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连平县旅游

连平县旅游景点介绍

智毙“大炮焰”战斗遗址
  智毙“大炮焰”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溪山镇软坑村老软坑街(现软坑小学一带)。溪山镇原软坑乡有个小圩场,国民党软坑乡府和联防队就驻设此地。软坑乡联防队队长叶盛焰,绰号“大炮焰”,他仗着国民党匪军的势头和率领有七八十人的-武装,在乡间欺压群众,无恶不作,人民群众对其深恶痛绝。1948年冬,连南游击队飞虎队队长郑俊、指导员张觉率领游击队员在软坑一带活动时,常常听到当地群众对“大炮焰”欺压百姓的血泪控诉,义愤填膺,决意为民除害。1948年12月,郑俊召集游击队员在船洞的一个山庵里开会,研究了捕杀“大炮焰”的行动步骤,准备利用圩日热闹的机会,派人化装混入人群,待机智毙“大炮焰”。12月25日午后,飞虎队员郑班、叶承贵、廖兴、叶长贵等装着买东西的样子,进入了软坑圩。他们镇定自若,拉开一定距离,穿插在人群之中……[详细]
牛形径战斗遗址
  牛形径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溪山镇丰盘村牛形径,临近105国道。1947年春,国民党政府疯狂地推行“三征”--,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此时,叶少雄率领江北人民自卫总队的飞虎队在软坑、东水一带活动,并扣押了溪东乡联防队副队长张少怀,以迫使国民党溪东乡公所放弃“三征”。此举引来张翰轩带领的国民党连平县政府“剿匪大队”、乡长叶少臣带领的溪东乡联防队共200多人对飞虎队的围剿。围剿扑空后,敌人又留下县-中队长何能率20多人、溪东乡联防队30余人,驻扎在溪东乡公所和软坑街,企图围歼我飞虎队。3月1日凌晨,郑大东奉命率江北人民自卫总队80余人抵达软坑,隐蔽在猪仔坑深山,以支援飞虎队粉碎敌人的阴谋。郑大东与叶少雄研究后决定在溪山牛形径设伏,诱歼敌人。次日上午9时前,部队分两路进入设伏地点,同时派出3名战士在撑腰石……[详细]
岑告山战斗遗址
  岑告山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隆街镇岑告村岑告山。1947年8月,江北人民自卫总队指挥机关率领武工队、钢铁连、飞虎队、群英队及东北队共400多人,驻扎在接近马头、百叟的仰凫塘潘屋一带。8月12日,敌人派出四路部队远道奔袭,企图消灭我部。第一路由敌一五二师罗营长带领500余人从新丰梅坑奔来;第二路由敌保安营(其中有一个炮连)500余人从连平奔来;第三路由连平护路大队谢岳臣率匪200余人从西草方向奔来;第四路由新丰政警队100余人从马头、百叟堵截。敌方共1400多人,气势汹汹地奔向仰凫塘,岂料我部队早已获悉情报,转移出了仰凫塘,让敌人扑了个空。敌人扑空之后,在附近展开搜索。为打击敌人,我主力部队分成二路抢占山头制高点:第一路由谢棠、叶萍率领钢铁及群英大队和东北队,抢占岑告穿行最高山头;第二路由叶少雄率……[详细]
解放隆街战斗遗址
  解放隆街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隆街圩镇老街一带。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湘边纵队东二支二团,接连取得新连河边区八战八捷、新英翁佛边区十战十捷的辉煌胜利。5月下旬,决定乘胜进军,解放隆街,把新丰城之东、连平城之南所有的敌人据点扫除,以迎大军南下。这时,连平、新丰除县城外,国民党的正规军和保安团已经撤走,只有地方-武装。隆街有以戡建会主任叶少臣为头子的联防队200余人(包括软坑、百叟等5个联防队在内)。1949年5月25日,我部队开始了解放隆街的战斗。在横扫隆街圩镇-之水西、科罗、百叟联防队之后,部队接着向隆街圩镇进发。隆街圩镇有上百间商店,500多居民,是国民党隆街区公所和戡建会的所在地,是隆街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当时,粮荒极为严重,国民党的钞票成了废纸,人心非常混乱,群众渴求解放。据……[详细]
水西战斗遗址
  水西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水西村新月围屋。1948年3月以后,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对反围剿斗争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在-派重点进攻的情况下,部队、民兵骨干、农会干部等转移到山区活动,避敌之锐,展开周旋,保存力量。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叶连鸣、叶少雄等率领飞虎队前往新洞、河头、大席、锡洞和河源半江等山区活动。此间,国民党部队除了在交通要道路口设关卡外,还到边远山区搜索、奔袭,围剿游击队。6月初,敌人加紧了对水西的围剿,以水西-地主、新连河边“剿匪”办事处主任谭风轩为首,拼凑起一支30余人的联防队,--我部活动的通道,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九十二旅二七六团,企图歼灭人民武装力量。6月3日,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江北人民自卫总队领导人李峰、颜申、郑大东、章平等率领战士和民兵共200余人,星夜从新洞出发,步行30余华里……[详细]
梅洞口战斗旧址
  梅洞口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田西村梅洞口。1948年3月9日,叶连鸣、叶少雄等率我军民100余人在茅布山等地击退谢岳臣匪部后,于当日夜晚返回白石湖、河背等地,总结战斗经验。就在这个时候,江北人民自卫总队领导人郑大东从半江赶来,在河背楼阁召开了部队干部、民兵和农会骨干会议。会议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分析,认为隆街、连平、新丰等地敌人重兵驻扎,必然要卷土重来,号召军民要作好充分准备,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果然不出所料,3月9日受挫的敌人,又于3月11日组织了第二次进攻。这次敌人调动的兵力多,规模大,连平、新丰、马头、隆街等地的保安团、联防队、地主武装等共1300多人倾巢而出。当时江北人民自卫总队领导郑大东已于10日晚奉命到河源半江执行新的任务,九连部队来不及支援,弹药亦得不到补充,部队因此被迫撤到花罗……[详细]
