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龙川县旅游

龙川县旅游景点介绍

叶布革命烈士纪念碑
  叶布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叶布村的一山坡上。建于1956年。坐东北向西南,底座正方形,座高0.45米,边长2.5米。座上立碑石。碑为砖砌,外批水泥面。该碑呈四棱柱形,下大上小,尖顶。碑高约5米。碑的正面上部灰塑“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楷字,下部阴刻“黄克、陶智明、王文、陈汝涛、罗高”等革命烈士英名碑石一块。背面阴刻烈士简历,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碑志。碑前有二十级水泥台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叶布村是龙川县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中共党员黄克、黄觉群等在该村成立龙川县革命委员会,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详细]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廻龙镇东北村横岗艮。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62年,坐西北向东南。纪念碑方尖形,青砖砌成,外批水泥石米。基座平面正方形,边长3米。碑总高约10米,分三段,第一段正面嵌有龙川县革命活动《志略》,第二段较短,无文字,第三段为方尖形,正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顶有避雷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廻龙镇大塘肚村曾一度成为五华、兴宁、龙川三县革命的中心,建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兴建。……[详细]
仰天堂革命旧址
  仰天堂革命旧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金龙村。1927年,仰天堂青年卢振太、黄良永在青化村刘昌明的介绍下加入寻乌赤卫队,开展地下组织活动,至1928年,在刘、卢、黄三人的策动下,大窝里、仰天堂村民卢承良、卢承金、卢建泉、黄观仁、黄水先、黄传高、黄良永、卢玉太、卢新泉、黄廷前等10多人加入了地下组织活动,他们与寻乌黄贝的易西然、鸡龙嶂的黄玉发、留畬的胡安先、胡全周等人一起在寻龙边境开展革命活动。至1930年秋,仰天堂已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地下游击队、党小组,并逐步形成为龙川与寻乌边境地下组织活动重要的秘密交通站。仰天堂作为地下秘密交通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活动,为粤赣苏区传达各种革命信息,据当地群众反映和有关资料记载,1929年一二月间,毛泽东曾到仰天堂指导过革命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详细]
中央苏区运输食盐仓储旧址
  中央苏区运输食盐仓储旧址中央苏区运输食盐仓储旧址位于龙川县细坳镇小参村。该址始建于清朝中期,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原是该村李氏其昌公的老屋——龙井屋。该址先后于2010年和2013年按原貌进行修缮。2014年被龙川县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件保护单位。大革命时期,在广州读书的小参村人李云山受到广州大革命浪潮的影响,在小参村组织了“小参农民协会”,发动贫苦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活动,与地方土豪作斗争,带动了细坳周边地区农-动的开展。1929~1933年间,毛泽东领导的中央工农红军在江西赣南地区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受革命影响的李云山、李绍文等人秘密联系苏区(安远)红军,按照苏区党组织的指示,李等人组织了送盐队,并以仪象楼(龙井屋)为食盐的仓储地,为苏区革命根据地运……[详细]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黄氏大宗祠。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史称“后东特委”)在老隆水贝村一合面屋成立,书记梁威林,下辖中共紫金、五华、河源、龙川、和平、新丰县委及连平县工委党组织,党员1100多人。后来,党组织还发展到兴宁、惠阳等边境地区,辖区人口170万。是年冬,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国民党老隆区区长,水贝村人)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给养,以振兴家乡工业名义,带头捐资筹款,在村上的“黄氏大宗祠”内办起了星光染织厂。以染织厂的公开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该厂既是后东特委机关又是中共粤北省委驻老隆交通总站的掩蔽点(站长蓝训才兼染织厂经理)。黄氏大宗祠,建于清代,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建筑,内辟6房2厅,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20世纪……[详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为闽籍商人同乡会会址。土木结构,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5米,总进深38米,建筑占地面积570平方米。2011年龙川县委、县政府为打造红色旅游,投入600多万元维修了福建会馆主体、完成了革命史迹陈列布展和会馆周边控制地带内民房的征地拆迁以及兴建了龙川解放广……[详细]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回龙镇的大塘肚村,一九二九年三月在此旧址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领导边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旧址内,陈列了古柏同志铜像和《古柏同志讲课场景图》、“过好‘五关’”和执行“十条守则”两块石刻,悬挂了精心制作的《革命旗帜大塘红》、《山歌唱红“五兴龙”》、《建章立制廉为公》、《苏区干部好作风》、《中央关怀记心中》、《苏区革命建奇功》和《苏区精神世代颂》共计16块展板、2.3万多字、30多幅图片。通过上述展板,图文并茂地重点再现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辈以及苏区干部的革命情怀,重点介绍毛泽东、彭德怀、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辈在龙川指导革命的史实资料,以及苏区教育劝导、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严惩腐败等方面的措施,阐述了苏区“过好‘五关’”和执行“十条守则”的廉政理……[详细]
