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天宁区旅游

    天宁区旅游景点介绍

    东坡书院旧址
      东坡书院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西为前北岸明代楠木厅(藤花旧馆)。旧址现存清代建筑一进,占地162.24平方米,为2007—2008年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时修缮,原有门楼、东西厢房及庭院。建筑坐北朝南,二层,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宽20.8米,进深7.8米。前有廊、青石阶沿、踏步,东西两侧设有楼梯。小青瓦屋面,一瓦条筑脊,飞檐。墙体外粉纸筋灰浆面,门窗栏杆均采用“万寿”格式。常州的东坡书院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常州府志》引明洪武《毗陵续志》载“东坡书院,元至大间建立,在郡城顾塘桥北。至正庚寅(1350)郡守也速台重修,今不存”。明成化《重修毗陵志》载“东坡先生苏文忠公祠”条及万历《武进县志》“东坡先生祠”条记载,“元至大间改建(祠为)东坡书院,至正末废为民居”。海南儋……[详细]
    常州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共六块,现存放于常州市天宁区东坡公园内御碑亭。据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记载,碑文为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来常所作,记述了乾隆皇帝南巡时的盛况和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之情。常州市东坡公园,位于常州市东,因建在舣舟亭遗址,也称舣舟亭。舣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坝,传说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住常州才气不东流,因而在古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个大弯东去。南宋时,常州人民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六块御碑,行楷书体,刻工精湛,笔画清晰,完好无损,是公园相当珍贵的文物。《御制过常州府城诗》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御制过常州府城八韵》、《跋马过常州至舣舟亭进舟》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御制过常州诗》、《御制舣舟亭诗》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御制舣舟亭再叠旧……[详细]
    83、斜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斜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河口丰北村东北约300米处的田野里,横跨三皇庙交界处的隆兴浜夹泾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斜桥又名通芳桥,南北跨向,花岗岩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外包券眉石。斜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保存年代为清代。桥长 22米,宽 3.5米,梁底高 6米,桥拱跨径 5米多,用花岗岩和青石砌建而成,两边桥额石和桥心石为青石。斜桥金刚墙采用靴钉式叠砌,两侧各有一对素面桥耳,两坡各有台阶 21级。斜桥桥额石上有3个圆圈,中间的字迹已模糊难辨,桥名左侧雕有如意形花纹。桥心石上图案中心为三个棱形组合,-是编结盘长(注:佛门有八宝,即法螺、0-、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等八件宝物,又称为“八吉祥”。桥旁有新建公路桥,新桥就叫“新斜桥”。斜桥从古至今保存比较完好,是常州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详细]
    84、中市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市桥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老街,三元桥北侧,该桥横跨于龙溪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因其位于老街市中段,故名。中市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咸丰六年(1856)重修。金山石质,纵联并列式砌置法,拱圈外侧镶边,拱券上方两侧各有素面桥耳一对,两侧桥额上镌雕楷书“中市桥”三字。桥面两侧置厚实栏板,桥顶两侧栏板间置望柱各一对,一根望柱头还雕着一只石狮,风化较为严重。中市桥的南侧还置有两根方头望柱,另一侧柱头已被削平,与桥栏齐平,桥堍一侧紧挨着一栋民居。桥面石级上刻有防滑菱形槽,因年代久远,条石台阶上左右两侧行人行走之处的网格防滑纹和楞角都已被磨平,颜色斑驳。中市桥全长 18.4米,二侧各有 15级石阶,桥堍、桥面二处宽分别为 3.7米和 2.7米,净跨 6.6米,桥高 4.6米,矢高 3.6米……[详细]
