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顺德区旅游

顺德区旅游景点介绍

杏坛苏氏大宗祠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式柱础,石质为鸭屎石,檐柱顶木架结构,用一斗两升承托前檩。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圆型木柱,覆盆柱础。石质为鸭屎石。上盖用驼峰、斗拱承托五架梁,驼峰足饰云水纹,上刻缠枝花,用一升两斗承托。后座为抬梁式蜀柱五架梁,圆型木柱。下为覆盆石柱础,石质为鸭屎石。祠堂是反映明代顺德祠堂建筑特色的重要实物。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苏氏大宗祠被列入第七批……[详细]
逢简刘氏大宗祠
  刘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刘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刘氏大宗祠是逢简古村“第一祠堂”,无论占地面积还是气势都是其他祠堂所无法比拟的。宗祠建于明永乐十三年,为刘氏五世祖率族建祠。明天启年间进行过修缮,扩建东西钟、鼓二楼及周边楼阁等。宗祠坐北向南,三路三进四合院式结构。硬山顶,龙舟脊,青砖墙。是顺德年代较为久远,造型较为独特的宗族建筑。它五门的整体设计,在附近的祠堂中也算独具一格。刘氏大宗祠的第一道门是“藜光书院”入口;第……[详细]
觉妙净院
  觉妙净院始建于1852年(即咸丰二年)。原为李姓祖屋,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之民房。该院原名“胜乐庵”,到解放时听说已经历六任住持,由于60年代因残破而毁坏。后由于1986年至1990年间有港澳华侨及内地善信鼎力集资在原地重建。又由于1997年经上级批准扩建了讲经堂,释家殿堂,观音阁、地藏殿、祖堂、功德堂等。至今建筑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从净院更名浅探其由,觉妙妙在佛祠中有“二觉”之说,即“等觉和妙觉”。等觉者菩萨之极位,妙者是佛也。亦从门联浅探其意,觉悟即如来,妙法渡众生。觉者是佛,如来同样也是佛。妙法是佛法之别称,不过从联意中体现从小乘云自渡向大乘之普渡发展,是佛教的自我革命过程。又从莲池观音之门对中“证二谛圆通”,即圣义谛与俗谛。俗谛者“明即空之有”。圣谛者“明……[详细]
和之梁公祠
  和之梁公祠,堂号“世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历时30年才建成。中堂前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体量较大。后堂前后三步廊。祠堂规模较大,完整的保留了清后期的建筑风格。祠堂的砖、木、石雕工艺精致。是逢简村保留最好的祠堂之一。和之梁公祠位于逢简嘉厚街,占地接近900平方米。祠堂大气而不失精致,高耸的人字封火山墙,淡雅的灰塑正脊,青砖墙白的麻石脚交相辉映,恢弘之感在一片村落民居中脱颖而出,是梁氏族人重要的宗族活动中心。……[详细]
古朗古村
  古朗村位于顺德杏坛镇,离镇中心西北5.5公里,面临甘竹滩,面积5.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00余人。古朗村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说法,村内水道纵横,古桥座座。和顺德很多古村一样,古朗也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古朗开村于宋末元初,鼎盛时期有万余人口。数百年过去,古朗八景——青云起凤、西河洗浴、沙溪分流、飞舟引龙、二角孖松、碧波玲珑、跨鳌映月、永安芙蓉等大部分还保存着。走进古朗村,一股岭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民国的、晚清的、甚至是明早期的建筑比比皆是,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岭南画卷之中。古朗村还是顺德著名的“长寿之乡”。清朝时,有一位老人年过百岁,乾隆皇帝当时亲自下圣旨纪念,至今还留有记载此事“百岁坊”。到了现代,村中长者生活悠闲安逸,长寿老人比比皆是。漫步在古朗村的道路上,多处矗立的牌坊也……[详细]
龙眼古村
  龙眼村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东南部,连接佛山一环出口,辖区面积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00多人,以梁、吕姓人数居多,龙眼古称“龙渚”,“渚”为小洲,西汉时期以蚕岗和演水间的村落为中心称“瓮城堡”(后称石涌堡),龙眼属石涌堡所辖,后以“龙眼”代替“龙渚”,龙眼也因龙舟点睛民俗活动名闻远近,至今,传承了六百多年历史。村内有梁氏祠堂、吕氏祠堂、余家巷宅门、严静庵、古桥、石狮埠头、天主教堂、蚝壳屋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近代名人梁敦彦是1872年第一批被清政府派住美国留学幼童之一。石狮埠头南宋咸淳九年,即公元1273年,宋侯怀王失妃疑民所匿,逼杀珠玑子民南逃,梁氏族人生还者登陆龙渚三岗一带,与原村民勤耕勤织繁衍后世。与黄、吕、周、陆、余、李、麦等姓协力共建村容,开始经营民生贸易,并于西街河口建立……[详细]
