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玄武区旅游

玄武区旅游景点介绍

121、夕佳楼
夕佳楼
  位于水池西侧,与忘飞阁隔水相对。傍晚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小楼,景色绝佳,因而得名。该楼为卷棚重檐两层建筑,三面临水,楼外走廊环绕,有鹅颈背式靠椅伸入水中。楼上四面均为中国传统式的镂花窗。屋脊高高翘起,灵秀而雅致。与其它园林建筑不同的是,夕佳楼虽名为楼,但本身并没有设楼梯。如需上楼,要通过一座天桥,这座天桥建在楼外,距楼数米。穿过一木门,再沿着西花园的云墙上楼梯,始能到达天桥,过桥方能入楼。类似的建筑风格在江南园林中是常见的,但如此上楼却不多见。……[详细]
孙中山起居室
  建于1909年。小青瓦木结构硬山顶,两层中式建筑。原为清朝两江总督署高级幕僚的住所。1912年1月至4月,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即在此居住。楼上是卧室和办公室,楼下是会客室和餐厅,另有侍卫室和厨房。长子孙科、孙中山夫人卢慕贞携女孙娫、孙婉来到南京时,也在这里与孙中山共同生活。3月25日卢夫人离开南京,两女托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照看。直至4月3日孙中山离任。院内一对汉白玉金鱼缸,为海外华侨赠给孙中山的。……[详细]
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在熙园西侧,是1910年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造的西式花厅,典型的仿法国文艺复兴式样。建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外面再加以粉饰。单层七开间,朝南有一外走廊,有十二座拱形落地窗,拱的上部中央均嵌拱心石,下为铸铁空花栏杆。房屋基座有一米多高,正中抱厦向南突出二米多,顶部饰有山花,东南西三面各有一拱形门。正中间是穿堂,一般作为衣帽间。西边一大间,为两江总督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处。孙中山曾在此举行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东边第一间是小会议室,兼作会客室。第二间是办公室,后来孙中山曾在此办公。最东边一间是休息室,曾作为孙中山工作之余小憩的地方。该建筑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以及北洋军阀时期的江苏都督府督军署等。国民政府成立后,也曾作为蒋介石办公室、国民政府参谋部-、总统府军……[详细]
南京梅庵
  在今东南大学教学区内,北临北京东路,西临进香河,南临六朝松,为了纪念我国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书画家李瑞清而建。梅庵始建于1914年.当时建有3间茅草平顶的平房,暗红色的水泥墙壁,古朴而略嫌简陋。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上 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整个建筑物既有西式风格.又有中式风采。在梅庵正面,有著名文史学家柳诒徵于1947年6月9日题写的“梅庵”匾额。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江西临川人。辛亥革命时,李瑞清任清布政使,助总督守南京城。南京光复后,他将公款上交军政府后即去上海闲住,以清道人自居,靠出卖书画的收入生活。李瑞清殁于民国八年(1919),学生们爱其师长,将其迎葬南京牛首山下,并建清道人祠数间以祀之。因李瑞清喜梅,故在墓地植梅三百株。……[详细]
  该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的杨廷宝先生1934年设计,1935年2月动工,次年7月落成。党史馆坐北朝南,四周布置花园和警亭四座底层有大小办公室、会议室和史料库房,二、三层为陈列室。来宾参观由大台阶直达中间礼堂,遂至两侧陈列室参观。陈列室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尤其库房部分采用特制防火钢库门和空气调节设备,以期严格保护所藏史料。建筑内部装修以菱花门窗,天花藻井,沥粉彩画,外观为重檐歇山宫殿式建筑,庄重宏伟。解放后改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集全国主要史料珍藏于此。1991年,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详细]
  在中山东路313号,现南京军区档案馆。大院内正中央,有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这就是它东望南京博物院,西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因其位置大致在明朝皇宫内的文华殿遗址上,故俗称“东宫”。此组建筑平面布置和建筑外形都与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办公楼相同。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占地面积5.78万平方米,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建筑师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建筑是由一组仿宫殿式建筑及围墙、大门、警卫亭组成。主体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歇山高三层,绿色琉璃瓦;仿木斗拱,红漆圆柱,梁额彩绘,棱花门窗。外墙面用深黄色缸砖砌筑,坚固美观。在建筑物的东南墙角处还镶嵌着一块当年的大理石奠基碑,碑长约0.66米,宽约0.44米,上竖刻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题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奠基纪念 ……[详细]
