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旅游景点介绍

  北京西路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北京西路3号,年代为民国。北京西路3号民国建筑是--约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将原来设在中亚村(今白下路)的总领事馆搬迁至此办公。抗战胜利后,作为敌伪财产被国民政府没收用作外交部宿舍。原有西式楼房3幢,西式平房四幢,占地面积8494.58平方米。南京解放后,这里为南京市消防大队所在地,楼房、平房先后拆除,现仅剩3号院内1幢点式楼,占地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该楼坐北朝南,高四层,大楼正面设有八字形砖砌楼梯,直通三楼,在八字楼梯下方设有一门,各层布局大致相同,办公室分布在楼梯四周,北立面建有外走廊,每层设四根砖砌方柱,屋顶为砖木结构人字屋架,外墙面用水泥砂浆粉刷,门窗外侧加水泥装饰护套,外廊柱面、门头塑花及栏杆的细部……[详细]
  天竺路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天竺路3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天竺路3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冬瓜市20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南冬瓜市20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南冬瓜市20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宁夏路2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宁夏路2号,年代为民国。于佑任公馆旧址乃冯玉祥部之军长冯云亭在三十年代以冯华堂的名义购地置建,于佑任自1946年5月直至去台湾在此居住。这是一座闹中取静的庭院,主楼为西式三层洋楼,总建筑面积662.3平方米,宅内设施齐全,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三层,粉色外墙,尖顶,青平瓦屋面,钢门钢窗,一楼带内廊,二楼带阳台,三楼老虎窗采光,另有2幢平房,整个院内花草繁茂,院大宅大,环境及房屋保护均很好。2006年6月,宁夏路2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行政院长官邸位于鼓楼区中山北路254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行政院长官邸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东瓜市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南东瓜市3号,年代为民国。该建筑为一处独立院落的西式风格建筑,楼高三层,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坐北朝南,墙内建有壁炉,人字形坡架,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现为古南都饭店经理办公室用房,保护状况较好。据查,该建筑原系张光析(此字有误,等作重查)在南京的私产,后转卖给荷兰驻中华民国大使馆作为馆舍。2012年3月,南东瓜市3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门北街33号,是南京地区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始建于1931年。这座旧址不仅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中国早期广播事业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占地面积约为65224.6平方米,现存两座发射塔、一座发射机房以及若干座办公用房。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保持着典型的民国建筑特色,具有钢混结构,中部为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两边低,相互对称,外墙为紫砂色面砖。这座旧址在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时,最早发出了解放的信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2年3月,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标营门
  这里的城墙历史上是没有城门的,是1996年为开通后标营路,建月牙湖大桥把城墙破出一个口子,为将中断的城墙串联起来,增加了城墙的完整性,2009年建成该门。……[详细]
华严岗门
  2007年10月1日,南京察哈尔路西延工程顺利竣工通车,丁山脚下的明城墙由此多了一座新的城门:华严岗门。这座新城门是在明城墙坍塌缺口处修建的,一方面被改造成察哈尔路西延段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被乘机改造成完整的城门。华严岗门共有四拱,中间的两座拱门高度为9.38米,外侧的两座拱门略小,拱券高度为6.22米。华严岗门就像一座“城墙天桥”,市民可以在上面行走,由于打破了城门规制,引起了诸多争议。……[详细]
10、新民门
新民门
  新民门,位于明代钟阜门与金川门之间。1932年,在城墙打开豁口,因资金不足城门未建。1934夏,建成城门。保留至今。……[详细]
