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旅游景点介绍

      唐尧文化园 位于顺平县城西,是一个集产品开发、参观展览、学术研讨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唐尧文化研究传播基地,河北省园林单位。园区集景色资源开发、文化内涵挖掘于一身,建设了唐尧雕像、桃木文化展览馆。……[详细]
    222、灵源山
      灵源山位于唐县县城东北6公里的高昌镇。原名黑龙山,因尧母庆都曾居,又得名庆都山。东汉章帝时封尧母为“灵台大母”,又因尧母庆都死后,虽葬于今望都旧城处,但其灵魂仍在庆都山,故又名灵源山。灵源山,山溪环绕,汇入放水河,三面群山环绕,东临平原。山上有古井,望月可照井中称“灵源晓月”,为唐县古八景之一。半山腰有寺名寿圣寺,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殿基尚存,还有武后供养的巨型佛经碑五通。山下有千亩果园和林木。山巅有唐尧石雕巨像,供游人瞻仰。山右有碑廊,立有古今碑碣几十通。山下有庆都湖,可供游人香客垂钓划船。山下建有“庆都山庄”可供游人食宿。金朝大长公主随章帝祀恒山庙,途经此地曾游灵源山并作《调寄·蓦山溪》词二首,其一云:“楚峰远眺,山岚凝芳树。禾黍正离离。立西风,云烟向暮。青松瑟瑟,风送短笛声……[详细]
      大石峪景区位于唐县县城西北80公里的大石峪村,景区除道路外,均为自然景观,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主要由潭瀑峪、寨石峪、双瀑峪三条山沟组成。景区内温泉、潭瀑、奇石、林木组成奇特的自然景观。峰、石、水寨造型奇特,充分凸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大石峪附近还是倒马关上城遗址上关顶,此遗址处尚有杨业父子忠烈庙、六郎碑、马圈山等遗址。还有相传为唐代樊梨花所建的樊家寨遗址。……[详细]
      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旧址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于1939年9月18日,位于唐县军城镇牛眼沟村,在白求恩大夫的倡导下成立,白求恩曾在此任教。成立后不久,因日伪军“扫荡”,烧毁了村民的大部分房屋,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学校被迫转移到葛公村。白求恩逝世后,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白求恩学校。现东坡教室内布置了有关白求恩和白求恩学校的图片展及白求恩用过的手术台等。2003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求恩逝世纪念地位于黄石口乡黄石口村村北。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扫荡”,为配合八路军战斗,白求恩推迟了回国为抗日军民募捐的计划,参加军区组织的医疗队奔赴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手术室设在战斗中心的孙家庄外的山坡小庙里。此时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手术中被划破的左手中指已经严重感染,但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工作,病情不断恶化,军区领导人决定将白求恩送往后方医院治疗。11月10日下午,用担架将白求恩抬到黄石口村,住在村北邸俊星家的北屋里。1939年11月12日凌晨,经抢救无效逝世。1986年6月,北京军区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协会投资对白求恩逝世时所在房屋进行了加固和修缮。1984年9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厍狄太傅公石窟亦称“赛思巅”(意在山顶酬神的地方)。位于唐县县城北4公里处的北店头乡东显口村。两山峡西侧山上。据《厍狄太傅公石铭》载:厍为其姓,狄干为其名,太傅为其爵位。属羌族慕容氏之后。原居弱水(今甘肃省山丹河)一带。北魏时厍狄干带领本族子民万余口,经五原(今包头)、怀朔(内蒙固阳县)、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夏州(今山西省靖边县)到唐县两山峡地方。1万多人的迁徙群体加上马匹牲口,发生了水荒,紧急之时派人找水,很快发现望都县界游山(今峪山)上有泉名酋水,解决了人畜用水困难,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中山国(定州)。北魏主拓跋珪正在用人之际,见到厍狄干如此忠诚,先封他督管定州诸军事,后又封为恒(正定)、定二州刺史、六州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并赐太保、太傅开府三司。他为北魏平定江北立下了汗马功……[详细]
      中山长城据《中山记》载:公元前406年中山为魏所灭。中山复国后,为提防赵、燕、魏国,于公元前369年修筑长城。西起曲阳县、唐县境内,由大洋、长店、万里、蔡庄、西赤、赤城、葫卢山、马耳山进入顺平境,再由神南村复入唐县洪城至倒马关上城,全长89公里,多为石质城墙。马耳山以西为随山脊蜿蜒起伏,顺山势筑城墙。洪城以西为以山代城。至今倒马关上城建关名曰鸿上塞,因此关门向北酷似鸟头,两边城墙酷似两翼,又名鸱之塞。此长城至今遗址尚存,走向清晰可辨,据国家长城协会副秘书长成大林鉴定是古中山长城,为防燕、赵而建。……[详细]