  35号为砖木二层楼房,一楼为董必武的办公室、卧室和廖承志的办公室兼卧室;二楼分别是钱瑛及李维汉的办公室兼卧室。……[详细]
  30号为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居住处,西式二层小楼,坐北朝南,红瓦青砖,坡面屋顶,门窗、栏杆均为白色油漆,显得典雅、清新。院内还保留当年的石榴树、翠柏、铁梗海棠等。……[详细]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办事处原址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东端梅园新村17号、30号和35号。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举行和平谈判,此处为中共代表团住地。在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宣布和谈破裂以后,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最后一批人员于1947年3月7日返回延安,临行前深情告别南京人民:“再见之期,当不在远。”梅园新村这三座建筑,经历了国共南京谈判这一段不平凡的岁月,留下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及其战斗集体的足迹,成为人们向往关注的地方。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办事处原址现已建成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90年,梅园新村兴建了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并落成周恩来的全身铜像。陈列馆序厅中央是一座大型汉白玉浮雕,雕刻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详细]
变星仪室
  变星仪室一座,面积25.52平方米,高四层,上部圆顶直径四米,内设100mm罗氏式变星照相镜一具,下部有研究室、暗室等。仪座高十二米,方形中空,这样可以把日光从塔顶反射到塔底,预备日后增设太阳分光仪之用。变星仪室圆顶由天文所金氏和宏记土木模仿小赤道仪圆顶自己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21日春分。碑文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题,在1966年被毁。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严济慈于1984年紫金山天文台50年台庆时重新书写的“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春分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变星仪室奠基纪念”。……[详细]
赤道仪室
  赤道仪室一座,6间,面积106平方米天文观测室,不仅气势雄伟,造型精美,给人一种学术研究机构的庄重之感,而且自远处看去,又颇具有中式建筑的特色和韵味。……[详细]
子午仪室
  子午仪室一幢,5间,面积113.95平方米;紫金山天文台子午仪室是紫台最早落成的建筑,为安设子午仪而建。下层有一地下室,安设电气主钟二具,这是因为天文钟和子午仪关系最密切,放在一起最是相宜。地下室用木屑填实四周,温度终年不变。子午仪室活顶、活窗由上海远大铁工厂根据瑞士制子午仪工厂附来的图纸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21日夏至。碑文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题写。……[详细]
133、武庙闸
  玄武湖烟波浩淼,水量丰富,然而这千顷碧水何以泄出?循着南岸城墙根下寻觅,终于解开了这谜底,武庙闸就是玄武湖主要泄水口之一,也是湖水通过闸口进入城内珍珠河的主要源头。闸口的流量可达4立方米/秒左右,该闸对南京城区的水系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东吴宝鼎二年(267),孙皓在此开城北渠,引湖水入城,当时称作“北水关”。刘宋大明三年(459)又在此开“大窦”,引水入华林园的玄渊池,复贯穿宫液。明建南京城墙时,将原有水关扩建成大闸,称“通心水坝”。该闸闸身呈方形,长宽各25米,方进深度为85米,穿城而过的涵管称作“灵福洞”。该闸原有两个进水口,为减缓湖水的流速,闸口水道建成“之”字弯曲形。在闸口下方安装了两套双合铜水闸,每套闸方形,边长1.30米,厚0.5米,呈上下阴阳状。下合装在条石砌成的方框内,内凹有……[详细]
仇成墓石刻
  仇成墓位于太平门外白马村,明开平王常遇春墓北。仇成,安徽含山县人,明代开国功臣之一。初随太祖攻安庆、守横海、征平江,屡树功绩。洪武三年,任佥大都督府事,镇辽东。而后西征再立战功,封安庆侯。洪武二十年为南征副将军,讨平容美诸峒,续征云南,功绩显赫。洪武二十一年 (1388)病故,赐葬钟山。追封皖国公,谥庄襄。仇成墓现存有石翁仲一,石虎、石马及马夫各一对,石刻雕凿精美细致,保存尚好。……[详细]
135、吴桢墓
