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龙川县旅游

龙川县旅游景点介绍

1、蕴庐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蕴庐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年代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蕴庐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赣苏区食盐储运中转站位于龙川县细坳镇小参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粤赣苏区食盐储运中转站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仰天堂位于龙川县上坪镇金龙村,年代为清初(约1670年)。类别为古建筑。仰天堂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川县商会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佗城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龙川县商会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茶活炮楼,位于上坪镇茶活村钟氏祖屋侧,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炮楼由石灰、石块、石砖砌成,占地63平方米,高13.6米,共四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广东省国民党军陈济棠部队1个团和龙川县、兴宁县、五华县、平远县、寻乌县、定南县、和平县的军警武装共5000余人,围攻上坪茶活苏区,区委书记黄清鼎(茶活人),率领33名区乡干部和赤卫队员,坚守炮楼抗敌。后由乡长黄正卿果断命令号兵钟才保率领12名赤卫队员和一批群众,开门冲出重围后,剩下的区乡干部、赤卫队员和6名群众,仍坚持战斗。因弹尽援绝,最后用煤油喷洒炮楼0-,全部牺牲。炮楼于1984年崩毁,仅存部分屋基。……[详细]
  下新桥,位于上坪新桥新高岭。清咸丰年间修建,桥长62.5米,宽3.8米。设两拱,拱宽11米,中间有一鹅胸式桥墩;桥面分两段,用石渗灰浆砌成,桥面用鹅卵石铺平,古时为江西与龙川客商必经之路。桥边原有一茶亭,今茶亭部分损坏,大桥保存完好,列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广亭,位于上坪镇金龙村与江西定南县镇田村交界处。建于明代,占地50平方米,砖石结构。1983年重修。江广亭建在江西省和广东龙川上坪交界处,列入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川青龙湖
  青龙湖,即华南第二大人工湖枫树坝水库,处龙川县中部偏北,因其地处龙穴山山脉的龙头位置,水域形态似“龙”,湖水青绿,故得名“青龙湖”。枫树坝水库流域地跨江西广东两省交界之南,西接江西安远河,东连江西寻溪;集水面积5150平方千米,占东江流域面积的15%,库容量为19.5亿立方米,其中,有一大半的水源自江西。青龙湖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客家风情以及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东江菜系,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1998年,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以库区水面为中心,南北长约25.5千米,东西宽约15千米。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南缘的森林植被及水源涵养林,区内整个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是集自然保护与管理、宣传教育、科学研……[详细]
  五合径,位于龙川县赤光沥口至枫树坝水库边,为原五合至赤光的一条重要通道。此径筑于明末清初,路面全用石块砌成,长约6千米,路面时宽时窄,时坦时陡,平均宽度约为1.2米,最陡段有60多级台阶。枫树坝水库建成后,五合被水淹没,五合径有1千米也被水淹没,其余路段仍然完好,古道韵味仍存。……[详细]
  笔架山,位于龙川县四都新四牙沙嶂,此山成五指形,远看像笔架,故曰笔架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游击队曾在此地开展游击战,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该山村成为革命老苏区。……[详细]
  金龟山,位于龙川县四都镇南端的东江河畔,距龙川县城7千米,相传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曾登临金龟山观光,并在0-上挥毫写上“金龟回江”四个大字。后人在金龟山上栽植各种树木,并在0-上的赵佗挥毫处建起神坛小庙。自古至今为当地百姓和过往客人纳凉观景的旅游避暑之地。……[详细]
12、南客寮
  南客寮,位于龙川紫市七目嶂峰腰的海拔1000米左右之处,清咸丰年间,五华县大田村张氏家族迁徒至此,以蓝靛立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客寮村有20多户人家,共100多人口,其中党员有11人,参加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有30多人。因而,国民党当局曾先后多次派兵围剿。曾任东江特委书记的梁威林,在1991年1月为南客寮题字“抗日、解放战争根据地”。南客寮扮演了中国革命历史上重要的角色,是中共东江革命所在地,是指挥东江抗日、解放战争的革命中心。七目嶂这一带的革命政权在紫市南客寮诞生,革命根据地发展有电台、兵工厂、培训班等。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粤赣湘边纵队副政委梁威林统率部队曾在南客寮活动休整。1941年由梁威林领导开办了党政军训练班。抗日战争以来,南客寮是东江纵队川南武工队、川南大队、东江二支四团的主要……[详细]
13、七目嶂
  七目嶂,亦名七峰山,是广东省属自然保护区,位于龙川县南端的紫市镇境内,属东源、五华、龙川三县共有,可见周围龙川、五华、紫金、东源、连平、和平、博罗七县部分地区,故称七目嶂。七目嶂主峰海拔1318米,比罗浮山(1296米)高22米,是粤东地区最高峰。山中植物科属繁多,素有“物种宝库,绿色明珠”之称。七目嶂总面积58.5平方千米,山体多由花岗岩、石英斑岩和流纹岩构成,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1998年12月,获批为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详细]
佗城越王井
