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连平县旅游

连平县旅游景点介绍

  九潭农会旧址位于连平县油溪镇九潭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九潭农会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年代为192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陂老屋群位于连平县上坪镇石陂村,年代为清乾隆年间(1750年)。类别为古建筑。石陂老屋群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坪水口桥位于连平县上坪镇东阳村,年代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类别为古建筑。上坪水口桥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复澈公祠
  复澈公祠位于连平县陂头镇夏田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复澈公祠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忠信福兴桥
  宽阔的忠信河,犹如一条巨龙,从西北方向蜿蜒穿行于连平县忠信镇的繁华街市,绕榕树下、经合水塔,至忠信东南角的柘陂村,一座饱经沧桑的福兴桥横亘其间。忠信福兴桥也叫石塘水桥,全长66米、宽6.6米,用麻石条砌筑,曾经是惠州府规模最大的石桥。……[详细]
  八斗种遗址,位于绣缎镇尚岭村八斗种山坡,属战国时期遗址,1986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保第,位于绣缎镇金溪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是落居该地曾氏郁文公所建,2010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绣缎文笔塔
  绣缎文笔塔,位于绣缎镇尚岭村塔岭山山顶,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1985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字山战国人遗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油东村八字山,是战国时期人类活动的古遗址。遗址占地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已挖掘出土一大批战国时期人类生活使用的陶器碎片以及石锛、石柱等石器。八字山战国人遗址佐证了在战国时期,连平县境内就频繁有古人类到此群居或活动。此处遗址及出土的考古实物,对今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当地古人类生活、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科考价值,同时对研究岭南地区古人类居所的构造特点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详细]
  陂头文笔塔位于陂头镇北面约三公里处资溪村的帽子峰山顶,此塔建于明末,清道光十九年重修,塔六角三层楼阁式宝塔,高十三米,塔基砖砌,底层均设有拱门。此塔乃陂头镇盘石围谢氏因其族中子弟,每科考取无名,认为与风水有关。于是,择其屋对面之山的“帽子峰”顶,集资兴建此塔。……[详细]
  东山塔位于连平县城五公里元善镇东山峰巅,也叫文笔塔,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连平县现存最高、最具规模古塔,也是连平作为古代州城标志。东山塔六角七层楼阁式,塔高三十一米。原塔采用火砖、石灰等材料砌成,原塔刹铅铸被盗走,后改为砖砌。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修复东山塔,砌筑加固塔基护坡,换补内外风化塔砖,改木板楼为钢铁网楼层,砌复坍塌第七层,重铸生铁塔刹,并安装避雷装置及铺设观赏地坪等。修缮后东山塔于一九九九年六月竣工,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详细]
  水口塔位于连平县上坪镇东阳村。水口塔建于清代。水口塔又称风水塔,塔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高十六点八米,塔底层边长0-二五米,壁厚零点九七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结构,层层递减。塔身北向正面各层辟拱门,首层门宽一点零六米,二至四层门额分别嵌有“巨灵一臂”、“雄镇南天”、“扪星浴月”等字。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叠涩出檐,檐置灰梗布瓦,檐下绘有不同色彩几何图案。水口塔正门已被毁,四周被杂草簇拥着,五层塔身爬满苔藓和藤蔓,檐上杂草丛生。塔门额上嵌有“巨灵一臂”、“雄镇南天”、“扪星浴月”等字已模糊难辨,塔内阶梯已拆除,只留下几块斜搭木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口塔和水口桥相互联系。水口桥距水口塔约百米,据说,水口塔和水口桥兴建时间相隔不久,是为“镇住”上坪河水而兴建。传说水口桥由黄糖、泥沙等构筑,并无石……[详细]
弘毅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
  弘毅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圩镇北向1.5公里处的磐石村下圹仔屋,原为民宅,1937年开始创办为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弘毅小学已搬迁,旧址仍为民宅。1926年至1928年,和平县进步青年张觉青、朱梦觉先后来到磐石弘毅小学,在附近开展平民夜学活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0年6、7月间,共产党员严惠玲(女)、黄忠到校任教,后成立党小组。湖东小学党支部建立后,外地党员陈景文(五华人)、李新民(梅县人)也进入弘毅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地下活动。李新民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油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等党员教材,在党内互相传阅,对党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1941年2月,连平县第二个党支部——大湖坝支部在弘毅小学成立,李新民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不久,陈景文、李新民调离,支部书记由……[详细]
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
