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21、八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楼
  八卦楼坐落于鼓新路43号,原系私人别墅,建于1907年,楼主林鹤寿为台湾富绅板桥林氏三房。板桥林氏祖籍为福建龙溪,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台湾,因不愿做-奴,林家举家内迁,定居于鼓浪屿。1913年,大楼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后由日本人出资续建,1920年落成。1924年,日本领事馆接管该楼,并在此开办了旭瀛书院鼓浪屿分院。1938年日军占领厦门时,被辟为临时难民收容所。厦门沦陷期间,复为日本旭瀛书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将其作为敌伪财产予以接收,交由厦门大学使用。现为厦门市博物馆。建筑特点八卦楼位于笔架山西北坡,为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为4623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四面外廊加十字内廊。地上三层,半地下一层,地下室部分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四角耳房为清水红砖墙,其余为砖墙抹……[详细]
王仁堪故居
  王仁堪故居为王仁堪祖父王庆云(原清工部尚书)旧居,旧称“尚书第”,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清道光、同治年间重修。王仁堪出生于此,王仁堪中状元后,人们称此处为“状元府”。故居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呈曲尺形,周以封火墙。故居东面为王氏祠堂,坐北朝南,单进,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脚,双坡屋顶,四面封火墙。原为王氏先世“西清王”的“荆花馆”。清道光9年,王庆云中进士后,将“荆花馆”改为祠堂。1991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祖居前门坐北朝南,后门位于孝义巷坐西朝东,成曲尺形。主体建筑共三进,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项;有花厅、客房、厨房等。二进面阔三间,深五柱。从二进后天并向东入石框门为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右厢房为……[详细]
毛泽东旧居诒燕第
  毛泽东旧居诒燕第位于清流县林畲乡林畲村塘堀自然村,距林畲学校100米处。1930年1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之后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阴谋,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回师赣南,转战江西。其中毛泽东率红2纵队于1月14日从连城菇田进入清流,15日经沙芜、蛟坑、余朋、芹溪、雾露坑、桐坑、小池、温家山等地进抵林畲,夜宿于此。在此次的行军路上,毛泽东写下光辉诗篇——《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之后,1931年6月中下旬红4军第11师曾士峨、罗瑞卿部,1933年7月底红军东方军彭德怀、滕代远部和福建军区独立第7师等部在这一地区活动时,也曾先后将指挥机关设置于此,现尚存留有红军7师1团、……[详细]
林西惠故居
  林西惠的故居在丹阳镇朱山村沃尾学前2号。宋庆元年间,传说教育家朱熹曾避迹隐居连江上山、馆读、丹阳、贵安等地讲学,常在朱山后山一带踏青。为纪念他,乡亲们把后山叫朱山,朱山村由此得名,把朱熹常经过的长龙岭叫朱公岭,种下了文脉之根。辛亥革命前,林西惠居住在约40平方米,一边盖瓦、一边盖草的两间单层民房。现存的故居是1911年下半年修建的。位于朱山村后门山半山腰距故居百米之处,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魏金龙、胡应升的故居。林西惠故居坐北向南,四柱三间,前后厅堂用插屏隔开,前后厅是与辛亥革命生还义士郑圣应合建。东边正房前后两间为郑圣应房屋,西边偏房两间为林西惠之子林平平房产。故居两层木结构,木檐瓦顶前后斜水,砖瓦连灰压脊。房屋“腰峰”为杉木板隔开,横腰上部是甘篙秆搂泥灰粉壁,林、郑两家后代在同一厅堂生活,亲……[详细]
陈天章烈士故居
  陈天章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芹山小组。陈天章(1906—1930.12),别名柯芹,出生于新县镇外坑村一个农村牧师家庭。青年时期在莆田哲理中学求学时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2月加入共青团,为莆田首批共青团员,同年6月转为中-员,历任中共莆田支部、莆田特区委组织委员。1927年1月被选派到福建党政干部训练所学习。同年12月任中共莆田县委组织委员兼管-工作。1928年初负责创建地方革命武装,陈天章深入群众基础较好的澳柄、东度、夹漈等村,发动支部筹-、吸收游击队员,于同年3月在澳柄建立了莆田第一支革命武装,并担任游击队队长,率领游击队转战于莆田山区和平原重镇,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开展除恶反霸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1930年8月莆田县的各支游击队合并扩编为中……[详细]
