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阳城县旅游

阳城县旅游景点介绍

下庄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又称“老狮院”,是八百余年文采风流、薪火相传的杨家之宅院。杨家在金、明、清三朝出过五名进士、数名举人,其中代表为杨枢、杨植分别官至河南、陕西按察使等,民国年间杨念先、杨兰阶是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其宅院初建于明前朝,为一进五院,两个偏院,数个附院,建筑形制均为传统的北方四合院建筑,有前牌楼、过厅、中牌楼、后牌楼和杨家祠堂等。大石狮精妙绝伦、砖木雕栩栩如生,前门楼巍峨高耸,中过厅高大气派。在20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庄五帝庙
  下庄五帝庙,因在牛王庙基础上扩建而成,也称牛王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地处村之正北、尖山脚下,南与村南神庙隔河相望,东依可乐,西临洎水,雄姿恢宏,丈韵深邃,乃白巷里境内古建之冠,庙内供奉着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发农牧,躬耕垅亩;尝遍百草,救百姓脱痼疾之苦:创造文字,点燃文明之光;作陶器、制斧馨、兴畜牧、群市井,改善人民生活,古圣之德,五帝最隆。在20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柏大峡谷
  杨柏大峡谷 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境内,海拔1800多米,最深垂直高度700多米,大约有30公里长,峡谷幽深而奇险,谷底流水潺潺,两岸壁立千仞,远观群山连绵,近看飞瀑溅玉,岩层叠叠似天书一般,绿树茂密如锦衣加身,处处是景,风光绝美,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详细]
阳城皇城村
  皇城村,位于太行、王屋两山之间的沁河岸畔,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境内,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皇城相府旅游景区就是以这组古建筑群为载体兴建的。皇城村是清康熙朝陈廷敬的故里。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大型典籍的总阅官,辅佐清王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杰出的政治家,语言文字学家、诗人、家、理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杰出的政治家。皇城村不可不说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延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详细]
阳城郭峪村
  郭峪村,是一座城堡式的古村落,城墙始建于明代,全长1400米,村内现保存有以汤帝庙、郭峪城、豫楼、店铺、民居等为代表的元、明、清代建筑近40幢1100余间。深厚的耕读文化教育与经商意识以及当地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形成郭峪村特殊的村落面貌和文化教育内涵。既有官宦府邸、商贾豪宅和普通民居,也有礼制、宗祀的庙宇,还有防御性的城墙、豫楼等,虽经几百年的风霜,依然如故,成为具有特色的北方乡村古代建筑群。罗哲文称赞:“中国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详细]
天官王府旅游区
  天官王府旅游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交通便利,距县城仅15分钟车程。全村350户,980口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共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贡、监生员有数百人之多,特别是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这个只有几百口人的小山村,竟一榜出了王兰彰和王润身一门两位进士,轰动了朝野。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文的鼎盛。上庄天官王府是明代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部尚书、两京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历经三朝,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后人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宅民居建筑群。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内部0高耸,官宅豪华,民居典……[详细]
晋豫边抗日纪念馆
  晋豫边抗日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西南晋豫交界的横河古镇十八罗汉山脚下,盘亭河畔,横邵公路东侧,总占地3500平米,建筑面积1500平米。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创建地横河镇北负尖山,面对鳌背,西依云蒙,东托析城,四山环绕,沟深林茂,层峦叠翠,列嶂拱戴,泉涌瀑飞,历史悠久,山川秀美,风景旖旎,物产丰富,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之初,是八路军总部通往延安党中央的交通枢纽。为护送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国际友人及战略物资的运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938年2月,为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0中央命令北方局朱瑞、唐天际、聂真等老一辈革命家开赴横河镇,0晋豫特委在此诞生,相继成立了威震中外的“晋豫边抗日游击纵队”,“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创建了涵盖17个县范围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阎锡山发动……[详细]
