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旅游景点介绍

121、格萨尔林卡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格萨尔林卡
  格萨尔林卡是我县AAA级景区之一,格萨尔林卡始建于2007年,总建面积约3150平方米。主雕塑格萨尔王基座长17米,宽11.6米,浮雕总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雕塑总高21米,威武雄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格萨尔雕塑。一期工程总投资246万元,站在格萨尔林卡可以俯瞰达日县全景及雄浑的黄河谷地。整个格萨尔林卡、珠姆广场、乃琼人工湖是遥相辉映的,寓意雄狮大王征服三界凯旋玛域、珠姆、乃琼手捧哈达、青稞美酒迎接英雄。……[详细]
阿达拉毛角城遗址
  阿达拉毛角城位于达日县桑日麻境内,距离县城130公里。阿达拉毛是格萨尔王的另一个妃子,阿达拉毛角城是用鹿角、野牛头牦牛角堆积而成的城堡。据查朗寺丹贝尼玛--说,在他20岁时曾来过这里,当时这里的野牛角、鹿角、牦牛角堆积的城堡有一层楼房高。在民主改革时期被毁坏。……[详细]
果洛和平解放纪念地
  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果洛工作委员会、西北军政委员会果洛工作团共200余名军政人员从西宁出发,前往果洛,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行军,于八月四日到达腹地达日县查郎寺,并于同月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结合果洛的特殊情况,在查郎寺召开了由三果洛地区各部落头人、宗教上层人士、各界代表共二百七十一人参加的联谊会,宣告果洛地区和平解放!升起了果洛草原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为了纪念果洛和平解放,铭记现实幸福生活之源,坚守未来兴旺之本,感念先圣,教育后人,兹立斯碑。纪念碑于2008年开工建设,占地总面积70.56平方米,碑高8.4米,象征八月四日果洛和平解放;碑基座高2.15米,宽8.4米,长8.4米,按当时主席台设计的,总造价46.2万元,碑上有三只和平鸽,象征三果洛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携……[详细]
白水河遗址
  白水河遗址 遗址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宗务隆乡白水村村东白水河岸边。遗址面积约5O×50米,文化堆积厚20厘米。地面散有诺木洪文化加砂红陶片。陶片较细碎,能看出器形的罐、盆等。在白水河村西,宗务隆乡德令哈水泥厂东也有一处相同的遗址。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东村诸遗址
  河东村诸遗址 河东村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在河东村附近有河东村东北、东台、东台北、河东村西等4处文化遗存。河东村东北遗址面积约250×100米;东台遗址在村东约1公里东台台地北部,与河东村西遗址的面积约100×100 米;东台北遗址在东台北近于台地北部边缘,面积约250×100米。上述遗址地面皆散布有杂骨、陶片及河卵石块。 所见陶片都为加砂陶,有素面及施划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缸、盆、瓮、碗等,从陶片观察属诺木洪文化。诸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只有东台北遗址清楚,厚约150×200厘米,其余皆未见文化层暴露痕迹。东台北遗址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塔温他里哈遗址
  塔温他里哈遗址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在青藏公路546公里里程碑北。塔温他里哈蒙古语为五个山包之意,小山包之间为一广场,山包上及广场地面皆散布有陶片、杂骨、石器、毛织物,但广场内较稀少。山包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及木柱房屋等遗迹。所见陶片有加砂陶素面及饰有席纹、划纹的双耳罐、缸、瓮、盆、碗等残片。毛织物有毛布、毛绳、毛带,石器有石斧、石杵等。从遗物观察,属诺木洪文化遗址。 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塘台遗址
  下塘台遗址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下塘台村北约1公里的台地上。台地北临黑河。遗址面积约140×100米,文化堆积不详。地面散布有卡约文化时期加砂红陶单耳罐、无耳罐、壶、大口瓮残片。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穆格滩遗址