  越王井位于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秦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又曰“万寿宫井”。随着历代王朝的兴废,饱经沧桑2000余载。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贤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尔后,历代作过多次修葺,并有井记。井为砖石结构,深40米。井口开有一直径0.6米的圆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米。六角形的台面,以四块石板平铺而成,井膛用三层红色方石叠砌,叠石下用青砖铺至底,中部直径约2.5米。结构结实美观,是岭南名古砖井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井膛淤塞,但保存完好。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属岭南古井之一。1962年5月,龙川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川第一个农会旧址(塘耙屋)
  塘耙屋——龙川第一个农会旧址位于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塘耙屋。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开学,来自龙川黄布的黄超凡参加讲习所学习。毕业后,黄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后受组织派遣回家乡开展农-动。同年9月,黄超凡在家乡欧江塘耙屋建立龙川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开龙川农-动之先河。因农会设在塘耙屋,固称“塘耙屋农会”。黄超凡任会长,后由黄伯隆接任。在塘耙屋农会的影响下,龙川县其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大大促进全县农-动的蓬勃发展。……[详细]
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县农民协会旧址(戴家祠)
  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戴家祠。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回乡的共产党人黄觉群、曾培霖等,国民党人张重耳等10多人,奉命留驻龙川县城。黄觉群、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随东征军返乡的还有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同学很知己”的邹世骏。邹受周恩来指派,以东征军总政治部社会科特派员身份回乡开展工农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由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龙川特支建立后,相继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特别支部,由杨复生任支书。同月,国民党龙川县第一……[详细]
龙川县农民讲习所旧址
  龙川县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郑、叶家祠。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1927年1月,广州农讲所第五届学员黄自强,在龙川郑家祠堂创办县农-动讲习所,国民党县长罗俊超兼任班主任,黄为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务。龙川农讲所仿效广州农-动讲习所的办学宗旨与具体做法,举办农运训练班,招收学员100余名。学员一半来自龙川各区乡选送,另一半来自兴宁、河源、和平三县。县农讲所设于县城郑家祠与叶家祠,学员均自费,吃住在客栈,每日三课两操在所内进行,还兼有阅览室供学员阅读进步书刊。农讲所原定学员4个月毕业,后因蒋介石发动政变,提前结业,回到各自区域开展农运。两祠均建于清代,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郑家祠近600平方米,硬山顶,梁檐雕刻讲究,四周尚有通道走廊,今大部分为佗城卫生院使用,且已改建,部分房屋仍存旧貌……[详细]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位于龙川县车田镇华光庙。1925年龙川特支成立后,积极推动开展农-动。是年12月,农-动基础较好的第一区(县城)、第三区(鹤市)、第十区(车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十区农协会在车田的华光庙成立,巫亚海任协会主席,委员有:邓鸿芹、彭赤霞、邓湘屏、邓巨青、彭思强、陈珍甫、陈欣如、彭永龄、陈桂林、邓亚林等人,同时组建由数十名青年农民组成的农军。协会成立后,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号召农民兄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为维护农民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积极开展“二五”减租禁,-等斗争。农协会活动的开展,为后来龙川县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奠定了群众基础。1949年4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二支领导人郑群、林镜秋率部挺进车田,宣告车田解放,成立车田乡人民政府。车田是龙川最……[详细]
中共五兴龙临委旧址
  中共五(华)兴(宁)龙(川)临委旧址位于龙川县霍山风景区大乙岩。1928年春,五华、兴宁、龙川的中共组织,执行东江特委指示,组织举行了“年关暴-动-”。3月27日兴宁党组织的刘光夏、蓝胜青率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进攻下堡民团失利后,经叶塘并得龙川铁场桥头一带农民的支援,退守霍山。与此同时,五华及龙川鹤市暴-动-失败后的部分农军和党员骨干,亦陆续会合于霍山。国民党当局探悉后,便于4月3日纠集五兴龙三县地方武装1000余人,合力“会剿”霍山。为摆脱困境、统一指挥,成立中共五兴龙县临时委员会,推举叶卓(龙川人)为书记,刘光夏、蓝胜青、古清海(五华人)为委员。随即县临委作出决定,由刘光夏、蓝胜青率十二团组织太乙岩狙击战突围,在“一线天”、船头石下一带与敌周旋,激战尤烈。共有16名工农军人员壮烈牺牲,……[详细]
中共龙川县委旧址
  中共龙川县委旧址位于龙川县回龙镇园田村袁高榕屋。鹤市暴-动-失败后,龙川特支和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遭到疯狂的围捕杀害。生还者均被悬红追捕,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龙川的革命斗争活动逐渐由川南地区向川中、川北转移。为适应新的革命斗争形势,1929年1月,东江特委决定在大塘肚成立中共龙川县临时委员会和龙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以领导和组织大塘肚农会以及龙川中、北部地区的农会抗租废债,打击地主豪坤等--势力。叶卓任县临委书记,陈锦华为副书记;胡燧良任县临革委主任,曾彪、吴子廉任副主任。同时建立龙川县游击大队,陈锦华兼任大队长。同年12月,中共龙川临委遵照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关于至龙川工作如已有相当发展可以成立县委”指示精神,在回龙园田禾场背召开龙川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到会代表30余人,大会通过成立中共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