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湛江市 > 雷州市旅游

雷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21、天福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福庙
  天福庙 原址位于雷城东门,民国元年迁今址东洋土龙河畔。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乡民陈光瑞等倡建,原为北府神祠,有匾“福国庇民”,现祀雷祠三殿。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守道陈嘉善倡修,并添设雷祠三殿于中座,洪泮洙作记。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再次重修、陈乔森题门额并撰书楹联。庙前古有观稼亭、迎春亭、迎春桥。庙存文物有石碑2通,广东才子雷州人陈乔森所书的庙名匾额、楹联等。对研究雷州古代农业生产很有价值。2001年8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祖公馆 位于白沙镇麻扶村,始建于唐代,历经修葺。分二进,有拜亭,砖木结构。该馆为雷祖陈文玉“历年出游时驻跸之所”。清以前,该馆历来是雷民端午赛龙舟-之地。因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发生覆舟溺水事件,次年后,乃改端午赛龙舟活动为演“姑娘歌”(见清代雷歌“雍正十三年打罢,兴起讴吟到现今。逗龙又怕风浪恶,唱歌犹强浪里爬”)。该馆则成为姑娘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馆现存有清代贡生陈骏岳所书门联“开辟雷邦千厥世,讴歌海国万斯年”,以及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重修那耶闸碑》、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 《王府宪重修浮碧桥碑》等有关白沙洋田水利方面碑刻8通。1994年9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祖诞降处
  雷祖诞降处 古“雷阳八景”之“雷冈耸异”的核心景点。位于附城镇英山南村,始建于唐代,历经修茸。相传雷祖陈文玉之父陈 。 在此地——乌仑山捕错获孕育雷祖之“蛋”。雷祖“升天”后,其后裔于此建庙祀奉。庙存文物有雷祖诞降时“蛋窟”,“雷岗耸异”石坊,北宋丞相丁谓撰写的《重建威德王庙碑》,清乾隆年间《重建雷祖发祥碑》,清代著名才子陈乔森与雷州知府黄儒荃所书楹联,“九耳呈祥”、“乌仑山”(陈乔森书)石匾。庙东有一口泉井。相传北宁名相寇准贬雷州时到英山访陈司马,曾用此泉泡茶。后来,乡人把此井更名为“寇准井”。古井虽废,遗迹犹存。1994年9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4、雷祠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祠庙
  雷祠庙又称雷祠三殿宫,位于白沙镇合兴圩南之英禄山。始建于唐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历经修葺,于2003年再次重修。坐北向南,有三进,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庙存文物有神奇的“飞来石”,明天启三年“威灵显赫”匾额,清丙寅年楹联上联,民国时石炉1只。内祀“雷祖”。对“雷文化”的研究有重要价值。2006年申报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家村雷祖庙
  北家村雷祖庙位于附城镇北家村(古称安城村),始建于宋代,历经修葺,现为清代建筑。正殿“水鬼托梁”木雕,“天妃庙”神阁木雕,艺术精湛。庙存文物有“安城南坊”、“毓秀坊”等石刻碑文10多通,广东才子陈乔森为庙门额题书及撰写的楹联等。对研究雷州历史、古建筑、雕刻艺术有价值。2001年8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祖古庙碑刻
  雷祖古庙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委会榜山村。始建于汉代。经唐代,明弘治、天启,清顺治、嘉庆年间多次重修。为二进,硬山顶建筑。据遂溪县志载,该庙前身为石牛庙。唐代改为雷祖古庙,祀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及其父亲陈 庙存文物有战国时期的牛、鳄岩雕,清嘉庆年间状元姚文田书写的对联,明、清两代重修碑刻多块。该村村后石狗坡、村南长坡的地面散布有汉代水波纹陶罐片及南朝青釉深腹碗、喇叭足豆残片等大量遗物,属汉至南朝古遗址。1992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山村委会南山村。南山石桥:从桥基起四面向外延伸20米。面积:2394平方米。麻潥港水闸:从水闸右边墙外基起,往东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虾塘);从水闸左边墙外基起,往西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虾);从水闸后边墙外基起,往南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从水闸前边墙外基起,往北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虾塘及南山溪)面积:2805平方米。天妃古庙:东(后)从庙正殿后墙外基起,往东延伸14米(包括空地);西(前)从山门前墙外墙基惠,往西延伸20米(包括戏场);南(左)从庙南边外墙基起,往南延伸1.4米(包括滴水巷);北(右)从庙北边外墙基起,往北延伸6米(包括水泥村巷)。面积:308平方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详细]
