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茂名市 > 高州市旅游

高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高州人民会堂
  高州市人民会堂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中山路东段,于1959年春动工兴建,同年12月落成。坐北向南,总面宽36.6米,总进深74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主、后楼三部份组成。前楼底层和二层架空作一宽敞门厅,主楼为会议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座位800个,后楼为报告台。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该会堂集大型会议、文艺晚会、电影播放、艺术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是市内会议展览和重要庆典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市民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园地。建成于1959年的高州市人民会堂,位于全市市区核心地带,交通便利,一直作为高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建筑雄伟庄严,造型简洁稳重,虚实对比强烈。从会堂南北两侧看,会堂外貌并无特殊之处,楼体四四方方,十分端正。该……[详细]
22、三官山
三官山
  十里平河奔泻清澈,千亩天然牧场牛成群,百米飞瀑壮观非凡,还有珍稀植物沙罗、连片红色野蕉林,这就是地处高州东部的三官山的自然胜景和特色生物。近年来不少市民、学生前往观光游玩,但由于该地地处偏远,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三官山坐落在高州市新垌、云潭两镇交界处,海拔1252米。山内森林茂盛,绿草连绵,溪流众多,奇石连堆,形成了平河、三官湖、白水角瀑布、龙湾涡瀑布、大型牧场等自然景观。作为电白沙琅江和高州云炉河的发源地,三官山山中泉眼众多,溪流成河。三官山东面半山腰处,一条名曰“平河”的河流终年清水奔流不息,河中鱼虾及沙石清晰可见,水质甘甜清凉。由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山下村民及镇的学校、机关单位都是接通水管直接饮用。平河流经处,全是形状各异的石块,经过千百年流水冲刷,这些或大或小的石块少了棱角,多……[详细]
高州冼太庙
  高州冼太庙位于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主体建建筑共三进,总进深49.5米,总面阔13.4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正殿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顶脊灰塑双龙戏珠等饰物。庙内《冼夫人记》碑、《恭谒冼夫人庙书》碑等碑刻,保存完好。解放后,该庙曾一度被改作幼儿园,冼夫人像被毁,物资散失。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各界人士踊跃捐资修葺,该庙得以重光。庙内雕造于清同治年间的玉香炉,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归庙。两尊冼夫人塑像,一大一小,大者由雕塑师与机械师仿原像设计,施以巧艺,使之能坐能立,供人瞻仰。高州冼太庙是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明初,高州府治南迁茂名城(今高州市区)后,冼……[详细]
升平寿井
  升平寿井位于高州城东的升平街上,据《茂名县志》记载,常饮此井水之人,大都长寿,故名寿井。该井呈圆形,直径1.3米,井深7米。井面用花岗岩铺砌,井口中部横设井桥。在井四周,砌以砖石围墙保护,围墙内面积为31.34平方米。在井前部的围墙上,砌成牌坊形状,正中镶嵌石碑一块,碑高1.6米,宽0.45米,上刻“昇平寿井”四个大字。这是清进士、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先后出任清驻美国、古巴、秘鲁大使的陈兰彬所题。墙上另有石碑,上有清署巡道王之春题字:“婺女星精灵钟于此,饮之则寿,其甘如旨。”牌坊两边各设一小门,高1.87米,宽0.92米。从两边小门出入井区,倍觉安全清爽。该井保存完好,附近群众仍然乐于饮用。1986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高州城西观山西侧,建于1959年10月。为纪念革命民主时期,在高州地区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献躯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陵园总进深90.5米,面阔25.4米,共分陵门、陵碑、陵墓三个区。陵门区有三拱牌坊一座,总宽9.4米。牌坊上方的牌额上,制作有“烈士陵园”四字。在牌坊后方,建有台阶45级,与陵碑区相连。陵碑区呈圆形,直径25.4米,其中心处建有六角形纪念碑一座。纪念碑由碑座、碑亭和碑身三部分组成。座总高0.68米,四级台阶组合。碑亭围绕碑身而建,呈六角形,亭高3.5米。亭中心为碑身,在碑身周围镶嵌石碑六块。在石碑上记载有高州革命烈士斗争概况。在亭角边分别立有圆柱6条支撑亭盖。碑身从亭中央伸出。高达7米,呈六角形,正面塑有仿毛泽东手迹“为国牺牲,永垂……[详细]
