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黄觉群故居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是龙川工农革命的先驱,龙川党组织的创建人。早年在广州从事-,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军回龙川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与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与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了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6年5月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今佗城)召开,成立了县农民协会,黄觉群当选为县农协主席。1928年3月,组织鹤市武装暴-动-失败后,避难南洋以教书为职业。太平……[详细]
罗国杰故居
  罗国杰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宾亨镇带洞村。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廊,面阔10米,总进深9.45米,建筑占地面积94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龙船脊,青砖墙。罗国杰(1896年—1929年),宾亨镇带洞村人。“五四”运动时,就读于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积极参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秋和1923年夏,两次回广宁开展工人运动,是西江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第一人。1924年10月,任广宁县农民协会执委兼秘书长。1925年5月,被选为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及审查委员会委员。1926年6月,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兼广东省农协西江办事处任书记(秘书)。1928年2月25日,任广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8月,任中共广宁县委书记。10月,任中共北江特委秘书……[详细]
黄志猷故居
  黄志猷故居位于和平县热水镇街背田心村。黄志猷,1913年3月出生,1938年5月在中山大学入党。曾任和平县抗敌后援会委员、中共和平县委宣传部长等职。抗战后期分别在四联中学、紫金中学、阳山中学执教,并藉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5年春,参加“东纵政治部青干班”学习。同年,任《前进报》记者。1945年8月至1947年11月在香港香岛中学任教,负责学生党组织工作。同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报《政报》督印人兼。1948年6月至12月任连和县行政委员会主席。1949年1月,任连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6月任中共和平县委副书记兼副县长,8月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建国后历任《南方日报》部文教组组长、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副校长等职。1980年l0月离休(享受厅级待遇),2002年5月病逝和平。该故居始建于1910年……[详细]
杨殷故居
  杨殷故居位于翠亨村。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故居为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正厅两边各设有耳房,耳房均为二层木楼结构。正厅及厨房均设有天井,用于采光及排水。大厅后座置有神楼用以拜祭祖先。房顶四周用女儿墙围护,整座主体建筑采用水磨青砖筑砌墙体,墙基采用花岗岩石板筑砌,既有西欧洋楼建筑风韵,又保持了珠江三角洲传统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大厅的正中央安放着杨殷的大幅照片及全家合照,厅内陈设雅洁,庄严肃穆。南边耳房设有杨殷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北边耳房是杨殷寝室,摆设着杨殷当年结婚时用过的大铁床、书桌、日字形木凳、木面盆架。杨殷故居在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宣传杨殷的革命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历史的真实场景得以恢复,……[详细]
西阳林风眠故居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出生在广东梅县,6岁学画,中学毕业赴法留学。1928年创立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前身),1991年逝世。林风眠故居,名曰敦裕居,位于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建筑面积现存约700平方米。前拥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势筑高台基。悬山式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平面布局为双轴线,其中主轴线为南北轴,前大门设于轴线北端,轴线南端右侧辟一小门作庭院后门。东西轴线西端设厅堂,厅堂后墙左右对称辟一小斗门与外侧横屋相通。大门门楣署:敦裕居。是林风眠之父二十世祖伯恩公亲书,黑字行书体,字迹乃依稀可辩。门联曰:“敦崇礼义,裕荫裔孙”。敦裕居,为平房夯筑土木石结构,灰瓦面,尤其台基、天井地板的建筑材料采用大量的鹅卵石砌……[详细]
凌十八故居
  凌十八故居位于信宜市钱排镇北内塘坳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土木结构,为面宽5间的四合院式建筑。正厅有屏幅一块,上 书“安德堂”三个大字,两边配联:“安分心常乐,德深意少忧”。有人说是凌十八手笔;也有人说是凌十八的父亲凌玉超所写。凌十八(1819━1852年),名才锦,排行十八,故称凌十八,太平天国拜上帝会首领,出生于此处。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冬,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加入洪秀全、冯云山组织的拜上帝会,1848年春回到信宜以大寮为根据地组织拜上帝会,秘密制作红衣赤帜,会众很快发展到数千人。凌十八卖掉房产,铸造军械。道光三十年(1850年)7月率众在前排大寮祭旗起义。8月29日击溃了信宜县进犯官兵。先后转战两广的高州、罗定州、玉林州、茂名、化州、罗定、博白、陆川、玉林等州县,不断击退进犯之敌。一直……[详细]
彭加木故居
  彭加木故居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槎龙村天枢二街12号,房屋建筑面积长约12米、宽16米;东临窄巷,北面与邻居住屋相连,西、南面与村道相接,墙体东、北面基本是直线,西、南面呈弧线型。彭加木故居现住两户人:一户门口朝东临巷,另一户门朝西临街(天枢二街12号)。从原貌考证,彭加木故居坐南向北,头门应是北门,青砖墙,硬山顶,“人”字山墙,花岗岩石门框,石门额刻有“秀谷”二字(被灰土填平),陶瓦剪边,木雕封檐板,墀头砖雕人物。头门进入是廊、天井,天井东面是厢房,南面是后花厅(现在用砖墙将天井与后花厅隔开);花厅“品”字形排列三个门,东门进入两层高的小洋楼,西门是厢房,中门与小楼墙壁相接,通厨房入后花园,后花园有门与街相通。彭加木故居古色古香,保留着古时钟,花窗嵌墙采光,天井、廊房、厢房相连。建筑风格中……[详细]