胡也频故居
  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学名崇轩,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民国13年,发表短篇小说《雨中》。不久,为《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翌年,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民国14年夏,结识丁玲,结为情侣,蛰居西山碧云寺附近。这时期,他写了不少充满伤感的诗作,后收入《也频诗选》。民国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同年冬,认识冯雪峰,接受马克思主义。翌年,重到上海,进入中央日报社《红与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往何处去》,以及诗集《诗稿》和戏……[详细]
圆瑛故居
  圆瑛故居位于平湖镇端上村,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端上开祖文昌公,开村第一屋至今400多年,属明代样式二层木结构。主楼长10.5米,宽5.5米,计面积115.5平方米;其侧房为4X4米二层楼,计面积32平方米;总计面积147.5平方米。圆瑛居住此屋系圆公祖上遗产。只知圆公爷、父辈三代住进此屋。圆公是开村第十一代后裔,圆公生母阙氏。圆公生于1878年5月12日,居住时间:出生至14岁在此屋居住。15-17岁到古田求学中秀才,18岁游涌泉寺并出家,19岁在家养病,20岁重新出家即1897年。从此离开此屋不复返,距今112年。此屋此后交由堂侄吴贞玉看管、居住。贞玉于上世纪70年代搬出,此屋至今休闲已有30余载。2008年纪念圆瑛诞辰130周年,对故居进行修缮,整理,整理出4类遗物:一是元铨公政绩德行勋……[详细]
苏华故居
  苏华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官林村头份自然村。苏华(1908-2008.4),原名黄德馥,涵江区萩芦镇人。在教会学校学习,中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员。1926年后,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大革命运动。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莆田县委秘书、县委委员,负责妇运工作。1933年冬,调福州中心市委工作。1934年4月,市委被破坏后返莆田工作,任县委妇委书记。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先在莆田沿海地区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后到常太及莆(田)永(泰)边游击区做群众工作及后勤工作。1937年2月,闽中特委主要领导人被捕牺牲后,被选为新建的中共闽中工委委员,着力协助工委书记刘突军做政治思想工作。1938年6月,福建省委决定把闽中工委分为莆田、福清、泉州三个中心县委,被任命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详细]
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西段北侧的宫巷11号(现26号)。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由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并加以修葺,现为沈家后裔住宅。为明代民居,坐北向南,周围封火墙,总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正座、藏书楼。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用三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门房正中有插屏门。二进厅堂,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双坡顶。堂前为宽敞庭院,周以回廊(排放执事牌)。堂上正中黑底金字对联日:“诗礼传家;文章华国。”三进,正座面阔五间,进深用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中分前后厅,前厅堂上正中有对联为:“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左右厢房亦分前后房。后厅过覆龟亭为双层藏书楼。亭两侧有小天井、廊房。进与进之间的过道上方联接均有覆龟亭……[详细]
李增皆故居