      三元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老街,龙溪河老街区段最南端,横跨南街与南下塘之间的龙溪河上,是一座东西走向单孔石拱桥。三元桥又称张小娘桥,据说清朝初年,南下塘承姓是乡里大族,很富有,他家有一女嫁于上塘毛家园毛家,母亲探望女儿,女儿回家省亲,常因绕道而止步,为母女便于往返相聚,承家于七间头前独资架木桥一座,取名张小娘桥。据地方志记载,现存三元桥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当时焦溪已是繁荣之地,为适应当时商贸发展,有人建议将小娘桥南移,乡党耆老请在京任职的焦溪人奚日宗(清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曾任湖南衡山知县,焦溪中街至今还较完好地保留着“进士厅”)对桥址桥名作出裁决,当时因交通困难,久候无消息,才选定桥址(原焦溪小学东侧)先行动工,后获奚复信,奚认为桥址应该选在水墩南(原综合加工厂前),桥名为……[详细]
    常州万寿庵
      万寿庵位于天宁区郑陆镇北顾家头村,据庵中明《万寿庵田记》载:“洪武元年(1368)毁于大火”,这就说明在明洪武之前就已经有万寿庵了。清光绪八年(1882)顾氏续修树嘉堂《顾氏宗谱》,据家谱记载,早在元代中期,昆山顾若芝、顾若兰兄弟就迁徙到这里定居,建村立业,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二十六世子孙,然后遂有顾家头村名的形成。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顾家头村是一块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有“双凤龙”地之称,万寿庵就坐落在这块宝地上,明朝大画家文徵明在实地考察后也发出了“予观夫胜状,在后圩一村”的赞誉,庵中古碑碑额阴刻双龙双凤图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先有顾家头村,后有万寿庵,万寿庵是顾家头村的先民们定居后不久修建的一座公益性的庵宇。万寿庵规模虽然不大,但名扬常州,并得……[详细]
      金启生女士纪念塔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市第一中学内,是一座烛台形金山石塔,1931年建成,以纪念为了常州教育和慈善事业奉献一生而英年早逝的金启生女士。纪念塔总高4.2米,由塔身、塔基和新增基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为四棱单尖柱状,边长0.44米,高2.85米。上有描金的“金启生女士纪念塔”八个阴刻大字。塔基亦为金山石,边长1米,厚约0.12米。新建塔基边长0.66米,高1.15米,正面装置石碑,碑文介绍了金启生女士的事迹,北面为原江苏都督、民国政府审计院院长庄蕴宽于1931年撰写的“失我擎柱—金启生女士小传”碑文,西面阴刻楷书“身没洋存”、“惠普兰陵”八字,东面刻有“1990年7月常州市第一中学修复”字样。金启生女士,生于1897年,常州人,一生奉献于慈善事业,常年奔波,终至积劳成疾,于1930年病……[详细]
      屠元博纪念碑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省常中1、2号楼之间水池,为烛台形金山石石塔,高约3米,塔身为单尖柱状,四棱,每面均阴刻“屠元博先生之纪念塔”。纪念塔建于屠元博逝世之年,即民国八年(1919年)。1979年省常中于“科学馆”前重建,借以纪念屠元博建校的功绩。2007年省常中建校--时移至今址。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屠宽(1880-1918年),字元博,以字行,常州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屠寄之长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屠元博应家乡之邀,出任常州府中学堂监督(校长)。时年28岁,风华正茂。他到常州府中学堂走马上任,就认识到这是他开展秘密反清革命工作的好机会、好地方。他在负责学校领导工作的同时,就全面制定了缜密计划,把常州府中学堂打造成常武地区反清革命的大……[详细]
    89、求实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求实园位于大成一厂旧址中心偏西,原为大成一厂的内部园林,占地面积约3582 平方米,南北长约60 米,东西宽约50 米,内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布局。园内中部偏北有六角亭一座,边长2 米,通高5.8 米,基座高0.5 米,内顶高3.35 米,檐口高3.3 米。亭旁辟有池塘,长20 米,宽15 米。池塘周围有太湖石假山环绕,太湖石长24 米,宽20 米,高2.5 米。园林北部为民国时期所建的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青墙红瓦,细部多用西洋风格装饰。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详细]
