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旅游

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
  展览馆简介李大钊纪念馆包括展览馆和故居,其中展览馆座落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经0中央批准,河北省委立项,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同志出席典礼仪式,展览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8680平方米,其中主楼面积52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50平方米。李大钊纪念馆主要参观内容包括: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李大钊纪念碑林、李大钊廉洁风范专题展览、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纪念馆为副处级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下设六个部室,分别为:办公室、宣教部、红色旅游开发部、园林部、保安部、李大钊故居管理处。李大钊纪念馆对外开放以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2008年免费开放后,年均接待全国各地观众及海外游客150余万人次,且成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接待观众已达180万人……[详细]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位于“中国路矿之源”,是由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国家级矿山公园,2008年10月建成预展,2009年10月对社会开放。公园坐落在有140年开采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一佳矿”的开滦唐山矿,是一座汇聚红色经典、凝聚黑色魅力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座重温百年历史、细读工业文明、科普休闲、研学旅游于一身的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一座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普、人文、历史、素质教育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不得不游的研学基地。园区由矿业文化博览区、“国保”遗址观光区、时尚文化休闲区三大板块组成,包括开滦博物馆主馆、井下探秘游、中国第一佳矿1878、电力纪元1906、蒸汽机车观光园、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等一系列展馆和景区。走进……[详细]
唐山抗震纪念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年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际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展改造,现有固定陈列为《唐山成就展览》。唐山抗震纪念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长度620延米,采用图片、实物、景观、多媒体等多种高科技的展出形式,声、光、电相结合,体现了新型展馆的现代化气息。展览共设置景观模型及艺术品21个,等离子电视6台,电子触摸屏4台,实物展品共3大类50余件套,照片400余张,静态图表12个,光电图表14个,文字版31个。三组巨幅铜制浮雕展示了唐山的过去、现在、未来;大型地台模型直观地展示了唐山的地形、地貌及行政区划;地……[详细]
喜峰雄关大刀园
  喜峰雄关大刀园地处我国三大文明遗产遵化清东陵、承德避署山庄和秦皇岛老龙头旅游胜地的“金三角”内,背靠闻名世界的万里古长城,脚下占居全国第三位的潘家口水库。喜峰口曾是刀光剑影、旌旗猎猎的古战场,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地,是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前敌总指挥赵登禹、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三十七师师长冯志安当年浴血奋战之地,一九三三年喜峰口战役已写入世界军事史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喜峰雄关大刀园风景秀丽、山势险要,有完整的二道边长城,是当年日寇龟缩的地方。从长城上观看潘家口水库风光风景,距潘家口水库水上乐园——电影《鬼子来了》的拍摄基地姜文村二公里。青山、绿水、蓝天、古城交相呼应,使这里既有粗犷广袤的草原风光,又有水乡旖旎的江南秀色。境内水下长城世上独具 。六下江南的康熙大……[详细]
喜峰口长城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询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喜峰口长城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城西北60余公里,是明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的32座重要关隘之一,是明长城蓟镇的重要关隘。喜峰口雄踞在滦河河谷,左右高山对拱,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最著名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喜峰口战役,当年二十九路军在此抵抗侵华日军产生的《大刀进行曲》家喻户晓,为喜峰口长城增添无穷魅力。喜峰口长城位于潘家口水库……[详细]
潘家峪惨案遗址(纪念馆)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血案,全村1700口人中有1230名惨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潘家峪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拿起武器,继续斗争。为了纪念发生在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村的大惨案死难的同胞,解放后,有关部门对潘家峪惨案遗址的保护和利用,1952年唐山专署拨款,修建了村南陵园,陵园内有四座坟茔,一座纪念碑,一座祠堂。1972年原丰润县人民政府投资建馆,当时叫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建有展室8间,文物库房和办公用房6间,总计430平方米。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名更定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并开始新馆的建设。新馆从1997年开始筹建,历经一年半时间,总投资412.8万元,其中省拨123万元……[详细]
韩东征故居
