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信阳市旅游

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首府一条街旧址群
  首府一条街旧址群位于新县县城中心,全长400米。现在的新县县城——新集,1932年以前,是光山县南部的一个重要集镇。 1930年前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一些县份相继推翻了地主豪绅的反动统治,成为革命根据地。一些反动地主豪绅纷纷逃亡新集,和本地的反动势力纠集在一起,把新集建成一个反动的封建堡垒。他们以新集为据点,经常窜到周围根据地袭扰,它象一颗钉子,横亘在鄂豫皖苏区中央。为了打通鄂豫边区和皖西北的通道,使苏区连成一片,红军决定铲除这一障碍。1929年8月和1930年6月两次强攻未克。1931年2月上旬(阴历十二月),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在团长王树声率领下,奉命第三次攻打新集,经过激战,新集第一次回到人民的怀抱。 新集的解放,使鄂豫边和皖西北苏区连成一片,这样,鄂豫皖边区的许多首脑机关都迁到了新集,……[详细]
河南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园
  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是河南省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也是中国煤矿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起义建立了工人武装,并建立了红色政权和赤色工会,是工人和农-合革命并且取得成功的典范。杨山煤矿因此被誉为“红色煤矿,工运摇篮”。纪念园于2011年被推选为固始县十大名片,2012年列入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和河南省红色旅游重点发展规划,2013年5月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11月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固始县首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现有五个展厅和一处起义旧址,总面积420平方米,收集和展出革命史料30余万字、图片160多幅、实物90多件,展品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杨山煤矿工人革命史,长期以来,纪念园经常开展……[详细]
鄂豫皖军委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鄂豫皖军委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位于新县城首府路27号,座西朝东,原有砖木结构房屋7排共60余间,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风格。前后排房屋由长廊串通,每排之间有大小不同的天井小院,井然有序,古朴典雅。由于战争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损毁,现只剩前3排共40间房屋保存完好。旧址房屋共占地1600平方米,东临首府路,大门开在北起第四间,大门上方悬挂着-同志题写的“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匾额。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5月,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在新集成立。军委主席由分局书记张国焘兼任,曾中生、邝继勋为副主席。军委下设参谋部、政治部、秘书处、经理处、军医院、航空局、彭杨军政干校等机构。同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黄安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总部设于军委机关内。……[详细]
《罗山协议》签定旧址
  《罗山协议》签定旧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县城,从312国道可直达,距信阳市40公里,原为“福音礼拜堂”,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属西式建筑,砖木结构。1946年初,国民党背信弃约,破坏国共两党《停战协定》,不断进攻中原解放区。经中共多次-和要求,北平军事调停处执行部派第九执行小组在罗山县城与中共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会见,双方就中原战事和给养问题进行谈判。执行小组于1月22日下午由国民党驻信阳六十六军军长宋瑞珂陪同赴罗山,王震偕秘书和翻译各一名同时到达。23日上午10时会议在礼拜堂举行,在执行小组的调处下双方达成谅解,下午5时签订了《罗山协议》。《罗山协议》的签订,解决了中原部队当时的运输给养问题,为我中原解放军赢得了全面部署反击国民党的宝贵时间,从而使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获得……[详细]
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及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1928年7月下旬,第七军和地方党领导人在柴山保的尹家咀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吴光浩牺牲后由徐向前担任),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全师120余人,编为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红军队伍。军部设在尹家咀,后迁至这座祠堂。军长兼师长徐向前曾住在祠内办公,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鄂豫”、“徐夏”会剿,并在这里训练部队,亲自教红军战士使用机枪等武器。同年冬,在此传达了鄂豫边第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2004年被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及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原为程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两排各有3间正屋,东西两侧各有耳房1间,组……[详细]
箭厂河列宁小学旧址
  箭厂河列宁小学旧址位于箭厂河街上,坐东向西,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原为吴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前后两排,共10间房屋,中间是一方形大院,共占地813平方米。两棵枝繁叶茂的广玉兰,掩映着大院正中两侧,平添了几分生机。吴氏宗祠原设一所私塾。1926年秋,箭厂河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吴焕先等党的领导人,选派共产党员吴立子和进步知识分子刘雅亭,创办了一所“中山小学”。1927年春,为了适应农民运动的需要,学校又增设成人班,培养农运骨干。1930年随着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改称“列宁小学”。分3个班,学生130多人,直属县苏维埃领导。除开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课程外,还经常进行宣传工作。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学校停办。建国后,当地政府对学校进行……[详细]