      刘国钧办公楼位于大成一厂旧址的东端,与老厂房相连,办公楼在南,厂房在北,墙体用青砖砌筑,青砖留有模印阳文“★甸”等字样,房顶盖灰瓦。办公楼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主体二层,局部带阁楼,面阔9 间,宽32 米,进深9 米,两层檐口高7.4 米。东西两侧的两开间均为坡顶,坡顶南侧设有2 个老虎窗。北侧屋面亦设一老虎窗,用于观察后边厂房的活动。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日货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货纱布一蹶不振,大……[详细]
    松筠小筑
      松筠小筑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工商业家胡芹生建造,坐南朝北,内有庭院、四面厅及西式青砖假三楼等建筑,“松筠小筑”四字为沙彦书,旧有唐驼书“赐谷堂”匾及郑孝胥、庄蕴宽等人书写的楹联。门前有太湖石,东大门有砖雕门楼、门墩石、半亭等。松筠小筑内原有珍贵石碑10多方。它是典型的民国建筑代表之一,2008年2月26日松筠小筑被市政府公布为市文保单位。主体建筑是两层假三楼青砖楼房。有汉白玉石碑、照壁;有汉白玉石台一张,边长0.82米,厚0.13米,石台高0.73米,有精美石凳4张,上面有云纹和蝙蝠,另有鼓形石墩18个,有门墩石一对,凳面直径0.23米,有汉白玉金鱼缸一个,长1.28米,宽0.8米,高0.7米,石刻图案精美,另有青石大鱼缺,置大明崇祯3年,长2.3米,宽1.08米,高0.9米,有十……[详细]
      蒋氏宗祠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古村社区青果巷62号蒋氏宗祠,建于清代,为古建筑的坛庙祠堂,房属保存一般,现仍使用,为居住场所,隶属天宁区天宁街道古村社区,房屋坐北朝南,屋脊高敞,宗祠存房屋四进院落,第一进单层四开间,面宽15.3米,进深7.2米,后檐高3.8米,脊高5.8米。第一进西边两间已改建为现代楼房。一、二进间天井进深3.8米。第二进单层,前檐高4.4米,走廊1.3米,脊高6.5米,中间二间为厅,有翻轩。中间大厅进深7.4米(不含走廊2.4米),东西厢房进深8.8米(不含挑廊1米)。厢房上方有砖雕,清代屋脊保存完好。二、三进间天井进深6米。第三进单层四开间,面宽14.6米,进深8.2米(不含檐伸出0.5米),后檐高4.3米,脊高6米。三、四进间天井进深4.2米。第四进面宽14.6米,……[详细]
      游击府大殿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第二十四中校园内南首,紧邻洪亮吉纪念馆,为清康熙年间游击府署的大殿。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占地约230平方米,面阔七间,宽20米,进深8.8米,飞檐高8.4米,三面走廊宽1.7米,檐高5.3米。由于文献散佚,常州地区在五代之前的兵制已不可知。据宋咸淳《毗陵志·武备》载:“沿江民兵增游击、忠卫二屯,郡守实节制之”。宋室南渡之后,江淮地区成为战略重地,常州所辖的江阴、靖江、孟河等均位于江边,成为江防的重点区域,因此常州郡守向朝廷请求加强防卫,增设游击。元明两朝,常州沿江傍湖皆置江防,无“游击”一职的记载。清代,据清康熙《常州府志·兵御》记载:“常郡北枕大江,而江阴、孟河、杨舍诸地实为江海要卫,故文职则以海防一官分守蓉城,武职汛守则有水师总兵驻镇京口,而骥沙防御……[详细]
      域城巷古井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延陵中路与红梅路交叉处的天宁寺西侧绿化带内,1956年拆除常州古城墙时发现叠压于城墙墙基之下,发现地点为域城巷,因而得名域城巷古井。古井的井栏由上下两个井栏圈组成。下井栏为麻石质,平面呈圆形,内径0.37米,高0.52米,上井栏平面呈八角形,青石质,直径约0.37米。井圈有使用的磨痕。1956年,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常州将东门的城墙拆除,在拆除东门域城北侧城墙时,古井被发现。因为城墙的始筑年代为明洪武初年,由此推测,古井为元代遗存。发现时,井深3米,用平砖圈砌井身,后一直被当地居民使用。1995年因建天宁公交回车场,古井地下部分加盖保护,上面的井栏移至沿河绿化带内。2006年红梅公园改扩建,公交回车场移至公园南门西侧,古井原址改为绿化带,井栏则放置在天宁寺西侧的绿化带……[详细]
      龙城书院遗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局前街小学内,创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原有斋、堂二百余间,是常州历史上最大、最著名的书院。明隆庆六年(1572),常州知府施观民在局前街创建了龙城书院,建成后的龙城书院规模宏大,中轴线最前为大门,向内为仪门,过池为五间正堂,过穿堂为五间后堂,后有三间先师庙及左右各两间庑房。中轴线东西各有学舍十进,每进九间,书院共有堂斋馆舍二百余间,膳田一千一百余亩。明末曾四次禁毁书院。清康熙年间,常州知府曾建议重新兴建龙城书院,未获准许。乾隆十九年(1754),常州知府宋楚望号召地方士绅捐资兴建书院,建成后的龙城书院“堂宇斋舍,轩敞整齐,左为龙城书院,右为先贤祠”,又将象墩庵的僧田九百七十亩划归书院以作日常维护之费。著名的文学家洪亮吉、诗人黄仲则等曾就读于此。光绪二十八年……[详细]
    逸仙中学旧址
