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的大宅院。又名懿德堂。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其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建筑之精华,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张石铭旧宅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其旧宅内厅、堂、楼、轩、房约数百间,融会贯通,各具特色。宅内的门楼、墙、壁、柱、架、椽、门、窗有数以千计的石雕、木雕、砖雕,且刀法精湛,构图巧妙,风格高雅,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人物花卉,都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体现了晚清中国雕刻艺术的精华。特别是宅内装饰采用的花格门窗、彩色玻璃、法国地转等,为整座大宅增添了中西……[详细]
姚镆故居
  姚镆故居是明代的故居,『慈奚县志』卷四十四居址下,植本堂,县西南一里尚书,姚镆所居,原为宋姚榛所建,自宋神童正子后世居于此。植本堂用木硕大,正贴抬梁式、童柱、鹰咀式,但雕刻部分及柱砖显然属于清以后风格,整个建筑有些不伦不类,怀疑其是否后代改建(实为明代重建)利用了旧材。原来堂内有很多神主牌,并有(植本堂)明嘉靖十七年间十八兵都尚书姚镆主的匾后楼为姚镆书房有宋匾一块白底黑字『梯瀛』,并有藏画。梯瀛梯,有明显的明代风格,西开门,左右梢间为置梯处,柱用材较粗大,东檀两间相连,可见木材之大,正贴施中柱,前三界,后四界,分别用双步梁,单步梁,瓜柱为简单的方短柱式,梁不作月梁形,中档头置园斗,施十字科,檐柱为小八角柱,有侧脚为宋建筑特色,相应之柱砖为方形的莲座或其余皆为,珠式柱础檐柱,头置方斗,末见华拱……[详细]
包玉刚故居
  包氏故居位于镇海区西南庄市镇钟包新村的后新屋。这里是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出生地。包玉刚先生还曾是香港的金融和高界巨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宁波开发建设协调小组顾问。后新屋墙高院深,五间两弄砖木结构的两层瓦房座北朝南,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东首正门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阡陌交错,河道纵横。因包氏祖先曾在村前的横河上筑土为堰以蓄水,故其地古称横河堰(今钟包村)。据宁波“天一阁”藏《横河堰包氏宗谱》记载,包氏昆仲是北宋包拯的29代孙。北宋末,其先辈随高宗南渡到临安,后几代孙又从临安分支迁来镇海(当时称定海),横河堰是包氏家族来镇海后的世居地。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母亲陈赛琴,育有三子四女。包氏昆仲及姊妹皆生于后新屋,长于后新屋。包玉刚与黄秀英结婚时的新房也是做在后新屋……[详细]
周定故居
  周定(1897—1927),原名志贤,又名静之,文成县西坑镇敖里乡人。1914年至1915年,先后在丽水和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就读, 1919年6月,考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毕业回到家乡,在敖里南屏小学担任国文教师,后任校长。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回乡秘密从事革命工作,宣传救国救民道理,发展党员,介绍自家的长工周福图和学生郑嘉义入党,成立文成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敖里支部,被选为支部书记。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周定到杭州接受浙江省委布置的新任务,从事农运和党务活动。10月,中共浙江省委制订了《浙东-计划》,准备于11月28日以象山港、上虞为中心举行-,然后扩大到温州。11月初,省委常委、组织部主任王嘉谟和特派员周定、郑敬衡携带《浙东-计划》分别到浙东、……[详细]
华岗故居
  龙游庙下乡庙下村村前的村庄叫靖岭寺,村尾的村庄叫村上殿,寺和殿都和寺庙有关,夹在中间的村庄因而取名庙下。抬头可望山,低头俯见水,庙下是个山水相连的村庄,西山岭和山枣坪两山合拢而成的山谷,小开、中央开(开是当地的方言即小溪的别名)、拓溪三条大小不一的小溪如川字形穿乡而过。漫山遍野的婷婷修竹一望无际、接天翠碧,绵延铺展于蓝天之下,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过处,竹梢摇曳,碧波荡漾,竹浪翻滚,满眼苍翠,如此的山清水秀也造就不少名人,华岗就是其一。在龙游庙下乡庙下村,弯弯曲曲的弄堂里有座不起眼的旧式民居,下街49号,这里是华岗的故居,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岗,谱名华延年,又名华少峰、华西园,1903年6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龙游县庙下乡严村,为就读小学,其父亲在今庙下村购房,即现存故居。他是中共早期职业革……[详细]
赵孟頫故居