  吴桢是吴良的弟弟,原名国宝,朱元璋赐名祯,曾与吴良一起守江阴,败张士诚,讨方国珍,擒陈友谅,战功卓著,被封为“靖国公”。因他曾奉旨率舟出海,追搏倭寇,获其兵船,献俘京师,此后,常往来海上巡弋,总理军务数年,所以洪武十二年他病死后,被迫封为“海国公”。吴良和吴桢在鸡笼山功臣庙中排列第十五、十六位。吴良、吴桢墓都在钟山北麓现南京电影机械厂内,相距很近。吴桢墓在南,地面尚有石马、石羊、石虎、翁仲各一对,墓室也已在1983年被清理过。吴氏兄弟墓前石刻比较完整,镂刻精细,神态逼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明初石刻艺术精品之一。……[详细]
136、吴良墓
吴良墓
  吴良,安徽定远人,原名国兴,朱元璋赐名良。他随朱元璋起兵于濠梁,最初为帐下先锋,洪武三年封江阴侯。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楚争雄,命吴良镇守江阴,使盘踞在苏州的张士诚不敢乘虚侵犯金陵,从而保证了朱元璋对陈友凉战争的胜利。朱元璋称赞他:“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后来,他又率兵到广西平蛮,屡建战功。洪武十四年病死,追封为江国公。吴良、吴桢是兄弟二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两墓相距很近。吴良墓在北,墓室已在1965年被清理过,现地面上尚有翁仲、石虎、石羊各一对,龟趺座一只。……[详细]
方城明楼
  方城又叫宝城、明楼。俗称“梳妆台”,位于升仙桥北7.8米处,它是孝陵地宫前的一座大型建筑。方城以巨型条石垒砌而成。方城高16米,东西长75米,南北宽31米,方城下部为高2.4米的石须弥座,束腰部分刻以绶带文和方胜文。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有一条由54级石阶组成的隧道。隧道上作券顶,两侧底部为石刻须弥座式,幽深华美,独具匠心。隧道原先前后有门,现仅存门臼石等遗迹。方城上部为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 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为正面,开券门三孔,东、西、北三面中部各有一券门,楼内地面以方砖铺地。明楼原有顶,覆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十分壮观,现仅存四壁。楼上的砖刻花纹,十分精美。墁地方砖及水磨砖墙脚均为明代遗物,明楼前面和左右均有短垣围护。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详细]
138、孝陵殿
孝陵殿
  孝陵殿即孝陵享殿,在御碑亭后,方城之前。原为重檐九楹,进深5间的宏伟建筑,建在三层石砌须弥座台基之上,两侧还有庑殿数十间,是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它落成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殿上金榜“孝陵殿”三字。明、清时,中奉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神主;太平天国革命时,此地为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战场,孝陵殿毁于兵火。我们从现存的享殿台基上的五十六个大型石柱础来看,当时享殿规模,远比北京昌平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明代孝陵殿遗物——三层殿基,上有龙凤纹云柱,绕以石柱,嵌以栏板,雕刻精细,气象万千,与北京故宫太和殿露台石栏相似。殿前后均有石陛一通,浮雕云龙、天马行空、日照山河等图案。这两块石陛尚存。孝陵殿原有附属建筑,有神宫监、具服殿、宰牲亭、燎炉、雀池、水井等,亦于咸丰三年毁于兵火。……[详细]
139、御碑亭
御碑亭
  御碑亭原为孝陵之中门,原来也是五个门洞,后毁。清朝初年改建为碑亭,三开间,人字顶,红墙小瓦,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为歇山顶建筑,因亭中树有清康熙皇帝玄烨所题“治隆唐宋”以及乾隆皇帝题词的碑刻而取名为“御碑亭”。亭内立有5块石碑,正中一块上刻康熙皇帝于1699年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治隆唐宋”4个鎏金大字,该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碑两侧,还有两块立碑,乃乾隆皇帝南巡谒明孝陵时的题诗。东面一块碑高 2.71米,宽1.18米,座高0.87米,西面一块比东面略高一些。诗全文分别是:嬗谢都关天运乘,攘除非自本朝兴;代为剪逆当方革,岂是因危致允升。常禁里民阑采木,还教卫户谨巡陵;省方近抚前王迹,殷鉴惟怀惕倍增。金陵莅止为巡方,展谒龙蟠奠桂浆;保护遗规崇胜国,绍承家法礼前王。开基洵是过……[详细]
文武方门
  文武方门为孝陵之正门,原有五道,三大二小。大门内为中门,中门里有神帛炉,左右有庑,中门外左边是屠宰祭奠牲畜的宰牲亭,右边是皇帝祭奠时更衣的具服殿。这些建筑毁于咸丰年间兵火,清同治年间重修时,改为一道门,气魄小多了。方门两边有短垣左右伸出,向北包围,将碑殿、享殿、明楼(宝城)等均包入其内。方门上嵌有长方形条石一方,两边刻云龙纹,中刻“明孝陵”三字,字径0.51米,石匾高1.07米,长1.99米,为曾国藩书。文武方门东墙南侧,立“特别告示碑”一块。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帝国主义分子到处搜掠和破坏我国名胜古迹。为保护明孝陵,宣统元年(1909),由两江洋务局道台王氏和清江宁知府杨氏刻立此碑,碑文用日、德、意、英、法、俄6国文字刻成。碑身分为6格,每格一国文字,此碑高1.5米,宽0.63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