鄂豫皖军委无线电台旧址
  位于新县城东南2公里处的林冲村钟畈。1931年5月,苏区首府在新集建立后,为了能同中央和中央苏区等地保持联系,鄂豫皖军委决定在钟畈建立无线电台,电台由宋侃夫、蔡威等人负责,共有工作人员十多人,当时,只有无线电发报机二台,发电机一台,军委还专门派一个排负责保卫工作。后来,缴获敌人的电台多了,红军每个师都配有一部,军委在此还办了一个无线电训练班,为各师培训工作人员。这部电台的建立沟通了鄂豫皖地区同中央的直接联系,能够随时收到中央下达的指示、命令以及向中央汇报根据地各项工作情况,同时,这部电台还可以与中央苏区和湘鄂西苏区相联系,并可以直接指挥鄂豫皖红军在各地作战。它为鄂豫皖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33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后,旧址被敌人破坏,房屋被毁。鄂豫皖军委无线电台旧址原为钟氏祠堂,……[详细]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新县陈店乡河南湾村东侧。第七军和鄂东特委领导人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徐朋人等发现这里位于鄂豫交界处,是军阀统治的空隙地带,并有数座山寨,境内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复杂等许多有利条件。因此决定以此为依托,坚持革命斗争,并在附近的清水塘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清水塘会议,决定开辟柴山保,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第七军在柴山保一带往返游击期间,将司令部设在水口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原为一寺庙名,为水口寺,坐西朝东,前后两排房屋各3间,南北厢房各1间,构成一个四水归池的天井小院。除前排房前墙为砖墙外,其余均系木柱土墙结构的灰瓦房,大门开在前墙正中。占地面积123平方米。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对旧址进行了维修,1996……[详细]
鄂豫皖苏区财政经济委员会旧址
  鄂豫皖苏区财政经济委员会旧址位于新县城首府路。1931年7月,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郑行瑞(后为郑位三)。委员会内设:会计科,管理金钱的收支,余款则存入银行,审查各地帐目,规定预算决算要特别注意节省;建设科,办理苏维埃经济建设事项;设计科,规定各种财政经济的计划和条例等;税务局,按章征收统一累进税;工农银行,按条例办事。其中税务局、银行除受财经委员会指挥外,还要受人民委员会指挥和监督。1931年8月1日,财经委员会发出《通令第一号》,指出:“一切财政事项必须统一在财政经济委员会,反对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法令上的规定,财委会的委托,个人或组织不得随时开支或取款领款。财政上的权力集中到特苏财委会,下级财委会完全服从上级财委会。”财经委员会为实现根据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详细]
红军被服厂旧址
  红军被服厂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杨冲村二洼。1928年7月,在柴山保尹家嘴会议上,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全师约120余人,分编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一支红军部队。为了装备部队,在箭厂河二洼方氏祠堂建立了红军被服厂,厂长由三十一师第三大队党代表吴先筹兼任。有工人三十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红军家属,被服厂缝制军衣、被子、绑腿、子弹袋、米袋等,全部都是手工制作。1931年夏季,红军战士统一穿上了被服厂自制的灰色制服。红军被服厂旧址原为方氏祠堂,有砖木结构的房屋两栋,每栋3间,加上两侧横屋共8间,中间一个天井院。房屋因年代久远,部分已坍塌毁坏,1996年按原貌修复了6间。200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闵家山。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树岗重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副军长徐海东,全军约5000人。他们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坚持根据地斗争。1933年7月,红二十五军军部设在这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房屋墙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的郑位三亲笔书写的“为保障秋收秋耕,坚决扩大红二十五军,打破敌人的新进攻”和“十月革命开辟了中国工农群众的一条出路”等标语。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列为省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原为闵氏宗祠,前后两排,占地378平方米,共有房屋14间,砖木结构,是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一处位于新县八里畈镇宋家畈村,原为宋氏宗祠,现存房7间,占地7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新县箭厂河乡郑边大湾村,现存房4间,坐北朝南,砖墙瓦房。1947年8月底,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29日,野战军司令部进驻新县八里畈宋氏宗祠。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指示,二纵队在大别山北面地区阻止尾追之敌,掩护三、六纵队向山南出击。同时,为了迅速建立立足点,命令野战军司令部民运部长穰明德到经扶县(今新县)担任县委书记,负责开辟地方工作。9月3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野司机关再次驻进此地。1947年1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驻新县箭厂河乡郑边大湾村一家地主宅院。西首是总部会议室,会议室西侧是总部-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的住室,东首是无线电台机房。邓小平在这里召开过土改工作会议,并作重要报告。……[详细]
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
