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桥头江家——毛泽东水口旧居
  桥头江家——毛泽东水口旧居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桥头江家组。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1个师3个团缩编为一个团,在军队内部成立士兵委员会,并提出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营以上建立党委,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接着于10月3日,在宁冈左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讨论了争取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等问题。随后在袁文才的帮助下,在茅坪建立留守处和后方医院,将伤病员妥善安置,又继续往湘南进军。1927年10月中旬,部队抵达酃县水口,毛泽东居住在水口桥头江先钦家里。在水口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毛泽东考虑在三湾改编时只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议题,但还没来得及实施,于……[详细]
黎培敬故居
  黎培敬故居位于湘潭县谭家山镇皋山黎家湾,107国道东侧。黎培敬(1826一1882年),是清文学家黎吉云族子。咸丰十年(1860年),做了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同治与光绪年间(1862一1908年),先后任贵州学政、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四川按察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等职。黎培敬故居也是其第三子、清末民初书法家黎承礼(1867—1929年)及当代书法家黎泽泰(1898—1978年)之故居。故居是一幢环境幽雅的湘中民宅建筑,始建年代不明,重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建的宅院,共有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三进,两侧为开山横屋。木质大门两旁各有直径约80厘米的石鼓门墩。宅内有大小房间200余间,正天井11座,附天井5座。宅前有坪,面积约600平方米,坪内种有2株……[详细]
何孟雄故居
  何孟雄故居位于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龙潭村。故居系晚清时期何孟雄的老曾祖父何青云所建住宅。何孟雄于1898年6月出生,1914年夏考入岳云中学。1917年春改名何纯,考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常与长沙学联和本校学生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李维汉等一起参加-。1918年,在杨昌济先生的帮助下,与蔡和森等人离开长沙到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0余名党员之一;同年秋,任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成员;同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成立,任地委书记兼组织委员;1925年5月1日,任刚刚成立的京绥铁路总工会秘……[详细]
胡沁园故居
  胡沁园故居位于湘潭县中路铺镇火口岭村竹冲韶塘,亭午公祠三雅堂。胡沁园(1847.5.23一1914.5.23),原名庆龙,字云涛,派名自倬,行寿三,沁园是他的别号。清光绪监生。为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语文学家胡安国(1072—1137年)的后裔。胡沁园精于诗、文、书画。诗主清新,书法王、颜,自成体系,画着力工笔,兼写意,以草虫花卉著称。1889年,他慧眼识英雄,收齐白石为徒,授之翰墨。齐虽木工出身,但悟性极高,勤奋异常,10多年后,成效卓著。其间与胡仙逋(沁园之子)、胡慎吾(名鑫,沁园堂弟)、胡廉石(沁园堂侄)等竹冲一带名士来往频繁、书画交流、艺文互补。一代国画大师起步于三雅堂。胡氏故居“亭午公祠”(俗称“顶上屋”),是胡沁园祖父胡亭午公的祠堂。前临小池,有大路贯通南北。站立正门外远……[详细]
孙开华故居及“二十八宿”古水渠
  孙开华故居,别名孙家寺溶,为明清时期名人故居。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岩泊渡镇星明村六组,东经110°57′0.54″,北纬29°21′44.1″,海拔131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深约52.6米,东西宽约93米,占地面积489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偏东6.5度,前后四进。中轴线是一条宽5.4米由大门直通第四进房舍的道路,两侧正屋间及横屋与围屋之间布置有天井。据星明村支部书记邹开定介绍,故居原有18个天井,屋架的“七”字挑均为“龙凤挑”,木柱基座都用石材雕花。现仅存左右门厅院落、右二进正屋、左三进正屋、右三进横屋,建筑面积426 平方米。这一门厅院落和三栋单体建筑物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均为三至五开间木结构民居建筑,梁架有雕饰,以龙纹为多,且作法别致精美,从残留的房舍……[详细]
萧石月故居
  萧石月故居位于衡阳市常宁市兰江乡,年代为清。一栋幽静的青砖宅子,外部青砖墙面、屋顶小青瓦依然显得格外干净,这便是萧石月的故居,修建于1895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故居地势平整,东南紧靠萧家祠堂,北倚风光无限的开阔田园,西与平坦的村道相连,选址十分讲究。座向和主次对称,面东南而坐西北,外型朴实大气,排列整齐,为典型的湖南农家建筑风格。房屋结构雕梁画柱,工艺精美,建设起来既取材便利,又坚固牢靠、规模宏大,结构封闭为一体。整个古建筑占地面积约545平方米,砖石木结构,悬山山顶,屋面为双坡瓦面,面阔三间,洞口屋形制,整体保存完整,为典型的湘南民居建筑风格。房屋的正面、东南面墙均由青砖垒砌,内墙大多为土砖木结构,小青瓦面,歇山顶,两端有樨头,门槛门墩为红砂石质,正门两侧墙体有回字纹花卉木雕纹饰……[详细]
罗亦农故居
  罗亦农故居,坐落于湘潭县易俗河镇青狮村小雷公塘一处风光秀美的丘陵之中。罗亦农(1902—1928年),原名善扬,字慎斋,后改名罗觉,字振刚,后来又改名亦农。1920年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期间转为0党员,任0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并介绍-入党。1925年回国后,与陈延年、-、邓中夏等,参与发动震惊中外的省港工人大-。1926年,与-、赵世炎等三次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并占领上海。1927年,当选为0五大中央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尔后,出席0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局主任兼组织部长。1928年4月21日,因叛徒出卖,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从湘潭县一中公路对向,沿简易公路南行约2.5公里即可抵达故居。……[详细]
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乡)板仓。距长沙约70余公里。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多作杂房、配房。栋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植桂花和女贞树。院落西部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生在故居后进东头北间。1966年11月维修后开放,并复原陈设了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1928年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距故居右侧300米处的棉花坡山头上,建有杨……[详细]