  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旧址设在湖东小学内,该校创建于1920年。1940年3月,中共和平县工委派共产党员周宝时到大湖湖东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同期,龙川县共产党员张其初奉东江特委指派,到大湖、忠信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领导地下活动。张其初委派共产党员陈学源进入湖东小学任教,暗中从事地下活动。周宝时、陈学源发展了当地进步青年曾方如加入党组织。1940年6月,曾方如、吴泓生、黄慕平共同在湖东小学建立了连平县第一个党小组,其成立标志着连平县党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历程。1940年9月,中共东江特委青委书记饶璜湘根据特委书记指示,到湖东小学检查和指导党的工作。饶璜湘经过考察后认为在湖东小学建立党支部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召集了全体党员开会,传达了特委的指示,主……[详细]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遗址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遗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湖西村下屋原回龙庵遗址处。1941年2月下旬,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和建设,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大湖党组织的领导根据东江特委指示,在回龙庵小学背面的矮山岗上召开党的会议,成立了“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由张仁安任县工委书记,曾方如任组织委员,李新民任宣传委员,黄华明任青年委员。工委就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壮大党的队伍等问题作了研究部署。工委成立后打开了连平县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的新局面。通过占领教育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新生力量,壮大党的队伍;通过举办党训班,增强党员素质。同时建立了回龙庵、五果村地下交通站;建立了忠信、大湖2个区委;选派了一批党员参加东纵举办的党干班。连平县工委的成立使连平的党组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后来因抗日战争……[详细]
五果村农民协会旧址
  五果村农民协会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五禾村五果片骆形屋(大湖圩镇东南向6公里处)。大湖农-动早在1938年以前就已暴发过多起自发斗争,此后一直连续不断。1947年12月,在连和区分工委会委员邓基的指导下,大湖五果村成立了农民协会。这个农民协会,是大湖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农会长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曾玉泉,副农会长是该村党支部委员曾瑞森。五果村农会成立后,党支部领导农民开展了清算-地主曾雁初的斗争。是年冬,连和人民自卫大队曾文元奉命率部队配合民兵前往包围,并占领高地,进行--。随后,农会长曾玉泉等率领200多名贫苦农民,向地主清算稻谷100多担,物资10多担。10天以后,农民协会再次率领农民进行第二次清算,将地主家里的贵重物资10余担,包括金银首饰等,全部挑回农会。农会利用这……[详细]
忠信中学党组织活动遗址
  忠信中学党组织活动遗址位于连平县忠信中学校园内。忠信中学创办于1940年7月,前身为连平县第四区(忠信区)区立第一小学。后经忠信、大湖教育界人士倡议,经国民党县政府批准,扩充为区立中学(简称忠中),校址在忠信圩镇东北面2.5公里处的黄竹坑龙驯庵。忠中创办后的第一学期,中共东江特委派出共产党员张育民在忠中附属小学任教,并开辟了忠信至老隆的地下交通线。1941年8月,中共后东特委派连和边区特派员钟应时到忠中任教,与此同时,又派原活动在和平的共产党员骆永平(骆柱石)到忠中附小任教,配合开展活动。在这年秋季招生中,大湖、忠信有相当部分思想进步的学生进入忠中,大大加强了忠中地下党的力量。为有利于开展革命活动,1941年10月,忠信中学成立了中共忠中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忠中党支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详细]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在连平县城东北方向55公里处的九连担杆滩。1945年7月,中共后东特委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电台,加强与中央及上级的联系沟通。电台最初设在河源黄村地下党员黄中强的家中,后由于敌人的进攻,曾转移到五华、青州等地。1948年2月,因国民党对九连地区进行第三次“扫荡”,中共九连工委将设于九连地区的新闻台、联络台的工作人员及电台设备转移到担杆滩。同年6月,两台工作人员会合于担杆滩,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电讯联络任务。《粤赣报》是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后改称东江第二支队)的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8月,停刊于1949年10月。粤赣边支队司令员钟俊贤曾称赞该报是“对敌斗争的精神-”。1948年8月15日,该报出版了创刊号,报道了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详细]
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连平县内莞镇九连圩北面2公里的高湖村红星经济社龚屋。九连曾是连平县的一个独立建制镇(现并入内莞镇),距连平县城47公里,现有4个村5000多人口,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境内树林茂密,周围有九座山峰相连,形似莲花,故称“九连”。1945年冬,东江纵队第三支队600多人奉命挺进九连山区,在和平县成立了九连山区工作委员会,因连平与和平交界,同属九连山脉区域,部队经常到连平,特别是连平所属的九连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6月,东纵第三支队大部分战士北撤山东之后,留下58位战士继续在九连山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并成立了“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吴毅任书记,王彪任副书记。还将部队番号改为“连和人民自卫总队”,总队长王彪,政委吴毅,副总队长陈实棠,政治处主任林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