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雨花台区旅游

雨花台区旅游景点介绍

61、南京将军山 AAA
南京将军山
  南京将军山南京南郊的将军山,风景绝佳,却久藏深闺鲜为人知。如今那朦胧的面纱,正在缓缓地揭去,使见到它美貌的人们,惊叹、赞美之余便是久久的驻足其间,留连忘返。南京将军山四面环山,淙淙的山泉,汇成了宽阔的河面,阳光下粼粼的波光像一面闪耀着金光的绸缎,成群的白鹭,徘徊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穿行憩息于树木林梢之上。湖山掩映,林木苍翠,山花烂漫,鸟鸣宛啭……漫步将军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令人陶醉,深厚的人文历史魅力,更让人为之倾倒。这里曾是宋代牛首山大捷的古战场,八百年前,岳飞将军在这里筑壁垒,设伏兵,大败强敌金兀术。横亘山脊,连绵数里的故垒工事,便是当年激烈鏖战的见证,将军山也因此而得名。沿着抗金故垒的遗址,拾级而上,岳飞祠,将军塔裹挟着历史的风云,展现在眼前。罕见的水中杉树林,阴翳蔽日,空气清新、……[详细]
江南第二泉
  江南第二泉江南第二泉在雨花台东岗,原永宁寺内,因寺而名永宁泉。南宋时,陆游曾登雨花台游永宁寺,见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备加赞赏,品其为“二泉”。泉水从数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汇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甘冽可口。相传清明时节,用永宁泉(即“江南第二泉”)水沏茶,冲泡色泽翠嫩,香味甘淳的雨花茶,令人心旷神怡,尽情享受生活的从容和闲适,不仅清甘提神,更能通灵慧心。“二泉古井”厚重的石井圈,勒痕依旧,青砖铺砌的井壁内一汪清澈的井水,唤起人们探古寻幽的遐想。明代赵谦曾为二泉题匾,但被毁无存。现在嵌于迎面假山石上的“江南第二泉”乃当代书法家萧娴所书。……[详细]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坐落在雨花台风景区,原是安稳寺遗址。全馆展出面积500余平方米,分设五个厅,第一厅展出的雨花石图片;第二厅由“雨花石鉴赏”、“雨花石古谱”、“名人与雨花石”、“雨花石诗情”等四部分组成;第三、四、五厅展出工艺品100余件,以及自唐代至今的大量记载雨花石的文献资料和专题著作珍本等。雨花石是古长江的长年冲击形成,形状如鹅卵石,一般只有蚕豆大小,质地晶莹,放入水中,便显露出绚丽多彩的花纹颜色。因为个体小,便于收藏和欣赏,价格便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去南京游玩的人都把雨花石当作旅游纪念品带回家。自1999年起,南京市每年举办一次雨花石艺术节,是特色的旅游“王牌”节目。雨花石是南京的特产,几乎成了南京的象征,南京人为弘扬雨花石文化,普及雨花石的科学知识,南京雨花石博……[详细]
南京李杰墓
  南京李杰墓南京李杰墓原址在中华门外雨花乡,坐北面南,与神道方向一致。因工程建设需要,于1996年将碑和其它神道石刻搬迁至雨花台烈士陵园内。镇国将军李杰墓神道碑位于南京雨花台附近,碑通高5.05米。李杰墓石刻现存神道碑一,石羊、石虎,石马与马夫、武将各二。神道碑高2.9米,龟趺长2.5米。李杰(1331-1369年)为明初开国功臣之一。在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洪武元年(1368年),随大将军徐达北伐,十二月,军至孔山寨,李杰奋然先驱,身陷敌围,不幸阵亡,时年三十八岁,洪武二年八月,灵柩运回南京,赐葬在聚宝山之阳。李杰有一女五子,长女为明太祖朱元璋妃。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大明王朝建立以前,朱元璋长期在外征战,身边只有淑妃李氏相伴。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因病不治而崩,年五十一岁,九月庚午葬于孝陵,朱……[详细]
南京龙泉寺
  南京龙泉寺 南京龙泉寺“龙泉古苑”是经国家发政部批准的永久性塔陵。整座塔陵首期占地五十亩。依山傍水,宽畅阴阳,密林如烟,芳草茂盛,祥鸟香花云集,以其自然诱人的风景而驰名中外,可谓灵山翠薇,天日同光,汇集了无尽的地气和灵气。龙泉寺塔陵地处南京市南郊风景区将军山和韩府山之间,紧邻牛首山和“南唐二陵”。是历代帝王将相及诸多仁人志士看好的风水宝地。龙泉寺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由唐代高僧鹤林素禅师募捐而建。唐代以后,渐渐衰落,明末,镜中禅师又募捐重修该寺,并易名为“通善寺”,清嘉庆辛酉年(1801年)又重修改回原名。1995年,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龙泉寺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并对龙泉禅寺进行了全面修复,于1996年初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成为新的旅游景点。目前主要景点有龙泉禅寺、断……[详细]
