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南省旅游

    海南省旅游景点介绍

      儋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儋州市那大镇城区西面2公里处的三角岭,山顶矗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儋州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投资7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100亩,主要建筑有革命英雄烈士纪念碑、人民公园牌坊、纪念碑文、纪念亭等,属省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10万人次。儋州市红色革命政权,早在1926年4月就建有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共泊潮支部(又称农工支部)等11个,同时在新州镇成立县特别支部。1927年7月成立中共儋县县委。儋州的武装斗争是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重要组成部份,儋州人民从大革命时期开始,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献出宝贵生命的有2万余人。其中有中共儋县县委重要领导人黄金容、黄振亚、何焕琮、谢凤安、吴浪渡、张绍箕、羊城高、潘云汉、李友杜、林国柱、陈海萍等10余人。还有区委书记、……[详细]
    木排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园
      木排根据地烈士纪念园位于西流农场场部南侧路旁,1985年纪念园由儋县和临高县人民政府各出资2.5万元建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1998年10月由儋州市人民政府投资5万元修缮,主要建筑有英雄纪念碑、纪念亭等,属市县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3万人次。木排根据地是琼崖特委在琼西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已攻克了琼西重镇那大,开辟了琼西抗日斗争的大好形势,使特委向琼西转移,建立山区根据地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特委根据当时形势决定划出那大镇周围的清平、那大、和民、和祥、和舍、洛基、兰洋、陶江、南辰和南宝等乡村,在澄、临、儋三县交界的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筹建初期,特委指派谢凤安、符志行、王茂松(王昌)三人组成临时党支部,谢任书记。支部放手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壮大人……[详细]
      南正山革命根据地英烈碑位于大成镇巴黎村(西庆农场中学西侧),由儋县人民政府1989年8月投资2万元兴建,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南正革命根据英烈碑及周围底座,属市县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3万人次。1943年秋琼崖独立总队第四支队以主力配合中共儋县县委开展大量革命斗争工作成立了区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南正山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并配合我党我军进入白沙根据地,又于1950年3月配合琼崖纵队第一总队接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先锋营在白马井登陆解放海南岛。南正革命根据地军民为儋县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儋州市人民政府特建英烈碑,以此为念。……[详细]
      黄金容烈士纪念碑位于儋州市光村镇泊潮社区泊潮新老村之间,建筑占地面积1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100平方米,1964年由儋县人民委员会出资,其胞弟黄正容建立,1995年由儋州市人民政府出资,黄正容重建。主要建筑有纪念碑及周围底座,属市县级管理级别,年平均参观人数1万人次。黄金容(1902-1940),中共儋州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在广州法政大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参加广州沙面“6·23”反帝----。1926年春被中共广东区委派往儋县、临高等地开展国民革命组织农民运动,在琼西掀起大革命的高潮。是年4月任儋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光村乡泊潮党支部书记,并任儋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7月成立中共儋县县委,任县委委员。同时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儋县讨逆革命军总指挥。10月他与……[详细]
      琼东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琼海市嘉积镇富海路杨善集烈士陵园内。1926年2月16日,琼东县成立了中共琼崖东路特别支部,雷永铨任书记。该支部的成立是中共琼东县地方组织诞生的标志。大革命时期,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下,琼东县工人、农民、学生、妇女运动蓬勃兴起,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土地革命时期,琼东县党组织转移到农村,成立中共琼东县委,创建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暴-动-,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掀起了第一次、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期间,中共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琼崖红军师部迁驻琼东县革命根据地,使琼东县成为琼崖革命的中心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琼东县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抗日斗争,并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琼东县抗日民主政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详细]
      乐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琼海市中原镇中兴南路(十八坡)。乐会县有着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带领地委机关撤退到乐会县第四区,乐四区成为琼崖革命的中心。1927年5月,乐会县成立了农民武装大队;7月,琼崖讨逆革命军在乐会四区成立;9月23日,中共琼崖特委指挥讨逆革命军进攻乐会三区的椰子寨墟,揭开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的序幕;12月,乐四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全琼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乐四区革命根据地形成的标志。1928年1月,乐四区苏维埃政府召开农民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临时办法》,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创琼崖土地革命之先河。中共琼崖第二、三次代表大会都在乐会四区召开。1928年8月12日,全琼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乐会四区高朗村召开,成立琼崖苏维埃政……[详细]
