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v class="jbmfkhy"></jgv>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邳州市旅游

邳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禹王山墓群位于邳州戴庄镇李圩村,禹王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名;另一种说法是“禹”“徐”读音都属鱼部,禹王是徐王的转音,是因纪年徐偃王而名,应为徐山。《水经注?泗水》载:武原“县东有徐庙山,山上有石室,徐庙也。”《明一统志》载:“徐山旧名武原山。”《后汉书》注“武原故城在下邳县北,徐山在其东。”《邳州志》载“徐偃王墓在徐山……石室祠在徐山,徐偃王走死武原,民间凿山为宅祀。”从史书记载得知,武原县东有徐山,本名武原山,即今禹王山。禹王山的汉墓群占地面积约500 平方米。有汉墓10 余座,墓葬的类型有石棺墓、砖室墓和竖穴土坑墓,墓葬群的年代从西汉延续到东汉晚期。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灶、陶磨、陶圈、铜镜及数块画像石。该墓葬群应与汉代的武原县有直接关系。……[详细]
  泇河运河最早开凿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该河段自山东微山湖开河,经韩庄接彭河、会洄河,导水至皂河直入黄河,全长130公里,流经邳州境内56.1公里。泇河运河沿线有8处船闸,明代称此闸为“良城闸”,建于万历三十二年。《明史?河渠志》载:“台家庄、侯家湾、良城诸处,皆山冈高阜,多砂礓石块,极难为工。东星力凿成河。但河身尚浅,水止二三尺,宜更凿四五尺,俾韩庄之水下接洳口,则运舟无论大小,皆沛然可达矣。”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济漕运,“于台庄以下、徐塘以上曾建闸座”,为梁王城的河清闸、大王庙的河定闸、徐塘的河成闸,三座船闸中间相隔十八里。据史书记载,河清闸在邳州梁王城右,金门宽2丈2尺,高2丈8尺,砌石24层,两墙长22长4尺,闸旁越河长120丈。1995年12月,水利部淮河治理委……[详细]
呦鹿山墓群
  呦鹿山墓群位于邳州市邹庄镇呦山村,汉墓分布于山的南麓和西麓,多为砖室墓。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及以后各代。用大型空心砖或小方砖砌成墓室,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于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穴由于使用砖块砌法的不同,砖室墓的墓可以发展成相当复杂的形式。 一般由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呦鹿山墓群有的砖室墓的券门上有半月形或长条形的门楣,其上有浮雕画像,除砖室墓外还发现一座汉三人合葬石棺墓,出土了铜镜、陶罐、铁剑、“五铢”铜钱等器物。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楼庙山兴隆寺
  张楼庙山兴隆寺位于邳州运河镇张楼庙山,庙山村因“兴隆寺”而名。该寺始建于元代,大明正德年间重建殿宇,是邳州一带著名寺院。明末清初是“兴隆寺”的鼎盛时期,有庙地400 亩,分山门、前大殿、中大殿、后大殿、钟楼、鼓楼等建筑。后寺庙年久失修,大多塌毁。1951年,庙山村民在庙里办起了小学校。1966 年庙宇被改作它用。原有“兴隆寺”铁钟一口,大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三月造,钟高161 厘米、外径76 厘米、重约550 公斤。1991 年移于邳州博物馆。2014年经邳州和徐州市民宗局批准复建兴隆禅寺,复建后的兴隆禅寺,将拥有大雄宝殿、讲经堂、藏经阁、佛塔等建筑。……[详细]
八义集贞洁牌坊
  邳州八义集曹氏牌坊在老街北门,为纪念曹辰之妻张氏所立。曹辰是乾隆武举人曹殿楹之孙,清咸丰初年(1851年)闰八月,黄、淮河大水,咸丰皇帝钦命大运河漕运吴棠,组织徐州各县民工丰北堵口。曹辰受命负责柴粮后勤供应,尽心竭力,因疾而卒。曹张氏服毒殉情,与夫君曹辰黄泉相伴。邳州知州吴棠亲写奏章,光绪皇上御批建立牌坊,旌表曹辰之妻张氏。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以花岗石雕琢构成。整座牌坊东西长约6米,基座宽约1米,高约7米。重要部位由铁梁串联。牌坊正中门前后有雌雄石狮两对,主要立柱横梁由整块条形大理石扣成,上面雕饰以人物花卉、珍禽异兽,肃穆而端庄。牌坊正面定枋浮雕花卉,上承六朵仿木斗栱单出四跳,正中额楷书“圣旨”二字。上枋有楷书四字:“日月争光”,下面横枋文字为:“旌表故廪生曹辰之妻张氏坊,光绪岁次乙酉二月榖……[详细]
