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阳江市 > 阳春市旅游

阳春市旅游景点介绍

那乌石桥
  那乌石桥 位于阳春市春湾镇那乌村。坐落于那乌河上。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由监生莫振东、高明法、梁泽魁等人倡建,为三孔石拱桥。全长43.8米、宽4米、高6.9米,3拱4墩,拱跨10.7米、墩直宽4.2米、横宽9.2米,由大理石砌成。历时100多年,现仍保存完好。 1984年阳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氏家塾
  刘氏家塾,坐落在广东粤西阳春市三甲镇,始祖念三郎【巨汉公之三子】从闽入粤于阳春开居,系开七公派下广传公的宗裔,属十二房巨汉公的支脉世系。该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历经五年竣工。位于阳春市三甲镇中心小学内。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光绪九年(1883年)改为刘氏义学,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刘氏学堂。1983年改为三甲中心小学。学堂占地面积63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6平方米。包括讲堂、教务处、礼堂、会客室、师生宿舍等建筑。自民国15年(1926年)以后,增设了图书馆、仪器室等。学堂悬山顶,脊、梁、檐、屏等精雕细刻人物花卉,壁画彩绘栩栩如生。现学堂建筑仍为学校所用,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雕刻、屏风、匾额已遭破坏。走近庄严雄伟的家塾,抬头可见屋檐上有栩栩如生的灰雕,屋檐下有精美细致的木雕,纹理清晰……[详细]
阳春崆洞岩禅寺
  阳春崆洞岩禅寺 位于阳春市城西4公里处的崆洞岩洞口。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原正门向西,建有玉皇、文昌、观音、韦驮等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阳春县知县姜山重修禅寺,改正门向东,增建山门、禅房、厢房、金刚塔、三宝殿等建筑。后多经修建,古貌犹存。 禅寺内建筑分置在岩洞的三层洞府内。进入山门为第一洞府,包括厢房、金刚塔、大雄宝殿;拾级而上是观音阁、韦驮阁、六祖阁等,为第二洞府;玉皇宝殿、文昌阁建于最高祠府。当代添建的望月亭耸立在西门的最高点。 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砖木结构,单开间,面阔6米、进深5.4米,抬梁式屋架,由4条六棱花岗岩石柱支撑,木质斗栱雕刻卷云纹,左侧有横门。殿内塑座佛3尊,通体鎏金。 玉皇宝殿、文昌殿建于明代,重檐歇山顶,左右墙以线砖叠砌,镶嵌釉陶窗,古朴典雅……[详细]
浦江世泽牌坊
  浦江世泽牌坊 位于中山市中山港区濠头村。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以花岗石雕凿构筑。楼为歇山顶,三楼顶用石雕斗栱承托,高约9米,柱下镶抱鼓石。坊额正面阴刻“浦江世泽”,背面阴刻“昭世褒崇”,现保存完好。……[详细]
古铜陵牌坊
  古铜陵牌坊 位于阳春市石望镇交简铜陵垌口。梁镇南建。明嘉靖六年(1527年),梁镇南随两广总督王守仁征广西大藤峡瑶族,因功官至虎贲将军,恐古铜陵县城遗址泯灭,故建牌坊以作史证。古铜陵县,《唐书·地理志》记载,汉为临先县南境,南朝宋武帝时(420年)立龙潭县,隋改为铜陵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并铜陵县入阳春县。 牌坊坐西向东,除拱门为大理石叠砌外,其余用灰沙夯土筑成。通高4.3米、宽6.9米、厚0.85米,门高2.8米、宽1.65米,横额正中阴刻行楷书“古铜陵”三字。1992年重修。现保存较完好。 1984年阳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缸瓮涌陶窑
  缸瓮涌陶窑位于阳春市岗美镇新埠村缸瓮涌的及杯岗、瓦窑岭一带。年代为宋代。分布面积5000平方米。1983 年试掘。堆积层厚0.5米~1米,含大量陶片、窑具等遗物。陶窑均为龙窑。残存10座,坐北朝南,窑壁用砖砌筑。出土陶器有壶、执壶、罐、盘、网坠、罈等,还有建筑构件龙首、龙吻、筒瓦等。烧制火候较高,胎质坚硬,部分器物施黑釉或酱黄釉。……[详细]
白石岩遗址
  白石岩遗址位于阳春市合水镇白寨村白石岩山脚下,包括屋背、后龙公、土主公三处地点。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周代。1978年发现,1979年作试掘。屋背遗存文化层厚1.6米,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多,器类有釜、罐、豆,纹饰有粗、细绳纹、曲折纹,共存一些动物牙齿、骨骼,种属有牛、鹿、猪以及犀。石器有双肩锛、单肩锛、玦等。该地点附近还采集到打制石器和穿孔器,推测年代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龙公与土主公遗存文化层厚0.8米,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有圜底釜、圈足盘、凹底折肩罐、器座、纺轮等,纹饰有绳纹、曲折纹、叶脉纹、篮纹、双线方格纹、圆圈纹、方格凸点纹、云雷纹等。石器有铲、长身锛、有肩锛等。共存有少量动物牙齿。年代大致在夏商时期。在遗址范围内还采集到云雷纹、夔纹、米字纹陶片及-、三棱镞等器物,其年代应晚至周代……[详细]