      阳江解放纪念碑位于琼海市阳江镇阳江墟。解放战争期间,阳江是国民党在乐会西部的重要据点,四周设有2道铁丝网,4座哨楼、4座地堡与壕沟,由国民党中庸乡自卫队和乐会县保安营二连共200多人驻守。守敌自倚工事牢固,十分猖獗,肆意--盘剥当地人民,训练大批特务到处进行破坏,残害群众。1949年7月7日晚,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一、二团把阳江据点紧紧包围。9日,前线指挥部命令组织突击队当晚以强攻手段歼灭敌人,天亮前攻克阳江据点。凌晨3时半总攻击开始,我部队用长竹竿扎稻草人吸引了敌人火力,突击队员个个勇猛地冲上去,机枪声、手-0-声、叱喝声震惊了敌据点,敌兵只得投降。拂晓时分,阳江国民党据点全部被拔除。经过3天3夜的战斗,我军攻克敌炮楼4座、歼敌20名,其余敌人全部被俘虏,并缴获-70件,物资一批。1958年……[详细]
      龙江解放纪念碑位于琼海市龙汀镇龙江墟东北方向约百余米处。龙江解放纪念碑占地面积270.03平方米,建筑面积16平方米,碑高5米,宽1.5米,底座宽3米,为土砖水泥结构。1949年7月5日,琼崖纵队在夏季攻势中再次解放石壁墟,7日乘胜追击,包围了乐会县的龙江碉堡守敌。龙江碉堡位于万泉河畔的南孟岭上,是国民党白石乡公所所在地的顽固据点。岭的西北、东北、北面均为万泉河绕过,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其西南岸有广阔的田野。碉堡四周筑起坚固的围墙,驻有50余名守敌,周围设有3道铁丝网,布满了竹签和-。在正方形的据点里,每一角都用砖砌成一座小堡垒,小堡垒互为犄角,构成一座被吹嘘为“攻不破”的工事,白石乡公所兵痞们还自夸为“小南京”。1949年7月7日夜间,琼纵第五总队占领了龙江敌据点背后的一处高地后,沿着-的……[详细]
      海南省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定安县境内国营中瑞农场原琼崖红军操场司令台遗址,于1993年10月由海南省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筹委会兴建,投资230多万元,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5394.6平方米。该园主要由王文明主席和冯白驹将军铜像、陈列馆和题词亭组成,题词亭里有聂荣臻、徐向前、薄一波、迟浩田、张爱萍和韩先楚等17位中央党政军领导人的题词,题词内容概括为:“海南人民抗敌业绩,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儿女血染红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1996年8月1日竣工对外开放,年均接待参观人数为5000人次。2001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被列入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在1928年和1932年琼崖两次革命低潮时,曾两度保存了琼崖革命的火种,在琼崖人民坚持武装……[详细]
      岭口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定安县岭口墟东部的油毛肚岭,距岭口墟往琼海公路四公里处南侧,于1957年12月由定安县人民政府投资1.5万元兴建,占地2亩。纪念碑前有大门,大门两侧墙面雕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碑身为四方柱体,高9米。碑正面雕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记载:琼崖纵队的兄弟队,先遣支队和第一、二、三团以及定安县民主政府先进队,分别于1946年11月和1949年10、11月之间,在油毛肚互相配合对国民党反动军队作战,在历次战斗中均获重大战果。特别是1949年11月一役中,共歼灭敌一个团,对牵制敌军以配合我主力部队,展开秋季攻势起了重大作用。在这三次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纪念碑背后10米处有一座安葬着革命烈士之墓。2006年3月,定安县人民政府拨款3.76万元进行维修,使该纪念碑……[详细]
      黄竹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黄竹墟,由定安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12月投资2.5万元兴建,占地4亩,四周筑建四方形围墙。陵园有西、北两个正门,分别题写“黄竹革命烈士陵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陵园中央立有一座四方形柱体纪念碑,高10米,碑背后10米处有一座安葬着革命烈士之墓。纪念碑东北两面雕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记载:英勇渡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长期坚持海南革命斗争的琼崖纵队,在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互相配合,追击国民党残军,1950年4月25日在黄竹墟战役中,我军歼灭敌军151师师部452团、保一团各一部,取得了辉煌战绩。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2006年3月,定安县人民政府拨款1.6万元进行维修,使该纪念碑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来客。1986年1月被列为县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详细]
      符克、韦义光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定安县人民政府于1990年3月投资0.5万元建成。该碑坐落在定安县翰林镇翰林村加露岭,占地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纪念碑为四方柱体,高4米,宽2.1米。该碑正面雕刻着“符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记载:1940年8月15日,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长符克和国民党琼山县第三区区长韦义光,为了团结抗日,搞好国共两党合作,受琼崖特委的指示,赴定安县翰林墟与国民党琼崖行政督察公署、守备司令部的首脑吴道南等人商议加强合作共同抗日,以及抗战物质分配的问题。当天夜里被吴道南派兵杀害,壮烈牺牲。制造了当年骇人听闻的“符、韦血案”。2006年3月,定安县人民政府拨款1.7万元进行维修,修缮后的纪念碑给后人提供一个长久性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1990年被列为县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详细]
      童光富烈士墓(碑)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北风坡村甘田坡(陵城至隆广公路13千米西侧150米处)。童光富(1922-1948),澄迈县太平乡强郎村人。1941年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即后来的琼崖纵队)。系中共党员,历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副支队长和支队长。他惜兵爱民,作战勇敢、多谋善断、指挥有方,是屡建奇功、闻名琼纵的指挥员。1948年秋,为打开陵水局面,开辟琼崖东南至五指山根据地的通道,他奉命率部在陵水甘田坡公路伏击国民党保安第七总队。战斗中他带头冲锋,取得歼敌两个排,缴获机枪四挺,炮一门的重大胜利,但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并就地进行安葬。为永褒其功绩,琼纵将他生前战斗过的第九支队第一中队,命名为“光富中队”。1984年3月,经原陵水籍琼崖纵队老同志提议,县政府拨款建造现烈士墓。200……[详细]