沙头古村落
  沙头村位于均安镇府南2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约4500人,沙头村早在宋代由新会杜院的文倚公迁入开村,是沙头黄氏开族始祖。亦有区姓、麦姓、梁姓等姓氏人居住,因村旁有一小溪,水清见底,黄沙晶莹,取名沙溪。后来人口逐渐增多,村落范围扩大,村人觉得“溪”字狭小,遂改名为沙头。沙头黄氏大宗祠:建于三百多年前,立体墙壁的材料是海洋原始贝壳——豪壳,在1986年大工程重修,是沙头最古老的祠堂,现在除祀奉开族祖先外,还作沙头的文化活动中心。沙头冰玉堂:是1950年由沙头村旅居新加坡的自梳女集资建成的养老敬老院,1951年落成启用,取名冰玉堂,寓冰清玉洁之意。由于该建筑是全国及东南亚独有的自梳女历史文化见证,在2008年11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该建筑物能永远保存……[详细]
鹤峰古村
  鹤峰位于均安镇中西部,背山面海,面积3.9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千多人。“鹤峰”之名则取自在豸浦、上村交界的鹤鹤山,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白鹤绕峰吟,青山伴鹤舞。鹤峰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具有浓厚的岭南水乡特色、这里有宜人的绿脉、纯朴的民风以及多姿多彩的习俗和纯洁的信仰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鹤峰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村庄环水而生,主要街巷沿河道设置,河涌形成了村落的主要骨架和机理。桥、水埠、广场、大树等结点空间数量众多,形式各异,是村落空间中最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要素。胡公家庙胡公家庙位于均安鹤峰豸浦,保存了清代的建筑风格,是清代进士胡杰,诗人胡亦常家族的祠堂。祠堂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总面阔12.54米,总进深28.45米。建筑装饰均为典型的岭南清代风格,硬山顶,镬耳山墙,……[详细]
沙滘古村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是广府地区的农村聚落,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环境优良、建造技术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是难得的乡土建筑标本。目前古村落完整地保持了历史建筑的传统印记和原始格局,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村落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陈氏大宗祠当地人称“陈家祠”,位于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坐西向东,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正横侧门98道。陈氏大宗祠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在南洋经商的族人陈泰发起,由旅居各国的同族集资建成。据说,当时每日近千人开工,用了五年时间完工。陈氏大宗祠规模庞大,用料精良,工艺精美,像广州陈家祠一样,其衬祠也是当年陈氏子弟读书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夕是沙隆中心小学的校址,之后它的前座和中座为沙滘……[详细]
顺德大通桥
  大通桥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桂林路39号前。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越村中小涌,连接拱桥直街。桥长23米,宽4米。麻石横联式砌筑桥拱,麻石桥身上存石匾,阴刻“大通桥”楷书大字,落款为“嘉庆庚辰岁重修”。桥身两侧石条间以铅块相接,可窥见其建筑工艺的讲究。桥面由七块麻石并排砌筑而成,无桥栏。两端引桥各砌21级麻石台阶。桥旁的麻石埠头仍存。大通桥总体形制和规模保存均相当完整,保留鲜明的清代桥梁建筑风格,是反映顺德水乡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上的价值。……[详细]