      唐尧第一都城遗址位于今唐县县城东北10公里的南固城村。该遗址现保存东北角一段残墙,长19米,宽9米,最高处3.2米,夯土筑成,层次分明,遗址上爆露大量绳纹夹砂灰陶和红陶器残片,城周2里,高2丈。据《中国历史图集》所标,此地古称阳邑又称唐邑。《中华大字典》释唐条云:“唐,邑名,唐尧、夏禹所都之墟,汉置唐县,即直隶唐县治。”又因此邑地处尧山之南故名阳邑。《中华大字典》释阳条云:“阳,邑名,春秋昭十二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当今直隶唐县东。”今此地有南、北固城两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禄堂墓位于孙禄堂故里东任疃村,占地10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内有碑亭,碑身为汉白玉,高2米,碑阳刻墓名。碑阴载孙禄堂生平。署名蒲阳孙门同学会,女孙剑云。墓周长4米,高1.5米,以水泥覆面。2006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望都汉墓位于望都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为东汉郛阳侯孙程墓葬。孙程,种汕洌瓴幌辏每ば鲁侨耍ń窈颖毙焖匚髂希夯鹿佟0驳凼蔽谢泼牛鲁だ止0驳鬯篮螅蚝突鹿偻蹩档扔盗⒓靡跬趿醣N郏ㄋ车郏┯泄Γ环馕艉睿骋赝蚧В貉艏卧辏�132)卒后葬于此。汉墓长46.7米,宽32.7米,封土最高处11米,墓顶长满椿、榆、槐树,郁郁葱葱。墓室低于地表2米,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墓内出土文物主要有:三层陶楼、石棋盘、涂朱陶盘、涂朱陶碗、陶灶、陶井、龙首陶勺及残损的陶鸡、陶鸭、陶楼、陶缸、陶猪圈残片等。上述文物全部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前室四壁及通中券门内西侧都是壁画。上为人物,下为鸟兽,中间绘有黄边。南壁墓门两侧东侧……[详细]
      尧帝庙遗址位于望都东关村。元朝至正三年(1337),建于县城北,元侍读学士郝经撰碑。明万历三年(1575),因庙规模狭隘,遂移建于城东尧母陵右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县令刘开与以子附母庙非帝制,移建于东关旧学社址。清康熙十七年(1678)至乾隆五十年(1785)4次重修。尧帝庙规模宏大,有庙前木牌坊1座,大门3间,大殿3间,后书房3间,碑房1座。右道院瓦房3间,平房3间。庙前木坊横额书“则天帝范”。殿前两侧有古柏两棵,树高20米,东树围长3.10米,西树围长3.05米,表皮银白,质地坚实,叩之有铜铁之声,故称“铜铁柏”。大殿殿门匾书“大哉殿”,两侧楹联书“三皇一本,五帝同根”。尧帝庙前诗文石刻颇多,多为文人学士和官吏拜谒时所留,清乾隆皇帝亦多次拜谒,并留有诗赞。如《丙午季春再谒诗》:“总……[详细]
    遵化烈士陵园
      遵化烈士陵园位于遵化市城西五里桥西,始建于1958年9月,原占地面积40亩。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院北建有九开间纪念堂一座;东院北部有公墓一座,为1945年12月在解放遵化城战斗中杨(得志)、苏(振华)纵队路经遵化协助攻城时牺牲的250多位没能留下姓名的烈士所建的遗体合葬墓。1992年遵化撤县建市后对陵园进行了改建,依次建成24米高的烈士碑一座,24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堂,雕刻着3079名烈士名字的英名录两座,仿古门楼和仿古围墙。纪念碑的正面是1959年国家内务部部长谢觉哉的题词:“死难烈士永垂不朽”,原冀东区党委李楚离,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原冀东行署主任张明远也分别在纪念碑的西面、背面和东面题了词。陵园中间的纪念堂规模宏大,庄重肃穆,内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详细]
    洪麟阁故居
      遵化市地北头村是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洪麟阁的家乡,也是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时他率部起义的基地。地北头村位于遵化市境南端,距县城30公里,是满、汉两族共同居住的村落。1902年洪麟阁诞生在村东一所三开间、三进深的普通宅院里。1985年9月,地北头镇党委政府投资50万元对洪麟阁故居进行修缮,于门外右侧树牌坊一面,上 书-“冀东抗联副司令员洪麟阁烈士故居。一九三八年抗日大暴-动-地北头起义地址”,用以表彰忠烈,激励后人,永志纪念。故居占地533平方米,拥有三间瓦房,二道门楼,第一道门楼前有一影壁。屋内青砖漫地,设有展厅,展有烈士遗物8件,展品30件。故居于2010年6月中旬向社会开放。洪麟阁原名洪占勋,又名洪冲霄,满族人。他从小博览群书,立下“纾国难,解民忧”的大志。1921年至1924年期……[详细]
    李运昌旧居
      李运昌旧居位于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1940年到1942年,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经常居住在潘家峪村东沟的两间草房内。草房为石砌墙、木檩椽,板门对开,纸糊窗棂。他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分析斗争形式、制定作战方案。后来,由于敌人多次偷袭,潘家峪群众为了--的安全,在潘记家后院挖了一个地洞,李运昌来时就居住在此处。长河峪村李运昌旧居位于迁西县洒河桥镇长河峪村。长河峪村是革命老区村,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地下党经常活动和工作的地方,化名“南洋”。为了领导抗日斗争,冀东军区司令李运昌同志经常在该村村民张万义、张显庭、张显富等家居住和工作。有一次,正赶上日本鬼子扫荡,李运昌同志立即转移到黑窝子村东山上的密林草丛中隐蔽,使日本鬼子扑了空,他本人也逃过一劫。李运昌故居车门大院位于迁西县白庙子乡秦家峪村。秦家峪村……[详细]
    节振国旧居
      节振国旧居位于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节振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战士,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他14岁进开滦赵各庄煤矿当工人,在党组织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3月,参加开滦煤矿大-,任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大队长。5月,刀劈日本宪兵,组织工人抗日游击队。7月,参加冀东抗日暴-动-,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二路司令部直辖特务第一大队(工人特务大队)大队长。从此,节振国率领部队活跃在开滦矿区和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军,威震冀东。1938年8月,节振国把他的母亲、妻子和3个孩子全部接到潘家峪村。直到1940年8月牺牲,节振国一直居住在这里。……[详细]