  穆格滩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上洛哇村北穆格滩南坎沿。遗址处于穆格滩大沙漠边缘,被覆盖在细砂下,文化堆积不详,从地面散布的陶片范围看,面积约100×40米。所见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壶等残片,属卡约文化时期。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哇切吉滩遗址
  龙哇切吉滩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吉东村北。遗址面积约300×100米,文化堆积厚20-4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崖坎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内夹有杂骨、陶片。所见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单耳罐、壶等残片,从陶器观察属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乃亥遗址
  朱乃亥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朱乃亥台地西。朱乃亥系沙珠玉河北岸台地,台地较为平坦。遗址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不详。地面散布有较多的杂骨、陶片。陶片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壶、瓮、罐、鬲等。属卡约文化时期,遗址所在地现仍为荒地,保存较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群科加拉遗址
  群科加拉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群科加拉村。群科加拉村坐落在青海湖滨,村西有一条小沙沟河。遗址位于沟的东岸边,面积约70×5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河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层中夹有杂骨、陶片、鱼骨,其中以鱼骨较多。陶片多较细碎,能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双耳罐、无耳罐、壶等。从陶器观察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月落石崖遗址
  月落石崖遗址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海东村。月落石崖处于是湟源县与海晏县交界处,是日月山北端的余脉,海拔3300余米。山嘴南接日月山,东临湟水,西北为大山沟,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条形,山顶较为平坦。遗址位在山嘴中南部,面积约200×50米,文化堆积厚度不详。文化层裸露,地面见有灰土和直径140-150厘米,彼此相距约10米的圆形房屋居住面,系用胶泥掺细砂铺成,有的中间设有石块垒砌的灶。遗址东南边缘有长8米略呈弧形、残高60厘米、宽40-50厘米的用河卵石垒筑的石围墙。遗址地面散布较多的杂骨、河卵石、陶片。陶片多细碎,能看出器形的有加砂灰、红陶双耳罐、壶及大口瓮等。从陶器判断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遗存。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湟源元山遗址
  元山遗址 位于湟源县和平乡蒙古道村。元山坐落在药水河东岸,东南为村庄,北有大路,是座孤立的小山,因山上建有俄博又称俄博元山。面积南北250米、东西200米、高60米,略呈椭圆形。小山东北部土层较薄,部分岩石裸露,西北部土层较厚是遗址主要集中地。小山被开辟为绿化区,修建了许多宽窄不一的小阶梯,从山下到山上各阶梯崖坎皆暴露有灰层、灰坑、残灶、残墓葬等遗迹。山上到处可以见到散布的杂骨、碎石块、陶片及零星的石器等遗物。灰坑内除夹有杂骨、陶片外,有较多的羊粪灰烬,文化堆积厚50-100厘米。所见陶片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的加砂陶素面及饰有绳纹或彩绘折线纹、变形S形纹的双耳罐、壶、豆、鬲、瓮残片。石器有石斧、石杵、砺石器等。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莫布拉遗址
  莫布拉遗址 位于湟源县大华乡莫布拉村北莫布拉沟中段东岸山坡下。东北环山,西南为莫布拉沟,地段较狭窄,黄褐色土质并夹有碎石块。遗址东西宽最大处为40米、南北长150米。明清时作为葬地,80年代初遗址上部平为梯田,前沿又系农民取土处,近代墓葬布满在崖边上,破坏较严重。1987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湟源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中部靠南发现居住房屋4座、墓葬1座。房屋平面皆近似4×4米方形,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半地穴式,屋内地面用黄褐土铺垫,踩踏层次分明,周围用直径10-15厘米的木桩间隔约40-50厘米等距排列楔入地下,门向南开略呈内八字状,门侧及室内设有用河卵石垒砌的灶,灶旁放有残陶鬲和瓮;一种为地面式,居住面用胶泥混细砂铺垫,质地坚硬,地面前低后高略有坡度,屋内中间设有用河……[详细]
