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旅游景点介绍

颐和路20号民国建筑
  该建筑建于1937年,其占地面积76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方楼房1幢及平房数间,建筑面积327平方米,其主楼坐北朝南,黄色及水泥外墙,高二层,人字顶、红瓦,东侧为突击半圆形,屋顶带壁炉、原产权人为陈庆云,解放前夕,陈庆云将该产抵押给伪中国农业银行,解放后,市房产局代管,先后由部队家属,部队招待所等使用。目前此处现有主楼1幢,平房2间,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房屋保护一般。 陈庆云(1897-1981年)广东中山人,早年由孙中山派赴英国学习飞行,后入美国学习飞行,曾任孙中山侍从武官,后任航空局飞行大队长,广东江防司令部参谋长,虎门要塞司令,广东海军副司令等,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副部长等职,1940年援空军少将衔,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中央执行……[详细]
颐和路25号民国建筑
  该建筑建于1912-1937年之间,其占地面积715.53平方米,共有西式风格的主楼,平房各1幢,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原产权人为赵玉麟。 赵玉麟,身份不明,解放前,赵将该处房产赠与某小学,后该小学又将该房租给中国农业银行南京分行使用,合同期到1948年2月11日。解放后,因该房产无人管理,而由市房产局代管,1951年以后先后由海军学校和海军航空预科总队住用。目前此处现有主楼,平房各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二层,仿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主楼东侧平房1幢约4间,中部联廊连接主楼,均为仿青砖外墙,现该处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房屋保护较好。……[详细]
颐和路5号民国建筑
  该建筑建于1935年以前,其占地面积989.33平方米,共有普通风格的主楼1幢,平房3幢,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三层水泥外墙人字顶,红瓦,带壁炉,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原产权人为何轶民,户口登记用化名何定一。何轶民(1892-?)江苏江宁人,毕业于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曾历任上海中央银行国库科长,国民政府预算委员会秘书,财政委员会秘书,财政部国库司司长,财政部湖南区税务管理局局长,河北省政府会计长等,后逃往台湾,解放后该处空置而由市房产局代管,1950年7月21日起,由华东军区司令部使用。目前该处为南京军区司令部某干部住宅,房屋保护一般。……[详细]
北京西路64号民国建筑
  该建筑建于1937年以前,其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有西式风格的主楼1幢,平房2幢。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粉式拉毛外墙,四坡顶,红瓦。楼内廊,主楼后为一排平房5间,中部为联廊,连接主楼。建筑面积共562平方米。原产权人为李圣五。1948年10月8日,中央信托局将此房卖给国民党元老张群的长子张继正。解放后由政府接管。市委会,军区政治部等先后住用。目前该处基本保持它原有的建筑风格,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 李圣五,山东泰安人,生于18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国际公法,获法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32年任行政院参事。1933年12月20日任外交部总务司司长,兼中央政治会议特务秘书、《东方杂志》主任。1939年加入汪伪政权,担任过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详细]
北京西路54号民国建筑
  该建筑建于1933-1935年,占地面积为765.8m2,建有新式楼房1幢,砖木平房2幢,建筑面积为385.1m2。原业主,邓贤(亦化名邓云霞),抗战前系伪财政部四科科长,后任重庆保险公司协理,抗战胜利后任宝安保险公司经理,1949年12月去香港。解放后,由于邓贤不在宁,故该房屋由南京地政局代管。 1998年,因南京鑫宏房地产公司建设拓路需要,经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审批,拆除原院内的2幢砖木平房,建筑面积53.6m2。目前,该处现有主楼一幢,其楼坐北朝南,高二层,南立面为银灰色青砖造型外墙,另3面为浅银色水泥外墙,四坡顶、青瓦,现为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住宅,房屋保护完好。……[详细]
北京西路53号民国建筑
  该处建筑原为周伯敏约1927-1937年间购地840平方米,建的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1幢,平房数间,1947年周伯敏将该房产卖给梁汉明,1949年6月,因该房空置无人看管而由市房产局执行代管。后划拨南京军区司令部使用。目前该处现有主楼1幢,平房若干间。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黄色外墙,人字顶,青瓦,屋顶老虎窗并排3个,一楼正门带突出小门廊,建筑面积258.35平方米,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 梁汉明(1902-1990)广东信宜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后任团长,第九十二师师长。1938年6月授少将衔,1942年5月升任第九战区第九十九军军长,兼九十二师师长,1946年后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1月去台湾,1990年2月在台北逝世,著有《八十述怀诗集》等……[详细]
北京西路39号民国建筑
