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陈门五杰故里景区
  宁州镇竹塅村是陈门五杰,即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的故里。一家四代出了五位杰出人物,修水后人并称之为陈门五杰。为了保护、传承、弘扬义宁精神,树立义宁陈氏文化世家标杆,中共修水县委、修水县人民政府于2017年启动义宁陈门五杰故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总体规划面积约209公顷,其中核心景区约64公顷,核心景区以陈宝箴、陈三立故居为中心,已投资8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陈宝箴、陈三立故居修缮及陈展布展,四觉草堂、义学里恢复重建,新建义宁陈氏文化纪念园、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路、游步道等,于2020年10月完成核心区建设并投入正式运营。……[详细]
黄庭坚故里
  江西双井黄庭坚故里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境内,地处杭口镇东部,处修河上游与宁州镇黄田里村相接,距县城5公里。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中间是一马平川的盆地。这里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及江西诗派诗祖黄庭坚的祖居地及出生地。在宋朝仅双井黄氏一族就有48名进士,其中5名官至尚书,一时间人才荟萃,群星灿烂,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不仅宋代罕见,就是自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也是凤毛麟角,被誉为“华夏进士第一村”。主要景点黄庭坚故居黄庭坚故居,展示黄庭坚的生活起居、读书习字、孝亲会友的情景,还有黄氏源流、黄庭坚父母妻室、黄庭坚年谱、家规家训、黄庭坚少年时期的传说故事。展现黄庭坚的人品及其成长过程和家庭背景,通过文字、图表、绘画、雕塑、影像等多种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一代文化名人的生活画面及其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与故事。……[详细]
3、严嵩故里 AA
严嵩故里
  严嵩故里——介桥村,是严嵩出生和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她座落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城郊东南角,背倚袁岭,面临省道清萍公路。严嵩故里数十栋明清古祠群,严嵩真假墓址,严嵩洞,严嵩家庙—石门庵。……[详细]
蒋经国先生旧居
  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故居是1940年蒋经国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该建筑保存完好,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蒋经国先生旧居,虎岗位于赣州市东北郊,原为一片黄土冈。蒋经国先生主政赣南时,于1943年6月在此创办了“中华儿童村”。儿童新村依山临水,建筑物错落排列有1公里长,村中儿童最多达1000多名,其中多为抗战时间无家可归的难童。1945年2月日寇进犯,赣州沦陷,儿童新村停办。“中华儿童新村”是民国时期的一处重要史迹,现虎岗保留有大部分当年儿童新村的建筑物,计有坊式山门、村公所、迎宾馆、小会场、蒋经国先生旧居和3栋教室、8栋宿舍。对这些建筑物,人民政府已予以妥善保护,将其公布为赣州市文化保护单位。景点位置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详细]
梅汝璈故居
  梅汝璈故居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朱姑桥梅村内,建造于1856年(清朝同治年间)。该建筑座西朝东,南北宽41米,东西深15米,占地面积为603平方米。建筑本体为青砖构筑,共一层,屋面为前后披人字形,灰色机制瓦盖顶。内部为青石地板,木质门窗,门窗上刻有清朝年间的花纹刻。内部结构为“三井加两院”(前院、前井厅、中井厅、后井厅、后院)。该故居通过几代延伸,1902年到梅汝璈父亲手上,梅汝璈就是在这里从乡村学子到国际0-官,1948年从东京回来后就一直在台湾、北京等地定居。1950年土改,该故居被分给村里贫下中农使用。梅汝璈是代表中国审判东京战犯的首席0-官,作为中国抗日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标志人物,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很大影响力。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青云谱区普查人员对该故居进行普查,发现故居……[详细]
善和村朱德故居
  沿乐安县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的万银公路而行,你会看到湖坪乡的一大片蚕桑产业旅游观光园。这里桑树绿意葱葱,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鱼,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着一座500余年历史的古石桥,石桥连接的另一端便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善和村。正是田野青青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善和村,只见炊烟袅袅,旧屋新舍相挨,宁谧祥和,小桥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里有一栋雕龙画栋老屋,村里人称它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走进庵下大屋,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听村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我们讲“朱德捡田螺”的故事。70余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湖坪乡善和村一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随总部驻在善和村庵下大屋。此间适逢传统端午节,没有菜……[详细]
塘边毛泽东旧居
  塘边毛泽东旧居(含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位于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塘边村,它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民居,属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它是井冈山革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三十一团在塘边成功地开展了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并在边界迅速得到推广,加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步伐,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塘边土地革命的经验为制定我党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奠定了基础。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批准为永新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28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从井冈山先后三次来到永新县西乡塘边,进行革命实践和社会调查。在大屋村召开了永新县委和塘边党员会议,亲自建立塘边党支部。《井冈山土地法》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土地法就是毛泽东同志根……[详细]
