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 > 青阳县旅游

青阳县旅游景点介绍

九华山祗园寺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东崖西麓的迎仙桥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祗园、东崖、百岁、甘露)之首.祗园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723年),原名“祗树庵”。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嘉庆年间(1796-1820年)祗园寺住持乏人,庵将倾颓,诸山长老议定迎请禅居伏虎洞二十多年的隆山和尚(1757-1841)来山住持.隆山率弟子大根等人在祗园寺聚众说法,开坛授戒,大兴土木,重建殿宇,其规模为全山寺院之冠,将一座萧条古寺变成了“十方丛林遂易今名.同治年间(1862-1874年)住持僧大根重建,增设戒棚,安单接众.光绪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宽扬募建大雄宝殿,时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1956年青阳县人民政府拔款给佛教界重修祗园寺.十年“文革浩劫中受到破坏,1982年以后逐步修建.……[详细]
九华山化城寺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领岭,四面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之称。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蒲牢一击,鲸铿徐应。这就是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钟”。化城寺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一口洪钟,重约两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钟铸造精美,体积超群,音质悠扬洪亮,以手轻叩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微微响声,用槌撞之,则瓮声宏亮高扬,由近及远慢慢在山谷中回荡,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钟声更为清悠,令人仿佛置于天上佛国,超凡脱俗。因此,朝山进香之人,无不聆听化城晚钟,领略一下“化度群生悲愿宏,城开两序别西东。晚来香火因缘盛,钟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钟圣音,以除人间烦恼。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和总丛林。相传晋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于此筑室为庵。唐开元年……[详细]
九华山月身宝殿(肉身宝殿)
  地藏菩萨真身所在—九华山月身宝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而九华山是与金地藏,金乔觉的名字分不开的。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详细]
太平山房
  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乡所村。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为徽派祠堂式建筑,初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建筑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阔五开间共16.5米,进深三大进,共71.6米,占地面积1173平方米。每进以走廊、厢房、天井相属,严谨有致。正面是高大门坊,坊作四柱三楼式,正中匾额楷书阴刻“积善流芳”4个径尺大字,枋额间砖塑浮雕的内容为古代戏剧情节,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单层须弥座。楼顶用磨砖斗拱出挑,翘角凌空,气字轩昂。两侧砌立马头墙,高大墙体与鳞次屋面形成古趣盎然的外观。内部为抬梁式结构,116根粗壮的圆柱,顶梁而立,硕大的月梁纵横飞架,彩绘画枋穿插其间,柱础有鼓镜式、素复盆式、青脚式。石墙上有精雕细刻的繁花异卉珍禽图案,梁架间有制作雅秀的轩蓬顶。其后进是二层楼……[详细]
济阳曹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城关茶东。该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光绪年间曾扩建修缮。整个祠堂由门楼、曲廊、享堂和寝楼组成。面阔22.6米,长65.5米,为五开间的砖木结构。门楼部分建筑面积141平方米,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别具一格。享堂和寝楼部分建筑面积1237.4平方米,中间设有天井,两侧设有庑廊,屋面下部为抬梁式结构,上部大部分是穿枋式结构。整个建筑制作工艺精湛,浑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祠原坐落在陵阳乡济阳村月塘队,1995年青阳县将祠迁至今址,经维修后辟为“青阳县博物馆”。保护范围:东至陈良台牌坊基脚外5米,西至后墙基脚外50米,南至山墙基脚外35米,北至山墙基脚外27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25米,北3米……[详细]