  李增皆,字益伯,号谦堂,清代马巷侯滨人,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从子(李廷钰之弟)。嘉庆三年(1798年)随从父李长庚征战蔡牵海上武装集团,非常得力。十二年(180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李长庚在粤海黑水洋被蔡牵大炮击毙,李增皆愤激流涕,决心以消灭蔡牵为己任。不久随水师邱良功(金门后浦人)率八百人为先锋,采用铁签戳入贼船的方法,继续在黑水洋围剿蔡牵。十四年八月十七日,海战非常激烈,“两军皆拼死狠斗,兵刃短接,火箭横飞”。激战两天一夜,蔡牵寡不敌众,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裂船沉海身亡。此次海战,双方伤亡巨大,李增皆将士得活者仅十九人,他自己在战斗中也负伤落水,后获兵士救起。李增皆在洋二十余年,大小二百余战,由于战功累累,由偏裨升至广东水陆提督。道光年间授南洋总巡大使,赏换双眼花翎,赏玉扳指一。整理出版其父遗……[详细]
许瑞芳故居
  许瑞芳故居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楚-祠。许瑞芳祖籍江西崇仁县,生于1906年,自幼随父来三元区忠山村落户,住在楚-祠上厅两厢房,左厢房为其父母居所,右厢房为许瑞芳居所。许瑞芳父亲以经营日什布匹为生,经常在通往永安、贡川、忠山、三元、梅列的官道间奔波。许瑞芳十八岁时(192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同年冬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支部宣传工作。1927年底回到忠山村后,建立秘密农会,鼓动农民起来-征兵征粮,苛捐杂税,应聘任永安县立中学教师,创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入闽,消息传到永安,许瑞芳到闽西找红军,回到了革命队伍。1934年冬,许瑞芳随红军北上,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二十八岁。许瑞芳青年时期在楚-祠居住时间长达十几年。他同情贫……[详细]
明溪彭德怀旧居杨家大厝
  彭德怀旧居杨家大厝位于明溪县雪峰镇三元巷40号。1933年7月,按照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以红3军团为基干的红军东方军进入宁清归苏区作战。在围攻宁化县泉上土堡的同时,于9日首先克复明溪县,解放了明溪、清流全县和宁化东北大片土地。明溪县的-民团头子叶大增、严明汉等连夜逃往邻县。红军东方军进入明溪后,在县城内设政治部和司令部,彭德怀住在东门城内的杨家大厝(今为县雪峰镇三元巷40号)。红军东方军在宁清归地区作战期间,彭德怀、滕代远将清流、明溪一带的情况向苏区中央局及红一方面军的领导报告,并建议派人到明溪和清流苏区恢复工作。7月20日,周恩来、朱德根据彭德怀向苏区中央局及红一方面军领导的报告,致电项英,指出“东方军占领清流、归化多日,350公里内犹无巩固的革命政权,请令福建省委、省苏……[详细]
邓子恢旧居(郑庸经祖宅)
  邓子恢旧居(郑庸经祖宅)位于培丰镇文溪村,年代为1928。邓子恢旧居(郑庸经祖宅):位于培丰镇文溪村郑厝,始建于1890年,由闽西著名革命先烈郑荣金之父亲手建造。该旧居座西偏南,朝东偏北,土木结构。占地500平方米,主体工程为300平方米。前向单层,后面两层,设两厅三间一厨房,门三处,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该旧居是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早期革命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重要的革命旧址。1928年之前,邓子恢以龙岩为主要阵地,郑庸经以永定太平里为主要阵地,他们分别发动群众团结起来一起进行革命斗争并组建了党组织。随着邓子恢等向国民党-派打响了第一-,发动了著名的后田暴-动-,由于敌强我弱,被迫转移到培风公学来与太平区革命队伍会师以壮大力量,此阶段邓子恢在老同学郑庸经的家整整住了三个月之久,并在此多次酝酿、……[详细]
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整座建筑显得美观大方,宽敞明亮。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古……[详细]
杨裕德故居
  杨裕德故居位于华安县丰山镇内角村朝阳路。杨裕德,华安县丰山镇内角村人。1927年初中毕业后到上海暨南大学高中师范科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由于极参加革命活动,身份暴露,组织安排他回到丰山,利用其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适时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端午节期间,他在家乡组织农会,发展会员二、三百人,举办夜校,并且在浦林组建游击队,把家中武器献给游击队使用。1930年初夏,丰山的农会和游击队参加漳州中心县委和王建春领导的南北乡暴-动-,在北乡区委的指挥下,他率领丰山农会会员和群众,捣毁浮山汽车站,烧毁汽车。由于敌强我弱,组织不严密,农会和游击队中混入坏人,遭到-派的镇压,暴-动-最终失败。为躲避-派的追捕,杨裕德被迫飘泊南洋巴厘岛。1932年,他得悉红军进漳消息后回国,在漳……[详细]
西山故居