  武举大院建于清乾隆年间,由清朝乾隆时期武举曹殿楹建造。曹殿楹,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武举。《邳州志》载:“曹殿楹,字龙章,乾隆乙酉武举入,勇敢有为,道光初河泛入畜漂荡殿楹,筑堤竭俾得栖止全活无算。又与子景元疏一手禅河,以减水患,修八义集砦以遏寇氛,居人赖之。” 曹殿楹是邳州八义集镇的创始人,在建造武举府的同时,买下丁集和单集两处集市,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字作为集市宗旨,更名为八义集。道光十二年(183年),曹殿楹还捐银三百两修建邳城文庙(《林则徐集奏稿》)。曹殿楹中举后在武举大院东侧又兴建了武举府,“武举大院”现存五间瓦房,保存较好,大院面积约为7000 平方米。现仍存有部分老房、石狮子、石鼓等,并在集市东侧修建一座大院,称作大行。现五间堂楼仍保存完好,楼后有棵古银杏树。……[详细]
  九女墩封土墓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西约2公里,处在禹王山与青岗山之间的低缓山坡上。其东约60米为九女墩二号墩,东南250米处为鹅鸭城遗址,西约2公里处为梁王城遗址。这一带分布着十余个封土堆大墓,当地传说是梁王九个女儿的坟墩,俗称九女墩。1995 年发掘。一号墩为西汉墓,二号墩为春秋墓。2009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市文化局、邳州市博物馆发表了《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二号墩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1期)。二号墓封土呈馒首形,保存较好,东西长26 米,南北宽20 米,高3.2 米,占地面积约520 平方米,墓葬平面呈T 字形,南北长7.3 米,深2.8 米,墓室由南向北分为前室、主室以及前室东、西两侧的侧室。墓葬前室、主室均被盗扰,前室出土有马骨和主要随葬品,有铜鼎、缶、编镈、编钮钟、车马器及……[详细]
  尤村墓地座落在徐州邳县西北55公里的燕子埠乡青龙山南麓。1982年,由南京博物院和邳县文化馆共同进行了发掘。这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画像石墓(图)。墓葬由墓垣、封土和墓室组成。墓垣由下而上由四层石条砌建,共高1.35米,顶部雕刻成屋檐状坡面,并以浅浮雕凿出瓦陇和云纹瓦当。从残存的基石分析,墓垣四周呈方形,垣内面积约250平方米。缪宇墓的墓室为青石砌建,墓室为叠涩式结构。由前室、后室和迴廓三部分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墓室总长7.2、宽4.65米。前室长2.20、宽4.65、高2.45米。南北两壁均用整块石板建成,西壁偏南开墓门。后室长3.12、宽1.54、高2.20米。门宽0.88、高0.94米,没有门扉。后室结构大致与前室相同,原来在后室南、北、东壁及室顶嵌有彩绘木板,现在仅存镶嵌木板的凹槽及朽木痕……[详细]
李超时烈士墓
  李超时(1906-1931),原名李振华,邳县碾庄镇才庄村人。1925年考入徐州省立第十中学,翌年5月任共青团徐州地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初,在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调东海地区组建中共东海特支,后改为中共东海县委、东海中心县委,李超时任书记,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发动群众,领导工人斗争、农民暴-动-和学生运动,掀起革命浪潮。1929年任中共江苏(南)通海(门)特委书记,徐海蚌特委书记,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何昆任军长,李超时任政治委员,1930年4月,何昆牺牲,李超时任军长兼政治委员。1930年冬,李超时调任省委外线工作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巡视员。1931年6月26日,他奉命赴徐海蚌特区巡……[详细]
  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及军区部队在江苏省徐州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碾庄战斗开始,11月9日,黄百韬兵团西渡运河,进至碾庄圩地区,11月11日,山东兵团与北进的第11纵队会合于大庙、 侯集地区,切断黄百韬兵团退路,黄百韬兵团主力被合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纵横10余公里的地区内。11月16日开始发起总攻击,四面围攻黄百韬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激战至20日5时,将其歼灭。黄百韬带残部撤至大院上,指挥第64军继续顽抗。21日晚,第4、第8、第9纵队对大、小院上发起攻击。11月22日黄昏黄百韬化装逃跑,在碾庄老街北门外100 米处被击毙。至此,碾庄战斗结束,取……[详细]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前沿指挥所旧址
