云洞做为河东特委的秘密活动中心……[详细]
高君宇故居
  高君宇故居时代:清末高君宇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6名党员之一。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京汉铁路工人大-,发起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生于189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卒于1925年农历三月五日。他用29个春秋,谱写了一曲灿烂的人生篇章,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娄烦县峰岭底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窑为主,皆为青砖灰瓦,清末同治年间开始修建,被当地人称为“高家大院”。整个大院分为东上院、东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园共6座院落,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为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上院窑洞从西往东分别为高……[详细]
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
  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山西省石楼县城,1991年中央批准建馆,1992年省计委批准立项,1993年8月正式动工修建,1996年5月5日建成开馆,总投资115万元,是一座全面反映红军东征历史的纪念馆,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同志题写馆名。主展馆分为序厅和四个展厅,布置有“红军东征”基本陈列,展出历史照片197幅,珍贵文物75件/套,文字图表70余份,全面再现1936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下,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渡河东征,在山西境内转战50余县,同蒋阎军队展开激战,历时75天,于5月5日回师陕北的历程。主展馆前有小号兵雕塑,主展馆后依山而建帆形纪念碑,-同志题写碑名“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纪念碑”。纪念馆馆藏文物804件……[详细]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南20公里的东冶镇永安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901年,徐向前元帅就出生在这里。这是一幢典型的晋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内正面为主房,两侧是厢房,上下两层是徐帅青少年时期干活和学习的地方。在故居内,有徐向前元帅童年时学习用的小木桌,1955年毛泽东向徐向前授勋时的元帅礼服,还有徐帅的羊毛衫、军装等衣物。徐帅亲笔书写的他生前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石灰吟》和《龟虽寿》原件也存放在这里。一件件实物和图片资料,反映了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清廉简朴,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故居坐北向南,一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56平方米。正房两层木楼,面宽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左右耳房二间。东西配房各六间,垂花院门。1991年,修复故居木楼和大门。1995年,建展览室,成列有徐向前元帅的被服、补……[详细]
孙文龙纪念馆
  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思想超前,在阳城县寺头乡这片土地上开创了种植苹果的先河,给当地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他就是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孙文龙。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孙文龙纪念馆。景区地址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最佳旅游时间3月——10月开放时间8:00——18:00景区门票门票:免票交通信息自驾:1、太原方向的游客:二广高速(晋城口)--晋阳高速(阳城口)--阳杨线(向……[详细]
丁村民俗博物馆
  丁村民俗博物馆位于襄汾县城关镇丁村明清民宅。1985年11月10日开馆,是我国建立时间较早的民俗博物馆,隶属于临汾市文物局。丁村明清民宅是我国北方以四合院为格局的民宅,现保存较好的有40座院落。分为北院、中院、南院和西北院四大组,据建房题记,北院以明代建筑为主,中院为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为多,南院以道光、咸丰时期为首,西北院为乾隆、嘉庆时期所筑。丁村民居风格典雅,时代特征鲜明,是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佳作,对研究民间建筑及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藏有文物11000余件,以明清字画、瓷器、家具为主,其中珍贵文物70余件。博物馆利用丁村民居中院做展室,面积3500平方米,又分为七个小展院。一、二院展出晋南民间历代相承的岁时节令习俗;三、四、五院展出婚丧嫁娶、人……[详细]
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
  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疯狂掠夺煤炭资源,在“以人换煤”的血腥统治下,大批被摧残致死和奄奄一息的矿工被扔到荒山野滩和废弃井洞中,在大同矿区形成了20多处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其中,座落在煤峪口南沟的“万人坑”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和规模较大的一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占地33.7万平方米,分为苦难展示区、文物保护区、煤炭历史展览区等不同的部分。主要建筑有展览厅、折板式廊道、多媒体演示厅、“万人坑”悼念厅、无字碑林等。纪念馆从门口到展馆的缓坡地面上“1937-1945”字样的8块铸字铁板深深嵌入周围的地砖,警示人们牢记大同矿工抗战8年经历的深重苦难。纪念馆门厅下方,设计有遗骨巨幅浮雕,“14000000”……[详细]
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
  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位于吕梁市离石区龙凤南大街,2002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隶属于吕梁市文物旅游局。博物馆占地面积2.6公顷,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加仿汉装饰,仿汉阙大门。博物馆分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由古墓展厅、汉画像石展厅、青铜器展厅、陶瓷器展厅、文物中心库及文物科研培训中心等几部分组成。馆藏文物2000余件,珍贵文物近200件,藏品中尤以吕梁离石马茂庄和柳林杨家坪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为重要收藏,此外还有出土于吕梁地区的商代方国青铜器和窑藏陶瓷器也是该馆的珍贵文物。博物馆一层为序厅和展厅,陈列有100余块汉画像石和40余件随葬器物;二层四个展厅,展出馆藏商周青铜器50余件和当地窑藏陶瓷器80余件;古墓厅设在地下,160平方米,复原离石发掘的两座东汉典型画像石墓;展厅总面积……[详细]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位于长治市内的梅辉坡。它是根据1946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的决议,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于太行太岳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而建立的。1951年落成。占地总面积为9460万平方米。陵园开南、东两个门,南门为正门。大门两壁是戎子和同志亲笔题写的对联:英雄功劳换来民族幸福,烈士血汗奠定-。进入园内,青松郁郁,鲜花遍地,显得十分庄严肃穆。陵园的中心耸立着太行太岳烈士纪念碑,碑高23米,是陵园内最突出的建筑物。碑身内部全是大青石,表面贴5厘米厚的白色大理石。通身洁白的纪念碑象征着先烈们纯洁无形的高尚品质。碑的正面是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主席程子华题写的太行太岳烈士纪念碑九个丹漆大字。