高力士衣冠墓
  高力士衣冠墓位于高州市曹江镇风梢岭上。此墓地背靠高山,左右环绕;前临鉴水,滚流而至。按形家学者之说,此墓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高力士(684~762年),唐朝著名宦官,高州人。公元698年入宫,在武则天身边服役。玄宗时,官至知内侍省事,封渤海郡公,加骠骑大将军,位列正三品。安史之乱时,陪玄宗往蜀避难。公元760年,被李辅国所劾,流放巫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赦还。途中被告知先帝玄宗、肃宗已死,只见二帝遗诏,悲痛欲绝,面北而恸哭,致大吐血而卒,年享七十九岁。代宗即位,以护先帝有功之名,还其官职,赠扬州大都督,并遵照先帝玄宗遗诏,让其陪葬秦陵。高力士故乡的家人,将其衣冠葬于高州城郊的风梢岭上,称衣冠墓。当地群众则称它为太监墓。衣冠墓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墓地左下方,修建一座祭祀用的庙宇,称“乐……[详细]
观山寺群
  观山寺群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观山上,观山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群。民国期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虛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这些建筑群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群体和石刻群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观山寺群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观山寺群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宗教群体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名……[详细]
兴文石桥
  兴文石桥位于高州市南关街与南宫岭之间,拱跨高城第一河。原为木桥,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当地举人卓锡、蒋国绅倡捐甃石,并与振兴郡城文风盛事联系起来,称所捐之石为兴文石,用兴文石所建的石桥便称兴文桥。兴文桥于清代重修。因桥位于城南,故又称南桥。原桥头旁边有石碑一块,上刻“太平通津”四字,因此也称太平桥。兴文桥长14.8米,宽4.5米,高7.25米,三拱两墩,墩为棱形,石条迭砌,桥面底部用青砖铺迭,上部再用花岗岩石条排铺。桥边栏杆用花岗岩石条镶嵌,结构严谨,坚牢美观。该桥是高州府治衙使往来的南门通道,也是高州城关的护卫场所,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战略地位,向为府署-所重视,石城太仆卿龙大维为桥作记。自清代乾隆重修以后,至今仍坚固完好,虽历三百六十余载,仍任由车驰人住,胜负重荷,因此具有较高的历……[详细]
平云山旅游风景区
  平云山,位于高州市大坡镇的平云山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高。其中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最具优势,也最有开发价值,适宜休闲度假、疗养保健、野外探险,山地观光等。有大轿顶、三官顶等山峰。大轿顶海拔1335米,东起大坡镇上垌,南起云潭珍珠,北至石龙周垌,山上有一山埂通往山顶,人称“仙桥”,在福州村委会的大轿顶中部麒麟峰下,有高230米、宽110米的白水冲瀑布,急流贱起漫天水花,多姿多彩,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使人惊叹不绝,属于广东罕见的大瀑布。在瀑布的上游已建有调节水库,环山公路,八角观光亭。山腰上有历史悠久的古寺----冼太庙,长年香火鼎盛,节假日游客如云,庙外古轻松参天,平湖碧绿。许多文人到此留下了墨迹。太庙(平云古寺,始建于明朝,清朝改建,二进),从冼太庙上行20分钟可达大轿峰……[详细]
30、思前井
思前井
  又称思乾井,位于高州城东门外的荖园村。思前井修建于晋代,它是西晋仙人潘茂名当年炼丹时亲手开凿和使用的古井。东晋咸和六年至升平五年(公元331—361),仙人潘茂名每天清晨便到东山采药;中午时分回到潘坡分拣;傍晚至凌晨进行熬制提炼。潘仙人在提炼丹膏时,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除了保证摘采时的芽叶质量外,对炼丹之水的要求也很讲究,不能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流之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为此,潘仙人在其草药种植园——荖园内,选择了一处特殊的地理方位,开凿了一口专门用作炼丹之用的水井,称炼丹井,后人称“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先贤之意。思前井深25米,口径0.8米。该井泉水奇特,水位稳定,旱天不半,雨天不溢。据说潘仙人当年选择该井方位时,运用仙家法力,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湫之泉,故水位……[详细]