    南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
      南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南门岭。陵水黎族自治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25年这里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6年,陵水县第一个党小组的成立,点燃了革命的火苗。1927年,以黄振士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陵水人民英勇地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从1927年7月至11月,先后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占领县城,创建了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从1925年起到1950年间,就有500余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1982年秋,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讨论决定,在县城南门岭兴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碑座、走道均用花岗岩筑成,坐西南朝东北……[详细]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国民党太平联防中队50余人偷袭南和乡(今吊罗山乡)民主政府。乡长祁永宁、工作人员王亚保、王盛朝和3名琼崖纵队战士奋起还击。祁永宁等为掩护3名战士突围,送走情报,最后壮烈牺牲。为褒扬英烈,1964年1月1日,琼中县人民委员会拨款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牛头村建立祁永宁、王亚保、王盛朝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该纪念碑已严重破损。为了做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的通知》琼民优〔2012〕16号文件精神,省财政厅于2014年12月31日下拨23.75万元用于该纪念碑的修缮工作,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3.75万元。……[详细]
      民国三十五年(1946)二月十四日,国民党46军及保安军5个团分四路向原白沙革命根据地进攻。其中,2个团向堑对、什万乡(今长征镇)、岭门、营根、加钗地区进犯。是时,什万乡副乡长许元川、王运保叛变投敌。十七日晨,许元川、王运保伙同国民党什万乡长周从华,联防中队长许元熙,带兵包围什各礼村,捕杀什万乡民主政府工作人员,乡长王有銮等7人牺牲,2人被捕。民国三十七年(1948)二月三日,什万乡民主政府乡长李连山、副乡长甘垂忠、教官杨卓、公务员王妚莲在乡政府驻地福加村被国民党联防大队王开传部包围捕杀。为了纪念1946年和1948年被捕遇难的先烈,1985年4月15日,琼中县人民政府拨款在长征镇潮村修建王有銮、李连山、甘垂忠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该纪念碑已严重破损。为了做好零散烈士纪……[详细]
      东门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文昌市文城镇高隆村委会东门桥村。高隆村原属于南阳镇(现已整体并入文城镇),高隆地区是文昌县南阳乡“抗日模范乡”的核心地区,南阳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330多位烈士,其中高隆村就有30多名,可谓革命老区镇的革命老区村。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乡亲烈士,1999年1月,一批南阳籍乡亲自发联络、出资出力,不要政府一分钱,在高隆村委会东门桥村内建起此碑,碑文为:李兴樁等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之大义而捐躯生得伟大,死的光荣,其革命精神浩气长存日月同辉,为纪念之,而立此碑,名曰“东门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东门桥革命烈士纪念碑,整个纪念设施现保存较好。……[详细]
      符瑞华(1905-1942),原名符气就,字聘三,男,系海南省文昌县冯凤镇蔚山村人。一九零六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小潜心苦读,勤奋攻书,学业精萃。一九二四年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读书,青年时代博览群书、索求真理、领略了马列主义、确立报国救民之大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府海学生联合会主席,兼琼崖十三届学生联合会领导工作。1927年国民党琼崖当局清党,四月二十二日入狱,同年十二月被害,时年二十一。符瑞华烈士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投身于正义的巨流伟业,躯捐于国家民族,血染红旗,死比泰山重。无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志、民族魂;洁白清忠、流芳万载、义泽中华、浩气长存、公昭日月、名垂青史、光照人间、永垂不朽。烈士纪念碑:在文昌人民政府出资于1988年建成符瑞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冯坡镇……[详细]
      吴江(1905-1942),原名吴世鑫,男,系海南省文昌县铺前镇林梧管区中台村人。一九零五年二月八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吴盛俨,是贤达之士,母陈氏。他自小潜心苦读,勤奋攻书,学业精萃。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青年时代博览群书、索求真理、领略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报国救民之大志。大学时期便在上海参加革命,大学毕业后便到革命圣地---延安,再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一九三九年春到一九四一年底,曾在上海、海南、香港、越南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四二年转战到革命圣地陕北,不幸在陕北抗日战场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英年三旬有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党中央组织部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文章追认为烈士。吴江烈士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投身于正义的巨流伟业,外抗蛮夷,内……[详细]
      韩力奋(1918-1945),文昌市铺前镇地太村人。中共党员。早期生活在南洋后回到家乡参加革命,l936年参加琼崖红军,游击队。后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党总支书记。l945年在文昌县东坡村与敌对汉奸战斗不幸牺牲。烈士纪念碑:为纪念这位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保护家乡人民与敌对汉奸英勇战斗牺牲的琼崖红军领导人,文昌市铺前镇人民政府于2008年元月在文昌市铺前镇云楼坡修成韩力奋烈士纪念碑,保护面积221.54平方米由石碑、砖砌围墙、铁围栏、瓷砖地板等构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