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都江堰区旅游

都江堰区旅游景点介绍

161、二王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庙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继修复。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宋代以后李冰父子-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赦封为王,更称今名。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漫步其间,似入“先都”。壁间刊刻的“深淘滩,低作堰”等许多治水格言,是我国古……[详细]
宝瓶口(引水口)
  宝瓶口是进入都江堰景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实际上是李冰人工挖掘的一个宽不足20米的水渠,但却极其关键,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用以严格控制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其从高处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俯瞰宝瓶口最好的位置是伏龙观顶层,可观涛涛江水穿过宝瓶口的盛景。望着那奔腾而下、纯净至绿的珉江,心中满是对古人智慧的佩服。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用时参考10-30……[详细]
163、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下临深潭,传说李冰治水时在这里降服孽龙。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为东汉时期(公元168年)所雕的李冰石像,高2.9米,重约4吨,衣襟两侧有阴刻题记,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后殿有电影放映室,放映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彩色影片《都江堰》,形象地向游人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规模和科学原理。殿内还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模型及国内外要人参观都江堰的照片展览。殿后的观澜亭,位于离堆的最高处,是观看都江堰的好去处。伏龙观系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观因(伏龙观因为)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详细]
都江堰城楼
  都江堰市区西,城门雄伟,城堞从江边沿山脊直上,这就是古城遗迹西门城楼和古城墙。前人“压堞山光绕半城”的诗句,赞美的就是古城垣形成的胜景。这里宋代以前没有城垣。城区东边只到今百货公司附近,“岁配鹿角为寨”。宋元祜(公元1086~1094年)间,刘随任永康军(今城区宋代为永康军治所)判官,他见“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就动员全城百姓“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得不困。”(《宋史•刘随传》)刘随构筑的杨柳城,西至白沙,东至今百货公司附近。今白沙乡杨柳坪和城区杨柳河都是刘随当年“环植杨柳”留下的遗迹。明洪武(公元1368~l398年)时,“缘山傍水,筑土为墙”,作为城垣。明弘治(公元l488~l505年)中期,知县胡光在土墙上“包砌以石,高一丈六……[详细]
茶马古道-松茂古道龙池段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商贸往来的重要商道,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线性遗产。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青海和甘肃等省区,其中四川省主要包括川藏南线、川藏北线、川滇线、川黔线。川藏北线,自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汶川、马尔康、德格等地抵达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茶马古道-松茂古道,古称冉马龙山道,是古代成都平原连接松潘和茂县的重要通道。始于都江堰市止于松潘,全长350千米,是成都平原联结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纽带。茶马古道-松茂古道龙池段位于龙池镇云华社区,长约700米,由自然山石铺成,最宽3米,最窄0.7至0.8米,曲折宛延,盘山而上。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茶马古道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深淘滩 低作堰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详细]
167、堰功道
堰功道
  俗话说“饮水之时,怎能忘掘井之人;良荫之下,岂可忘植树前辈”。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的科学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得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堰功道左……[详细]
竹笼杩槎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详细]
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体工程。表面平凡无它,但功用巨大,通过巧妙的设计不仅能疏通洪水、分流,还具有强大的排沙石功能,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尤其当夏季岷江水量充沛时,欣赏这一工程非常有感觉。到二王庙的那座山上俯瞰飞沙堰是最好的选择。飞沙堰在鱼嘴以下的长堤,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作用巨大,起到了泄洪排沙的功能,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在二王庙的那座山上,是俯瞰飞沙堰的最好地方。飞沙堰是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它的主……[详细]
卧龙自然保护区
  导游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河流两岸,峡峰对峙。河中岩石高达三四米,矗立江心,经倾泻的河水撞击激起朵朵浪花,犹如碎玉飞琼,景色十分雄伟壮观。看点到卧龙,当然主要是以看熊猫为主啦。不过,卧龙保护区里不光只有大熊猫可以看,还有很多珍稀的国家保护动植物,还有一些人工繁殖大熊猫、金丝猴等的场馆。野外大熊猫观测站和大熊猫博物馆也是不可错过的。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和他们来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噢!介绍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详细]
龙池国家森林公园
  介绍位于都江堰市西北龙溪乡境内,距离成都84千米,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过渡的龙门山区,集中了高山、湖泊、溪流、瀑布等地貌景观。是“春看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雪”的四季旅游胜地。•山中四季都很美,春秋季赏杜鹃花和红叶,夏季避暑,冬季玩雪。景点介绍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内有清澈的湖泊和瀑布、茂盛的森林,造山运动形成的怪石奇景,此外还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山中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春季满山都是杜鹃花,夏季凉爽适合避暑,秋季来赏红叶,冬季山中白雪皑皑。公园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目前在逐步清理中,并没有正式的对游客开放,但游客可以通过自驾的方式前往景区游玩。2016年1月1日开始,都江堰政府对龙池景区实行交通管制,每天下午4点半才开始放行。因为景区没有正式开放,……[详细]
172、猎人峰
猎人峰
  介绍  猎人峰位于双桥沟内25公里处,海拔5360米,旁邻尖子山。两座高峰摩肩而立,中间一巨大石柱,高达数十米,形如一人屹立。迎朝阳,披彩霞,似有期盼,若有等待。相传,此石柱由猎人变化而成,故名猎人峰,为双桥沟绝境之一。交通  乘火车到成都或都江堰,换乘汽车到山下的日隆。再乘旅游车到双桥沟猎人峰景区。四川成都……[详细]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东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青城山因其四季常青,满目青翠,诸峰环峙,状若城廓而得名,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源。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是国家AAAAA旅游景区;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景区内包括青城山、青城后山和都江堰三大主体景区:青城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凝聚了中国道教文……[详细]
174、青城山 AAAA
青城山
  青城山道教名山,著名旅游景点。古称天谷山。在都江堰市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属邛崃山系,处邛崃山东坡与成都平原交接处,背靠岷山雪岭,面向成都平原,山体主要由砾岸组成,有36峰,最高峰海拔1600余米。为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相传东汉张陵在此后山(即大邑鹤鸣山)结茅,传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隋赵昱及赵冕、唐杜光庭等相继来此修道。有张天师降摩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手植银杏树、天师池、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铸飞龙铁鼎、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师像、明代木雕门屏等文物遗迹。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遗迹38处。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明代,青城山道教……[详细]
175、都江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前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