  赵孟頫故居旧址纪念馆是以赵孟頫故居为基础建筑改建而成,坐落于湖城所前街月河桥西侧孙衙河头(甘棠桥南)。1994年被湖州市政府以“赵孟頫故居”之名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03年更名为“赵孟頫故居旧址”。纪念馆于2009年上半年开始保护性改建,至2011年上半年完成,2012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目前湖州最大的一座宅、院结合的仿宋古建筑群。展览以“鸥波无尽”为展标,结合画作、石刻作品与纪录片等形式,生动展示了赵孟頫的生平及其寻求自由的人生理念和艺术追求。展馆分2个展厅5个单元进行展示:“宋室贵胄水精宫中人”、“应召元庭鹊华秋色里”、“儒学提举领袖书画印”、“荣禄大夫深宫度金曲”、“归去来兮魂归青琉璃”。主要介绍了赵孟頫生平事略及重大历史事件,如……[详细]
王钫故居门楼及中堂
  王钫故居大门,位于奉化市西南30公里大堰镇的大堰村,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钫故居大门坐西朝东,通面宽7.17米,进深6.80米,高6.60米。中门门用石雕成花瓶荷花。门槛高0.56米,地面用鹅卵石铺墁。门楼柱子由几楸树、粘柴树做成,圆周1.10米。梁架采用穿斗和抬梁混合结构,梁架间檩、枋和斗拱均髹有设色浓艳的彩绘。明间平身科两朵,拱壁镂空雕花。中门前檐柱左右有石狮子一对,各高1.40米,基座高0.40米,昂首相向而蹲,煞是显赫、威严。上中门月台置垂带踏跺三级,左右各有一座拴马石,颇有气势。这个门楼虽也称尚书阊门,其实,早在王钫作尚书前已经有了。那是替王钫的祖上王文琳建造的。王文琳在明正统六年(1441年)曾捐粟2600石,赈济灾民,朝廷因此授他宣议郎,……[详细]
陈卓如故居
  陈卓如(1904-1932),原名顺生,又名卓儒、琢如,瑞安东区驮山村人。1924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1925年在温州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家乡驮山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春组建驮山农民赤卫队,并自筹经费购买0、制作军服,武装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6月任中共瑞安县委委员。1930年5月任瑞安红军游击队队长,并率游击队500人赴永嘉编入红十三军第一团。先后参加打平阳、夺李茅、克缙云、夺瓯渠、占乌岩等战斗。1932年初,在红十三军不断受挫和浙南革命处于低潮时,前往平阳找老共产党员叶廷鹏等人重新建立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同年2月底返回家乡联系购买0,遭叛徒出卖,于次日遭捕牺牲。 陈卓如故居,位于瑞安市塘下镇罗凤办……[详细]
陈伯远故居
  陈伯远(1886-1967),名凤韶,乳名圣履,文成县大峃镇人,是清末文成县第一个反清勇士。1908年进东北武备讲习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在保定六镇统制吴禄祯属下任职,曾参与策划袭击京师,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因事泄,清廷派大军骤袭,身受重伤,突围后得民众掩护,返回杭州,参加光复会。辛亥武昌起义后,参加革命军刘凤威部从凤山门攻入杭城,光复杭州。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部中校参谋,旋被选送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陆军大学正科第四期继续深造。毕业后,历任营长、团长、西北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等职。1935年任武汉行营交通处少将处长,后任重庆行辕运输处中将处长、军政部兵役署征补司司长。1941年晋升为兵役署中将副署长。1943年兵役署扩充为兵役部,任该部参事室中将主任参事。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愿参加……[详细]
虞洽卿故居
  申江名人虞洽卿故居天叙堂建于1919年,取“叙天伦之乐”之意。它是一座优秀的近代建筑,它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并能和谐地矗立于中国江南乡村的建筑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天叙堂坐西朝东,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经过,光洁的青石板,把河塘及路面砌得平整有序,一扇悬有铁环的朱漆大门镶嵌在高耸的大墙中间。整幢楼房占地13700平方米,错落有致的亭台阁榭,曲径通幽的天井花园,集中西建筑的精华于一体,构造奇特,令人叹为观止。天叙堂通面宽59米,通进深94米,分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由五进房屋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使得整个布局主次分明,气韵生动。前三进始建于1916年,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由照壁、大门、厅堂、后楼、厢房组成,民族文化的精粹……[详细]