连南飞虎队成立遗址
  连南飞虎队成立遗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田东村花罗山和尚庵。田源镇(原田源乡)是个边远山区,是我连南地方部队活动的重要据点。1947年6月,叶连鸣、叶少雄以白石湖、河背、梅洞口等地为立足点,逐渐把农民组织起来。1947年8月,在梅洞口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农会,会员10余人;随后永吉也成立了农会,会员20余人。在成立农会的基础上,田源地下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组织人民武装力量。1948年2月18日晚,在田东村花罗山和尚庵,由叶连鸣、叶少雄主持召开会议,成立连南飞虎队,与此同时成立的还有民兵队。连南飞虎队成立时有20余人,隶属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叶连鸣任飞虎队指导员,叶少雄任队长;民兵队10余人,叶显养任队长,叶显鉴任副队长。飞虎队组成以后,按照当时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对封建地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主要是反对“三……[详细]
建国粤军第二师进攻连平之战战斗遗址
  建国粤军第二师进攻连平之战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鹤湖村径口屋青草径,青草径是野外两座山岭之间的小峡谷,长约3华里。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公开背叛国民革命。后陈在广州站不住脚,率部逃到惠州,盘踞在东江一带。1924年初夏,陈炯明派出第四军军长李易标及其部属师长麦胜芳率领3000多人开赴东江上游的连平县城,企图将势力发展到九连山区。1924年3月,孙中山将原粤军和东路讨伐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组建了建国粤军第二师,张民达任师长,叶剑英任参谋长。同年7月,为配合友军进攻惠州,孙中山命令张民达、叶剑英率所部开往连平,攻打叛军李易标、麦胜芳部。7月15日,张民达、叶剑英率部乘广韶火车抵达英德河头。翌日凌晨,从百步经过大镇,沿翁城、龙仙至南浦、陂头。23日,抵达桃花坪水浸洞,沿着崎岖山道,直……[详细]
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绣缎圩老街居委会。此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46年至1949年间参加大湖、三角战役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建于1957年,坐南向北,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用砖、石、石灰砌筑。碑高约6米,底宽3.4米。纪念碑属扁塔式结构,正面分四层。上层是紧握钢-的战士塑像;中上层镶嵌石碑一块,上刻“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13个字及欧阳珍等92位革命烈士名单;中下层用石灰浮塑“革命精神,永垂不朽”8个大字;下层亦嵌镶石碑一块,上刻《题词》650余字,记载了“粤赣地区人民武装队伍建立,大湖、三角人民为着不愿长期处在敌人铁蹄下面辗转呻吟,遭受摧残而慷慨激昂,相率入伍,开展武装斗争,其时因-势力根深蒂固,使斗争显得异常艰苦。四五年间,我革命烈士无不在戎马生涯中披星戴月,……[详细]
  吴建昌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塔岭山半山腰处。吴建昌系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人。1941年,吴在柘陂华南小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员钟明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吴建昌等人在柘陂组织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创办了进步刊物《火花报》,积极宣传抗日。是年冬,柘陂成立了学生党小组,吴建昌被任命为小组长。1945年秋,吴建昌进入连平中学读书,任连平中学学生党小组组长。同年11月下旬,地下党员肖德根告知吴,敌人将调集4县兵力进犯九连山,“围剿”我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吴步行40多公里,穿过敌人的5处--卡,赶到忠信,将情报送到情报员游良手里,使我游击队及时甩开了敌人的“围剿”。1947年上半年,按照中共华南分局的指示,九连山地区恢复武装斗争。连平县党组织主要领导人邓基……[详细]