周诒柯故居
  周诒柯故居,位于湘潭县石潭镇普庆村西塘槽门屋场。周诒柯(1875一1932年),字心约,号居易主人。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1914年任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1917年任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黑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安徽高等法院院长等职。在江苏任职时,曾开创我国改善人犯关押条件和劳动改造之先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参事厅主任参事,统筹各省司法工作。一年后,任最高法院检察长。病逝于湖北汉口同仁医院,归葬于石潭福星亭后向之周家围子。故居是一栋“一担柴式”古建筑,是周诒柯托本户周佩秋于1928年购自另一周姓的房产。土砖青瓦结构,建筑面积约210余平方米。中间一横3间,左右两厢各竖3间。除厨房外,其余8间均安有木质天花板。堂屋右边的正房,是周诒柯住室。正房右厢房是书房,为八角屋,屋面……[详细]
贺绿汀故居
  贺绿汀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绿汀村,南面与第四村民小组的民居相连,北距贺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围墙边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潋,水欢鱼跃;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映衬得故居愈发显得古朴大方,高雅幽静。贺绿汀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砖木结构。故居坐东南朝西北,呈“凹”字形布局,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后环青山,院内共有房屋21间,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1903年7月20日,贺绿汀出生,在此度过了童年时期,外出求学后回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投身革命。解放后,贺绿汀先后四次回家探亲,在此居住。贺绿汀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是世界级文化名人,贺绿汀故居先后被列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邵东县重要……[详细]
文立正故居
  文立正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庙湾组。文立正,原名立徵,字国遒,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人。1911年4月出生。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次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爱国-,与反动-展开英勇搏斗。1937年10月,赴鲁北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3月,由李锐、谢文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鲁南人民自卫军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鲁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代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二地委委员、宣传科长等职。在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期间,他头戴破毡帽,身着旧棉衣,脚穿铲鞋,腰揣两支手枪,率部在津浦干线及枣庄临城支线上,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主动出击,爬飞车、断铁轨、炸火车、袭洋行、毁桥梁,夺机枪,打得日军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1……[详细]
肖纪美故居
  肖纪美故居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吉信镇得胜营社区,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1920年12月肖纪美出生于此。肖纪美自幼聪明好学,于省保单位三潭书院启蒙,后升学至凤凰县文昌阁小学。1933年考入湖南省长沙市私立明德中学求学。1939年,被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录取,取得学士学位。1948年2月,肖纪美考入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攻读,一年后获得冶金硕士学位,1950冬,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博士毕业后,肖纪美先生听闻新中国刚成立,便一心准备回归建设祖国。1957年肖纪美终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肖纪美长期从事钢铁冶金、金属材料和金属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材料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研究中多次获奖。在教育事业上,提倡用自然辩证法和……[详细]
邓中夏故居
  邓中夏故居位于郴州市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邓中夏(1895—1933),1895年10月5日诞生于此。1907年,他在本乡樟桥小学读书。1911年转入宜章县立高等小学。1915年夏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在长沙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9年参与组织领导五四-。8月回宜章,向革命师生宣传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与张国焘、蔡和森等一批进步骨干创建了北京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参与了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组织、策划了长辛店、开滦煤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大-,参与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省港大-。历任中共二、三、五、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3年5月在……[详细]
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纪念馆)