南京忠魂亭
  南京忠魂亭 忠魂亭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区的句号工程,由南京市30万0员交纳特殊党费兴建。该建筑由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四部分组成,于1996年7月1日竣工。 忠魂亭由-题写亭名,位于主体建筑群南端海拔43米的坡顶上。用花岗石砌成,主体建筑长、宽各边长5.8米,高8.3米,尖顶四门方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西面亭裙刻有南京市30万0员捐资兴建的标识。忠魂广场位于忠魂亭与纪念馆之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金刚砂石铺就的地面,厚重坚韧,突出了忠魂亭深沉壮观的氛围。《思源曲》水池在忠魂亭北坡和忠魂广场南缘间,长20米,宽15米,深1.5米。寓意不忘先烈,永志纪念;饮水思源,代代相传。由江苏省美术馆组织艺术家设计创作的《忠魂颂》浮雕,立于《思源曲》东西两侧,长20米,高3米。浮雕的……[详细]
天隆寺塔林
  南京天隆寺塔林是佛教南山律宗中兴初祖古心和尚和古林寺、天隆寺历代祖师的安葬地。古心是中国佛教律宗南山正宗隋、唐以来的继承者,明、清乃至近代律学研究的开拓者。古心圆寂后,其全身塔即建在天隆寺后玉环山上。明万历皇帝亲笔题赞:“瞻其貌,知其人,人三昧,绝六尘,昔婆离,今古心。”古心和尚对佛教律宗的重兴功不可没。天隆寺始建于明初,原名极乐庵。明宣德年间,寺僧弘升奏请赐额“天隆极乐寺”。据清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二十六日寺庙册籍记载,计开江宁所属12寺,天隆寺名列第三。该寺原有金刚殿、天王殿、佛殿、毗卢阁等建筑,有基址1200平方米,田地山塘13000多平方米。天隆寺塔林的塔多为四面或六面石刻,分塔基、塔座、塔身、塔顶等,经精雕细刻、投榫堆砌而成。石刻花卉、动物、纹饰等,都是精美的高浮雕,线条活泼……[详细]
南京刘智墓
  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刘智之墓。刘智(约1655~1745)逝世后,葬于南京中华门外花神庙街茅家巷穆斯林公墓。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刘智墓在中华门外花神庙毛家巷回民公墓内。19路公交车可达。刘智(1660-1745),字介廉,号一斋,回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阿拉伯经传典藉的研究。译著宏丰,著有《至圣实录年谱》、《天方典礼择要解》等数百卷。墓园坐东朝西,门前有石柱一对,上镌“刘介廉之墓”。墓园几经修葺,保存尚好。门内甬道有华表一对,上端有石牌连接,上刻“典型在望”。墓基呈南北向,初为黄土堆聚,后为砖砌水泥封饰墓,长28米,宽8米。墓前有石碑1方,上镌“先贤介廉刘公之墓”,系清末净觉寺掌教刘德坤所立。碑旁有巨树l株,茂柯掩护墓上。墓后有弧形大照壁1座……[详细]
方孝孺墓
  南京方孝孺墓方孝孺墓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墓区由牌坊、神道、方孝孺铜胸像、24块碑刻、墓前平台、墓碑、墓丘及墓后照壁组成轴线对称式布局,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墓区全部由青石筑就。环境幽静,树高林密,古柏参天,自成一景。方孝孺生于1357年,卒于1402年,浙江宁海人。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因为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就是建文帝。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拒不从,被灭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遭难者达873人。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剧作《牡丹亭》)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清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又重新为其修墓立碑,民国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又重修,后来均遭焚毁。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特请东南……[详细]