伦教华生园
  华生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霞石华阳大街细桥直街8号,是何卓生、何藻云以及近代药行巨商何华生的产业。面积约3549.2平方米。园外青砖围墙上嵌有石刻,落款为“何裕后堂建,光绪戊申十月立”。园内保留有房屋七栋及花园三个。房屋包括中国传统风格和民国中西结合两类风格,以“华屋”、“竹林”、“棣圃”小巷相隔。其中植兴堂为中西风格融合的民国建筑,宽约14米,深26.7米。砖混结构,两层楼房。青砖墙,麻石脚。大门为拱门,两旁饰洗石米圆柱。大门墙上嵌麻石,上刻“植兴堂”,何华生勒,有民国壬申年(1932)年款。中国传统风格的青砖大屋结构相似,回字门,进深两进或三进。硬山顶,密排檩,青砖墙,麻石脚,趟栊门,存壁画、灰塑或漆金木雕。通过植兴堂后门可达后院,院内一条水泥通道直通后院门口。院内存青砖砌成的圆光罩,院……[详细]
大良钟楼
  钟楼位于大良镇环城路。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原建在梯云山麓,明隆庆四年(1570年)迁建于现址。楼为木石结构,结石为台,下阙为门,可通车,上架16楹为楼,重檐四柱。清康熙二十九年(1890年)重修钟楼。现楼上有康熙年的木匾记事:“洪宣圣铎,铜钟千斤,朝暮扣击,声闻十里”。原钟已毁,现存铜钟是乾隆年间重铸。钟楼自移建后,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光绪十一年(1885年)曾重修。1985年顺德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详细]
上村李氏宗祠
  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光绪八年建成。1988年定为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家古老建筑三进两廊,砖石结构,镬耳山墙,屋脊灰雕禽鸟吉祥花饰,门前台阶,石狮昂着两旁。悬挂于正门的“李氏宗祠”匾额为李文田嫡孙、现代知名书画家李曲斋集李文田遗墨而成。大殿堂上,高悬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太后御笔赐南书房翰林李文田“福寿”、“龙虎”二匾,笔墨沉雄,刚柔相济,仿佛这位垂帘听政的性情流露。老佛爷墨宝稀有浮世,游人当一饱眼福。神龛两侧,在石刻两块,此乃光绪皇帝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称赞李经济教育子孙有方,赐赠他为资政大夫,鼓励他的家族珍惜这荣耀,并保持下去。称赞欧阳氏贤良淑德,深明妇道,是妇女的楷模,封赠她为夫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是李文田的学生。第二道圣旨……[详细]
顺德陈家祠
  顺德陈家祠位于顺德市沙窖镇。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木料采用酸枝、坤甸、柚木、花梨等良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木雕的槅扇、屏风、裙板等,或镂空雕刻,或嵌彩色玻璃,均极讲究精美。石雕栏板工艺精堪,灰塑瓦脊精细传神。堂柱高6米以上,两人合抱。长逾5米的木雕祭桌,兽首爪脚,古拙凝重。据说,当时每日近千人开工,用了五年时间完工。陈氏大宗祠规模庞大,用料精良,工艺精美,像广州陈家祠一样,其衬祠也是当年陈氏子弟读书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夕是沙隆中心小学的校址,之后它的前座和中座为沙滘小学而后座则是沙滘中学一部分,正因为如此,该祠堂才在文革中免遭破坏,保存基本完好,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氏始祖祠
  朱氏始祖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委会左侧。明万历十三年(1585)朱氏族人为祀奉始祖朱坚而建,历有重修,祠堂坐西南向东北,广三路,中路面阔三间14.5米,进深三进带后花园,共55.8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青砖石脚。中路头门面阔三间14.3米,进深七架7.7米,前后三步廊。四根石檐柱,两根石角柱支承。中堂“孝思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一架10米,前后双步廊。两根木前檐柱,四根木金柱,两根石后檐柱支承。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架12.7米,前后四架轩廊。两根八棱形鸭屎石前檐柱、四根木金柱、两根木后檐柱支承。头门、中堂前原有牌坊已失。祠堂梁架、柁橔、驼峰上雕刻精美图案。部分梁架、檐枋带月梁形式;前后包台、门枕石、部分石柱、柱础、部分地面为鸭屎石构造,保留有明代祠堂建筑风格,是顺德……[详细]
