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玄武区旅游

玄武区旅游景点介绍

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位于钟山北麓、王家湾附近。1932年由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筹建。安葬着100多名为国献身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及援华的前苏联、美国飞行员。抗战中为日军所毁,1995年修复。票价:免费开放:09:00-16:30(周一闭馆)网址:http://www.zschina.org.cn/电话:025-84431174交通:313路/抗日航空纪念馆站地址:紫金山北麓……[详细]
范鸿仙墓
  范鸿仙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园东蚂腰东坡处。原墓的规模很大,有牌坊、墓道、祭堂、碑亭等,抗战中被严重毁坏,范鸿仙墓在十年--中又被彻底毁坏。1972年10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着手修复范鸿仙墓。同时,将范夫人、老同盟会员李真如的遗骨由汤山坟头移来合葬。范鸿仙,名启光,字鸿仙,188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08年春,范鸿仙离家赴上海投身革命运动,并加入同盟会,与章炳麟、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等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范任主笔,他以“孤鸿”为笔名,经常撰文鼓吹革命,提倡共和,揭露清王朝的黑暗腐败,被中外反动派视为眼中钉。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时,范鸿仙亲自到芜湖,发兵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日本。1914年,他受孙中山之命.由日本返回上海发动反袁军事斗争。……[详细]
  南京地质调查所陈列室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700号的南京地质博物馆。该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地质陈列馆之一。1913年,在章鸿钊的倡议下,章与丁文江、翁文灏等人在北京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并招收学员,着意培养地质学科的新人。鉴于当时日寇步步紧逼的凶焰,翁文灏又积极奔波筹划调查所及陈列馆的南迁。1933年,由翁文灏出面筹划、募捐,购买了当时称作水晶台的地皮(即今南京地质博物馆至南京熊猫电子集团的范围),建造陈列馆大楼及图书馆等房舍。1935年8月竣工后,北平地质调查所迁来南京,并易名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在新建的展览大楼建立了地质矿产陈列馆。该馆主楼是一座具有德国风格的四层大楼,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童寯设计,建筑面积二千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对称式构图,红砖饰面,并呈现有规律的图案。主楼内除底……[详细]
国民大会堂旧址
  南京人民大会堂即原国民大会堂,坐落在长江路264号(前林森路),坐北朝南,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连屋面平顶及地下室共5层,配有冷暖气、消防、通风、水电、卫生等设备,正面呈凸型,内厅走廊宽畅,厅顶呈拱型,与一墙之隔的江苏美术馆浑然一体,交相辉映。墙体为斩假石,门楼上方镶嵌有“人民大会堂”5个斗大的金字,显得古朴而又端庄。大会堂建成于1936年5月5日。1935年9月,孔祥熙等与委员提出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堂,可以国立戏剧音乐院及美术陈列馆充用,得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同意。所拟的建筑计划及一切设备均要适合国民大会堂之用,将来既可作为剧院,又可为会场,一举两得,不致浪费。1935年11月20日,国民大会堂筹备委员会当众开标,最终得标者为上海陆根记营造厂承包商。由陶记工程事务所建筑工程师李宗侃设……[详细]
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号称”华东第一商圈”的新街口,在广场的东北角上,有一幢近似正方形的灰白色西式古罗马风格的五层建筑,与周围喧闹的环境相比,显得那么浑厚凝重,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感和艺术感。这就是1990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为近代优秀建筑的原民国时期交通银行南京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简称京行,它坐落在新街口广场东北角的中山东路1号,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市分行。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总行设在北京(1928年迁到上海),在国内外设有分支机构。该行以协助发展全国实业为其专业范围,经营工矿交通及公用事业贷款。1910年开始在南京马府街设立江宁试办分行,简称陵行。此后,行址屡有变迁。1935年迁至新街口新址办公,称为京行。新街口建筑于1933年由上海缪凯伯工程司(MiaoKayPahConsultingCo.……[详细]
航空烈士公墓
  航空烈士公墓,最早建于1932年,是由当时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为纪念所属在北伐以及淞沪抗战中阵亡的空军飞行员而兴建的。1931年8月,航空署署长黄秉衡呈请在南京东郊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附近修建航空烈士公墓,当时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考虑到紫金山南麓,难以辟出空地,便在紫金山的北麓王家湾附近辟出50亩地,作为航空公墓的墓地。航空烈士公墓的原始设计方案由金陵大学建筑系的邱德孝教授设计。于1932年动工,总造价达2.6万元,由航空署改组的航空委员会和从社会募捐提供,蒋介石为此捐款3000元。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于同年8月建成。公墓的主要建筑由牌坊、东西庑、碑亭、祭堂、纪念亭、墓茔以及纪念塔等地面建筑构成。其中纪念塔为方形,在塔的顶端是一座雄鹰的雕像,象征着烈士不屈的英灵。在祭堂的后面以及两侧辟……[详细]
励志社旧址
