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市 > 莱州市旅游

莱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初家村景区
  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位于莱州市区东25公里,属经济薄弱的山区村庄。初家村交通便利,村西侧省级公路—朱诸路贯穿南北,与秀丽的崮山美女峰遥相呼应,村内茅草房、石砌墙、石板古巷等百年传统古村落风貌犹存。该村四面环山,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近年来,初家村依托自然生态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独特禀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叫响“胶东老山村、修养初发地”品牌。依托丰富的农、牧业生产资源,建设“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品农家乐”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依托浓郁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被服厂、地下医院等红色教育基地,弘扬胶东红色文化。依托当地丰富的传统风味食品、土特产品,拉长乡村旅游的商品产业链,增加当地群众共收入。目前,初家村已建成观音庙、望海亭、芍药亭等特色……[详细]
马家庄现代农业园
  马家庄现代农业园是一处集粮油生产、果木培育、种植养殖、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采摘园林,主要由景观园林、野生动物园、游乐场、果林种植基地、果蔬采摘基地、林下养殖示范基地、生态园酒店、生态垂钓场、财福源和千亩花海十大模块组成。庄园所在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树环绕、果蔬飘香,景--人,不可多得。地址:烟台莱州市程郭镇马家庄村营业时间:7:00-19:00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价格:免费特色景观:马家庄龙凤呈祥婚庆园:由室外婚礼广场、室内宴会大厅、西式教堂、玫瑰园、天鹅湖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游览线路:第一条线路北门(畅春园)——蔬菜大棚——云寿桥——云寿山及长寿长廊——索道——天鹅湖——浮桥、喷泉——孔雀开屏——顺风祈雨壁——风水灵璧石——儿童乐园——动物园第二条线路南大门——风水灵璧……[详细]
文峰山摩崖刻石
  文峰山摩崖刻石编号:总序37时代:北魏地址:烟台市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宋家村东南云峰山(原公布地址掖县南十里公社林场)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窟龛、造像、经幢、碑刻、附属构筑物、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见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编号170分类号7。建设控制地带:见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编号170分类号7。……[详细]
“一一四暴动”指挥部遗址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四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农民武装暴-动-,暴-动-指挥部设在昆嵛山的无染寺,暴-动-队伍的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分东、西两路行动。东路是文登、荣成,其暴-动-队伍编为三个大队,由张连珠和刘振民负责,进攻的重点是石岛;西路是海阳、牟平,其暴-动-队伍编为两个大队,由程伦、曹云章和邹恒禄负责,进攻的重点是夏村。东、西两路暴-动-队伍先后在底湾头和松椒被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镇压或打散,轰轰烈烈的“一一、四”暴-动-失败。暴-动-总指挥张连珠、副总指挥程伦等多名暴-动-领导牺牲。……[详细]
西海地下医院遗址
  1942年11月初,为应对日伪军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的“拉网扫荡”,西海军分区决定将卫生所等撤出大泽山区,分批转移到掖南县郝家、临疃河、柞村和掖县王门、郑家埠、高郭庄近40个村庄,隐蔽开展工作,军民称为地下医院。地下医院共设6个医疗区,北掖有王门、朱旺、西北障3个医疗区,南掖和南招各设一个医疗区,在大泽山所里头村设立休养区。中心医疗区位于王门,收治重病号伤员。朱旺医疗区和西北障医疗区属于绝密区,离敌人据点最近地方不足5里,南掖医疗区则救治一些轻伤员。这些医疗区横跨40多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挖有地道、地洞,用于伤员临时隐蔽。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西海地下医院成功救治了2000多名伤病员,为抗日军民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障,在胶东敌后战场上创造了罕见的奇迹。……[详细]