朱自清旧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是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1923年2月,由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研究部部长兼图书馆馆主任、著名教育家金嵘轩提议,朱自清被聘请到该校任教。是年,朱自清携家小来温,先在离十中较近的大士门租房住,后因大士门失火,遂迁至朔门四营堂巷34号东厢房居住。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期间,朱自清除在仓桥中学部教语文外,还在道司前师范部教公民和科学概论。他教学十分认真,在课堂上极力向学生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播种新文化。他讲究教育方法,注意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还写了多篇散文,留下不少墨迹。1925年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朱自清旧……[详细]
陶成章故居
  陶成章故居位于绍兴县陶堰镇陶堰村西上塘自然村。年代为清、民国。系清末建筑。故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间二进,占地407平方米。第一进门厅单檐硬山顶;第二进座楼,系以陶成章抚恤金翻建。两进中间以天井分隔,东厢有平屋四间。厢房南首第一间曾作陶氏书房。为绍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清末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中隔天井,东有侧厢,占地面积407平方米。第二进座楼曾毁于火灾,1916年陶成章父亲陶正用政府发给抚恤金重建。九十年代末全面整修并对外开放。第一进平屋,明间台门斗上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的“陶成章故居”楷书横匾。仪门上挂有陶成章半身像,两侧挽联为“皖变是先驱,九死完成光复志;越贤为杰出,万流凭吊广慈魂。”总结了陶成章革命的一生。东次间为灶间和杂物间。东厢房平屋四间,南首第一间为陶……[详细]
潘天寿故居
  潘天寿故居在宁海县城关镇冠庄,潘天寿就出生在东首的“大房”里。潘天寿自童年至考入浙江第一师范以前的岁月,都在这里度过。1920年毕业回乡任教,曾在此结婚。1923年离家去上海任教,1928年定居杭州后,很少再回来,直到1962年潘天寿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来宁海视察,曾一度于此与乡亲叙旧。1985年,宁海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家乡这位饮誉中外的艺术大师,决定修复“潘天寿故居”,1993年,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1998年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3月,宁海县政府在潘天寿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拨专款30多万元加上潘先生亲属的捐款,将潘天寿故居修缮如初,并正式对外开放。为方便人们瞻仰,还专门修筑了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命名为天寿路),直通冠庄;同时把路旁的广场命名为潘天寿广场;将与潘天寿广场相……[详细]
童第周故居
  童第周,字蔚孙(1902—1979),鄞州区塘溪镇童村人。在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中,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使他成为我国发育生物学的奠基人,实验胚胎学的开创者,被列为世界最优秀的100位科学家之一。建国后,童第周先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在生物学研究中,发表论文专著70余篇,为胚胎学理论,有害生物防治,经济水产动物养殖,培育鱼类新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居位于村内弦溪之西侧,现存建筑为清代晚期风格,砖木结构四合院形式。主楼坐北朝南,二层楼房,面宽五间二弄,进深五柱七檩,前廊单步梁。前进为平屋,面宽三间,进深三柱五檩。东、西两厢房为矮平房,面宽四间,进深三柱五檩。四周屋檐铺长条阶沿石,中间天井用鹅卵……[详细]
盛炳纬故居
  盛炳纬故居位于镇明巷12、14号,即为盛氏花厅。清代建筑,从布局上来看,它保留了宁波众多民居照壁挡堂,从旁开门,主体建筑四周用墙遮隔的特色,从建筑风格来看雅致精巧,为研究清代宁波民居提供了实物样本。花厅的原主人为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诸生林廷鳌,他喜读书,工音律,常在自家居宅旁的楼阁里约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读书挥毫,或抚琴鼓瑟以自娱,书阁内悬佛像,置琴瑟及藏书等,书阁前垒有假山,旁掘水池,有翠竹、绿蕉、碧梧、苍松等佳木。主人以山性近静,水性近灵、竹性近虚、松性近坚、梧桐性近孤、芭蕉性近卷舒等等的品格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因命名为“近性楼”,作有“近性楼记”。因该楼阁建筑,飞檐翼角,远看如一艘巨舰停在那里故又名“停舻”。后“近性楼”为清代学政盛炳纬所有。盛炳纬(1856-1931),字省传,又字养园……[详细]
屠呦呦故居