  在中山东路和黄埔路交叉口的东北一侧,有一处占地56000多平方;米的宽敞院落。据《明史》记载,这里曾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西花园旧址。当年朱元璋征集30万兵工兴建明故宫,此为存放食品和水的仓库,又名“西苑水晶台”。如今水晶台已是荡然无存,透过铸铁雕花的铁围栏,院落里翠绿的草坪上,自西向东呈“品”字形横亘着三幢古色古香坐北朝南的巨大宫殿。这组建筑就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励志社总部的所在地。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左右,是蒋介石效仿日、美军队建立的一个军官俱乐部性质组织励志社在当时被戏称为是“尖、卡、斌”机构,为什么呢?因为励志社虽不是国民党正式党政机构,却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不大不小是为“尖”;它只是个后勤服务部门,却由蒋介石亲任社长,社员也多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不上不下是为”卡”;励志社的工作人员……[详细]
中央体育场旧址
  中央体育场旧址位于玄武区大栅门,今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该工程是当年全国最大工程之一。它包括:田径、游泳、篮球、网球、国术、跑马等赛场。大都设计于1931年,竣工于1933年,由基泰工程司设计,利源建筑公司施工建造。主体建筑田径赛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水泥粉饰,以民族形式的细部装饰为特征,其它赛场进出口均采用民间牌楼形式。1930年,自杭州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召开之后,蒋介石提出要在南京修建一座大规模的中央体育场,作为以后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同年4月,国民政府为筹备1931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运动大会,组织筹备委员会。筹委会拟建造一座体育场,经国务会议指定,以中山陵园界内。灵谷寺南部1200亩土地为全运会体育场场址,这就是后来的中央体育场。田径赛场是中央体育场的主要建筑,位于全场东南方,……[详细]
中央研究院旧址
  中央研究院旧址,原国立中央研究院(1928年6月-1949年4月)是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直隶于国民政府。1928年6月中央研究院成立后,陆续按学科分科设置各研究所,到1937年抗战发生时为止,已设立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心理、社会科学及动植物等十个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江苏省科技厅所在地。总办事处大楼坐北朝南,是一座仿明清宫殿式的建筑。大门两侧及围墙东侧共建有三座方形攒尖顶警卫室,其风格与大楼一致。大楼建于1947年,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建筑师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建造。大楼高三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筒瓦,梁枋和檐口部分均仿木结构,漆以彩绘,清水砖墙,花格门窗,建筑外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大楼建筑平面呈T字形……[详细]
北极阁气象台旧址
  北极阁是南京城内的一座丘陵,又名钦天山,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因刘宋时山上建立日观台而得名。北极阁是南京城内的一座丘陵,又名钦天山,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因刘宋时山上建立日观台而得名。古名“鸡鸣山”,因形似鸡笼又名“鸡笼山”,明时“国朝于山巅置仪表,以测玄纬,名观象台,更名钦天山”。南朝时为皇家苑囿。明洪武十八年复建观象台。清康熙七年,清皇室将观象台天文仪器全部运至北京,建“万寿阁”、“御碑亭”。1927年,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同年在此建立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发祥地。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选出81位院士,在北极阁举行了第一次院士会议。南京到了近代,原钦天监在山上所设观象台……[详细]
国立中央大学旧址
  中央大学旧址分散于现南京、重庆、成都等地。1928年5月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设文、理、法、工、农、医、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松林坡,借用重庆大学校址办学,后又在的柏溪建设了,抗战胜利后。1949年8月8日,南京解放,由于南京不再是首都,接管委员会将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沿用至今。……[详细]
天堡城遗址
  天堡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内,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峦顶和该峰西北麓龙脖子上,用当地坚硬的虎皮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天堡城,地堡城两座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等以及东南方向麒麟门,上坊门等入侵之敌。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与湘军对垒,湘军亦是于1864年首先攻陷天堡城后才攻陷南京。天堡城现存西,南,东三面。……[详细]
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
  现为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兴建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1933年4月,在国民党元老、著名学者蔡元培的倡议下,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办公地点设在北极阁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在人才和经费上对博物院支援良多。院舍工程进行一年多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敌机对南京频繁轰炸,一日数惊,建筑工程不得不于8月底停下来。抗战期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连同所属的文物,迁往四川、云南等地,几经迁徙,于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南京。日寇占据南京期间,在博物院设有防空总机构,对已完成的部分大加改造,并破坏多处,损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被正式命名为“南京博物院”。50年代初,人民政府又拨款对博物院的建筑作整修、增建,至此,博物院的第一期建筑工程才算最后完成了。南京博……[详细]
