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顺德区旅游

顺德区旅游景点介绍

顺德图书馆
  顺德图书馆建馆于1957年,目前馆舍位于顺德新城区文化中心广场,于2003年启动建设,2005年完成主体工程,2009年5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8306平方米,设计藏书量为100万册,设置阅览座位1500多个。馆舍采用智能化设计,按照“技术领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规划,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大开间布局,曾获由美国建筑师协会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共同颁发的“2007年图书馆设计奖”,连续五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并荣获“全国文明图书馆”等称号。顺德图书馆为区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顺德图书馆都以“服务”为工作重点,以“立足大良,辐射全区;面向大众,服务基层”为宗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以区图书馆为中心,镇街成员馆、学校成员馆、村居成员馆自愿加入的方式,采取统一平台、统一管理……[详细]
尢列故居
  尢列故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于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位于广东顺德杏坛镇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破坏。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几十亩,有新旧两个花园。1895年尤列与陆皓东、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在此议事,并为书问榜兴利在我,利归于农,陆皓东也在此绘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样。据当地老人介绍,孙中山、尤列等人在这里还差点出了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尤列与孙中山等人正在开会时被清兵包围,危急时刻,尤列与孙中山向村民借了一些衣物蒙着头,游水过河,逃脱了追捕。据一些村民……[详细]
杏坛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位于杏坛右滩村,始建于明代,它是明代万历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黄氏大宗祠占地1614平方米,为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历经重修,各时期建筑风格均有保留,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典型艺术特点。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两侧门额上分别混雕花鸟饰纹和“兆启鳌头”、“徽流燕翼”,梁枋两端雕有人物、花鸟饰纹,祠堂木雕工艺极其精湛雅致。黄氏大宗祠2002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成顺德状元文化博物馆。……[详细]
104、贞女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女桥
  贞女桥位于顺德区龙江镇世埠乡,建成于宋代嘉定八年(1215),宋贞女吴妙静捐建。明代湛若水所撰墓志载:“贞女吴妙静,宋高宗朝助教吴南金遗女。南金无后,女许嫁新会李氏子。及婚,所许子由陆来,渡龙江溺死。女誓不再适,以嫁资为石桥,五眼,石长二丈二尺,建于李溺死处,故后亦称老女桥。自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至八年(1215)建成。”《龙江乡志》载:“桥长十一丈,阔一丈,桥石每块长二丈二尺,方二尺。贞女之先祖,原福建人,桥石皆来自福建。”现该桥仅有一孔,有青灰色大石四条,每长7.9米,宽0.63米,厚0.55米。规模与志载较吻合。似为原桥遗物。现桥面改为水坭钢筋结构,已非昔日面目。现仅存桥石四块,桥头“贞女遗芳”牌坊一座,供人凭吊。是顺德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五孔石梁桥,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1……[详细]
冼光及其家族墓
  冼光及其家族墓是明代古墓。古墓分为三座: 一为冼安与杨氏合葬墓。墓男主人因其子冼光在朝为官,请赐封追赠,由追封文林郎到中宪大夫、通议大夫南京大理室卿,女主人由太孺人到恭人至淑人;二为冼光墓,冼光,字汝实,号罗江,顺德乐从人,考获进士,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升通议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后转南京太常寺卿,为官有政声,被民众誉为“冼灯笼”;三为冼尧祖之母墓,尧祖在万历六年(1578年)为光禄寺典簿之职。 墓旁有数块通石碑,见证着冼光为家族带来的荣誉。因他在朝廷的功绩,其父母、妻子均被诰封。“奉天勅命冼光父母碑”,正中篆额“奉天勅命”四字,伴以两小云龙,两边大云龙夹额,底座刻云雷纹。另一块碑上刻有“奉天诰命冼光父母碑”正中篆额“奉天诰命”四字,伴以两小龙,两大云龙夹额,底座刻有叶脉纹。……[详细]