  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新县城生产街56号,原旧址占地1400平方米,共有砖木结构房屋40间,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风格。由于战争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毁损,现只有前排七间和二、三排部分房屋,共18间,占地680平方米。旧址东临生产街,大门开在前排正中。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7月,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新集召开,成立了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省政府主席高敬亭即在此办公。下设人民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拥护红军委员会及秘书处、事物处、招待处、妇女部、收发科、交通科等单位。除财经委外,所有单位均在此办公。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鄂豫皖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经济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详细]
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新县陈店乡王湾村。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地区和平汉铁路的工农兵代表200余人。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讨论了扩大红军、土地革命、赤卫军等问题,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甘元景、郑行瑞、熊少山、朱淑芳、袁克服、詹以锦、李梯云等为委员,主席甘元景。政府机关设在箭厂河杨畈。2004年被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原为王氏宗祠,坐北朝南,有前后两院。后院已被敌人烧毁,现只剩前面一排小院,是当时办公的地方。大门前有一株苍劲古柏,为当地“三台八景”之一。……[详细]
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
  全国首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人民检察历史博物馆——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在信阳新县落成并正式开馆。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和信阳市市长郭瑞民共同为博物馆揭牌。新县曾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人民检察制度的主要发端地之一,人民检察制度的第一国家公诉人诞生于此。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展厅共分植根红土、伟大开端,继承发展、崭新篇章等八个部分,时间跨度从1931年至2011年,展出面积1800多平方米。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分别展出八十年来河南省人民检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史料、 图片、档案资料895件,收藏检察文物120多件。……[详细]
三百烈士英勇就义地(红田)
  红田位于箭厂河乡列宁小学的南端李家河村旁,原为一块稻田。1927年12月,黄麻起义遭受挫折后,地主清乡团勾结国民党十二军教导师一个营侵犯箭厂河地区,疯狂镇压革命群众,先后在这块稻田里-程怀天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惨案。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整块稻田,当地群众崇敬地称之为“红田”。为纪念革命烈士,新县县政府在这里竖立了一座5米高的纪念碑,并镌刻了碑文。1979年公布为新县重点革命纪念地。……[详细]
曹门农民协会旧址
  曹门农民协会旧址位于箭厂河乡曹门村,原有10间砖木结构的房屋,座东向西,前后两排各3间,门楼位于前排中间,左右各2间横屋,四合小院。1926年8月,农民协会在此成立,是新县最早的农民协会组织。……[详细]
  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旧址,在新县城关首府路西的一所宅子里。原有房屋60余间,座西朝东,北临小西街,南与县电影公司相连。解放初至九十年代此旧址房内均由居民居住,房内乱改乱建严重。1999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对旧址进行了修复,按原貌复原了-住室、办公室及各委办的用房。现为三排两进院,均系灰砖瓦房,共18间,前排5间临街,檐墙很高,因设保卫局时将原房前檐后移三米,北起第三间有一个向东的拱券(xuàn)大门,其余4间各有一个拱券窗户,门框和窗框都用条石雕成,并装有铁窗棂。东檐墙还保留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枪眼。这些都是当时驻扎保卫局时改建的,前排进深4.9米,中排进深7米,后排进深6米,中排北起第二间为前后通道,前院宽2.3米,后排院宽6米,两院北边都有配房,中排为格扇门窗,前院为局长办公室及保卫人员……[详细]
  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街道。1930年秋,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和红一军在这里兴建了红军后方总医院。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即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其规模和建制已相当完备,以总医院为主,附属一个中医院,一个红色医务训练班,根据地内还分设6个分院和皖西北中心医院。总医院政治委员胡明政,院长孟焕然,副院长邵达夫。院部下设医务处、经理处、政治处,并办有《显微镜报》。总医院设内外两科,由门诊和病房两部分组成,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可作肠吻合、截肢等大手术。共有病床500余张,主要接收重伤病员,轻伤病员住在附近群众家里。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总医院楼房被烧毁。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旧址原系砖木结构轿顶式楼房,坐北向南。东西长32米,南北宽24……[详细]
  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旧址位于新县郭家河莲花村月儿湾。1938年3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等率领下东进抗日后,在七里坪成立了留守处,同年秋迁到月儿湾。留守处驻此期间,多次召开过地方党和抗日游击队干部会议,与国民党进行多次谈判斗争,贯彻执行了抗日战争时期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方针,为鄂豫边抗日游击武装的壮大和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旧址坐北朝南,3栋两进院,共有房屋7间,正面为门楼,门前有五级石台阶,由门楼穿过小院进第二栋房屋,此房共2间,一间是过道,另一间是留守处警卫班住室,第三栋有正屋3间,门前一小院,院东侧有间耳房。正屋一明两暗,中间是领导人办公室,东间和耳房是刘名榜、郑维孝等领导人住室,西间是留守处主任、光麻经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