  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决定性的一次战斗。194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全面--的胜利形势下,蒋介石在徐州集中数十万主力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人民解放军第二、三两野战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前线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任常委,邓小平任书记,统一筹划和指挥具有决定性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碾庄战斗期间,以粟裕大将为首的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便设在距碾庄前线约15公里的土山镇。碾庄战斗中的重要会议“土山镇会议”就是1948年11月14日在土山镇关帝庙内召开,华东野战军政委饶漱石主持土山镇会议,决定建立攻击集团,由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王建安统一指挥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确定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详细]
32、石屋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屋寺
  邳州市占城石屋寺始建于北魏,位于石屋山东麓,因寺后有石屋而得名。有关石屋寺的记载并不清楚,相传,北魏神龟三年(公元520年),有僧人云游观此山有“蛇道虎迹,鹤止泉涌”之胜,且有天然之石室两间,方圆丈许。其室内有巨石伸出,状似龙舌,鬼斧神工,遂依山建寺。明清两代,石屋寺不断重修。明朝末年,石屋寺有住持僧为人豪爽,富有正义感,因行动时好手执麻鞭,故称麻鞭僧。明亡后,麻鞭僧自缢于寺中,时人嘉其忠义,以礼葬于寺侧。石屋寺北山坡上有麻鞭僧墓。1941年至1945年邳睢铜陵地委在此办公指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达四年之久。石屋寺初建时为茅屋,明代改为瓦房,寺门东向,寺后有石屋,内有洞,向西延伸。全寺分南北两院,南院为主房。通面阔 30 米,进深 9 米,高 8 米,寺院依山面水,寺周围有古柏,杂树千余株。寺……[详细]
  艾山乾隆御碑为乾隆五十年褒扬时任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县丞王希文的父亲王爰泰、母亲石氏教子有方而立的蛟龙碑。王希文(1766——1841),字景范,号艾山。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明中叶迁于下邳枣林庄(今江苏省邳州市连防艾山后村)。相传,王希文科举考试考中“拔贡”,被乾隆皇帝选入翰林院为“太子侍讲”。教太子即后来的嘉庆皇帝读书,并留下富有哲理的名言:“读书为尧舜之君,不读书为桀纣之王”。后任新昌县丞。父亲王爰泰赠“修职郎”,母亲石氏赠“八品儒人”。王希文入翰林院并为嘉庆皇帝的老师《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中并无记载,王希文生于乾隆三十一(1766)年,嘉庆皇帝生于乾隆二十五(1760)年,嘉庆比王希文还大六岁,能为“太子侍讲”并不可能,碑文中也没有王希文为嘉庆老师的记载。但是乾隆追封王希文父亲王……[详细]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祭祀黄石公的活动始于汉代,《史记?留侯世家》载,“每上冢伏腊,祠黄石”,即祭祀黄石公。黄石公活动的范围在邳州一带,邳州的黄石公庙岔河镇黄石村。黄石村位于黄石山前,黄石山东麓的庙名为黄石祠。该祠相传始建于魏晋。祠中有1.5 米高的无字碑,俗称石镜子碑。碑前有张良自凿石跪像,似人跪状,碑左有一对跪拜足印迹和臀印迹。黄石公庙原为五间大殿,东厢房和山门组成,至宋元明清时又多次修建,且增建了关公庙、观音庙。至民国末年,毁于战火,现存元代至……[详细]
  杨庙画像石墓位于占城镇陆井南3 公里,杨庙村南侧。1994年发现,该墓在一水塘中,分前、中、后三室,发现画像石十块。内容有建鼓乐舞图、东王公、孔子问项橐、车马出行图、羽人戏凤等,画像石大部分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展出。其中东王公画像石保存最为完好,原石纵99、宽90、厚19厘米。画面分为两层,上层刻东王公画像。东王公头戴进贤冠端坐在榻上,后面有羽人为其执掌华盖,前有玉兔捣药,后有青鸟,下方为青龙。青龙是东方的象征,所以在这里与东王公相配。该墓早年被盗,随葬品有玉器、铜器、陶器等。发现的画像石大部分为画像石祠堂的构建,该墓应是利用汉代祠堂画像石的再建墓,墓葬的时代可能是魏晋时期。……[详细]
36、邳城镇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邳城镇