刚栗公祠
  青桐村原有祠堂七座,现保存下来的刚栗公祠为其中之最。该祠光绪年间建造,三年乃成。开光之日,美轮美奂,金碧辉煌,轰动雷、高、琼三府,被时人称“靓祠堂”,参观三年络绎不绝。刚栗公祠是一座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祠堂坐落在村东,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清光绪年间,告老还乡的清光绪徐闻贡生、直隶州同吴运环及其弟吴运申主持营建,经三年乃成。祠堂四面是高高的围墙,中间留出一方天井,石、砖木结构,硬山顶,四合院式布局。1925年,为防御雷州山贼土匪侵扰,便砌砖石围墙把两座祠堂连成一体。四进、五厅、七天井、一亭、三楼,共有房屋20多间的建筑群体。祠堂整体布局主次分明,严谨沉稳中不失空灵雅致。门额柱顶的花卉灰塑,尺幅之内,景画气象万千,情趣盎然。祠堂殿厅阁的前额和梁头柱尾上的木雕装饰,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详细]
青桐古村
  青桐村,位于雷州市英利镇东部,因村址原为山林,长着高大的青桐树,又坐落在湛江四大玛珥湖之一的青桐洋上而故名。村前是万顷洋田,村后是背靠龙脊岭、鹰峰岭。该村面积13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居住着詹、吴、邓、陈、李、薛、王、周、卞等十几个姓氏家族。青桐村始建于明隆庆年间,迄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早在400多年前的明隆庆至万历年间,詹姓祖先詹团首先拓荒于青桐这块红土宝地,其后吴、邓、陈等姓的先人接踵而至,子孙繁衍生息。詹团为东莞天赐公后八代孙,曾登岁贡,任琼州府教授,官阶七品。明清时期,青桐洋村原属徐闻县辖的一大村庄,村大人多且名人辈出而号称“徐闻第一村”。村中以吴姓为显赫,当时在徐闻地界为有权有势的名门望族。明清两代年间,青桐洋村有科名者134人,出仕者83人,且经商者众。这些人功成名就后,便……[详细]
雷州三元宫
  雷州三元宫位于湛江雷州市雷城街道下河社区。三元宫在雷州市雷城镇三元塔南面。又名灵应官。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宫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一进为山门,二进为灵山宫,三进为正殿。内设佛舍及梓潼阁。三进建筑皆为硬山顶。面宽三间,硬山搁檩式结构。二进灵山宫前设有硬山顶拜亭。官为建三元塔时同时所建初时立为登塔休憩之公馆,后改为文昌会,清代再改为三元宫。宫的左边原有—古庙,内祀灵山神,因年久庙圮,村人无力再建,于清代便将三元宫二进攻为祭祀灵山神的灵山宫。庙内墙上嵌有雷州府推官欧阳保《鼎建元魁塔记》碑刻及《三元宫重修碑》,登塔诗碑,共九通。其中雷州府惟官欧阳保鼎建元魁塔碑,内容记述了雷地西北重山叠水,而东南地势单寒,为使形胜改观,固议建塔,以补地脉。开基时得蛇蛋三丸,乃三元及第……[详细]
  天竺庵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关部前街175号,是雷州市最古老的庵堂,始建于唐朝。南眺南渡河,东接南洋万顷良田。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高僧创建的属寺,法脉系临济宗。据庵册记载,天竺庵始建于唐宪宗元年(公元806年),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高僧创建的分支,为临济正宗,目前是雷州最古老的庵堂。庵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属三进二庑合院式布局,计八幢、四进、二庭院、三殿、二堂、五阁、三厅、十九间宿舍。其构建风格独具明清遗风,庵宇焕然一新,宽敞清静,佛像宏伟庄严,游客络绎不绝。据清咸丰元年比丘尼广和法师撰《庵史传》载∶唐宪宗年间创建。时仅庵宅一间,内设佛殿供奉一小尊木雕莲花座释迦佛,其四周竹林青绿荫凉,风景幽雅。又据庵内石碑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殿宇崩塌,……[详细]
32、西厅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厅渡
  西厅渡位于湛江雷州市杨家镇店前村。……[详细]
邓氏墓群
  邓氏墓群位于雷州市北和镇标角村委会中央村后坡,始葬于宋代,墓群存有元代石封墓5座、土堆墓2座,墓群前建有纪念亭。主墓邓仁奭墓为土堆墓。邓仁奭,宋代进士,官至光禄大夫。南宋景定三年(1262)任雷州司户参军。任满择居雷州开基立业,繁衍生息,支族遍布雷琼。墓地存有清代雷州解元王定九撰写的《潮阳邓氏始祖神道碑文》、《遗训碑》、《古禁碑》3通。这对研究朝廷命官开拓雷州和宋元墓葬风俗很有价值。2012年12月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州韶山戏台