  张和邦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东北向100米黄岭山山腰上,距县第二人民医院约200米。张和邦,原籍广东梅县松口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4岁回国念书,后加入东江纵队,曾分别在连平隆街大田小学、大湖湖东小学、忠信镇小学等地,以教师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5年11月底,因叛徒告密,张和邦、梁觉民、梁伟诚、严涛4人被国民党逮捕。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他们个个坚强不屈,没有透露我党我军半点机密。在严涛被保释后,张和邦、梁觉民、梁伟诚3人在狱中又受尽酷刑,仍坚持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地下党多方设法营救,未能成功。1946年1月6日,3人同时被敌人杀害于忠信下街门。张和邦牺牲时年仅24岁。为纪念张和邦烈士的英勇事迹,解放后,连平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张和邦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碑高2.5……[详细]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李坑村坳头山,距省道官灯线公路约100米。该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5年3月,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是陂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1949年解放陂头及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纪念碑四面为尖柱形,高2.2米,从下往上分三级,第一级为碑座,边长0.8米、高0.8米;第二级为碑刻,边长0.5米、高0.8米。四边各有凹嵌长方形石碑,镌刻碑文记有解放陂头牺牲的13名烈士及抗美援朝牺牲的2名烈士的名单;第三级为碑身,高约2米,正面有浮刻黑色行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面是石灰坪,一条东南走向水泥小道通向官灯线省道。四周种有果树。……[详细]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隆兴村朝山半山腰处,距隆街镇府约1公里。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北江支队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牺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卫生院内,1980年因卫生院建设移至朝山。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9米,底部呈方形,边长5.8米;碑座方形1米高,贴黑色瓷片;碑正面高1.5米处嵌碑刻一块,碑刻长80厘米,高65厘米。碑文题刻有长吉区(今隆街镇、溪山镇、田源镇)首任区长张觉题词“铁血流辉”,有连平县副县长曾献章题词:“名留千古”,还有新丰县县长龙景山、副县长赵准生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序”412字;碑序文中介绍了“田源村叶连鸣同志于四七年春出发至中途在淡洞与蒋匪遭遇……[详细]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铜锣岭,陂头至贵东公路右侧,距贵东圩1公里处。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属方塔式建筑,火砖、石灰、沙等材料构成;碑高4米、宽1米,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贵东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发潜入贵东,纠集当地-地主,组织--武装,阴谋发动----,幸被及时发现。连平县县大队1个连,陂头、贵东100多名民兵以及解放军1个排参加了剿匪战斗。经过几个月清剿,终于消灭了土匪,保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贵东剿匪战斗中,连长刘常胜等19位同志壮烈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当地人民政府于1954建立了这座纪念碑。1981年进行了重修。……[详细]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水口桥西向60米处(原建于上坪圩,后因街道建设于1980年12月迁移至现址)。该纪念碑坐南向北,方塔形,由碑刻和碑身两部分组成,用砖、石、石灰建筑。碑高8米,底座为方形,边宽2米,正面身呈梯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黑色楷书,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50年3月4日,以谢崇安、谢舒如为首的一伙-分子,与江西匪首袁瓦发互相勾结,组织200多名土匪进行----,围攻我驻上坪圩的剿匪部队县大队的一个排20多人(另有政工队员和12名护送政工队到上坪的公安--士)的住地“益三楼”,楼内战士英勇抗击,终因敌众我寡,3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后经多次清剿,终于肃清了土匪。匪首谢舒如在清剿时被击毙,谢崇安、袁瓦发等被逮捕-决。为纪念在上坪剿匪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当地人民……[详细]
解放连平县城战斗遗址
  解放连平县城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县城所在地)一带。忠信解放后,1949年6月2日,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宣告成立。当月上旬,陈中夫、王彪奉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命令来到忠信,召集东二支七团魏洪涛、二团龙景山、三团曾炽辉、三支邱松鹤、连平县人民政府县长邓基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开会。会上,陈中夫首先传达了边纵司令部关于组编边纵第六团的决定,并指示:为适应形势发展,应尽快解放连平县城,这项任务具体由边纵六团、东二支二团、连平县人民自卫大队协同完成。会议接着对解放连平县城的战斗作了具体部署,同时决定争取和平解放连平县城,由边纵六团和连平县人民政府联合写信劝降连平县国民党政府县长黄伯强、国民党连平县武装部队头目谢岳臣等人。劝降信发出后,黄伯强等人没有反应。6月19日,我军在长安旅店门口大坪召开解放……[详细]