上章李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沙济乡上章村。该祠堂座落于青阳与黄山接界的黄萌岭下,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87m2。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重建大宗祠碑记》记载:此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46年(1781),嘉庆四年(1799)完工,历时二十年。其建筑工程巨大,雕刻技艺高超,一向为人称道。而最为众所注目的乃是其工艺精细的木雕、石雕、砖雕。祠堂正面,有三道大门,中门最为高大,两旁有一对黑色大理石的石板,人可骑坐其上,因之又名“骑鼓”。鼓门刻有“狮子戏球”图案,由门拾级而上,进入祠内,便是一幢高大宽敞的四合明堂,圆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顶梁而立北面有一厅,名日“叙伦堂”是本族人聚会议事之所,对面有照壁,墙上刻有李氏名土竹火生撰写的《家训》全文。文中训诚子孙的语句,虽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但……[详细]
地藏古洞
  地藏洞位于九华山森林公园内的九子岩地藏王打座石下,洞内清泉潺潺,奇石无数。洞内可容纳10余人休息。洞口面向东北,异常凉爽;洞前树木葱茏,绿竹滴翠,精致迷人。相传此洞的僧地藏休息,诵经场所,故名。据当地居民传说,唐朝时期金乔觉刚从新罗国来到东土九华山,第一落脚处,就选择了这里,长期流连休憩于此,并在此开始了他在九华山地区修行的第一步。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九华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大乘大集地藏十伦经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详细]
莲峰云海景区
  莲峰云海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莲花峰,它位于九华山后山是九华山脉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雾缭绕,变化万千,得名“莲峰云海”,此乃九华十景之一。又由于莲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宝中的笔架,所以又称“笔架山”,目前景区面积400亩,保护面积1000亩。莲峰云海是九华山后山旅游带的重要接待景区,倚山而建,就势造景,园即是山,山即是园,妙趣天成。该地区植被良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无污染。土壤、地表水等无污染,据环保部门检测,园区内二氧化硫含量、总悬浮物颗粒可吸入颗粒等含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均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一级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0000个每立方厘米,步入其间,心旷神怡,延年益寿。这里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渊远,留下很多名人笔墨和历史古迹,已经发现和正在考证的有宋代石屋、石桥、……[详细]
闵公禅寺
  九华街东侧有一座闵公墓,墓主人是九华山当地的一位员外,据称闵公家产丰盈,为人慈善,每天斋僧99人。后人为纪念这位乐善好施的善人便修建了这座闵公禅寺。闵公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始建年代不详,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炸毁。现在住持释妙性法师带领下复建。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大乘大集地藏十伦经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密藏。”因此名为地藏。地藏菩萨是佛教中愿力最大的一位大菩萨。他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因而地藏菩萨功德利益宽大无比,而与众生世界有大因缘。地藏精神在佛教界占有崇高的地位。据说,唐开元年间,金地藏航海入唐,历尽艰辛,访遍名山,选中九华山为其卓锡修行的道场,金地藏上山后,向九华山主闽让和求一袈裟之地,闵让和慨然应允其随意选定。金……[详细]
70、凤凰松
凤凰松