阳城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是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中心,建于一九四六年,占地面积一万六千七百多平方米。一九四五年十月太岳区党委、太岳区行署、太岳军区迁至阳城,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阳城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在原县城隍庙旧址修建了太岳烈士陵园。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年抗战阳城死难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亭、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纪念楼、太岳丰碑展览厅、军民庆胜利雕塑等。展览厅内记载了-、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岳区战斗、生活的史料和太岳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大门上刻有原中顾委副主任-亲笔题写的“太岳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物上刻有原太岳区政治委员王鹤峰、太岳行署主任牛佩宗、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副司令员孙定国、太岳区武委会主任曹普等23位太岳区党、政……[详细]
横河红沙峡谷
  红沙峡谷,位于阳城县横河镇,是一个由五彩缤纷的奇石、彩沙组成的风景地区。红沙峡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红沙峡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亿万年前就开始沉积的巨大岩层组成。这里曾经的地貌是一片海洋,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随着漫长的风蚀,水蚀,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通过岩石缝隙射入谷中,红沙岩石梦幻般的色彩、优美的线条、精细的纹理,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美妙!同样,红沙峡谷经长久的山洪侵蚀形成,留下水洗后的平滑线条。这是由远古时代火山喷发后熔岩冷却凝固而形成的。……[详细]
潘家庄园
  潘家庄园座落在阳城县东南五公里处的南安阳村,占地20000平方米,有53座院落,1600余间房屋。该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潘家庄园被授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阳砂锅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的地方,闪耀着历代南安阳人的勤劳与智慧。潘家庄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390余间房屋、和美轮美奂后花园的潘家十三院规模群,最具特色的是华北最大、罕见九间头四合院、占地700多平方米、典型的四大八小五天井院落的第六院----老院。她的大门上木刻大字“居廉让间”飘逸洒落、深沉遒劲;院內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砖雕独特、彰显文化;石雕奔放、突显尊贵;椽檐高耸,霸气威严。一十三院、院院相通、楼楼相串、园园相连。东、西、南三个大门关闭,任凭武林高手也难逾越。从潘……[详细]
九女仙湖
  风光旖旎,荡漾其中,轻舟漂游,眼前波光潋滟,如入仙境。九女仙湖是传说中九仙女下凡游乐之处所,湖中矗立有九女仙台,台上建有九女仙祠,阳城古城古八景之一。曾是历代文人墨客经常观光旅游的地方。九女仙湖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利用水电大坝拦截沁河水道而形成的高峡平湖,水面长达10多公里。有着屹立于水中如中流砥柱般的九女仙台,有形如大瓮、深不可测的黑龙潭,有云雾缭绕、垂挂崖壁的白云洞、娘娘洞,更有二郎担山、三面锣、三圪堆、牛魔王洞等许多美丽的传说。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雪瀑飞泄的杜河大坝、凌空飞架的铁路大桥更加增添了九仙女湖的旖旎风光,荡漾其中、轻舟漂游,眼前波光潋滟,舟船竞渡,两岸危崖耸峙,奇峰拥翠,怡情方舟垂钓,拾趣灵洞探幽,如入桂林仙境,三峡形胜,定会使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于……[详细]
郭峪村古建筑群
  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遗构。郭峪城是为避难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祯八年。城中央有防御建筑“豫楼”,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计七层,高33.3米。每层五间;西城门内有元至正年间创建,复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的汤帝庙;还有保存较好的40多幢明清古宅。城墙雄伟,雉堞林立,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各种建筑在郭峪村小小的乡间聚落中形成了有机的系统,成为独具特色的北方乡村古代建筑群。村中现存碑碣一百余块,不仅文字精美,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史实。……[详细]
润城东岳庙
  润城东岳庙润城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阳城县城东十三公里的润城村据庙内碑载,始建于宋代,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庙坐北朝南,原是一个三进院的大型庙宇,现仅存献亭、天齐殿、后宫等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献亭为明代建筑,建于一方形台基上,台基四周围以石雕栏杆,栏杆的石柱上雕石狮、石猴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逼真。殿身面宽、进深各三间,十字歇山顶。天齐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顶,殿顶脊饰及两山博风板、悬鱼、惹草皆琉璃制作,色彩艳丽。后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脊饰,吻兽齐备,皆为明代所作。……[详细]
阳城开福寺