仙人洞自然风景区
  仙人洞自然风景区该风景区位于高州市北部的深镇镇境内,地处云开山脉腹地,最高处海拔1380米,冬暖夏凉,是远近闻名的空调村。自然生态保存良好,负离子含量高(约10万个/cm3),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仙人洞自然风景旅游区是一个森林瀑布集中分布区。该区除了分布着大片的杜鹃林、千亩竹海、原始森林和天然瀑布群,还有珍稀植物禾雀花。这里的杜鹃林全是野生的,花开时节,漫山红遍,十分壮丽;千亩竹林一片翠绿,清风摇曳,泛起碧波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天然瀑布群不仅密集,有的落差还达到200多米,湍急的瀑布与周围的奇树异石、茫茫云海交相辉映。山上还有一种珍稀的禾雀花,省内仅有从化、新会有记载,它花似小鸟,开在藤蔓上,吊挂成串,串串下垂,犹如万鸟栖枝,神形兼备,令人叹为观止。此外,这里海拔达1300多米,气候宜人,即……[详细]
南宫庵群
  南宫庵群位于高州市城南关的南宫岭上,座落于城南的南宫岭,与城西的观山隔江相望,遥相呼应,而且都是宗教群体建筑,使用功能相同,只不过是南宫岭与观山相比,面积稍小,高度稍低而矣。因此,人们又把南宫岭称作“小观山”。南宫岭上的宗教群体建筑为佛教建筑。南宫岭面积约1平方公里,高度约40米。岭上分布有复龙庵、宝莲庵、回水庵等一批明清时代的建筑。这些建筑群体,错落有致,风格协调。复龙庵位于南宫岭之巅,始建于北宋后期,明崇祯十七年(1643年)重建。据庵内尼姑代代相传:此庵原名“福隆庵”,后因明代有一皇太子到此庵避战乱,许愿重建,故改名“复龙庵”。此庵两进,面宽12.6米、总进深27米,重檐歇山顶,瓦脊用灰砂塑出花鸟浮雕图案。九架梁木构架,单檐斗栱挑出,覆莲状石柱础。天井两侧有回廊贯通。前殿山门为石质门……[详细]
33、高凉岭
高凉岭
  从高州城出发,沿石骨河北行20公里,可见一座耸入苍穹的雄伟大山,海拔242米,这便是风光如画的高凉岭。据《高州府志》记载,此山“本名高梁,以群峰高耸,盛暑如秋,故更名高凉”。古高凉县、高凉郡亦因此山而得名。它集奇山、怪石、佳果于一岭,向来是游览胜地。岭上古林遮天蔽日,其间众多的是红豆树(又名相思树)和栗子树构成该岭植物群落的一大特色。高凉岭以它秀丽的风光闻名遐迩。山涧两旁巨石累累,千奇百怪,又构成该岭地貌的另一特色。这些奇石之中,以观音石、试剑石、挂榜石、醉翁石、棋盘石和石船等为奇中之奇。且看那试剑石,长约三丈,高达丈许,中开一缝,裂口象切割一样整齐光滑。传说南朝岭南巾帼英雄冼夫人当年戎兵于次,为壮军威,以剑劈石,石破天惊,遂以试剑为石名。该岭半山处有一坪,传说是当年冼夫人的演兵场。从山脚拾……[详细]
潘州公园
  潘州公园水陆面积80多亩,是科普教育、文体活动、古典园林三结合的文化康乐场所。今天的潘州公园是粤西地区著名的公园,处处给人美的感受,昔日这里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野圹烂沼。1929年春,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师长蒋光鼐,副师长陈维远,会同县长黄永台倡议并指挥该师工兵营官兵在文明门外大塘挖坭筑堤,改圹为湖,筑路植树。尔后,又在湖的南边筑林荫路通往车仔岭。1934年,各界集资在湖边和对面岭增建凉亭。至此,潘州公园的雏形形成了。1958年冬,人民政府带领人民义务劳动20多天,在该园前湖的南面增挖了中湖和后湖,水面面积扩至60亩,并建单孔圆拱桥两座。同时还在中湖垒起风景小岛和半岛,在四周堤岸植树,在林荫下设置石凳和水泥圆台。使该园进一步成为人们游憩的好去处。1976年后,政府对该园进行大规模的修整扩建……[详细]
高州水库
  高州水库别称玉湖,位于高州市东北部,距市区25公里,集水面积1002平方公里,库容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水库之一,有茂名的“日月潭”之称,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的水利风景区——玉湖风景区。担负着茂名市工业、生活用水和高州、化州、电白、吴川等县市及茂南区、茂港区农业供水任务,设计灌溉农田118万亩。水库于1958年5月18日动工兴建,1959年底竣工。高州水库清幽秀丽,山水相融,草木葱茏,碧波千顷,风光旖旎,被人们誉为高峡平湖、玉湖,是粤西地区著名的游览、度假胜地。绿水山庄建于高州水库山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具备了东迎旭日、西送夕阳、数星揽月、沐风浴绿的独特自然条件。风景区以青山绿水、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而闻名于南粤大地。长1公里、高50米的主坝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长坡圩旁,气势磅礴,雄……[详细]
南皋学舍