  在佛教名山九华山,有一棵千年古松,它虽不如迎客松那样闻名中外,但其外形之独特,承载之历史,却丝毫不比迎客松逊色。凤凰古松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中闵园回龙桥东北,属“黄山松”,学名“台湾松”,高7.68米,胸径1米,该松形成平顶,造型奇特,旌形树冠,如同凤冠一样,其主干扁平,在3米高的地方主干一分为三,分层次向上向外伸展:中间一只翘首云天,另外两枝,一枝向后平伸形如凤尾,一枝向外伸如凤两翼。整个树面向天台,形酷似凤凰引颈振翅,欲翔蓝天,一直被当地百姓称作“凤凰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很大的园石,人称“凤凰蛋”。凤凰松树主干扁平因受高山生长条件影响,这是他的自我保护,防山中强对流天气,防雷电的闪劈。天然与自然,内在与外在,在树身上呈现着自然的生存法则。这颗凤凰古松,史载见于南北朝,相传为南北朝……[详细]
心安禅寺
  心安寺初名文殊茅蓬,又名“心安禅寺”,俗称“六亩田”,位于佛教名山九华山东麓,是安徽省52座重点保护寺庙之一。它南邻黄山太平湖,东望铜陵长江大桥,北接318国道,距青阳县城不足20公里路程。所处海拔800—1000米,高山环抱,俊峰笋立,竹林如海,古枫参天,环境静谧,气候宜人。不因其周围三、四平方公里范围内还有可供观赏的景观景点10余处,且景点形成的传说大都与“仙”有关,有“仙山琼阁”的美称。明初始建文殊茅蓬。清光绪二十八年翠峰寺僧直妙到此,见茅蓬已倒毁,遂“以八元银币购地六亩”,重建庵堂,故有“六亩田”之俗称。后扩充殿宇,易名“心安禅寺”。继之住持僧传本。一九三三住持僧海明。一九三六年住持僧性光,时已具十方丛林规模。一九四三年住持僧海德。继之住持僧海量。一九六六至一九八五年住持僧大行。一九……[详细]
九华山翠峰寺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被誉为开创中国僧伽教育史上设立华严大学之先河,成为信众朝礼参学圣地的千年古寺――翠峰寺,就座落在九华后山的朱备镇青峭湾滴翠峰下。翠峰寺是安徽省重点保护佛教寺院,位于九华山后山的天柱峰景区,“天柱仙踪”为“九华十景”之一。翠峰,也称滴翠峰,最高处海拔1087米,头大尾小,最为奇特。清人陈蔚《九华纪胜》描述:“九华诸峰皆耸身锐首,唯滴翠峰上大下小,苍翠三层,露洗烟消,鲜新可掬。”朝朝暮暮,峰顶烟云缭绕,如凝烟积翠,苍翠欲滴。古寺座落于海拔千米的峰峦翠叠之中,雄踞高台,气宇轩昂。寺院主殿背依滴翠峰,若同一尊庄严的地藏王菩萨卧佛;山门前峰嶂插天,左似……[详细]
九华山净信寺
  净信寺,位于莲花峰东麓的金冲村境内,距青阳县城仅八公里。沿金山村后拾阶而上一公里许,在一片修篁掩映之中便隐约可见一座不起眼的庙宇,这便是“净信寺”。当地人称“老庵”。相传唐代那个修道成佛的疯癫和尚道济曾在此居庵多年。据《九华山志》载,净信寺始建于唐代,一名“安禅院”,又名“碧云庵”,俗称“老庵”。南宋诗僧释希坦将碧云庵修葺、扩建后易名“净信寺”。释希坦,号率庵,工诗,著有《九华诗集》,早佚,旧志中尚存其诗五首,现志仅存《九华崇寿塔》和《七步泉》二首。现在的净信寺主殿三间系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住持僧觉净携徒明顺、明通所建。大殿为全石结构,不仅四壁为青麻条石垒砌,而且整个殿宇的梁、柱、斗拱皆系青麻石凿成,有一人合围粗细,并云纹雕刻。正门柁梁之上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正楷大字。整个……[详细]
74、天桥寺
天桥寺
  天桥寺又为半山寺,俗称“吊桥寺”,半山寺古名“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小庙背依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半山寺庵瓦舍5间,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板壁,上安玻璃,可凭窗远眺。走廊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是步行游天台往来的咽喉要地。0结束以后,九华山的佛教慢慢有了复苏,到一九七九年,九华山佛教协会正式恢复活动。然而翠云庵气象仍旧奄奄,九华街的大庙尚待修葺,天台一线天台寺、拜经台等因有地藏菩萨遗迹,也比翠云庵更早提上九华山佛教协会的修建计划。但翠云庵前边的小道是闵园通至天台的必经之道,故而在庵西侧先修一座木桥,以供行人便利,佛协也派出家人暂且住在这里。文革后在翠云庵住的第一个出家人是圣宝,随后是圣光。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安徽省政府确定九华山的三十座寺院为省……[详细]
闵园尼庵群
  闵园尼庵群,位于九华山天台峰与插宵峰之间,分上闵园、中闵园、和下闵园三处。尼庵群多集中在中闵园一带,临河背山。其建筑皆非殿宇式,住人则为民居,供佛即为庙宇。一家挨着一家,朝向也不一致,沿着路开门或开窗。“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这是闵园尼庵群房屋构造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闵园共有20多座尼庵,多是明清建筑,也是中国目前最具特色的尼庵群落。据史料记载,金地藏开创道场时,九华山曾有尼姑居住。之后根据九华山志记载,唐朝时期金地藏道场兴起之初,九华山为名山佛地,清规戒律较多,当时的寺庙里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夜晚不留宿,妇女都不准上九华街,就连九华街上也不允许带女眷上山留宿。民国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九华山因为地处高山峻岭之上,尤其的闵园更是深山老林之中……[详细]