11、清凉门
清凉门
  清凉门,位于南京城西,坐东向西。东至石城门界,西至定淮门界,两界之间长725丈。洪武六年(1373),置清凉门兵马司驻守。洪武十二年(1379),改清凉门为清江门。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仍然称“清江门”。到了明万历三年(1575)的秋天,家住南京洪武街的学者顾起元回忆他10岁时,见到这座城门外建有一座当年朱元璋渡江纪念性“建筑”的桅杆一根,“每岁祭之,遂为常制,一兵世守”。“高仅可丈五六尺,一木栏围之,置地上,后不复见矣”。关于朱元璋渡江的船,还有另外一说:当年朱元璋与徐达渡江时,船夫一边掌舵,一边大声喊着号子:“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朱元璋听了大喜,“与达蹑足相庆”。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给船夫的侄子作了官,还把当年乘坐的船全涂上红色,称之为“满江红”。不过,顾起元提到……[详细]
八字山碉堡群
  八字山碉堡群位于中山北路挹江门右侧的八字山上,原为四望山,(民国时期改名为八字山)其碉堡群,始建于民国时期,现保存7个较为完整的旧式碉堡群分布于八字山周围,依山而建,地势较高。该碉堡群均为钢筋水泥结构,高低、深浅、长短各不相同,一般都在宽8米左右,长10米左右,高出地面约2米左右。该碉堡群作为战时军事设施,建国后已封闭,是日本人建造还是国民党建造,尚无证据。目前,该处已建设改成为“八字山”军事文化主题公园,免费向全市开放。……[详细]
和记洋行厂房、机房旧址
  1911年,英国伦敦“合众冷藏有限公司”(又名“万国进出口公司”)老板韦斯特兄弟派大班马凯司(Mackeiyie)、买办韩永清、罗步洲到南京,在下关金川河两岸一带征地600亩,筹建“江苏国际出口有限公司”俗称“英商南京和记洋行”,简称“和记洋行”、“和记蛋厂”,当时英国“合众冷藏有限公司”也是中国当时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在中国创建有多个洋行,统称和记洋行,其中以南京的和记洋行规模最大。也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1912年建成厂房,1913年正式开业,下设制蛋厂,杀猪厂,宰牛厂,鸡鸭加工厂,冷气库等。下关宝塔桥地段金川河南岸,东至二仙桥,西至--口,均为和记洋行所占。和记洋行建筑,由姚新记营造厂承建,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多数保存至今,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四至六层建筑物有多座, ……[详细]
  位于原下关区花家桥7号。主楼为3层砖混结构,坐北朝南,楼梯设在外,有后院;另有附属建筑2座。据说该建筑曾经为国民党参议院的官员居住。现产权属于下关电厂,有4户人家居住。……[详细]
  花家桥8号民国建筑:民国时期住宅建筑遗存。位于原下关区花家桥8号。现存建筑二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小楼。二栋建筑东西一字排开,中间共用一院门,院门上有“锦庆里”字样。该房产抗战前原为李家和所置,后被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所有,现仍被作为铁路女员工宿舍之用。……[详细]
海军南京医院旧址
  位于原下关区龙江路30号。该医院始建于1930年,现存有多幢建筑,有住院用房、办公楼、停尸房、门房等建筑,原有一座瞭望塔现已拆除,格局基本保存完整。其中有一幢办公楼为某部队使用,该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有回廊和拱形柱廊。瞭望塔为钢架结构,高23米,面积约16平方米。其他建筑现仍为七二四所和海军学校居民用房。该处建筑群保存完整,为研究南京民国时期军事医疗史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江边路2号民国建筑
  位于今下关区江边路2号。民国建筑,砖木结构,局部二层,有木质楼梯,东西长约13.4米,南北宽约11.1米,高约6.5米。现产权为部队所有。……[详细]
煤炭港中共南京铁路地下党小组旧址
  位于今原下关区煤炭港22号。民国建筑,解放后有改建,面阔约6.3米,进深约4.9米,高约3.5米,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据房主唐姓老人讲,房子是其父亲留下的。该建筑列为文物,是因其曾今作为煤炭港党小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天祥里8号民国建筑
  清末建筑,位于原下关区天祥里8-14号。建筑年代和下关天主教堂的建筑年代相近,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木质楼梯,原有柱廊,局部装饰花纹,建筑的结构改变,内居住多户人家,建筑保存一般。从规格看,比天保里建筑规格要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天保里建筑群
  清末时期建筑。位于原下关区天保里和天保路。据居住的居民反映,该处建筑群均是天主教堂同时期建筑,是当时教众居住区,如“天祥里、天保里、天光里、天保路”等,带“天”字的,均分布在天主教堂附近。包括天保里4幢,天保路2幢,均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该处建筑群的存在,对研究清末民初的居民生活遗迹宗教习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天保里建筑群是南京为数不多的宗教教众的建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