  韩东征故居位于迁西县东荒峪镇前韩庄村。韩东征(1902——1976年),原名韩福东,曾用名韩成,迁西县前韩庄村人,幼年家贫,仅读了三年私塾。大革命失败后,在韩文华的启迪下,韩东征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25日,迁安县第一个党小组在前韩庄村诞生,韩东征任小组长,不久,前韩庄建立了党支部,韩东征任书记。他入党后,积极发展组织,培养革命力量。他领导党员组织了“赤农会”,建立了“民众会”,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开展反“旗地变民”的斗争。同年冬, 中共迁安县委成立。韩东征任县委书记。1930年,中共蓟县县委领导成员李子光因遭敌通缉追捕,秘密来到境内活动。韩东征热情招待,妥善安置,为其接上组织关系,和他一道开展工作。长城抗战爆发后,韩东征和高机先一同组建起……[详细]
沙石峪纪念馆
  沙石峪纪念馆占地面积3647平方米,建筑面积894平方米,展陈面积1962平方米。(一)展陈情况沙石峪纪念馆主展览由和组成,辅助展览有纪念馆广场长40米,宽80米,广场中间为-总理汉白玉雕像,雕像建成于2008年8月1日,以缅怀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周年。雕像高4.29米,前后台阶跨度分别为1.966米和1.967米,分别为纪念周总理1966年2月5日和1967年4月29日两次来沙石峪视察。沙石峪纪念馆是在原沙石峪村史馆的基础上改造扩建的,由遵化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清华美院雕塑系艺术研究所所长王洪亮主持设计,唐山中实建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纪念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和尊重历史、资政育人的原则,在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谋划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15日开工建设,……[详细]
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
  潘家戴庄位于滦南县的北部,距县城8公里。1942年12月4日,路南八路军基干队在程庄一带活动。驻张各庄日本骑兵队长铃木信得密报后,立即集合日军、特务、伪警备队250余人,当夜12点向程庄进发,企图将八路军基干队一网打尽。然而,八路军基干队闻讯转移到潘家戴庄,并袭击了前来围剿的日军马队后,又迅速转移。铃木信围剿扑空,又遭袭击,气急败坏,遂命令全部人马杀进潘家戴庄,进行报复。他们端枪、持棍挨门挨户喝令男女老少统统到村南的大场里听“后军”训话,慢者棍棒打,违者杀头。在日军的威逼之下,全村男女老少都被驱赶到庄东南的“会场”上。这里,刀枪林立,戒备森严,东北两面的房顶上站满了端着枪的伪警备队士兵,场南的围墙上和路中间,架着好几挺机关枪。日军和特务头目齐聚“会场”中央。铃木信对群众虎视眈眈,发出阵阵狂笑……[详细]
洪麟阁故居
  遵化市地北头村是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洪麟阁的家乡,也是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时他率部起义的基地。地北头村位于遵化市境南端,距县城30公里,是满、汉两族共同居住的村落。1902年洪麟阁诞生在村东一所三开间、三进深的普通宅院里。1985年9月,地北头镇党委政府投资50万元对洪麟阁故居进行修缮,于门外右侧树牌坊一面,上 书-“冀东抗联副司令员洪麟阁烈士故居。一九三八年抗日大暴-动-地北头起义地址”,用以表彰忠烈,激励后人,永志纪念。故居占地533平方米,拥有三间瓦房,二道门楼,第一道门楼前有一影壁。屋内青砖漫地,设有展厅,展有烈士遗物8件,展品30件。故居于2010年6月中旬向社会开放。洪麟阁原名洪占勋,又名洪冲霄,满族人。他从小博览群书,立下“纾国难,解民忧”的大志。1921年至1924年期……[详细]
江浩故居
  江浩故居是玉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玉田县城东南12公里的散水头镇北刘家桥村西侧,东距乡间油路0.5公里,北望京秦铁路10公里。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水源丰富,环境宜人。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浩生于1880年,卒于1931年,原名江文浩,是中国0早期革命活动家,0玉田县地方组织创始人,早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后,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从一个爱国主义革命家逐步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曾历任国民-会参议院议员,0中央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曾多次同毛泽东、-、林伯渠等革命领袖一起共同议事,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他“是一……[详细]
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
  喜峰口长城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长约50公里,是明代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因历史久远且从未进行过人工修复的长城原貌而闻名。由于位置险要,这一重要关口曾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爆发过喜峰口战役。喜峰口是万里长城重要的军事关隘。八十年前,国民党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并由此诞生了著名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喜峰口长城抗战开始于1933年3月9日,结束于4月13日。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逼长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等爱国将领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中共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众的支援下,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生死搏斗,苦战七昼夜,歼敌五千,一战成名。喜峰口防线经历多次……[详细]
鲁家峪《救国报》社旧址
  鲁家峪《救国报》社印刷厂遗址位于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家峪北峪村北大岭上的天花庵上庙,周围树林成林。遗址的原始房屋经过翻修,东西长10米,南北宽5米,院中面积200平方米,已开放参观,2004年被唐山市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1年春,《救国报》社由娘娘庄卢各寨村搬到鲁家峪,化名“五合”。在这里,报社建立了第一个根据地。社部以外的其他小组,如刻字组、印刷组则在鲁家峪东面的白园、耍儿峪、豹子峪一带活动,建立了报社的第二个根据地。后来,活动到鲁家峪西面的棒子峪、井儿峪一带,又在这里建立了第三个根据地。随着形势的发展,《救国报》社的业务、人员、机构也在逐渐扩大。《救国报》由创刊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3000多份,后来又增加到5000份,由七日刊改为三日刊。报社的工作人员由草创时期的七八个人增加……[详细]
赵各庄矿史展览馆