青阳天池寺
  天池寺又名天池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同治时期独立出来,现为尼僧庵堂,位于东崖西麓,与太白书堂近邻,安徽省重点寺院。因院内有泉出石罅,下凿石池,名“天池”,故以此名寺(庵)。据说来自地藏王菩萨,曾在此修行打尘,并饮用过池中圣水。天池呈方口形,边宽1.5米,深1.4米。久旱不涸,久雨不盈,池水清洌,甘甜可口,为优质矿泉水。相传李白以此美泉酿造佳醅,招待诗友,自己也常常酩酊大醉。天池庵清道光年间尚存,咸丰年间被兵毁。同治年间僧人藏爽募化复建。后遭火灾,住持僧湛修重建。1925年住持僧心定。1928~1938年住持僧妙庆。1949年住持僧灵来。1966~1976年0中佛像被毁,无僧人居住。寺宇民居式,2层8开间,建筑面积1256平方米。1987年失火,南边寺宇全部烧毁,北边仅存……[详细]
天台索道
  天台索道,位于九华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闵园、天台景区。下站设于大觉寺北150米的洼地上,上站设于木鱼峰南侧20米山坳中,全长1244.31米。乘坐九华股份天台索道,竹海连天涌,奇峰迎面来;彩云在脚下,山花为你开。登上十王峰,观九华山最高最雄伟寺庙天台寺,朝拜地藏王菩萨道场古拜经台,赏天下第一千年古松凤凰松,览怪石奇峰云海绝景,领略梦魂萦绕的绝妙景观。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这里是游客游九华必到之处,自古有“不到天台,等于没来”之说。天台景区为九华山高山游览区,是传统的精华景区,区内奇峰突兀,危崖层叠怪石嶙峋,以“雄、奇、特、神”为主要特征,又称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在九华山的九十九峰之中仅低于十王峰、七贤峰。天台顶上观日出有两处佳境,捧日亭和云峡。观日……[详细]
花台索道
  花台索道下起九华山最自然原生态村落方家里,上至自然景观绚丽多彩的花台景区,线路全长2908米,上下站高差824米,运行速度6米秒,单向运量800人每小时,具有乘坐安全、舒适、快捷等特点。花台索道的设备和技术在全国或全世界都是一流的,花台索道位于九华山花台景区,是九华山三条索道中最长的一条索道,也是沿途风景最多的一条索道。它将九华山的主要景点——大花台、小花台、天台、闵园景区、九华街形成“闭合环线”,游客可乘坐花台索道快速前往花台景区观光游览。花台景区南连天台景区,西接闵园景区,东部和北部分别为后山景区和河东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周边沟壑环绕,群峰林立。景区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浪漫,争奇斗异,气象万千。“花台0”是九华新十景之一,花台景区具有非常典型的花岗岩地形地……[详细]
九华山花台景区
  九华山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花台景区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产山花而得名,为九华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览区,新建一条高空游步道,于2017年5月开放。花台峰高独秀,山花繁盛,嘉木葱茏,灵石乖巧,像人拟物,惟妙惟肖。景区周边沟壑环绕,群峰林立。区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浪漫,争奇斗异,气象万千。经典景点“花台0-”是九华新十景之一。花台景区作为九华山核心景区之一,更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核心地段,位于九华山中部,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风光壮美,景色绮丽,以奇峰怪石、云海雾凇、花的海洋而著称,素有“灵山九华,美在花台”的说法。每年的四至十月份,景区内有我国品种最为集中的稀有高山杜鹃花,红、黄、白、紫等争相绽放,争奇斗艳,镶嵌……[详细]
80、阂园
阂园
  在阂园方向步行,尼庵、古庙一座连一座,小巧玲珑,或古色古香,或殿字辉煌。大致有胜鬓精舍、莲花庵、大慈庵、光明茅蓬、祗园精舍、大愿茅蓬、静修茅蓬、慈修庵、慧居寺下院、九华莲社等。传说在远古的一片平原上,住着一户一老九子八十九孙的人家。一天,女巫、海魔王征战九兄弟,企图吞没平原。这被北斗七星在云缝中看到,于是就手持星光杖,前来助战。霎时,雷鸣电闪,两怪粉身碎骨,99座山峰耸入云端,变成了名叫九子山的宝山。九子山长满了金钱树。唐开元年间,金乔觉在该山苦修时,还常从金钱树上摘下一串串金钱,修建庙宇,庙宇建成后,香火甲于天下。在一个鳌鱼张嘴的大旱之年,蓬莱岛上飞来一只金风凰,每天为金钱树浇水,给朝山的香客送茶。一天凌晨,金风凰起飞担水时,赶上佛祖布经法坛,金凤凰被佛光照及,留下了展翅腾飞的永恒雄姿。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