七乡蟠龙水闸
  七乡蟠龙水闸位于顺德乐从良村涌口东南边,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为保护附近原设置的良村、高填、劳村、莘填、大罗、道教、路州七个村庄免受水灾而修建,水闸南北向横跨河道,共三孔,总长40米,总宽32米,主孔宽7米,左右两孔各宽4米,闸面宽4.5米,闸顶距离水面9米。全部由花岗岩砌成,用厚的东京木作闸门。闸门用厚铁片嵌边,手动开关闸门。1963年用铁门代替木门,将木门安直在后闸上,用作后闸门。2000年将闸面加高了1.5米,将路面铺上水泥人车通行。良村有“粮”,梁姓人涌口坊聚居。重游补充部分良村景观:水马入村大道、鱼塘、水部街、中心公园、百姓堂楼、良村学校、农家书屋、西龙百年榕树、西龙街、良村桥、漱鳌桥、良村码头、龙舟训练基地、乡主庙、涌口街、涌口灯光球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七乡蟠龙水……[详细]
顺德聚奎阁
  桂洲文塔,即聚奎阁,其所在便是如今的容桂振华居委会文塔公园,半坡草坪,一园绿树,新开的花儿随径通幽,俨然现代人一休闲佳所。据说这文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生活在宝带河边的胡氏家族兴建的风水塔。乾隆年间,胡氏家族科举功名鼎盛,出了六个武进士,一个文进士。文比武少,遂筑文塔。以河为观,以塔为笔,寄意子孙后代勤读诗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亦传此塔是因两姓争风水斗法而建,以塔顶铁针夕阳阴影刺螺山一坟,破其风水,使之成为废地云云。然这塔最令人感叹之处却是其题额。塔共七层,高34.2米,每层各有题额,由下向上依次为“飞出上青霄”、“秀甲狮阳”、“聚奎阁”、“题名处”、“涵高下”、“风鸣”、“灵照”。题额同为乾隆五十七年副贡生胡俊所书,却分属楷、行、草、隶、篆五体。一人书五体,五体皆出彩,颇具……[详细]
冯氏贞节牌坊
  冯氏贞节牌坊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这座牌坊建于康熙37年,以粗面岩为石料,四柱三间,11脊重檐,脊端鸱吻形象生动。前后两面的结构,装饰图案、匾额文字相同。图案纹饰包括龙、凤、麒麟、云鹤、梅菊、萱草、西番莲等,手法遍用深浅浮雕、通镂和线刻刻工精细流畅,建构稳重。牌坊上“圣旨”“贞节” “顺德县知县何玉度”等字仍清晰可见。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冯氏贞节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桃村报功祠
  报功祠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桃村。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报功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顺德真武庙
  外村真武庙位于顺德桂洲外村二街范围内,桂洲人又称之为“大神庙”。中国民间俗称的北帝,全衔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古时将28宿分为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镇护北方之神,主司风雨。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祷雨济旱是国之大事,故此颇为“鱼米之乡”的顺德民间重视和信仰,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大神庙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究,但据现存重修碑记所载,大神庙在明朝正德年间圮毁,神像被人闲置在狮山山麓,无人过问。在万历辛巳(1581年)春神诞日的那天,原来的庙址上空突现红云,祥光普照,恍现龟蛇,依稀是玄武神的身影,村民们纷纷称奇,围集议论。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第二天就有人说昨夜北帝报梦,告诫民众们要诚心向善,改过自身,多作好事,必有……[详细]
千里驹故居
  千里驹故居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三洲社区。2004年,千里驹故居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该建筑为一栋西式小洋房。千里驹的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由于多年失修,现仅存一层,一厅三房。房子面积不算大,一厅一房还有一个小会偏厅,原来是两层楼的建筑,后来因年久失修,二楼倒塌,但屋里的雕花门窗和一座挂钟还是当年的原物。据了解,这间房子是千里驹成名后在祖居地上原址兴建起来的,是当时周围最特别的一座房子。千里驹散班时就会回来陪母亲小住一阵。……[详细]
尊明苏公祠
  尊明苏公祠又名兹德堂,俗称“五间祠”,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居委泰兴大街。为祀奉碧江苏氏南房十三世祖苏祉而建。约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原有五间三进,形制在民间祠堂中较为少见。现仅存头门、中堂。面阔32.45米,进深34.7米,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船脊,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明间大门阔大。前廊梁架梁枋砍削成月梁,八角形砂岩柱有柱櫍,出三条插拱承托外檐,驼峰、斗拱纹饰如意纹饰简朴而细腻,保存有明末的风格。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置麻石栏板。梁架梁枋成月梁状,驼峰、斗拱的纹饰细腻,前后为八角砂岩檐柱,金柱和檐柱均有柱櫍。中堂梁架及柱子粗壮。梁砍削成月梁形式。该祠总体建筑风格沉稳、雄大,细部构件又不失优雅、精美,是顺德为数不多的……[详细]