莱州北海银行旧址
  北海银行旧址从1938年4月发起筹建,到同年12月底被迫转移,北海银行在其诞生地掖县(今莱州市)的时间还不满300天,但其在中国红色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莱州市中心有条鼓楼街,北海银行旧址就在其中一个十字路口南路西,现在是莱州市文昌派出所所在地。1938年8月,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与掖县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之后,蓬、黄、掖三县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在三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月,筹备中的掖县银行交由胶东特委领导,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筹集资金,考虑到隶属关系的变化,在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的提议下,掖县银行改称为“北海银行”。同年10月,首批北海币在掖县城西门里同裕堂付印,票面有壹角、贰角、伍角、壹元四种,正面图案均为掖县古迹文物,有县政府……[详细]
玉皇顶起义旧址
  玉皇顶位于掖县(今莱州市)城北,它是一座方圆一里多地高高凸起的圆形大岭。1938年3月,这里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抗战时期闻名胶东的掖县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玉皇顶起义掖县县委领导的玉皇顶起义,是胶东除天福山起义之外的另一起重大抗日武装起义。一、团结各派武装力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返回掖县。久被国民党通缉转移在外的中共掖县县委书记郑耀南从青岛返回掖县;曾在东北军搞过军运工作的张加洛受山东省委的委派回到掖县;在外地求学的“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学生,如郭欣农等也回到家乡掖县。1937年10月下旬,掖县县委召开会议,研究组织抗日武装问题。会议决定: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重新登记党员,根据党员分布,成立6个分区委;……[详细]
四角埠古墓群
  四角埠古墓群位于莱州市柞村镇。年代为汉。2013年,四角埠古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角埠古墓群地处山坡丘陵地带,中部高高隆起,四周逐渐低缓,由“中间大墓”、“东小墓”、“西小墓”和“墓南祭祀处”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00多万平方米。来到现场后,从外观看,三座古墓与丘陵无异,呈品字形排列,封土呈覆斗形,均为夯土筑成。其中,“中间大墓”即四角埠,当地俗称“雁王顶”,封土堆最大,墓顶呈长方形,南北宽46米,东西长58米,墓底部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00米,高约2.5米。由墓顶向东、西、北三个方向为层层梯田,南部为一方形台地,即“墓南祭祀处”。四角埠往北,东西两侧有体积较小的“东小墓”和“西小墓”,顶部均为长方形台地。其中,前者顶部东西长72米,南北宽43……[详细]
东北村遗址
  东北村遗址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东北村。遗址分布在东北村民居包围之中,地势平坦,中部微微隆起,遗址东侧有一小河,当地称“龙泉河”,自南向北流过。遗址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2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在遗址中部断崖处可见文化堆积层,厚约0.60-1.05米。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地面采集遗物有:有夹砂红陶鼎足、鼎腹、蘑菇状陶柄、红陶磨光陶器残片、夹砂(云母、滑石)红褐陶残片、夹砂或泥质灰陶片及海贝壳等。纹饰有绳纹、凹弦纹等。从采集的标本分析,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整个遗址保存较好,只有南部紧靠村庄,被一部分房舍占压其下。东北村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莱州史前时期居民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佐证。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皇顶烈士陵园