  开福寺开福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明地址:阳城县城内始建于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后历代均有修建。开福寺原为三进院,现存大雄宝殿、献殿、戏台,占地面积1095㎡,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献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檐,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寺内建筑琉璃脊饰独具特色,除献殿因天灾而塌毁了部分琉璃外,其余琉璃脊饰均保存较好,尤其是戏台的琉璃有明嘉靖年号及工匠题记,从琉璃烧造工艺看,大雄宝殿和献殿均早于戏台,均是阳城乔氏琉璃存世的代表作。寺内存民国时期碑1通。……[详细]
下交汤帝庙
  下交汤帝庙下交汤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阳城县河北镇下交村始建于金大安二年(1213年),明清两代均有大规模修缮。庙为二进院,总面积2106平方米。前院很小,前为山门,后为马王殿。后院有戏台、献亭、成汤大殿。成汤大殿为元代所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寺内存石碣九方。……[详细]
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故居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陈廷敬故居为清代名相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城墙周长466.55米,占地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外城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城墙周长313.75米,占地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陈廷敬墓位于皇城村北2000米处静坪山上,占地16000平方米。有保存完好的康熙皇帝御书挽诗碑及10通镌刻康熙皇帝御制祭文的碑刻。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详细]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时代:明地址:阳城县城西北20公里芹池镇阳陵村简介:据清同治年旧志记载,寺建于后唐,原名福庆院,宋代改为泗州院,毁于真宗年间。天禧年间(1017——1021年)僧人法澄等重建,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赐额为“寿圣禅院”。寺内布局为二进院落,现存主要有大雄宝殿和琉璃塔,大雄宝殿为清康熙36年所建。琉璃塔为寺内主体建筑,八角十级,高约27米。塔身平直,收刹甚微。塔基为两层,皆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塔内中空可登。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上刻“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阳城琉璃匠人乔永丰男乔常飞乔常远”。2019年10月7日,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详细]
阳城文庙
  文庙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城内东南隅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灾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行了修缮,扩建大成殿为五间,增修了崇圣祠、东西庑和戟门等,包括孔圣庙、明伦堂和文昌宫。现仅存孔圣庙、房屋二十余间,为明清建筑。孔圣庙为二进院,面积约1000平方米。前院有畔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后院有大成殿、东西庑。主体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施琉璃瓦脊。九檩前廊式构架,下檐柱头斗栱五踩双翘,上檐平身科斗栱三踩单翘。脊檩下有道光十九年郭扬、王业重建题记。2019年10月7日,阳城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屯城东岳庙
  屯城东岳庙屯城东岳庙(第二批省保)时代:金地址:阳城县屯城村东的卧虎山脚下庙创建于金,明清时期均有修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庙坐北朝南,为单进四合院落布局。庙内建筑现仅存中轴线上舞台、正殿,两侧存垛殿、西廊房、钟楼。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占地面积1932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殿顶筒板瓦覆盖。建于一须弥式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高1.9米,长10.7米,宽8.6米,中间束腰石上浮雕人物、桥梁、花卉、云龙等图案。间柱石上各雕侏儒力士,为金代原物。大殿前檐廊柱为方形抹楞石柱,上遍刻游龙花卉图案。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直棂窗,斗栱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在东面第一间束腰石上刻有“泰和戊辰年(1208……[详细]
孙文龙纪念馆
  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思想超前,在阳城县寺头乡这片土地上开创了种植苹果的先河,给当地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他就是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孙文龙。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孙文龙纪念馆。景区地址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最佳旅游时间3月——10月开放时间8:00——18:00景区门票门票:免票交通信息自驾:1、太原方向的游客:二广高速(晋城口)--晋阳高速(阳城口)--阳杨线(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