古旧塘遗址
  古旧塘遗址位于阳春市春湾镇古旧塘村南蛇湖山。年代为西汉。1988年发现。堆积主要在山顶及南坡。经试掘,出土大量绳纹板瓦、筒瓦,还有饰四叶纹的铺地砖。陶器有瓮、罐、钵等,纹饰主要是方格戳印纹。铁器有锄。该遗址可能是南越国时期的“白鹿台”行宫所在地,也可能与汉置临允县治有关。……[详细]
达摩祖师像摩崖岩画
  阳春市春湾镇通真岩发现摩崖岩画一幅,经考证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像。此画描绘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达摩祖师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东顾,人物与石壁背景融为一体。画像具现梵相,状若罗汉,额头高广,双目炯然,大耳环,身披僧服。锡杖倚肩,锡杖上端长长的飘带系着的一只鞋,禅意盎然。只履刻意细描,头部及衣着淡彩。线条简括飘逸,气势非凡。画像下端于光绪年间被凿去一块,纵35厘米,横95厘米。通真岩洞口位于一座石灰岩的半山上,坐北朝南,上下有两个洞口,洞内可容百人。两个洞口之间是一块横数米、高数丈的岩壁,画像位于岩壁中线。向下1米处,横着一个宽可容行人的石级,是个天然的供台。岩壁最上端是一堵飘出数米的悬崖,由悬崖、岩壁、供台构成天然龛笼的模样。供台南向,相连着一幅约30M2宽阔的石质地面,这是解放后被……[详细]
崆峒岩摩崖石刻
  明—民国 阳春 崆峒岩摩崖石刻 位于阳春市城西崆峒岩洞内。原有石刻近百题,因年久风化剥落和人为的损害,现保存较完好的44题。从明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摩崖石刻37题,碑刻7通。阳春崆峒岩,又名“第四崆峒山”,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它与河南汝州,陕西临洮、岭东定安的崆峒诸山并列。洞内石钟乳奇特,岩洞宽广,历代文人骚客纷踏而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亲临探胜。崆峒岩摩崖石刻,分布于各景点,有题字、题句、题诗、题铭,内容有描情写景、状物记人,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最早的是“崆峒岩”三字及其联语:“洞开重门虚旷中,景物千端呈本色;丹成一点隐冥处,变态万种透天机。”石刻高1.8米、宽1.4米。“崆峒岩”三字,每字径0.52米。刻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作者王许之,高安人,万历元年官电白令。其……[详细]
通真岩摩崖石刻
  北宋—民国 阳春 通真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春湾镇东南面的通真岩内。通真岩是由于宋真宗赐名“通真岩”而得名。原名铜石岩。岩内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有“德慧寺”,铜石禅林曾享誉全国。通真岩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原有石刻因受破坏,现保留宋至民国时期石刻仅20题。其中宋代4题,明代5题,清代6题,民国2题,无年代3题。石刻字体隶、楷、行、草均有。宋真宗赐名“通真岩”三字,镶嵌在寺门,为三通大理石所刻,每块一大字,字径0.35米。相传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广西贵县刘三姐到此定居传歌,后得道升仙。宋真宗皇帝闻知甚悦,将宋太宗御书藏于洞中,并赐名“通真岩”,意为通向仙境之岩也。石刻最早为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广东转运使祖无择刻于岩寺顶层崖壁上的留题。文曰:“予因按部税驾此山。皇祐二……[详细]
铁屎迳铸钱遗址
  石望铸钱遗址位于阳春市石望镇建设村铁屎迳自然村,占地面积22620平方米,堆积的冶炼废弃炉渣厚达20-180厘米。遗址于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同年广东省博物馆进行了调查和试掘,采集、发掘出土有残缺不全的“乾亨重宝”石钱范、铅锭和铅矿石等。1989年,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在距离遗址400米处的鱼塘出土了1900多枚铅钱。据悉,石望铸钱遗址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处五代南汉时期铸造铅钱的工业遗址,对研究中国的钱币史、南汉币制和南汉刘龑王朝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2019年,石望铸钱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3、鱼王石
鱼王石
  鱼王石是阳春八景之一漠阳古韵的一个景点。位于广东省阳春市春城镇北面黎湖桥石村,高一百多米,拔地挺立,象一条冲天而起的黄鱼,屹立于漠阳江边。一座石山双峰耸立,在两峰相连下面横穿一洞,远看象两座石山并立,当中横架一桥,故又称桥石。鱼王石像一个美丽的盘景点缀在江边,给漠阳江增色不少。清代阳西才女王若霞到此游览时曾写下很美的诗句:何年星坠北江滨,砥柱中流可问津。异卉环岩惊过客,雄文铭石认骚人。谁言碧海三山岛,别是桃源一洞春。板鼓河图时出殁,鱼王名号绝无伦。交通自驾。参考路线1:沿X601县路北上,到三湖村委会右拐,沿水泥路直走。见到分岔路中有“鱼王石”的指示牌,直走到路尽头,便到达漠阳江边。会看到一个渡口,渡口南边便是鱼王石。摄影拍照,通常在漠阳江的西边。开放时间没有围墙,24小时开放。景点位置广东……[详细]