  玉皇顶烈士陵园位于莱州市城北的玉皇顶,是当年掖县革命先辈郑耀南等同志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三支队”的革命圣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春,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区和纪念广场组成。莱州市革命烈士纪念堂建于1977年,厅内迎面壁上装有毛泽东主席手迹“死难烈士万岁”,两侧是周总理、朱德同志题词“永垂不朽”、“浩气长存”。北面陈列着18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迹。讴歌了先烈们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南面陈列着55名烈士英名录;其中著名烈士93名。编入《中华英名烈士》的有6名。纪念堂附楼设有烈士骨灰室,存放着120位烈士的骨灰。烈士墓区安葬着1145位革命烈士遗骨。其中有名烈士147名,无名烈士998名。革命烈士纪念堂……[详细]
曲松龄旧居
  曲松龄旧居位于莱州市金城镇红布村,原名红布店子,旧时位于掖县与招远两县交界处的古登莱官道旁。曲松龄曾是海参崴与哈尔滨一带显赫一时的大商人,哈尔滨至今还保存有曲松龄曾经营过的“松光电影院”,现已确定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开明绅士曲松龄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大型宅院,由东西并列的两套二层楼房的四合院组成,其完整之时多达62间,面积达360多平方米。旧居建筑用料极其讲究,带有西洋建筑风格,在莱州现存的清末民国建筑中堪称精品,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保存至今。曲松龄旧居现保存房屋5栋,原分两院落:东院、西院,现中间界墙已拆除。东院正屋:共5间,两层,二层木板铺地。面阔16.65米,进深5米。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暴垅灰瓦覆顶,实脊。二层正中开门,外为木质阳台,现已拆除。正门上木雕花鸟……[详细]
西由天主堂
  原名西由天主教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改称“西由天主堂”。西由天主堂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龙泉村(原属西由镇),今莱州市第三职业中专南院。该教堂建于1916年,由德国籍的梁神甫主持修建。其中,教堂钟楼高三层,西侧有二层的洗礼室,建筑面积32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砖木结构,是胶东地区规模较大的教堂之一。最后一任神甫是西班牙籍的艾生瑞,1952年被驱除出境,西由的天主教活动停止。1958年,于此处设立西由红专学校,部分建筑物被改建。1963年,洗礼室屋顶遭雷击。1965年,学校将洗礼室上层修缮,下落约三分之一。“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钟楼的上层、中层被拆除,钟被卖掉,只有建筑物整体框架大致保持原样。目前,教堂和洗礼室年久失修,周围杂草丛生。1996年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崮山摩崖刻石
  崮山摩崖石刻位于市区东约17.3公里。刻石处于主峰山巅崖壁间,有题记、诗、对联等十余种,均为清代及民国时期。以主峰西南峭壁为多。字大小不一,多属楷体。多数清晰可辨,有些则已漫漶不清,甚为难以识读。篇幅最大者为道光十二年(1833)题刻《苏州陈太守批断题刻》,高约2米余,宽约3-4米,字径约10余厘米(未实测);另有《万古吉庆》、《盛水池》、《金液池》、《洞府宝地》、《道在师传》等题刻。多言神仙、仁义道德等道家语。另有道观遗址,存有山门、房基、石阶及井等遗迹。据县志记载,山上有“韩信书院”、“试剑石”、“丹霞壁”等遗迹,东北坡有圣水泉,“圣水丹霞”为掖县八景之一。今均已不存。2004年4月,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溪园遗址
  龙溪园遗址位于莱州市柞村镇窝洛子村西,为明代都察院巡抚辽东右佥都御史赵燿的别墅。清代侯登岸《掖乘》记载:“城南寒同山之阳,明大中丞赵耀别墅。”整个龙溪园占地约20亩,周围崖壁上开凿有几个石窟,内有石像。每逢雨季,北侧崖壁上状若龙嘴的中涵,吐出潺潺流水,落入下面的水潭里,气势蔚为壮观。龙溪园现存有豆神庙洞、梅岑洞、药王洞、四海泰洞、龙王洞等洞窟。豆神庙:上题额“豆神庙”三字。洞口宽0.65米,高1.2米,进深0.8米。现洞内空无一物。梅岑洞:上题额“梅岑洞”三字,起首题“天启癸亥端阳”,落款为赵士亮,系赵燿之孙,曾任湖南东安知县,明末清初曾在此隐居。匾额上的字系用铜片镶嵌而成。洞口宽1.4米,高2.2米,进深3.6米。洞内石座上供有老母娘娘石像,两侧为金童、玉女像。药王洞:无题额,洞宽2.5米……[详细]
东海神庙遗址
  东海神庙遗址位于莱州市永安街道海庙姜家村西。东海神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掖县志》载:“临朐城,城北二十五里,汉县,属东莱郡。颜师古云,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城,盖各以所近为名也。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即今之海庙。”“国之大事为祀与戎”。岳、镇、海、渎为最主要的祭祀内容。东海居四海之首,故东海祭祀居于祭海之首。根据明代任万里的《海庙祀典考》(见附录),从唐代开始,历代均于莱州的东海神庙对东海进行祭祀。唐代之前的祭祀东海的仪式,并不在莱州,而是在会稽。《隋书》卷七载:“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文献所载,于莱州最早的祭海活动是在天宝十年。《唐会要》:“天宝十载……祭东海广德王于莱……[详细]