古天文仪器
  紫金山天文台于1929年由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筹建,1934年底落成。由我国天体物理学家、第一任台长余青松亲自勘测设计并主持施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天文台。1950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至今。这里完好地保存了明清两代天文学家实测所用的5件古代天文仪器。其中明代正统年间铸造的浑仪、简仪和圭表最为珍贵,它们是现存的国内外最大的古代青铜天文仪器。浑仪,是测量星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的仪器,是中国传统的测天仪器。据研究,在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初年,就已经有了原始的浑仪。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洛下闪曾制作过浮仪。随着时代的推移,浑仪的制作越来越精密,结构越来越合理、适用。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天文学家李淳风创造了由3层同心圆环组成的浑……[详细]
定林寺摩崖题刻
  南京钟山下定林寺位于钟山南麓玩珠峰,在独龙阜之北今明孝陵的西北一带。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元年(424),当时规模很大,一些名僧亦曾留住该寺。但由于寺庙濒临溪涧,地势低下,很快就被废弃。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高僧宝志西逝,梁武帝“以铖二十万,易定林寺前岗独龙阜,以葬志公。“下定林寺的范围被大大缩小,到了宋代,称定林庵,亦称定林院。1975年10月,在下定林寺遗址之后的岩璧上,发现了一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名的石刻,全文曰:“乾道乙酉(1165)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共20个字,楷书,书体洒脱秀美。记载1165年,陆游从镇江调往隆兴军(今江西南昌)任通判,途经建康府(今南京)冒雨独游钟山的事。陆游的题名石刻,使我们了解到定林寺与昭文斋的变迁,并为我们查访下定林寺遗址提供了较为可靠……[详细]
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东傍钟山,南凭秦淮,西据石头(即清凉山、石头城),北控后湖(即玄武湖),自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开工兴建,至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完成,历时二十年零四个月之久。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目前,人们习惯所称的“南京城墙”,实际上是南京明城墙的京城。南京城墙长达35.267公里,高度一般在14米至21米之间,最高处达25米,可谓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城垣。南京城墙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砌筑墙身,以糯米汁拌石灰浆作粘合剂,十分坚固。沿城有垛口(雉堞)13616个、窠棚(堡垒)200座,均为御敌之用。沿城-尚有数十米宽的护城河,可谓“金城汤池”。南京城墙的城门历称“内十三、外十八”。内城(即现存南京城墙)明初原开13座城门,即正阳门、通济门……[详细]
李文忠墓
  李文忠墓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乡蒋王庙村,距太平门约1公里。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泗州盱眙人(今属江苏),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墓座北朝南,正对钟山,居于小山坡顶部。有三个土冢,其中较大的墓冢前立一墓碑,正中楷书阴刻“明岐阳王神道”,款署“清光绪二十二年仲春月吉日立”,“管带老汀中堂十八世嗣孙永钦重修”。碑高1.5米,宽0.58米,厚O.18米。其余两个墓冢当为李文忠家族墓。墓前神道石刻尚存石望柱二,高3.6米,周1.6米,柱顶饰火珠,下承莲托。柱础下方上圆,有仰莲纹饰。石马一,旁立一马官,着朝服,系带戴冠,马高1.7米,在其东侧弃置一半成品的石马坯。石羊二,呈跪卧状。石虎二,呈蹲坐状,身饰虎斑,各高1.4米。武将二,各高2.65米,戴盔,头发露于盔外,……[详细]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在南京太平门外钟山第三峰下白马村。常遇春,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开平王,谥忠武。墓前原有石刻规制较大,与徐达墓前的规制相近,今已残缺不全。现仅存石望柱一,高2.8米,呈八面形;石马二,高1.9米,旁有马官,其中一马官头已残,马鞍四周有缠枝花饰带,中间海棠形曲线围成的图案中,镌刻有精美的云龙纹样,十分精细;石羊二,高1.05米;石虎二,高1.25米;武将二,高2.5米;墓碑一,系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所立,上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十六世至十九世裔孙所立。墓冢曾修缮二次,现墓堆四周用块石垒筑,直径9.5米,高2.4米。墓边有柱础数只,当为享堂遗物。1988年夏,为建造城东干道,将常遇春墓石刻全部向墓堆同一方向进行了移位。……[详细]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革-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详细]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1912年南京市长江路包括宣誓厅、办公室、起居室等总统府位于长江路292号。这座建筑规模宏大,清代时作为两江总督衙署。太平军定都南京时,在此修建天王府。湘军攻克天京,一把火烧掉了天王府,只保留了中心建筑“金龙殿”、西花园内的石舫等。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此办公达90余天。蒋介石在抗战前后长达14年内,以此为国民政府总统府。来到总统府的大门前,门楼上方高大的旗杆直插云霄,门楼横帽上“总统府”三个大字烁烁发光。正前方的总统府大厅,正中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字匾额,这就是当年天王府正殿金龙殿的遗址。金龙殿上重檐圆顶,栋梁涂以赤金,绘有龙凤图案,四壁还画有龙、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