背面是-同志的题词:人民水运纪念着你们。碑的底部四面分别德刻着-、-、杨秀峰、李达、戌子……[详细]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蔡家崖,地处晋西高原,吕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0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晋绥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它包括山西省同蒲铁路以西的大部。原绥远省黄河以东及平绥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联系的枢纽和唯一通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与关向应遵照党中央指示,率一二0师从陕北挺进抗日前线,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一二0师在给敌人沉重打击的同时,广泛发动武装群众,开展兵民结合的武装斗争。1938年,一二0师在太原以北展开了游击战,切断同蒲交通线,袭击太原飞机厂,并成功地阻击了大同敌寇26师团的进犯,奠定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11月,一二0师奉党中央之命开赴冀中,与冀中军民并肩……[详细]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第六批国保)时代:1942—1947年地址: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西河头村内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地道战遗址之一。地道开挖于民国31(1942)年,到36年(1947)秋,挖成自东向西的三条主道总长为5公里,是有3条干线、52条支道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地道分为三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此外,地道内还有翻口22个,卡口8个,陷阱和迷魂阵各12个,作战枪眼22个,出击口10个,出入口11个,连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处。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地道筑成后武工对和地方民兵与敌人展开灵活的地道战,多次击退国民党阎匪军及地方武装的进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详细]
八路军“一二九师”马山军事会议旧址
  八路军“一二九师”马山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平定县东回镇马山村马齿岩寺,是1937年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时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军事会议旧址,会议由时任师长的刘伯承主持。马山军事会议旧址纪念馆主要由军事会议室、刘伯承休息室、指挥人员休息室、抗战烈士纪念亭及实物展室等组成。此外,作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马齿岩寺内有元代壁画、元代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物历史价值。近年来,马山村多方筹集资金,先后布置和整修了马山军事会议展览室、386旅露宿的三条红军街、红歌台等。2014年,新建了抗战文化广场。其中,包括“八路军马山军事会议纪念墙”。纪念墙由草白玉浮雕构成,浮雕长19.7米,寓意1937年抗战开始,浮雕主高3.6米,寓意当年386旅露宿红军街对村民秋毫无犯,军爱民民爱军共同抗战的情怀。浮……[详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北路245号。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6月,整个校同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目的是通过控制小学教师来左右山西教育,进而长期统治山西。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学校开办不久,这里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用来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的坚强阵地,成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重要的活动基地之一。1924年,围师学生梁其昌(梁卜五)、韦思恭、纪秀川(纪子中)先后在这里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太原地委在此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省立国民师范支部。1926年春,中共太原地委又在此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围师支部,薄一波任书记。同时设立了申……[详细]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第一批国保)时代:1937年地址:繁峙、灵丘县交界处平型关古名瓶形寨,为明代内长城关隘。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西冀北,西抵雁门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平型关战役遗址在平型关东北5公里的山西省灵丘县小寨,老爷庙梁、关沟一带,为一条狭长的古道。沟谷全长约7公里,两边崖高数丈。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据平、津后,继而向山西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进取太原。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3个团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狭谷古道两侧崖顶。25日清晨,日本侵略军板垣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主力数千人及辎重车辆进入伏击地区,115师发起猛烈攻击,抢占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激战到夜晚,歼敌1000余人,毁敌汽车8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详细]
百团大战纪念碑
  为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1985年 4月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山西省委批准,决定在狮脑山主峰兴建“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四个烽火台和长 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成,于1987年6月30日建成。结构高40公尺的主碑 ,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 。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 百团大战纪念碑” 七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字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阳泉乃至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这里,……[详细]
晋绥日报社旧址
  晋绥日报社旧址时代:1940年地址: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村内晋绥日报社旧址位于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村内。《晋绥日报》(原名《抗战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为了统一根据地宣传工作,中共晋西区党委于1940年9月18日创办了机关报——《抗战日报》,贺龙亲笔为之书写了“人民呼声”的题词。《抗战日报》于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内容主要是社论、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导地方的工作。晋绥日报社下设部、总编室、采访通讯部、采买供给部和印刷厂。晋绥日报社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宣传阵地。晋绥日报社是晋绥日报宣传精神文化的物质依托,是统一根据地宣传工作的载体,是有特色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