阳春东湖公园
  阳春市东湖公园位于阳春市,面积达4万平方米,并安装有喷高达40米的音乐喷泉。在东湖岸边修建了环湖道路,分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道旁每间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半敝开式的休息亭,亭内配有座椅。同时,每几十米都立有刻有名人名句的黄腊石,文化氛围浓烈。东湖公园已成为人们休闲锻炼和阳春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景点位置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东湖东路……[详细]
白水瀑布
  白水瀑布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鹅凰嶂的双髻顶峰下,海拔585米,垂直落差225米,10公里外见其形,5公里内闻其声。瀑布落潭处,潭宽数丈,深不见底,潭边有数石,宽大如屋,其中一石平整,约10平方米左右。道光13年林召堂状元到八甲观光时,曾在瀑壁刻上“漱玉台”三字。在此驻足观瀑,山从人面起,水从天上来。声响如雷,水花如雨,百尺之内,风力达6至7级,蔚为壮观。漂流随风起,薄雾肤日红虹。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下了“白猿不敢潭间饮,镇日雷轰隔岭闻”的佳句。……[详细]
春都温泉风景区
  坐落在高山盆地之中,占地面积近万亩,其中水面积二千亩。她背靠崇山峻岭,面临河表水库,旁有千亩桔园。内有高山峡谷,奇岩怪洞;流泉飞瀑,曲径通幽;层林叠翠,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清溪潺潺,花果飘香;雾雨时节,烟霞缥渺;山色苍苍,湖水茫茫。置身其中,宛若蓬莱仙境。春都温泉风景区泉水属世界珍稀高热氡泉,水温高达摄氏79.4度,含氡量108.17马海,矿化度低,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蕴于水中,水质透澈,浴于池中,豁情逸意。更为可贵的是悠久的药用历史和众口皆碑春都温泉度假村的治疗效果。位于马水镇河表水库,北靠钩髻顶,三面山环,前面临湖。景区内花岗岩石块大小错落,鳞次栉比,绿树扎根石缝,树影婆娑,空气尤清,环境特美,概言之,春都氡泉有三奇一美:山奇、水奇、石奇、树美,令人叹为观止。石景园追溯原始生……[详细]
独石仔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春城东北30公里处,坐落在陂面镇鹿村岗西南面独石仔石山。东有漠阳江,西有大朗、马尾、石人诸石灰岩山峰。由于独石仔独自屹立于诸山的环抱中。故名为“独石”。独石仔洞穴,在山的东麓,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8米、深40米的山洞。洞穴两端较高,中部稍低,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口面向东南倚山近水;洞内通风,干亢透气,有暗有光。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编为5号洞。1964年曾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试掘,开探方2个。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湛江地区博物馆联合组成发掘队,再次进行发掘,开探方3个。每次发掘,都发现有古人类的文化遗物。在遗物中,有器形不同的石器和骨器;有各种动物的骨化石;有人类食余所遗弃的螺蚌介壳;也有灰烬、……[详细]
铜陵桥与那乌桥
  铜陵桥位于石望乡河口圩,建于明代,为三孔墩柱式石平桥,长22米,宽2.45米,宽5.2米,用材考究,为大理石砌筑,现存完好。那乌桥在春湾镇,建于清道光25年(1845年),为三拱墩柱式石平桥,长43.8米,宽4米,高6.9米,拱跨10.7米,用大理石14层,现存完好。两桥均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溪三洞
  玉溪三洞距凌霄岩6公里,由漠阳江上游的甘婪河水穿透三座石山溶洞而成,全长3公里,均可坐船浏览。第二洞长330米,水深2-5米,水面宽20-30米,河水清澈如玉,水中多生长鲤鱼。洞中景物丰富,尤以“三变石”为趣,诗人张永枚曰:“远似渔翁钓清流,近如狮子滚绣球,忽变犀牛望明月,一石三景迷轻舟”。第一洞顶的“皇冠”石,酷似皇冠,游人在船上随即可拍摄一幅头戴皇冠的照片。第一洞长400米,上面有一层旱洞,水面距洞顶高48米,该洞以“金盏叠泉”最为壮观,一个个金黄色的石盏满载清澈的泉水往下流。诗人韦丘赞道:“串玉溪穿三洞天,柔情碧水石能言,声声燕语留归客,举浆犹疑落浆难”。在玉溪三洞下游的1公里处,还有玉溪第三洞风景区,洞长500米,既可坐船游玩,又可登岩而游。景物繁多,栩栩如生。一变西牛望明月二变狮子……[详细]
东湖景区
  东湖景区位于市区东郊,面积约18平方公里。清代曾为阳春八景之一,现景区主要由东湖、东湖广场及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景点组成。东湖分上下两湖,群山坏抱、碧水蓝天、花果飘香。东湖广场分休息区、音乐喷泉区、表演区和绿化区,广场建筑错落有致,别具风格。场内各种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美不胜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