程君海故居
  程君海故居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大塘巷。建于清代,四间两进,砖木结构,面积约310平方米。正厅两边共有五房一厨房,有天井、前厅。前厅门官位为精美砖雕。正厅建有镶金箔神龛。天井及偏厢采用木雕金箔吊屏。正门门额上,悬挂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时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书的楷体蓝底金字“师傅遗居”木匾。匾长2.8米、宽0.86米。正厅堂上挂着程君海和夫人的遗像。建筑物保存尚好,室内尚存木雕睡床、大柜、酸枝台椅等清代家具。程君海(1860—1932年),原名荫光,号君海,世称君海先生。香山县(现中山市)人。孙中山少时业师,对孙中山灌输革命思想,促使孙中山走向民主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后,多次谢绝孙中山委官的邀请。1918年,说服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率领舰队南下护法,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2000年中山市……[详细]
冯如故居
  冯如故居位于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建于清代,为青砖砌筑的平房,一房一廊半厅(另一半为别人居住),屋宽5.5米、进深9.5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硬山式,瓦木顶盖。现保存完好。冯如(1883━1912年),恩平县人,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在此诞生,1894年随家人到美国三藩市谋生。1907年9月,在华侨集资支持下,在美国奥克兰市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09年(宣统元年)9月制成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在此基础上,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经历6次失败和挫折,克服资料贫乏、工厂火灾、资金奇缺等种种困难,终于1910年制成第七架双翼飞机,试飞成功,受到孙中山和旅美华侨的赞扬。1911年2月,他将在美创办的飞机制造公司,迁回广州燕塘,致力发展祖国航空事业。1912年8……[详细]
黄华明故居
  黄华明故居位于和平县大坝镇新田村。黄华明,原名黄道冠,1920年1月出生。1939年9月,在和平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工作,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后分别任中共大坝区委书记、县委副特派员、特派员、连和工委宣传部长、九连山区工委委员等职。1942年春至1944年夏,任中共大坝区委书记时,在岑岗中心小学任教,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组织当地民众抗税抗捐,利用“工合”的合法地位,开办农民夜校,宣传党的主张。1946年6月调入东江纵队并参加北撤。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后随两广纵队南下解放广东。建国后,曾任中共遂溪县委书记、湛江农学分院副院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1997年1月病逝广州。该故居始建于1902年,土木砖瓦结构,占地面积5000平……[详细]
梁元桂故居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六巷1号此故居是同治年间台湾知府、二品官员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辞官后的居所,为其父梁日蔼所建,1840年破土动工,1842年竣工,历时两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墨绿色琉璃剪迈,是当时歇马村为数不多的石脚墙屋之一。梁元桂,字世液,号馨士,圣堂镇歇马村人。自小聪颖好学,县试冠军。道光(1846)丙午科顺天举人,咸丰(1852)恩科进士(又称“进士第”),钦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宁府、邵武府、台湾府知府,福建台(湾)彭(湖)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副钦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级,光绪元年(1875)任福建监试等职。解放后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梁元桂故居被分给两户贫农居住,落实政策后归还给梁元桂后人梁华熙、梁华照兄弟。歇马举人村旅游区计划将其布置成梁元桂实物展馆,供游客参……[详细]
陈宜禧故居
  陈宜禧故居位于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秀墩村委会美塘村,建于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陈宜禧,字畅庭,乳名业富、德添,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1845年12月14日)出生于新宁县锉峒都六村宁美堡朗美村(今台山市斗山镇秀墩村委会美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60年10月,陈宜禧前往美国西雅图谋生。1904年毅然回国倡筑“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新宁铁路。后期新宁铁路被接管,陈宜禧受到重重阻力,失望悲愤地回到家乡。1929年6月25日,陈宜禧离世,享年84岁。陈宜禧故居共有六座岭南传统大屋及一座图书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六座房屋高三层,青砖墙体,门口装有木趟栊及双掩木门。图书馆高两层,平屋顶,水泥混凝土结构,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2002年4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详细]
李坚真故居
  李坚真故居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李坚真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李坚真故居是我国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华夏女杰李坚真成长成才、参加和开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头窝居住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境内尚未开发的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的处女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小九寨沟”。故居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故居的门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终年不断。古井旁边有一棵由李坚真亲手种下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油茶树,现依旧枝繁叶茂。在故居右边通往黄金的古村道山岗上至今仍生长着逾百年檀树……[详细]
罗福星故居