  开滦赵各庄矿史展览馆位于古冶区赵各庄矿。赵各庄是节振国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矿工的苦难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赵各庄矿工队伍的熏陶使他具备了初期的阶段意识和阶级觉悟,从而使节振国在1938年开滦五矿“同盟大-”中成为-队伍中一名杰出的工人代表。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节振国从一名普通的赵各庄矿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著名的抗日英雄。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1年2月开滦矿务局党委决定在节振国烈士战斗过的赵各庄矿,建造节振国烈士纪念塑像和开滦矿史展览馆。该工程1991年3月奠基破土,1991年7月1日全面竣工。塑像工程总造价19万元,其中大部分为开滦全局党员、共青团员和部分群众捐款,矿区工会团体集资投入。赵各庄矿先后组织4000人次义务劳动参与建设。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运昌为塑像题词,在塑像的两侧……[详细]
开滦煤矿博物馆
  开滦博物馆占地1500平米,建筑面积7400多平米,共六层,高21米。外观造型依照1919年建造的开滦矿务局大楼而建,凝重神圣,气势恢宏。博物馆广场,高耸着由著名美术家侯一民先生创作的“世纪追梦”主碑。漫步在博物馆内600米长的展览线上,每一个展厅都在诉说着开滦厚重的历史文化——“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走过了怎样的艰辛历程,一座开滦煤矿如何托起了唐山和秦皇岛两座城市,“他们特别能战斗”是开滦精神的写照,开滦工人在早期建党、五矿大罢工、反抗日伪压迫、支援国家建设、抗震救灾等不同历史时期作出了哪些贡献,改革开放后开滦集团又是如何开拓进取,保持百年基业长青……最令人感叹的是,开滦博物馆不像大多数博物馆那样是静止的展示,它“活”着!博物馆旁边就是我国第一座机械开采的矿井——唐山矿,……[详细]
池家屯烈士陵园
  池家屯烈士陵园位于丰润区沙流河镇池家屯村。陵园南北长71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2840平方米。内置冀东二十五县英勇烈士碑楼、玉田起义纪念碑楼、抗战烈士纪念碑楼三座建筑,三角形布局,呈三足鼎立之势。冀东二十五县英勇烈士碑楼,为重檐六角合瓦建筑。碑楼内置放冀东二十五县英勇烈士碑一块,高3.84米。玉田起义纪念碑楼高2.47米,碑楼内置玉田起义纪念碑,碑阳刻有1927年10月玉田大暴-动-经过的记述,碑阴刻有杨春林等 13位烈士传略。抗战烈士纪念碑形制与玉田起义纪念碑相同,碑阳刻有冀东军民英勇抗战的情况,碑阴刻有附近公会和村民为建陵园助捐的姓名及捐款赠物的数额。1946年,为纪念玉田暴-动-及冀东25县为反对国内外反动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在冀东抗日联合会主任张治全的倡导下,池家屯村附近十几个……[详细]
冀东烈士陵园
  冀东烈士陵园位于路南区陵园路。抗日战争时期,冀热辽根据地是全国19块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冀东是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重要支撑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间,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艰难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血洒这片热土。为了纪念牺牲的先烈,195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唐山市兴建冀东烈士陵园,1958年清明节正式落成,向社会开放。先后隶属于河北省民政厅、唐山市民政局。陵园面积7.5万平方米,系中轴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矗立着大门、纪念塔、纪念堂三大主体建筑。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均被毁坏。复建工程于1984年开始,1986年7月28日竣工。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冀东烈士陵园列入全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维护改造项目,省、市两级投资对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及馆内基本陈列进行全面修……[详细]
潘家峪烈士陵园
  潘家峪烈士陵园位于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南。潘家峪惨案发生后第二天,冀东党政军领导到潘家峪村,组织邻村群众把惨案遇难者进行安葬。因无法辨别姓名、年龄,只好按照男、女、童3类,堆成4座大坟,从南到北按童、女、男、男排列,以此来纪念在惨案中壮烈牺牲的乡亲们。潘家峪烈士陵园坐东朝西,东西长63.2米,南北宽50米,占地面积3160平方米。北面建有5间祠堂,内设惨案死难者名单。祠堂东南是4座烈士墓。祠堂西南是惨案纪念碑,刻有“遗恨万古”4个大字和碑文。碑西南是纪念塔,刻有李运昌、张明远、李楚离3位冀东老领导题词,分别是:“潘家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潘家峪死难英雄光辉永照”和“烈士英灵,浩气长存”。潘家峪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于辛庄烈士陵园
  于辛庄烈士陵园位于丰润区丰登坞镇于辛庄村东,占地面积344平方米。1941年6月5日,冀东军分区十二团直属部队和青英部队300余人,在于辛庄附近与日伪军遭遇,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共有186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955年,为纪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原丰润县政府在此处修建了烈士陵园。园内主要建筑是一座高2米的方亭,亭内立有一面石碑,碑上刻有“为国抗战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的碑文。石碑后面是一座大墓,安葬着186名烈士的忠骨。该陵园自建立以来,已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98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原丰润县委、县政府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河浃溜烈士陵园
  河浃溜烈士陵园位于丰润区新军屯镇河浃溜村。1941年6月,八路军新华部队在此被日伪军包围,经过激战胜利突围。战斗中,包括营长李云鹏在内的73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为缅怀牺牲的烈士,当地政府于1946年修建陵园。陵园坐西朝东,东西长30米,南北宽16米,占地面积480平方米。陵园门口两侧写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对联。园内建有一座高8米的纪念塔,呈八角形,砖混结构。塔后是一座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的纪念碑。碑后是一座烈士墓。1983年,河浃溜烈士陵园被丰润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丰润县委、县政府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