龙川考棚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川考棚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文人都到此赴考。有专家考证,龙川考棚是……[详细]
胜利村塔
  龙川新塔,也称胜利村塔,位于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矗立在一个小山坡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新塔建设于明天启二年(1622)。为八角七级楼阁式,青砖砌成,每层有重檐,且设塔门。塔身底部有一面有一个大洞,可能是坍塌所至。塔身内部有两层,内层为空心直筒式,可能原有木构,顶部看到一些残存木料,摇摇欲坠;外层和内层之间设有螺旋式砖砌阶梯,可通到塔顶,但破坏严重。龙川新塔先後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河源龙川新塔被列为第八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越王庙
  龙川南越王庙在龙川县佗城中山街。何时建庙史书无载。庙内原有明崇祯八年(1635年)碑,因该碑早已被毁,无法查考。《龙川县志》载:“南越王庙在县署右本平冠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县臧琮重修,以前座祀越王,后座祀十贤,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胡一鸿改建大殿三楹,中塑越王像”。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现在面积352平方米,面阔3间12米、进深24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庙内后殿出一跳插栱挑檐,无补间铺作。此上为佛殿,两侧室分别为经堂、斋室、客堂等。殿内大小佛像早已被毁坏。门额镌石曰“南越王庙”4个阴文楷书。在后殿右侧墙上镶有1平方米大小的清代胡一鸿重修南越王庙碑记1块,行书,清晰可辩,共630字。由于年久失修,桁桷有些霉烂,左侧部分房舍改建它用,前栋和后殿仍存。1962年龙川县人民……[详细]
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长廊、棂星门、泮池、拱桥、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毁坏。现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26.56米,进深四间24.40米,高18米。面积达440平方米。歇山顶,重檐四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栱重叠出跳,梁柱上有凤、鸟、鱼、龙各式漆金雕刻,显得古朴大方。清嘉庆元年(1796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正殿门棂上。正面有卷棚式通廊,从通廊石柱造型、梁架结构以及雕刻手法等各方面来看,显然是清代风格。殿的周围石柱上不设斗栱,直接顶托着檐枋。在上檐下施斗栱多组。1962年龙川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详细]
52、正相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相塔
  唐—宋龙川正相塔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塔西村小山丘上。本地人称“老塔”。因塔下古寺称“正相寺”,故以寺名名塔。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邑人徐琛偶拾塔的坠砖一块,砖上印有“开元三年”四个字,故又名为“开元塔”。传说是神仙一夜建成,因而又称“仙塔”。据砖铭推断该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此塔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2米。塔阶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塔身以砖砌出倚柱、角柱、阑额、斗拱等,以菱角牙砖和线砖相间叠涩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砖砌成,黄泥浆粘合。各层收分做法不明显。1959年、1980年和1985年分别进行过修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坑仔里遗址
  坑子仔里遗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南坑子里山。年代为商时期。1956年发现。其后多次复查。文化层厚0.6米。出土较多陶器和石器。陶器有折肩凹底罐、浅盘细把豆、杯、圈足鸡形壶、纺轮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曲折纹、双线方格纹等。石器有梯形锛、有肩锛、镞、戈、环等。据考察,部分遗物似为墓葬所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旧址