  谭嗣同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北正南路,始建于明朝末年,原为周姓祠宇,主体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曾任浏阳县吏)买下,作为私第。清咸丰九年(1859年),谭嗣同父亲谭继洵考取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因其地位显赫,奉旨命名其宅为“大夫第官邸”,故谭嗣同故居又称“大夫第”。故居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通高8米,三栋二院一亭,硬山顶,设封火墙,盖小青瓦,共有大小房舍24间,保存基本完整,系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布局严谨、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改革家潭嗣同曾在故居内生活多年,练文、习武、结交维新志士、寻求救国真理、从事变法活动。故居现存潭嗣同的书斋、卧室及他父亲谭继洵、夫人李闰的起居室等,具有较……[详细]
宛旦平故居
  宛旦平故居位于邵阳市新宁县白沙镇宛旦平村。宛旦平,1900年12月27日生于湖南省新宁县西冲乡宛家岔一个农民家庭。后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在毛泽东、何叔衡、夏明翰等人的培养教育下,宛旦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被中共湘区委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黄埔军校毕业后,宛旦平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曾在武汉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任营长,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5月,宛旦平奉命离沪去广西工作,按照中共中央特派员邓小平和张云逸的指示,与俞作豫等人积极筹划龙州武装起义,他任第2旅参谋长兼第2团团长。1930年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和左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在龙州宣布成立。宛旦平任红8军参谋长兼第2纵队司令,同时担任红8军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20日,龙州军民在新填地广场举行何建南烈士追悼大会时,突然遭到桂……[详细]
陈士杰故居
  陈士杰故居是湘昆发祥地,是桂阳唯一以二品规制设计建造的官厅。它又是同治中兴名臣留下墨宝最多、造访最多的地方,是陈士杰广武军的创始之地,同时也是太平军焚烧最为惨烈的地方。陈士杰(1825年-1893年),字隽丞,号俊臣。湖南桂阳县泗州寨(清湖南桂阳州)人。是曾国藩的重要军事幕僚,他有义救鲍超、王鑫等名将,花园堡挫败石达开,献计攻取九江等功绩,深得曾国蕃常识,历任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浙江巡抚和山东巡抚等职。陈士杰故居位于泗洲街三里官街中左侧,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咸丰三年(1851年)陈士杰的父亲陈维之去逝,其归乡服丧。次年(1852年)三月初八,清文宗下诏诰封其父为文林郎户部七品京官,其母尹氏为大孺人。咸丰五年十月二十日因陈士杰为户部主事,清文宗又下命诰,赐其父为承德郎,其母为安人。据……[详细]
郑作民故居
  郑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中将副军长,革命烈士。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和副师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守卫战,屡立战功。1940年1月,于桂南会战中奉命由贵州驰援南宁。临行立下遗嘱,安顿家事,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所部抵广西昆仑关军事要地后,即指挥官兵构筑工事备战。后以左翼为日军包围,奉命转移。为阻止日军追击,亲率一个团进行掩护。后遭日军重兵包围。2月3日,指挥部队反击突围,于激战中牺牲,时年38岁。他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副军长,蒋介石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毛……[详细]
王船山故居及墓
  王船山故居及墓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衡阳县曲兰乡,此为清初思想家王船山的纪念建筑。 故居为王船山自败叶庐、观生居之后自置的隐居处,命名为“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茅屋3间,中为堂屋,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在此居住17年,发愤著述,逝世后其子王敔改建为砖木结构瓦房。之后,草堂及田土典出,至乾隆六十年(1957)始由其后人赎回,嘉庆年间(1813—1815)改为“船山祠”。后由农民居住,1981年由政府收回并全面修葺,复制匾额、楹联,进行复原陈列,供人参观。 故居占地150平方米,呈横列式平房3间。门额题“湘西草堂”,门联曰:“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堂中悬船山自撰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走廊竖石碑两方,一刻清衡永郴桂道保护草堂文告,一刻新……[详细]
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故居位于长沙市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何叔衡,谱名启璿,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就读私塾。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中清末最后一届秀才。他激愤于官府腐败而甘愿在家种田,长期从事私塾、小学教育。直到1909年,何叔衡离开家乡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1913年春以37岁的大龄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1年后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得以结识时年21岁的同学毛泽东。何叔衡热情厚重老成,一直是毛泽东在湖南开展社团运动、-、驱张运动和建党建团运动的得力助手和密友。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为最年长者会员。毛泽东曾有评价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1920年参加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和毛泽东代表长沙早期党组织一同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详细]
胡颖故居
  胡颖故居又叫胡安抚故居、胡石壁旧居,位于湘潭县梅林桥梅市村土城湾。胡颖,字叔献,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赵范讨李全,邀胡入幕。五年(1232年),中进士,历任平江(苏州)知府兼浙西提刑,到湖南后,兼提举常平。后加枢密都承旨,做了广东经略安抚使。咸淳八年(1272年),任静江知府,转广西经略安抚兼节度转运使,再到京湖总领财赋。死于咸淳年间。据清嘉庆《湘潭县志•古迹》与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颖尝屯兵于此”,“文端宋(南宋大臣文天祥之字名)开府湖南,推胡为甚至。师潭未几,石壁病终。”胡颖去世后,文天祥立即挥毫写下《祭都丞胡石壁文》,并亲临土城湾参加悼念。故居经历700余年沧桑,其建筑结构与规模待考。内设来谂堂,是“胡颖筑以奉母的地方”。现在故居仅存断壁残垣。19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