安源毛泽东旧居
  1921年10月,出席中共一大后回到湖南的毛泽东,创建了中共湖南支部,并亲自担任书记。由于安源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当时安源工人运动归属于湖南党组织领导。为了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于同年秋天来到安源开辟工人运动。毛泽东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住在八方井四十-。这栋房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职员住房,地处安源煤矿总平巷西侧约80米处,是一栋三间砖瓦结构的平房,面积约100平方米,当时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人称毛师爷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和毛泽东的父亲是故友,一起在长沙做过米生意。毛泽东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中间是堂屋,左边一间便是毛泽东的卧室。……[详细]
赣州蒋经国旧居
  1939年蒋经国到赣南后,在此建立官邸,从1940年至1945年,他和妻子--都住在这里。来过这里的还有白崇禧以及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官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这是按照西方建筑的特色建造的一个小别墅,院内白玉兰是1941年蒋经国先生亲手种的。旧居内有一块“有功文教”的木匾,是蒋经国先生书赠给江西安远县欧阳振先生的,欧阳振因为捐款一万元,修建了安远中学,蒋经国觉得他慷慨可风,所以就题写出了这块匾赠给他。《新赣南家训》,是蒋经国先生当年在赣州的时候根据《朱子家训》的格律和韵文写的,要求男女老幼都会读,都能背诵。赣州很多老人至今还能背出这首《新赣南家训》。蒋经国先生的卧室,这一张办公桌是他用过的原物,是他的司机在1997年捐赠出来的。在他子女的卧室里,主要陈列的是和蒋经国先生有关的文史资料和一些照片……[详细]
邓小平旧居与劳动车间
  邓小平同志劳动旧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新建县。1969年10月,那是在“十年--”的岁月里,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被秘密送到江西省新建县,住进了南昌步兵学校“将军楼”(现南昌陆军学院一号楼)。此后,邓小平夫妇每天步行20多分钟,从住地来到当时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参加劳动,用双脚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小道,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邓小平小道”。1973年2月,邓小平恢复工作后,离开了工作生活3年零4个月的新建县。2000年10月,邓小平在新建县参加劳动的车间,以及坐落在南昌陆军学院内的邓小平旧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旧址有“小平楼”、“邓小平小道”、“小平车间”及“小平广场”4处。其中,“小平广场”建在新建县麻棉厂前的一块空地上;“邓小平小道”旁修建了一条参观道,沿途还有亭……[详细]
日峰张恨水旧居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报人、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1905年,年仅10岁的张恨水随父母在江西黎川生活了一年。张恨水旧居坐落于黎川县城老街的南津码头、新丰桥脚下。当年黎川是闽赣两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之地,老街依河而建,水运繁忙,码头众多,官府在南津码头设置了厘金卡征收木竹税、盐税。张恨水的父亲就是调到新城任盐税官的,那个时候征税都在码头上现场办理,因而张恨水一家便住在了这南津渡口的小木楼里。这幢带有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木楼,迄今已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步入小楼的大门,是一座宽敞但有些幽暗的大厅,大厅可以摆下酒席八桌,地面是麻石板铺就,大厅右侧有一方天井,供采光和排水。大厅左侧有三间贯通的平房,房屋的窗下就是南津渡口,开窗能清晰……[详细]
毛泽东、李立三1921年冬来安源旧居
  位于安源镇老后街的安源刘和盛饭店,是毛泽东、李立三等1921年冬来安源考察时住过的地方,始建于民国五六年间,系一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85平方米。安源镇老后街是当时安源比较繁华的街道,这一带有好几家大饭店,而刘和盛饭店设备简陋、价格便宜,一些工人、农民常在这里食宿。毛泽东、李立三为了方便与群众接触,就选择这家小饭店住下了。随同来的宋友生、张理全是长沙甲种工业学校的教员,他们有些学生在安源当机械工人。毛泽东、李立三就是利用这层师生关系,广泛地接触、发动和组织工人。第二天,张理全、宋友生顺利地找到了周镜泉、李涤生等几个曾在长沙甲种学校读过书的铁路工人,并在他们的引导下参观了八方井、炼焦处、洗煤台等各个工作处结识了许多的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并邀集工人晚上来刘和盛饭店谈心。在交谈中,毛……[详细]
渼陂毛泽东旧居
  渼陂毛泽东旧居位于文陂镇渼陂村。1930年2月举行的“二七”会议期间,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交通路线:渼陂位于吉安东南22公里处,属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从吉安青原汽车站乘专线车前往约20分钟车程。吉安市分为青原区和吉州区。两区被赣江相隔,2号和10号公共汽车在两区之间行走。青原区:吉安火车站,青原汽车站。吉州区:城南汽车站,城北汽车站,长途汽车站。……[详细]
康都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太和镇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周以粟,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王稼祥,军队和地方负责人袁国平、谭政、蔡会文、宋任穷、古柏、郭化玉等16人参加了会议。“康都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经验……[详细]
宾兴馆毛泽东旧居