朱汉墓群
  朱汉墓群位于莱州市驿道镇朱汉村东北约1.5公里丘陵高地上,面积约有30万平方米。地面可见大墓冢6个,周围散见花纹砖、瓦、陶片等遗物。发现墓葬数百个,共清理汉代墓葬280余座,俑坑9座;墓地东南发现商周遗址1处。出土文物近千件(套)。墓多中小型,多土坑竖穴墓和土坑砖椁墓两种。另有瓮棺。随葬品陶器有:鼎、盒、壶、罐、盘、钫、樽、匜、勺、耳杯、薰炉、灯仓、马、俑等。铜器有:镜、带钩、铃、钱币等。另有少量铁、石器。较典型器物有:陶鸮尊,曲颈龟座灯、马。俑坑出土数套成组合的车(木质已朽)、马(陶)、俑(陶)等,商周遗址发现有灰坑2座、房址8个,出土陶片以素面、红色为多,可见器形有:鬲、甑、簋、碗、罐等,石器有纺轮、磨石等。朱汉墓地是胶东地区目前发掘规模最大的一个汉代墓地。2004年4月,公布为烟台市重……[详细]
黑羊山商周遗址
  黑羊山商周遗址位于莱州市沙河镇黑羊山村东南约200米山前台地上。南临红山,西南依黑羊山。遗址南高北低,北侧有古河道东南西北流过,潍莱高速公路东北西南向穿过遗址西半部。遗址南北约300米,东西约4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发掘5×5探方35个,2×10及2×16探沟两条,发掘面积2300余平方米。发现商周时期大型环壕一条,灰坑、窖穴230余个,房址5座,墓葬50余座,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及卜骨等,另发现宋代砖室墓一座。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的绳纹灰陶,次为夹砂红陶。器型有鬲、豆、罐、盆、圈足盆、碗等;骨器有镞、簪等;角器有锥、钩等。石器有双孔或单孔石刀、镰、锯、球、纺轮等。另发现少量卜骨。房址有三种类型:不规则长方形、椭圆长条浅穴式和靴形。2004年4月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鸿章题刻
  李鸿章题刻位于莱州市虎头崖镇虎头崖村西海边崖壁上。崖壁面积约10平方米,题刻面向大海。题刻以南约100米处为清末莱州重要通商口岸虎头崖商会会馆,以东约150米处为明代军事海防遗址——马埠寨遗址。题刻以北约100米处有古井一口,村民介绍为明清时期当地驻军所用。题刻正文内容:上题“双凤台”三字,下题 “山海奇观”四字,楷书体,方笔为主,间以圆笔,字径约15厘米,边署款“岁在光绪三年已卯秋月李鸿章书”,字径约7厘米。由于风化严重,题刻已漫漶不清。李鸿章(1823—1901),字少泉,安徽人,清代末期朝廷重臣,洋务运动倡导者,淮军的创始人。据传刻石为李鸿章到此检查海防设施时所题。题刻为研究清末莱州边防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2012年,公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莱州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位于莱州市虎头崖镇西魏家村。林氏宗祠系西魏家村林氏家族祭祖的场所,相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林氏族谱》所载,现存的林氏宗祠为道光年间所重修。林氏宗祠坐北朝南,由正房及东、西厢房组成,砖木结构。正房二级踏步,墙基以华岗石垒砌,墙身以青砖砌成,正房3间,明间与次间已打通,通面阔9.20米,进深6.55米;东、西厢房各3间,面阔8.60米,进深3.90米。占地约为150平方米。正房出檐,立二圆形柱,正房及厢房均灰瓦、硬山式。南院墙中间开一门楼,悬额“林氏宗祠”,二级踏步,门楼顶是较为罕见的“悬山式”建筑,顶出飞檐,正脊及垂脊饰以瑞兽,已有部分损毁,门两侧立有二石礅。林氏宗祠是莱州目前发现年代保存最久且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对于研究胶东地区清代建筑风格与林氏家族历史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人口迁……[详细]
御前侍卫府
  御前侍卫府位于莱州市永安路街道西关村。为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武进士、曾任御前侍卫宋尹东的家族宅院。据《掖县全志》载,宋尹东为蓝翎侍卫。此处宋氏家族宅院,原有四个院落,有正厅、书房、门房、祀堂等建筑,规模较大。在西关有“鞠半坡、宋半街”之称。御前侍卫府现存当街大门楼及南屋共3间、正厅一座3大间等数处清代古宅。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正厅3开间,面阔11米,进深8米,立2廊柱,圆形,下有柱础,墙厚约40厘米,原有二级踏步,现已垫平,墙身以青砖砌成,内壁用土坯贴里。烟囱在外墙屋山处,别具特色。屋顶用小青瓦覆盖,正脊双面雕花纹图案,垂脊原有瑞兽,现已毁坏。出前廊,檐头也雕有图案。硬山式。南屋面阔8.6米,进深5米。门楼宽阔高大,庄严气派,与南屋相连,属过间门,宽3.3米,属“广亮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