柘陂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
  柘陂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东南约8公里的柘陂村吴氏四世祖祖祠。该祠建于1930年,1931年在此开办华南小学(现学校已搬迁,仍为吴氏祖祠)。1941年春,中共地下党员钟明(五华县人)到该校任教,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43年,共产党员邓基(五华县人)来华南小学接管钟明的工作。邓基在华南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活动。在与忠信、大湖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之后,主要在柘陂开展了两方面的抗日救亡教育工作。一是举办农民识字夜校和青年救亡读书会。邓基通过举办农民识字夜校的机会,发现和接近进步人士,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宣传唯物辩证法和无神论,还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此基础上,邓基发现了一批进步学生,组织他们成立了青年救亡读书会,向他们宣讲敌后游击战争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与前途的教育。……[详细]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位于连平县油溪镇茶新村茶壶耳屋,距油溪镇府500米处。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是东南亚各国华侨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为充分利用好这个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1939年1月,东江特委在惠阳区淡水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总部设在惠州城,同时派出工作团队奔赴各县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11月下旬,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20多人从老隆出发进驻忠信、大湖,将队部设在茶壶耳屋,队长颜硕民、队员黄敏、交通员黄克平等人亦驻扎在此。龙和队到连平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连平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党组织。到连平后,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在油溪、忠信、大湖一带通过开办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儿童识字班,采用出墙报、教唱革命歌曲、演街头小戏剧等多种形式……[详细]
塔岭烈士墓园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烈士墓园。他的提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领导特别是原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的重视和支持。曾坤延、郑群等老同志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鼎力相助,共筹集资金46万多元。塔岭烈士墓园工程1993年开始动工兴建,1999年竣工。塔岭烈士墓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园分三部,前部是墓园直道,长73米,有仪门,门上有“魂壮九连”4字,两侧书对联“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详细]
六祖燕岩古寺
  陂头广东六祖燕岩古寺历史悠久,它的建寺时间大约有1700多年。根据该寺现保留的“惠远结连社于庐山”碑文(不完整的碑文),陂头燕岩古寺在公元3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因为,惠远和尚是东晋时期的高僧,他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创建了“灵泉寺”。公元384年到庐山,后与全国123名高贤结社,弘扬佛教文化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中,他们云游各大名寺,很有可能正是在这段时间,他来过燕岩寺进行弘法活动,并留下了碑文。清朝雍正八年编写的“连平州志”记载,陂头燕岩古寺是“明月空祖师道场”。月空是明朝初期少林寺的武僧,他武艺高强,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抗击外来侵略“倭寇”的战争中不怕牺牲,屡建奇功。“道场”是指和尚和道士做法事的场所。它说明月空和尚曾经在燕岩古寺做过法事,即弘法授道,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把燕岩古寺也称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