  雷州韶山戏台 位于雷州市附城乡韶山村镇潮庵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四十八年重修。坐南朝北,平面方形,属亭阁式戏台。台用石砌。前台边长4.6米、宽5.7米,四角设石柱,瓦面歇山顶,三面敞开。后台即化装室,长6.8米、宽3.6米。戏台建成之初,以演外地戏曲为主,亦演当地雷歌剧(姑娘歌),至今仍可使用。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州苏公亭
  雷州苏公亭 位于雷州市雷城镇雷州西湖内。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雷州同知孟雷在湖心小岛上创建此亭,以怀念苏轼、苏辙兄弟在雷州同泛舟西湖(原名罗湖)的行踪和情谊。初名湖心亭,后改与众亭,再改为信芳亭、二苏亭,清代更名苏公亭。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海康知县谢邦基重修。建国后又两次重修。亭为砖木结构,方形平面,四面翼角高翘,顶脊塑飞龙。亭周绕以石栏杆,三面环水,北面有桥与湖岸相连。亭北有苏轼石像,亭内仍存陈昌齐、谢邦基等书石额、石联。亭处湖心,与湖水掩映,是雷州西湖内一主要景点。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州天宁寺
  雷州天宁寺古称报恩寺,在雷州市雷城镇西湖路北侧。唐大历五年(770年)开山岫公创建,历代皆有重修或拓建,现构为清代建筑风格。寺依山构筑,坐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为石牌坊、山门、天王阁、大雄宝殿、藏经阁,两厢为钟楼、鼓楼和僧舍。石牌坊是明弘治年间太监陈荣重修,为四柱三间通天式,坊额有苏东坡手书“万山第一”四字。山门门额有明代海瑞所题“天宁古刹”四字,门内两侧各塑金刚1座。天王阁内塑四大天王,中置弥勒佛及韦陀。大雄宝殿内塑三宝佛及十八罗汉,佛像连基座高7米。藏经阁内藏佛经。全寺房舍50余间,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为雷州半鸟第一古刹。自宋以来,贬官、主雷名人多游此寺,或寓居寺内,留下墨迹、诗文。苏轼题坊,海瑞题额,陈振桂题“名山不断名贤至;古寺曾经古哲题”联。明代高僧德清(号憨山)寓居该寺达16……[详细]
雷州莫氏宗祠
  雷州莫氏宗祠位于雷州白沙镇东岭村。明代休宁县知县莫汝翰倡建,是明末清初柬埔寨和越南著名华侨、越南河仙镇开发者“开国上柱国大将军开毅公”莫玖(1655-1735年)的祖祠。平面为四进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顶,总面宽20.85米、总进深66.3米,占地1382平方米。大门原建有“德泽流芳”石坊,已毁。正厅右壁嵌有明万历年间镌刻的“莫亚崖七十八岁像”,上刻成化举人柯时复撰《莫公像赞》,左右刻明嘉靖进士、南京礼部尚书王宏海题赠对联。第三进魁星楼。后进以铁力木大柱抬梁,气势宏大。全祠共有厅房12间,祠内仍存明万历十九年《海康莫氏族祠记》、二十四年《莫氏嗣宗祠记》、二十五年《莫公亚崖祠田跋》、二十八年《莫氏亚崖祠田记》、二十九年《莫氏世祖祠自叙》等碑刻8通。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州吴氏宗祠
  雷州吴氏宗祠位于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坐西北向东南,原是两座前后排列的四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祠宇,1925年为防匪侵扰,砌砖石围墙把两座祠堂连成一体,成为占地面积202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四进五厅七天井一亭三楼的建筑群体。20多间厅、房的顶脊、檐下、墙壁上,有彩绘、灰塑、石雕、木雕的人物、山水、花鸟,刻工颇精。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姑媳同贞牌坊 位于雷州市英利镇竹园村。清同治五年(1866年)为旌表海康县潮溪村监生陈式程妻莫氏及其长子陈卜世妻梁氏而建。坊坐北向南,四柱三间三楼全石结构。硬山顶,通面宽8米、通高6米。脊端置石刻鳌鱼,石雕狮子托枋,枋下石雕如意斗栱。明间正面石额浮雕“圣旨”二字及“奉旨旌表”,左右浮雕“加官”人像。其下刻“姑媳同贞”,左款“潮溪村陈莫氏偕梁氏节孝坊”,右款“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兰日彀旦仝立”。背面明间额文与正面同,右次间额刻“清风两代”,左次间额刻“冰洁一门”。坊现保存完好。 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康学宫
  海康学宫 位于雷州市雷城镇中西街北侧。又名县圣宫。元至顺三年(1332年)始建,原址在雷城镇迎恩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迁今址,现为雷城镇第一小学使用。学宫建筑原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现仅存大成殿及东、西庑。大成殿面宽、进深均五间,建筑面积372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梁架,回廊用石檐挑出,将拜亭与重檐殿身组成为一体,丰富的屋顶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殿前为祭台,三面绕以石栏。建筑格局和部分用料,仍存明代遗构。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