  罗福星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罗屋,由罗福星祖父罗耀南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由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为四横杠式围屋布局,总面阔35.20米,总进深34.20米,共计房屋66间,占地面积约120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堂的设置方式采用在四杠横屋其中三杠的一层穿杠而成三堂,有别其它杠式围屋的正堂与横屋同向设置的方式。2012年11月按原貌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故居内陈展有图片、文字等内容,展示抗日复台爱国志士罗福星光辉的一生。2011年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增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瑸故居
  陈瑸故居原为三间土坯墙茅草房,陈瑸出生于此,位于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陈瑸42岁出任福建古田知县后,不带家眷,他的家眷一直住在这里。陈瑸虽在外当官,但心系乡梓,为让家乡父老乡亲免遭海潮之害,任福建巡抚时,上 书-朝廷拨款5300两白银,同时将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节省下的养廉银中捐助5000两白银让家乡人民修建南渡河大堤。南渡河大堤至今仍发挥着挡护海潮,捍卫素有“雷州粮仓”之称的东西洋22万亩良田的作用。陈瑸逝后,百姓感其恩泽,仰其廉洁高风,盐工率先捐资,各家各户捐赠砖木和瓦片在原址上重修成砖瓦房。2004年春,再次修葺。故居坐北朝南,三间五房形制,占地160平方米。正门为三星门,门顶镶嵌圣旨褒扬“国家祥瑞”石刻匾额;左右两边侧门顶分别镶嵌“尚书门第”和“贤良基址”石刻匾额。目前,仍可见故居的墙体……[详细]
唐绍仪故居
  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湾山房路99号,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唐绍仪(1862_1938)广东珠海唐家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1874年至1881年官费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清政府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署邮传部尚书、铁路总公司督办、奉天巡抚等职。1905年挫败英国企图将西藏从中国0出去的阴谋。辛亥革命时代表袁世凯参加南北议和,主张共和,为推翻清朝作出过突出贡献。1912年3月至6月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0军政府。1919年充南方总代表与北洋军阀代表在上海议和。1929年至1934年主持中山模范县工作。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详细]
杨匏安故居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0,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还增加了临时建筑,与其原貌相去甚远。杨匏安民国七年(1918)举家迁至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杨匏安的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杨家祠就成为杨匏安活动的主要场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经常到此开会,研究工作。此后,刘少奇、张太雷、李立三、穆青等共产党员亦经常到此研究党在广东的工作。杨……[详细]
邓拔奇烈士故居
  邓拔奇烈士故居座落在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委会高富村中心,建于1805年。坐北向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传统式平房。面阔三开间。总面阔21.89米、总进深11.53米,占地建筑面积252.39平方米。邓拔奇(1903年—1932年),又名邓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两广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他出生于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1922年秋,考入厦门大学。1924年,到广州参加革命。1927年,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1932年,调往广东东江特委工作,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2001年,邓拔奇故居被定为全县中小学“德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3年,邓拔奇故居被县法工委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004年5月,怀集县人民政府公布邓拔奇烈士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2、2005、2008年……[详细]
邓龙光故居(云门祠)
  云门祠,座落于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白沙茅朗村,原是国民党35集团军司令邓龙光兄弟为祀奉其祖父邓云门所建,始建于1935年,至1936年春竣工。1986年8月21日云门祠被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茂南府[1986]13号)。该祠堂座北向南,背靠梅江,面对彭村湖,水暗花明,景色秀丽。整座祠堂,包括围墙内的附属建筑、果园、花圃、人工湖、马房等,共计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云门祠主体部分设计新颖,造型典雅,是座古今建筑风格结合的三门一体四合院式建筑。祠面宽三间,正门楣上堆塑“云门祠”三字,笔法雄浑遒劲,门侧对联一副:“云际蟠龙见,门高驷马容”。这些字解放初期被铲掉。后进一列七间为钢筋水泥结构两层楼房,叫“禄位楼”。云门祠建成后,“禄位楼”的大厅内……[详细]
余登仁故居
  余登仁烈士故居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名为“德风堂”,始建于清代,座西向东,二进,里面一厅四房间,两旁为走廊,左右各开小门,堂外两旁附有平房12间,水井一口。面积约四百平方米。余登仁烈士系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人。1922年,考进上海国民大学并走上革命征途。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乡饶平,从事革命组织发动工作,组建农会、工会以及革命武装。先后任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参谋长;中共潮澄饶澳县工委书记;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主席;饶和埔诏中心县委代书记、书记;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兼组织部长等职。1936年光荣牺牲,年仅33岁,1957年追认革命烈士。德风堂为余登仁烈士出生地,又是大革命时期余登仁与刘锡三、杜式哲、张碧光、林逸响等领导人秘密聚会,共商革命大计,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