  宾兴馆(毛泽东旧居)简介毛泽东旧居位于莲花县城解放街148号,原为“宾兴馆”,始建于清道光五年,时为莲花厅文化教育设施,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旧址,1968年重修。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攻克莲花县城后,前委和师部驻扎在宾兴馆,毛泽东住在馆内,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的伟大序幕。革命战争时期,“莲花一枝枪”的故事闻名遐迩。为铭记这段峥嵘岁月,纪念革命先烈,1968年,经省文化厅批准设立莲花一枝枪纪念馆,馆址设在宾兴馆,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我县在毛泽东旧居后面选址新建莲花一枝枪纪念馆,2011年10月,县委、县政府启动毛泽东旧居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投资800万元,……[详细]
洞头朱德旧居
  洞头朱德旧居位于洞头乡洞头畲族村,该建筑始建于明朝后期,系当地畲族的蓝氏宗祠,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是畲族蓝氏在洞头最早的建筑。该宗祠座南朝北,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是蓝氏族人举行各种社仪及信仰的地方,在建筑风格上有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同时该建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根据洞头老人蓝昌启(苏区老干部,已故)、蓝锦长(85岁,曾担任洞头乡乡长)、兰瑞良(79岁)等人的口述,革命家朱德同志曾在蓝氏宗祠住宿,并做诗一首(现未收集到)。此外,苏区红军也多次在蓝氏宗祠内休整、招兵。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岗山出击赣南。2月6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由福建省武平县的东留乡进入江西省会昌县洞头乡,经过下东坑村的会武山路(现仍保存有当年朱德走过的会武古桥)到……[详细]
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
  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座落在大井村中央,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便将他这幢兵营腾让出部分房间来给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在大井,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对王佐部队的团结改造工作,派何长工等同志到王佐部队进行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1928年2月,王佐部队与袁文才部队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1928年夏,红四军医院由宁冈茅坪迁到大小五井,在这房屋的中厅设立医疗所,红军医院院长曹?U也曾在这里居住。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同志率红五军一部上井冈山后曾来到大井,在房屋的西厢居住和工作。192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大小五井,烧毁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此屋仅存一堵残墙和屋前毛泽东平时读书、……[详细]
沙洲坝毛泽东旧居
  这栋房子原是苏区时期破产地主杨衍兰的私祠,称为元太屋,建于1876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1933年4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从叶坪迁驻这里。中央执行委员会产生于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由63名委员组成,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选举175人为正式中央执行委员,36人为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全苏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仅要负责法律的制订和颁发,还要监督各项法律的实施执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成立的三年时间里,共颁发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条例》、《征税条例》等上百个法律条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设和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居住……[详细]
黄坳毛泽东同志旧居
  黄坳毛泽东同志旧居坐落在茨坪南面17公里处的黄坳乡黄坳村。旧居原为一座庙宇,名“地母宫”。旧居座北朝南,为土木结构的泥土屋,面积410平方米。毛泽东同志途经黄坳时常在这房屋吊楼上的左间居住。1928年2月,毛泽东同志带领工农革命军战士来到黄坳,深入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在此期间,毛泽东出席了黄坳区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会上,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打土豪就好比砍大树,砍倒了大树就有柴烧,打倒了土豪,穷人就有饭吃有衣穿。”号召群众组织起来,拿起枪杆,开展打土豪筹款子的游击暴-动。 1928年初,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中共遂川县委、县赤卫大队也曾从县城迁来此屋办公。 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一部在黄坳歼敌一个营。同年9月12日,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在吊楼中厅主持召开了红军大队……[详细]
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1928年)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江西省湖口县舜德乡王燧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由来简介:1928年12月9日,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王燧村共产党员王文凤家中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0人,会期4天。大会由代理省委书记冯任主持。会上,代表们听取了中央代表张金刃传达共“六大”精神报告、王文凤的政治报告、冯任的省委工作报告,大会产生了新的省委,其中执委13人(张世熙、王文凤、冯任、沈建华、胡子寿、曹策、贺俊、方志敏、华鄂阳、蔡申熙、李兴保、孙树荣、空一各额由中央指派),候补执委7人(江建民、刘士奇、刘启勋、邵式平、张野火、徐京丹、徐少保),审查委员会3人(肖韶、曾文甫、杨九兴)。随后,执委会议推选张世熙、王文凤、冯任、胡子寿、沈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