      逸仙中学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中山路117 号常州市中山路小学校内。逸仙中学是1927 年由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左派人士利用原阳湖县药王庙所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办学目的在于保存革命力量和掩护党员活动。今存改建过的四方厅一座、房屋两进及残碑二通,占地面积302 平方米。四方厅现坐南朝北,单层三开间,硬山顶,面宽8.8 米,进深8 米,东、西、北三面立柱设廊,南侧出檐0.55 米,廊宽1 米,檐高3.5 米,现辟为“中山书画苑”。四方厅东侧有南、北两进建筑,现坐南朝北,单层三开间,硬山顶,有翻轩。北进建筑面宽9 米,进深6.6 米,脊高5.7 米,檐高3.6 米,南有走廊宽1.5 米;室内悬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秋郡人杨道徐所书的黑底金字“康济为怀”匾额。南进建筑面宽6.6 米,进深6.9 米,脊……[详细]
    洪亮吉故居
      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中路西狮子巷南口。1987 年1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亮吉故居坐北朝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洪吉亮用陕西巡抚毕沅所赠银两购买的宅第。是年十月初三,洪亮吉移居此宅。嘉庆八年(1803),洪亮吉在宅中增辟曙华台、更生斋,并于西圃小筑泉石,由叠石大家、邑人戈裕良为其堆砌假山。原宅第一进已无,第三进在抗战期间被焚烧,尚存第二进西首“风雪授经堂”三间,“更生斋”位于第二进东侧,第四、五进(均面阔五间)基本保存旧观。现留第五进内宅平屋五间。1993 年至1994 年,将留存故居建筑移建到离原址东北50 米的第二十四中学南隅,辟为洪亮吉纪念馆。移建后的建筑在东狮子巷20 号,有房屋三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3平方米。洪亮吉六世孙、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详细]
      明清医学祀典记、医学碑记石刻共两块,分别嵌砌于常州市区青果巷中段南侧先医祠大门两侧。先医祠为常州唯一一座医学方面的专祠,祭祀伏羲、神农及历代名医,明洪武五年(1372)建于德寿坊,成化十三年(1477)移建于文明坊内(即今址)。《重修医学祀典记》碑,高1.8 米,宽0.7 米,刻于清顺治五年(1648)。《重修常州府医学碑记》碑,高2.1 米,宽0.8 米,明崇祯管绍宁撰文,刻于崇祯四年(1631),记述常州府医学及祭祀等活动。管绍宁(1583—1645),字幼承,一字谧如,号诚斋,江苏武进人。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管绍宁官至南明礼部侍郎,以正直见称。1964 年4 月17 日,常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忠义祠记》碑,刻于清乾隆26年(1761)……[详细]
      孙慎行书法碑刻共两块,一块高2 米,宽1.3 米,原保存在贾家弄唐荆川“大儒祠”内,20 世纪80 年代因旧城改造搬迁,现位于常州市文物仓库内。另一块高4.4 米,宽1.25 米,原位于关帝庙内,现置于常州市区红梅公园南大门口。孙慎行(1565—1636年),字闻斯,号淇澳,又号玄晏子,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书法家、东林党人。其远祖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外祖父为明代著名的抗倭英雄、文学家、书法家唐顺之(即唐荆川)。孙慎行自幼受其外祖父影响,勤勉好学,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精研理学,并讲学东林书院。天启元年(1621)任礼部尚书。后为当朝权贵所忌,故托病辞官。孙慎行、孙星衍(孙慎行族七世孙,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故居位于……[详细]
    “龙城象教”大照壁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给寺僧颁赐各件,赐佛前素帕一幅,心经墨塔一轴,水月观音画像一轴,赐给方丈大晓实彻禅师“银牌荷包”。第二次南巡,是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赐给方丈大晓实彻“紫衣”以示宠贵。第三次南巡,是在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应主持扶功际明禅师之请,挥笔为大雄宝殿提写了“龙城象教”的匾额。“龙城象教”这四个大字,内含三个典故:一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502-549年在位)因六龙降临而代南齐称帝,他把自己的故乡兰陵(即常州)称为“六龙城”,即“龙城”。二是引用了西汉《王莽传》“白炜象平”句中的注释:“象,形也,万物无不成于西方。”三是引用《王中头陀寺碑记》中“正法既没,象教凌夷”句注:“谓为形象以教人也。”“象教”是佛教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