  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旧址位于龙川县铁场镇铁场小学。1923年6月17日,广-会主义青年团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在广州成立,时于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就读的龙川青年黄居仁,在同为东江籍进步学生阮啸仙、刘尔崧等人的介绍下加入广东新学生社并成为该社骨干。是年暑假,黄居仁趁返乡之机,携带革命报刊,在家乡积极宣传新学生社反帝爱国宗旨,宣讲广州青年学生反帝-情况,组织铁场镇罗裕文、黄其鹏等一批知识青年学生学习革命理论,接受马克思主义。经一番宣传发动后,黄居仁在铁场中心小学成立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支社。支社的成立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龙川青年觉醒,起了很好的先导与促进作用。……[详细]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朱家祠。1926年5月中旬,龙川县农民协会成立后。为适应农会斗争需要,6月初在县城朱家祠成立县农民自卫军总队,以保卫县城各革命团体,保护“二五”减租的顺利进行。广州农讲所毕业的龙川籍学员黄自强任总队长,队员由各区、乡农协选调80余名青年农民组成,后发展到400余人。经培训后的县农军总队,分赴各区乡为组织农民武装斗争打下基础,为保卫农会政权和维护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县农军总队队部设在县城朱家祠。该宗祠建于清代,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今基本保存完好。2011年,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了维护修缮。1986年9月3日被县政府认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定为第四批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龙川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龙川县农-动讲习所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郑、叶家祠。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1927年1月,广州农讲所第五届学员黄自强,在龙川郑家祠堂创办县农-动讲习所,-县长罗俊超兼任班主任,黄为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务。龙川农讲所仿效广州农-动讲习所的办学宗旨与具体做法,举办农运训练班,招收学员100。学员一半来自龙川各区乡选送,另一半为兴宁、河源、和平三县学员。县农讲所学员均自费,吃住在客栈,每日三课两操在所内进行,还兼有阅览室供学员阅读进步书刊。农讲所原定学员4个月毕业,后因蒋介石发动政变,提前结业,回到各自区域开展农运。县农讲所旧址设于县城郑家祠与叶家祠。两祠均建于清代,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其中,郑家祠近600平方米,硬山顶,梁檐雕刻讲究,四周尚有通道走廊,今大部分为佗城卫生院使用,且已改建,部……[详细]
第二次东征左路军指挥所旧址
  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1925至1927年,澎湃曾两驻福建会馆。1925年秋,陈炯明下辖的海丰县县长逮捕农会干部多人。澎湃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与何长工、林务农等人前往老隆陈炯明司令部谈判营救海陆丰农会干部。福建会馆为当年谈判所在地。1925年东征军左路军曾在会馆设立指挥所,0-表林伯渠也随军住在福建会馆。1942年香港文化大营救时,福建会馆曾一度成为文化名人赴内地的中……[详细]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三印村上印寨。1928年春,龙川县早期共产党人、广州“农讲所”第二期学员、四甲青年黄克,在参加广州起义后奉广东省委之命回乡组织革命斗争。黄克回到龙川后,改选了龙川特支,任龙川特支书记。2月初,黄克在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下设财政、宣传、农运、军事等4个部。大会推选黄克、黄觉群、杨复生、陈济平等人为政府执行委员,黄克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挂军长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配合中共东江特委实施“年关大暴-动-”的计划,迅速组织发动了震憾东江上游的龙川鹤市武装暴-动-,开创了中共龙川组织……[详细]
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
  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川县老隆镇铁场坑。龙川地处东、韩江上游,革命斗争历史悠久。早在大革命时期,龙川邑人受“五四”--影响,为寻求革命真理,或远洋勤工俭学,或在穗参加“宣讲员养成所”学习,学习并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1925年,随二次东征抵龙川的共产党人黄觉群等人,在家乡建立了党组织,成立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共青团等革命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党组织奉上级党组织指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展系列的工农武装斗争,领导苏区军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派麦文到龙川重建党组织,在重建的中共组织领导下,利用合法名义创办《龙川日报》,举办“青年自我教育训练班”,成立龙川青年抗日先锋队等群团组织,全县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详细]
黄居仁纪念室
  黄居仁纪念室(下称纪念室)坐落在龙川县城革命烈士陵园山麓的龙川县博物馆内。纪念室于1984年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拨款,经龙川县政府决定,与县博物馆合署兴建。原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于1988年10月竣工。同年11月25日县委政府隆重举行“龙川县博物馆开馆暨黄居仁纪念室揭幕”典礼。黄居仁纪念室展厅内,安防有黄居仁半身铜像;四周的展橱内,展出部分当年他给团中央写的工作报告与函件等亲笔手稿(复印件);以及在当年报刊登载过的部分文章和1981年以来有关褒扬他的部分报刊和书籍等,以表对黄居仁烈士的缅怀、景仰与纪念之情。其中,在纪念室展览的《黄居仁研究史料》一书,是由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等合编,1988年1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1923--1928年间,0广东党、团组织反映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