  郭子化(1896-1975),名帮清,字子化,曾化名葛洁如、李念三、葛幼如、庞沛霖、周尚德等。1896年出生在江苏邳县土山区郭宋庄(今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南部)。1915年,郭子化在叔伯两家的资助下,到古邳镇峄山高小读书。1918年,郭子化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并入徐州市第一中学)。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邳县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建立泗县特支,郭子化同志任组织委员。1932年化名庞沛霖到枣庄矿区,开设“同春堂药店”,以以行医为掩护发展枣庄党的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1933年春天,成立了枣庄矿区工委,郭子化任书记。1935年,成立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郭子化任特委书记。1936年冬,特委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郭子化任书记。1938年8月,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详细]
  邳城文庙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现存大成殿,面阔三间 18.7 米,进深 13米,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有 120 平方米的月台。由于多年当作粮管所的仓库,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年久失修。据《邳志志》等文献资料记载,邳城文庙为以州级形制,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建有照壁、大门、上下马坊、棂星门、泮池、戟门;戟门两侧六祠;戟门后是东西庑殿和品级台;品级台后是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后是崇圣祠;崇圣祠后是明伦堂;明伦堂是文庙建筑群主轴线的终端。文庙建筑群占地南北长223米,东西宽116米,面积38.8亩。其中大成殿方形五开间,计25间。清廷晚期,邳城文庙大成殿历次被改作邳州同化小学、邳州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邳县国民党县党部。1938年2月,由梨培元组建的邳州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邳县青年……[详细]
  张旺,字兴旺,号长斋,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出生在张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自幼习武,武艺高强。清光绪年间,清朝同治年间,陕西、甘肃以及宁夏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回民叛乱,清政府派左宗棠前往平叛,张旺随军前往平叛,在甘肃等地屡建战功。 1869年7月,左宗棠抵达甘肃径州,首先攻剿灵州金积堡的马化龙部。清廷大臣郭宝昌在左宗棠的指挥下率部出征,令张旺为先锋。张旺挥刀上阵,一战告捷,得到郭宝昌提拔。接着,张旺奉命连夜偷袭敌营。生擒马化龙,立了大功,左宗棠立即汇报朝廷,加封张旺为“武功将军副将衔”,名列清廷“十八金头领”之一。武功将军为清朝武散官名,从二品。光绪九年(1882年),张旺在甘肃清河营殉国。光绪皇帝闻讯后,十分惋惜,赐蛟龙御碑一座,并亲拟挽联:“决胜镇宁肃为边陲捍卫,奏功定金积当西方……[详细]
  占城下乡知青点位于邳州市占城镇石屋村。“上山下乡”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的一项举措,后来发展为政治运动。“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从20世纪60年代展开,至20世纪70年代末结束。上山下乡有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两种模式,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1968年以后的上山下乡以插队为主。邳州市占城镇的知青下乡点建于 1960 年,为农场模式。占城果园为当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集中居住地,在1975年前后,一共有将近300名知青下放到占城果园。占城知青居住地位于石屋寺山北脚,现存有房舍 46 间,坐北朝南向,分为三排,青石墙灰瓦顶,在外墙壁上还保存有当时知青所作的一些反映生产、生活的……[详细]
  白山墓地位于邳州西北30公里,属占城果园所辖,村旁有一处高4米,东西长60、南北宽50米的土墩,当地人称为“故子”,这是一处商代遗址;故子上有两座汉画像石墓,一前一后,相距3米。20世纪50年--古调查就发现这两座墓葬,1981年南京博物院、邳州文化馆对此墓清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一前一后,相距3米,方向均为267°,不在一条轴线上。除墓底采用部分青砖铺砌外,全用青石叠筑。清理时墓顶均已暴露,墓内遭破坏。现以清理先后为序,将后面的编为一号墓,前面的编为二号墓。一号墓为前堂后室制,以条石砌基,叠涩方法构砌墓顶,用石板压盖封闭顶口。墓室全长6.64米,其中,前室东西长2.96米,南北宽2.80米,前室北壁附筑小耳室,东西宽1.30、南北进深1.27、高0.99米。耳室四壁砌法大致与前室相同。前室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