    杨秀峰故居
      杨秀峰故居位于迁安市迁安镇杨团堡村。杨秀峰,1897年2月生于迁安市杨团堡村,在此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5岁入私塾,随后进村初级小学和县立高小读书,期间一直生活在杨团堡村,1911年,杨秀峰考入了直隶第三师范学堂(河北滦县师范学校)。1916年考入了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史地部。1917年,他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一年,返乡执教于迁安县师范讲习所,以筹集学习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919年,杨秀峰回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复学。从此离开了家乡迁安,随后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10月,杨秀峰到天津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并自1935年起,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详细]
    韩东征故居
      韩东征故居位于迁西县东荒峪镇前韩庄村。韩东征(1902——1976年),原名韩福东,曾用名韩成,迁西县前韩庄村人,幼年家贫,仅读了三年私塾。大革命失败后,在韩文华的启迪下,韩东征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25日,迁安县第一个党小组在前韩庄村诞生,韩东征任小组长,不久,前韩庄建立了党支部,韩东征任书记。他入党后,积极发展组织,培养革命力量。他领导党员组织了“赤农会”,建立了“民众会”,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开展反“旗地变民”的斗争。同年冬, 中共迁安县委成立。韩东征任县委书记。1930年,中共蓟县县委领导成员李子光因遭敌通缉追捕,秘密来到境内活动。韩东征热情招待,妥善安置,为其接上组织关系,和他一道开展工作。长城抗战爆发后,韩东征和高机先一同组建起……[详细]
    安体诚故居旧址
      安体诚故居位于丰润区七树庄镇阎家铺村,建造于1917年,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部队拆毁,现为民房。安体诚是丰润第一名共产党员,他的雕像现安放于丰润区车轴山中学院内。安体诚,字存斋,丰润县阎家铺人,1896年生。1909年考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附中,后升入该校法律预科和本科。1918年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夏回国,应邀到母校天津法政专门学校任教,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22年初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领导成员兼天津特派员、中共北京区委委员。1922年5月接受组织的安排到京奉铁路工作。1922年下半年与邓培等人先后领导了山海关和唐山两地的铁路工人大-。1923年夏应邀任杭州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系教员,并先后担任中共杭州……[详细]
    魏春波烈士纪念馆
      魏春波烈士纪念馆位于迁西县兴城镇西庄村。1938 年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前夕,西庄村是中共冀热边特委机关所在地。暴-动-时,冀东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司令部曾驻该村。魏春波,原名魏长河, 1891 年出生于迁安县西庄(今属迁西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读书,成年务农学商,习文善辫,性情刚直,疾恶如仇。 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本地发展了兄弟妻侄在内的大批中共党员。1934 年 1 月的迁安暴-动-失败后,中共迁安县委工作重心西移。魏春波不惧凶险,把自家变成党的一个联络点。先后接待彭真、李运昌、胡锡奎、王平陆、苏林彦、阎达开等大批革命干部。为筹措经费,购买枪弹,他说服家人卖地、借债,省吃俭用,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平陆、李运昌、胡锡奎三任冀热边特委书记都曾住过西庄村,领导发动了冀热边区抗……[详细]
    潘家峪烈士陵园
      潘家峪烈士陵园位于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南。潘家峪惨案发生后第二天,冀东党政军领导到潘家峪村,组织邻村群众把惨案遇难者进行安葬。因无法辨别姓名、年龄,只好按照男、女、童3类,堆成4座大坟,从南到北按童、女、男、男排列,以此来纪念在惨案中壮烈牺牲的乡亲们。潘家峪烈士陵园坐东朝西,东西长63.2米,南北宽50米,占地面积3160平方米。北面建有5间祠堂,内设惨案死难者名单。祠堂东南是4座烈士墓。祠堂西南是惨案纪念碑,刻有“遗恨万古”4个大字和碑文。碑西南是纪念塔,刻有李运昌、张明远、李楚离3位冀东老领导题词,分别是:“潘家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潘家峪死难英雄光辉永照”和“烈士英灵,浩气长存”。潘家峪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