华严寺南山碉堡
  华严寺南山碉堡,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安德门社区,在华严寺遗址后山上。碉堡是抗日战争时期原国民政府军遗留,是难得的抗战军事设施,对研究抗战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历史遗存,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教科书.碉堡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碉堡直径3.95米,高50米。……[详细]
南京华侨村
  南京华侨村又名华兴村。是南京唯一一个华侨村。村内还保留有若干栋民国时期民居。华侨村位于雨花台区板桥镇。   上世纪20年代,几个年轻华侨回到祖国,在板桥镇购建田地,创办了“华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而这个记载着中国人兴国之梦的小村子则有了一个寓意深长的名字——“华兴村”。   一栋红顶灰墙融合了中西方风格的二层建筑,坐北朝南。小楼的门头是拱形的半圆,凹进去一部分,门头上的浮雕有展翅欲飞的蝴蝶,还有脉络清晰的花草。房内的木板已经断裂,门上的朱红色油漆脱落,黑黄的木料裸露在外。  据说,这就是当初华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地点。目前,虽然华兴村在拆迁,但这栋有纪念意义的小楼却被保存了下来,算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    南京建立明朝之后。当年的华兴公司也以经营桑蚕等农业产品为主,……[详细]
南京浡泥国王墓
  南京浡泥国王墓是中国与文莱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浡泥国王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铁心桥镇安德门外石子岗南麓。渤泥国王墓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国外帝王墓之一,如今被重新开发、包装成南郊新景,入选“南京新48景”无可厚非。浡泥国即今文莱苏丹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中国访问,于当年十月病故于南京会同馆,后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后经战乱,渤泥国王墓一度渺不可寻。直至1958年5月,才重新发现了佚名已久、一直被当地人称为“回回坟”的渤泥国王墓。此后,渤泥国王墓受到了各级政府的精心呵护,国家多次拨款进行修葺。渤泥国王墓坐北朝南,前临池塘、遥对牛首山双阙,东、西、北三面环山,实为“风水宝地”。其墓园环境幽静、林木苍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数十个品种的上千株树木环抱……[详细]
南京金粟庵
  金粟庵在南京中华门西,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相传与顾恺之及瓦官寺渊源颇深。20世纪90年代,金粟庵住持全乘,立志保护和光大祖国文化遗产,在众多善男信女襄助下,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关心、支持,部分修复了金粟庵。今日之金粟庵,梵呗声声,香烟袅袅,佛像庄严,香火渐盛。金粟庵现有百余平方米,一进一院。院西侧有一钟亭,亭上悬一青铜钟,重约吨半,其上铸刻维摩诘法像,系摹自敦煌壁画。庵门额上“古金粟庵”四个金字,系赵朴初亲笔所题。庵东门楣上锈刻着“虎头余绪”四字,道出该庵与顾恺之及瓦官寺的历史渊源。“虎头”即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他字长康,小字虎头,时人昵称“顾虎头”。顾虎头工诗赋,长书法,尤精绘画,其画法、画论对中国绘画艺术影响甚大。相传当年顾恺之在瓦棺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光彩耀目,睹者簇拥,轰动一时……[详细]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并通过ISO9001/14001认证。年游客量达200万人次以上。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为江南著名风景游览胜地。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