  南皋学舍是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位于高州城后街。1926年秋,0广东区委派往广东南路的首任特派员黄学增到高州组织和领导广东南路地区的农民革命运动,其领导机关便设于南皋学舍,下辖茂名、电白、信宜、化州、吴川、廉江、遂溪、徐闻、海康、阳江、阳春、钦县、防城、合浦、灵山县和梅录、北海市。与同时,0茂名县(今高州市)支部也设在南皋学舍。在支部负责人朱也赤的领导下,组建和发展0高州党组织,使农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事变,公开叛变革命。-浪潮很快波及高州。四月十八日,-高州当局调集军队进攻南皋学舍。但0南路党的领导机关及其办事处人员在-军队进攻前一小时已全部安全撤离南皋学舍。从此,办事处停止活动。南皋学舍原是一座建于清代时期的古建筑,为州府学宫生……[详细]
37、潘仙祠
潘仙祠
  潘仙祠位于高州市区文明路冼太庙东侧,为纪念西晋时代岭南道教先驱者潘茂名而建。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点化,授其长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点,采药炼丹,救苦救难,最后乘坐石船飞升而去。潘茂名飞升仙去后,当地群众创建有10多座不同风格的纪念建筑,以志纪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山的东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笔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观山的潘仙殿等。潘仙祠是潘茂名综合型的纪念建筑,原为潘仙亭,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崇祯十年(公元1637),扩其亭为潘仙祠。潘仙祠原为单进建筑。祠前面建有广福庙。广福庙前有潘茂名的石船丹灶遗迹。潘仙祠原与石船丹灶相隔,灵气不通,而且祠路要从冼太庙左边进入,又为冼庙所压。后来,为了开通气脉,便将广福庙迁走,原广福庙址归入潘仙祠,专祀潘……[详细]
38、益寿庵
益寿庵
  益寿庵是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团部旧址,位于高州城西关路。该庵原是始建于明代时期的庵堂建筑,总进深37.31米,面阔21.32米,前殿为两层楼阁式建筑,殿门额上灰雕“益寿庵”三个大字,左右门联分别为“益上益下”,“寿国寿民”。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底,0粤东南特委以香港学赈会名义,派遣一个以0员为主体并建立特别支部的回国服务团到广东南路活动。团部设在高州城西关路的益寿庵。服务团有20多人,在团长刘谈锋的领导下,先后派出工作队到谢村、塘口、板桥、分界、根子、沙田、云潭等地,通过办夜校、教唱歌、演戏等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抗日,发展党组织,在云潭建立珍珠、企水党支部。与此同时,对原十九路军的抗日爱国将领张炎举办的军官教导队内,建立0党组织。1939年夏,0广东省委又派遣周南到高州组建高……[详细]
长坡旧城
  旧城又名古电白郡遗址,位于高州市北25公里处的长坡镇旧城村,始建于南朝梁代大通(530),废于明代成化四年(1648),其间经历近千年。据《高州府志》记载:“梁大通中,既置高州,又析海昌置电白郡”,隋“开皇九年(589),省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其郡、县治均于旧城。唐贞观二十三年(650),高州治从高凉移治良德;大历十一年(776),高州治又从良德移治电白,从此,旧城从县、郡治升至为州治。元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为高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为高州府,府治从旧城迁治茂名城。明成化四年(1468),电白县治从旧城迁治神电卫,旧城降为堡,又称电白堡。从此,旧城结束它为历代州、郡、县治的历史,成为茂名县辖下的一个乡。旧城北靠宝鸭山,南临石骨河,中为广阔的平原盆地,周边有环……[详细]
根子农业生态旅游区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毗邻茂名和高州市区。位于高州西南部的根子镇,在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产。距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区水东虎头山和“中国第一滩”47公里;距茂名火车站25公里,湛江飞机场102公里。广湛高速公路的开通、茂名机场的建设和高州至阳春,高州至玉林省道的拓宽及洛(洛阳)湛(湛江)铁路将在高州穿境而过,可大大地加强高州与广州和珠江三免洲地区的联系,高州至广州不外乎数个小的车程,作为茂名旅游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州荔枝文化旅游区秀丽的田园风光,自然风光,全国著名的荔枝生产基地风貌和独特的俚人风情将吸引众多的游客。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是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区,-同志2000年2月到高州主持“三讲”曾到此处视察,并亲手种下一棵荔枝树“中华红”。现在“中华红”已成旅客参观的热点之一,“-”重要思想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