  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时代为清代。该单位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本街,为南宋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宅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始建于宋嘉定十四(1221)年。清咸丰八(1858)年毁于火,光绪十四(1888)年重建。南北长66米,东西宽21米。总面积1221.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2.53平方米,庭院面积588.87平方米。四面围墙,东、西、南三面墙外有流水沟绕护。中轴线依次为花墙、前庭院、门厅、天井、正厅、后院。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侧有厢房、侧门。侧门上槛外分别额书“鸾飞”、“鱼跃”等字,砖质,阴刻楷书。建筑内梁坊、瓜柱、斗拱以至瓦当均有精美雕饰。两厅均为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厅额枋有清代吕佩芬匾额“西山真先生旧宅”。1982、1984年进行维修,保存……[详细]
刘六符故居
  刘六符故居,坐落于潭头镇二刘村。坐北朝南,为典型明清古建筑。土木结构,双落透后,隔以前、中、后三个天井,两侧撇榭。四扇三间,四面风火墙,块石基础,硬山顶。纵深38.2米,通宽13.6米。第二进大厅西侧后房,即为刘六符出生及少年生活居所。大厅中脊楹柱高达6米,厅内藻井、悬钟、斗拱、插屏、游廊乃至柱础,均精雕细刻。大厅前均横贯走廊,通风火墙月门。后天井南阶上亦有一道走廊。因此,风火墙东西两侧均开启三扇月门。后天井有水井一口,于今仍可汲饮。围墙正门外为石板埕,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其间一口月爿池,面积60平方米,南端居中遮以马鞍形照墙。刘六符就义前未曾婚娶,此后百年沧桑,未有人对故居加以修葺养护,秃垣断壁,蓬蒿没人,椽檩摧折,户牖支离,满目残破凋零。[3]为了纪念刘六符,刘永奇等后裔已将刘六符的故……[详细]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鳌峰坊东口南侧,背靠于山,为明代迟清亭旧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风火墙,前后五进,面积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号花厅原有四进,除第一进为三开间住房外,二、三、四进为假山、鱼池、花园0,迟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间后,多被改为住房。民国初期,高士其父亲高赞鼎在花厅二进鱼池东侧建一幢双层小楼,它是高士其青少年时期的住房。花厅现仅存两进,占地面积仅四百平方米。3号主座前、后共五进,入石框大门为首进,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三面环廊,厅堂三开间,中间为厅,两旁有前、后厢房,左厢房为其父高赞鼎、母何吟阁住房。二、三进同样是三开间,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厅两侧为前后厢房,前后厅都有天井,前天井两侧有披榭。四进也是三开间,双层楼房,楼上供佛,五进为倒朝三间排,已圮。每进都有小门……[详细]
陈时范故居
  陈时范故居陈时范故居,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且原貌基本完好。第一进深23.45米,第二进深18.97米,第三进深28.70米。两边各有路,宽1.4米。两旁各有厢房,西5.7米,东3.4米。整座三进围以封火墙,第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厅采用抬梁式双坡顶。第二、三进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鹊尾顶脊。清代时曾按旧貌重修。1987年陈时范后裔、台胞陈信维先生出资重修,1998年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时范,字敷畴,长乐六都(今古槐镇井门村……[详细]
李子芳故居
  李子芳,1910年5月出生于石狮市永宁镇子英村的一个华侨家庭。1924年赴菲律宾半工半读,深受革命思潮影响,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回国。1932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参过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先后担任过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调入新四军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军党委委员,为新四军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政治和组织作用。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1942年春夏之交,惨遭毒手,牺牲时年仅32岁。李子芳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一座闽南常见的石木结构房子。故居坐西朝东,用不规则的花岗岩石块砌筑成高不足3米的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