  屠呦呦1930年12月30号出生于宁波,她的老家就在此处。开明街26号是目前这条街上仅存的近现代建筑,其主人是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姚庆三(1911年-1989年),而姚庆三是屠呦呦的舅舅。小时候,屠呦呦就住在外婆家,一直在那儿长大。记者了解到,姚宅是民国初期保留的历史建筑,目前保存完好,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厅、大厅、正楼、后屋组成。屠呦呦曾先后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是两校的知名校友。1951年春屠呦呦从宁波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她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的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的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详细]
徐仰山故居及徐氏祠堂
  徐氏家族是源底村旺族,迄今已有23代子孙,700多年历史,出现过徐仰山、徐敬五等众多爱国志士,令后人怀念、瞻仰。在徐氏祠堂,“敦本惟源”四个大字正立中间,两边书有“继祖宗一派传真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字样,“克勤克俭,惟读惟耕”成为徐氏祖训,也是徐氏族人安身立命之本。徐氏先民早先靠贩卖木材起家,经几代人辛苦经营、克勤克俭,才日渐发展致富,成为源底村的旺族,但是物质的丰饶并没有改变徐氏族人的初衷,反而还保持“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家族子弟勤学苦读,争做有志之士。辛亥革命志士徐仰山故居石柱上有一幅对联,“欲高门第须与善,要好儿孙即读书”。徐氏的古宅正门多有“东海旧家”“山辉川媚”“山水文章”“月山拱秀”等题字,不仅表达了徐氏家族对文化精神的完美诉求与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更表达其对子……[详细]
周至柔故居
  周至柔故居,位于临海市东塍镇下街村2-25号。2003年12月5日公布为“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周至柔(1896~1986),原名百福,临海东塍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黄埔军校兵学教官等职。于民国22年(1933)被派往欧美等国考察航空,负责创建中国空军。返国后出任中央航校教育长、校长和航空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兼任空军前敌司令部总指挥,率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民国35年(1946),任由航空委员会改组的空军总司令部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台湾省主席”,“总统府”参谋长、“总统府”战略顾问、“总统府侍从室”主任等职,并获授一级上将军衔。周至柔故居建于民国29年(1940)……[详细]
林去病故居
  林去病(1905-1932),原名宝康,瑞安城区西门街人。1919年7月考入瑞安中学,1923年夏到温州大同女子小学任教。1925年初担任《温州大公报》副刊编辑,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1926年先后到乐清、瑞安发展党组织,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加入国民党组织。1927年2月担任中共瑞安特别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国民党瑞安县党部常务执委兼组织部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退出国民党组织,在农村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2月担任中共瑞安临时县委书记。同年6月,参加永(嘉)、瑞(安)、平(阳)三县农-合武装大-,负责瑞安农民武装的组织领导工作。同年9月,中共浙南特别委员会在天台县成立时任委员会常委。1929年4月,调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不久被捕。1932年牺牲于杭州……[详细]
邵逸夫旧居
  邵逸夫旧居,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勤勇村邵家。座西朝东,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两层楼。现故居门上悬有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邵逸夫先生故居”横匾一块。两楼两底的小楼,一色青砖墙体水泥勾缝。楼下正中堂屋,几扇落地玻璃门一字排列,颇具中西合璧的风格。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有“影业巨擘,威远增辉”;“逸士洁行中西同钦,夫子文章古今共仰”等条幅,装点得满室生辉,透露出儒雅的书卷之气。楼上有数间修缮一新的房间,小巧玲珑,古朴淡雅。推窗远眺,田园景色尽收眼底。室内分别陈列着邵逸夫先生返乡活动的照片,和他捐资兴学的图片。邵逸夫,1907年生于上海,童年时曾就读于庄市叶氏中兴学校,后赴沪求学。早年辅其兄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后到新加坡、香港等地从事影视业。被人们称为“影业之王”。邵逸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