碧江村心祠堂群
  碧江村心大街祠堂群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包括楚珍苏公祠,峭岩苏公祠,黄家祠堂,源庵苏公祠。……[详细]
沙滘陈氏大宗祠
  沙滘陈氏大宗祠奠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广州陈家祠建成不过1年。当初,族人商量筹建祠堂研究方案时,就以广州陈家祠为参照蓝本。因此,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州陈家祠的姐妹版,但建筑工艺上则更精细,一柱一梁,都值得驻足凝视。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建筑为面阔五间两路、深三进,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中轴进深80.23米),属典型的岭南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建筑,布局按中国古代建筑形式集岭南风格之精髓。从2007年9月开始,乐从镇政府陆续投资近2千万元修缮沙滘陈氏大宗祠。现在陈氏大宗祠已经重焕往昔光彩,重现传统经典的三雕一塑(木雕、石雕、砖雕、灰塑),所造型的传说人物、祥禽瑞兽、花鸟虫鱼、器皿图纹神态生动,粗犷细腻皆有。除宗族活动外,沙滘陈氏大宗祠还一度成为沙……[详细]
林头古村
  林头古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东部,东临谭州水道,距北滘镇中心1.5公里。明朝年间,顺德建县后,林头曾隶属于桂林堡,地处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得名“林头”。林头村从唐朝开始就有人聚居,在宋朝形成村庄。在宋朝时期,林头村人已开始兴修水利,叠土成基,并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农业。明朝,有了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清末民初,林头刺绣已远销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清朝中期,林头村的商品贸易趋向活跃,开辟墟市,到民国初,经济贸易已经一片兴旺。林头村人对教育和文化也很重视,社学在明初兴起,到民国时期林头就有私塾11间。培养出了一批人才。明清时期,林头村曾产生过进士、举人、秀才数名。村内拥有众多古石桥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冯氏贞节牌坊,是佛山市的古村落。……[详细]
右滩古村
  杏坛镇右滩村是明代状元黄士俊的家乡。位于杏坛镇西8.2公里,地处顺德、南海、新会、鹤山四市、区的交汇点,西临西江干流,北临甘竹溪,面积6.04平方公里,顺番公路途经右滩村。黄氏大宗祠是省级文保单位。……[详细]
昌教古村
  昌教村委会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2公里,面积4.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佛山市九横公路经过该村。昌教村只是佛山众多村居之一,但它的古迹特色绝不输于佛山任何一条特色村居。……[详细]
扶闾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位于勒流扶闾。清咸丰年间(1850年)举人廖森带头出资扩建。坐东向西,三间三进两天井,面阔约34米,进深约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硬山顶,灰塑脊,碌筒瓦,青砖墙,石勒脚,抬梁式木结构。两边梢间为平房式建筑,与主建筑物有青云巷间隔。 前座灰塑博古瓦脊,有醒狮、蝙蝠、花蓝、石榴等图案。门口梁架有贴金木雕双龙及众多人物图案。正门上方墙壁有泼墨云龙图,两边有人物、花草等组画。墀头有精美砖雕。包台基座有花岗岩石雕花纹图案,左为“麟趾呈祥”,右为“龙凤交辉”。内墙上亦有人物壁画。 三进之间有两天井间隔。天井两侧为厢廊,梁架用回字形木构架,雕刻有花纹图案。 青云巷左门楼石额为“文通”,右门楼石额为“武达”。南北两路布局基本相同,有天井、木楼。 2006年1月8……[详细]
冯氏六世祖祠
  冯氏六世祖祠即世德堂。位于容桂马冈。道光九年(1829年)建,光绪壬午年(1882年)仲秋重修。三间三进,总面阔12.54米,总进深45.8米。硬山顶,灰塑、木雕、砖雕、脊饰原貌保持完整。 “冯氏六世祖祠”横匾由著名书法家吴道镕所写。墙壁嵌有“世德堂碑记”,此碑立于道光九年(1829年)。 祠堂门前有旗杆夹,上刻有:光绪八年壬午未科乡试中式第八十二名举人。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月池公祠
  月池公祠 位于伦教羊额。清初建筑。坐北向南,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8.2米,总进深为58米。有1.5米周长的木圆柱16条,八角石柱12条。 头进面阔18.2米,深10.2米,大门宽2.38米,门额石匾被水泥涂抹。首进和二进之间的天井有15米,花岗岩白石条铺砌地面。 第二、第三进基本保持完好,现作工厂使用。 从总体来说,月池公是目前伦教街道内面积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祠堂。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