麻祖岗遗址
  左滩麻祖岗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左滩龙田村。推测遗址约南北长100米,东西长70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中约5000平方米被鱼塘占用和破坏。遗址勘探中发掘和清理了一部分商周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出土有少量的宋代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残片。根据初步观察,这批遗物与佛山河宕遗址的年代相近,应同属一个考古学文化。麻祖岗遗址是顺德目前唯一的先秦遗址,对顺德意义重大。初步判断,可以将顺德人类活动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000多年,填补了顺德先秦文化的空白,为研究顺德地区的先秦历史提供了新的考古实物依据。同时也为探讨珠三角地区的文明的起源,和研究岭南地区的古文化内涵、面貌及环境变迁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目前对麻祖岗遗址进行的考古勘探,面积小、采集和出土的遗物有限,获取的资料……[详细]
顺德青云塔
  明顺德青云塔位于顺德市大良镇神步岗,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名神步塔。因岗下有青云路直抵县城东门,故俗称青云塔。塔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七级,楼阁式砖塔,高45.4米。塔底层边长3.3米。县志载:“塔高十有二丈,七级,级有扶梯,可登临,八角皆铁凤衔钟,风来声闻十里”。塔基转角处砌托塔力士,为粗面砂岩雕刻,线条粗犷有力。第四层门额上嵌“三元挺秀”石匾,落款为:“万历壬寅秋八月吉旦”。是明万历三十年建塔的物证。塔身柱枋外皮灰料搀和朱砂,色彩古雅,历久不褪,俚语称“青云塔与(许)新不与旧”。1985年维修。1991年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乐从何氏大宗祠
  明顺德何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市乐从镇。是何姓厚本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面阔三间,深三进,面积600平方米。头门是歇山式,莲花斗栱,四柱、底梁、华板所用石料均为砺石,木横梁雕瑞兽、花草,华板饰龙、马、麒麟浮雕,具有晚明雕刻特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1年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顺德糖厂早期建筑
  顺德糖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顺峰居委沙头村。1934年陈济棠兴办地方实业时,投资330万元建成。捷克斯可达工厂连工包料承建,制糖设备来自捷克。尚存四栋早期厂房:制糖车间、压榨车间和成品糖仓库两间。制糖车间长35米,宽20米。钢框架结构,共用32根工字钢柱,把厂房分成宽4开间,长7开间。钢柱上有圆头铆钉。大跨度钢桁架上盖铁皮顶。空心红砖上有“永”、“广州小港”、“永利砖厂”等铭文。成品糖仓库两间,各长22米,宽40米。压榨车间长24米,宽45米。均为钢框架结构,以空心红砖砌墙。建筑作为全国第一批现代化甘蔗糖厂,并保存了助晶箱、桔水罐等早期设施,是见证广东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珍贵实物。顺德糖厂是中国第一批机械化甘蔗制糖企业,有“中国甘蔗制糖之父”之称。糖厂投产于1935年11月,从捷克斯……[详细]
昌教林氏大宗祠
  林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1276年宋景炎年间由新会大江乡开族到顺德昌教乡,祠堂最初建于元、明朝之间,早期规模比较小,于清朝乾隆年间进行大规模扩建,最大建筑面积清同治年间达十亩地之大,现存建筑实体也有5亩之多。林氏算是昌教村比较大的宗族之一,其宗祠也是保留得比较完整。好多都系清中期遗留下来的古物。横梁上的精细的雕工争奇斗艳,艺术价值极高。每一个都诉说着不同的寓意、故事。落雁平沙,玉麟吐书,松龄鹤寿等。历史上昌教林氏人才辈出,有清朝乾隆年间五品顶戴林雨田、清同治十三年钦点武进士守备营副将林滢。近代国民革命军少校团长林安民;十九路军大刀队教练林少立,淞沪第一战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部属上尉团长机关官林景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