下石城遗址
  下石城遗址 位于湟中县多巴镇银疙瘩村西,志土河西岸。志土河是条全长不足4公里的由南向北流入湟水的小河,泉水量虽不大,但常年有水。遗址南靠志土河转嘴,北有条小沙沟,西是山坡农田,东紧贴志土河岸,面积约300×200米。遗址上原有用河卵石垒砌的方形石墙,面积略小于遗址。60年代时围墙尚整齐,70年代后逐渐因平整土地被拆去,当地农民将此围墙称下石城,现地面已不见痕迹,只在遗址的东北角覆盖土下尚保留有约3米长的墙基和一些河卵石。由于遗址大部被平整,中部文化层已裸露,西部尚存一部分未动,从未动部分的断面观察,被移动的土层达100-130厘米。从志土河岸边观察,原覆盖土厚约80-90厘米,文化层被移动尚不太大,遗址深层部位保存尚好。遗址地面散布较多的陶片、杂骨、碎块、河卵石及烧土块。断崖处暴露有灰层……[详细]
八寺崖遗址
  八寺崖遗址 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沟乡八寺崖村。遗址面积约200×150米,文化堆积厚40-120厘米,遗址处在村庄东部,大部压在村庄之下。村庄院墙及地面夹杂有陶片、石器、杂骨等遗物。部分院落中尚留有原貌,其余大部已为建庄院时被清除。遗址北部靠山坡处形成2-3米高的断崖,断崖上暴露有灰层及残墓葬与人骨。建造庄院时曾发现许多墓葬及完整的陶器、石器。调查时曾经征集陶器10余件,石凿、石斧各1件。从陶器看,此遗址为卡约文化上孙类型。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尼遗址
  新尼遗址 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贾加乡安中村北。遗址面积200×150米,文化堆积厚50-80厘米。地面散布有较多的陶片,能辨出器形的有双耳罐、壶、瓮、鬲等。属卡约文化上孙类型。此遗址面积较大,遗物丰富,保存良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鲍下藏村遗址
  鲍下藏村遗址 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直岗拉卡乡鲍下藏村南、黄河南岸第二台地上。遗址分为东西两区。1991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李家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揭露面积850平方米。清理出以河卵石为建筑材料的遗迹6处,墓葬8座。以河卵石为材料的遗迹中,有3座房屋,房屋墙壁用石垒砌,房屋大小不一,有单室与双室之分,最大的一座长10米、宽2.6-4米、残高0.6-1.2米,分大小两室,小室内设有灶,大室内设火膛,火膛长径2.4米、短径1.2米,膛壁红烧土厚8-10厘米,内为较坚硬的白灰烧土。房屋墙外东北侧排列数个柱洞.此房屋周围还分布着23个圆形或椭圆形窖穴,窖穴为直壁,平底或圆底,有的还在坑壁上砌以石墙,窖穴内有大小不一的石块、陶鬲、陶壶、石器等。 8座墓葬都是长方形土……[详细]
达拉卡遗址
  达拉卡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黑城乡拉公麻村南约200米处。达拉卡是一处大山余脉的山嘴台地。遗址东西为大沙沟,南连山地,北为山坡。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30-13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河卵石。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及灰坑内夹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红烧土块。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的加砂陶素面或饰绳纹、锥刺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壶、盆、瓮及少量的彩绘回纹双耳罐残片。遗址在平整土地时覆盖土及上层文化层略有扰动。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土庄遗址
  白土庄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德加乡白土庄村。遗址面积约80×80米文化堆积厚30×150厘米,遗址部分被压在村庄之下,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坑。遗址东部有一条长20余米、宽1.5 米的“V”字形灰沟,灰坑中及灰沟内有大量的陶片、碎石块、杂骨及零星石器。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遗物,可看出器形的陶片有加砂陶素面双耳罐、腹耳罐、大口瓮、 豆、鬲等,石器有石磨盘、盘状器、石斧等。此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