  该处为房主柳克述化以其妻周荫珍之名,领取伪政府土地所有权,于1945年在其占地面积690平方米的宅地上建有西式洋楼1幢及平房数间,解放前夕,房主逃往台湾。1951年7月4日因该房无人,故由市房产局执行代管,1951年8月22日由军事学院借用此处,目前此处仅剩主楼1幢,此楼坐南朝北,银灰色水泥外墙,人字顶,青瓦,假三层,木制门窗,北侧二楼带半圆形露天小阳台,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房屋及环境保护均较好,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 房主柳克述(1906-1987年)字剑霞,湖南长沙人,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毕业,1928年任《北平日报》总,1935年后历任广州行营党政处长,第二厅副厅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立法院立法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详细]
北京西路35号民国建筑
  该处为1937年,由房主刘阴远购地644平方米,并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数间,建筑面积346.32平方米,解放前曾租于荷兰大使馆武官居住。解放后由市房管局代管。目前,此处现有主楼1幢,该楼坐北朝南,假三层,米黄色外墙,四坡顶,青瓦,带壁炉,一楼内廊,二楼带露天阳台,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房屋保护及院内环境均较好。……[详细]
北京西路33号民国建筑
  该处为房主施悦笙于1949年兴建的西式花园楼房1幢,平房2间。1954年,施悦笙在“五反”运动中被判违法户,判决应退违法所得,因其无现金退交,即以该房产交由政府接管,用以抵交部分退款。1954年,市房管局将此房借给军事学院使用。后由南京军区司令部管理使用,并核定其房产所有权为南京军区。目前,此处仅剩主楼1幢,该楼坐北朝南,高二层,水泥外墙,四坡顶,青瓦,带壁炉,木制门窗,西侧为半圆形,下层已封闭,上层为半圆形阳台,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保护状况一般,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 该房主施悦笙,籍贯上海,解放前一直开营造厂,后开悦昌记营造厂。……[详细]
北京西路31号民国建筑
  该处为房主李达1947年1月买熊保地产,(熊保曾任工人医院产科主任),于1948年5月建有主楼1幢,附属小二楼1幢及平房1幢。现该处仅剩主楼1幢,该楼依坡而建,坐北朝南,高二层,青砖外墙,四坡顶,青瓦,木制门窗,建筑面积314平方米,西式风格。解放前,该处李自住。解放后,1951年租部分给军事学院。1956年8月,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李将该处房产投入企业,核定为公私合营,为南京市百货公司零售管理所所有,由该公司汽车队使用。1957年,该处与南京军事学院另一洋房互换使用。1986年补办房地产权互换手续。目前,该处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 房主,李达,浙江奉化县人,过去一直开服装店,据其周围群众反映,李达即为南京著名的“李顺昌服装店”老板。……[详细]
北京西路25号民国建筑
  该处为1912-1937年之间。罗刚购地并自建的平房1幢,该建筑坐西面东,水泥黄色外墙,人字顶、青瓦、带壁炉、木制门窗,建筑面积202平方米,解放前罗刚将此处建筑赠与罗绍秀(身份不明),后罗绍秀又将此处卖给王惠莲、沈清和(身份不明)两人,1951年10月王惠莲、沈清和又将该处房屋卖给军事学院。1990年7月,南京军区司令部申请该房产所有权。 目前,该处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房屋保护一般。罗刚(1901-1977年),字隐柔,原籍安徽肥东,生于浙江临海,毕业于金陵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后入美国俄亥俄洲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后历任长江江防司令部宣传科科长,芜湖市党部组织部部长。1930年又留学美国,1933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党部“剿匪”宣传大队主任、宣传处处长……[详细]
北京西路21号民国建筑
  北京西路21号民国建筑建于1936年,其院落占地面积612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1幢,建筑面积175.3平方米,其中楼房建筑面积为137.8平方米,原产权人为唐铭阁。 唐铭阁,伪电报局工程师,1941年死亡,其子唐仲雄继承遗产,唐仲雄,北京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解放后,先后在解放军59172部队政治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工作,该建筑于1958年实行代管,1982年落实政策将该处退还唐仲雄,目前该处现有主楼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西式风格,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一楼内廊,青砖方柱支托二楼露天阳台,木制门窗,保护较好。……[详细]
两江师范学堂碑、金陵大学堂碑
  金陵大学堂、两江师范学堂碑坐落在南京大学北园东南侧,两江师范学堂为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建,初名为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开始筹建,1904年10月开学,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末,一分为二,分别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21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东南大学。清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宏育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改名为“金陵大学”。1912年2月参照1898年宫办的“京师大学堂”名称,又定名为“金陵大学堂”,后因“京师大学堂”改名为“京师大学校”,该校随之改为“金陵大学校”,以后“京师大学校”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北京大学”,该校也再次改称为“金陵大学”。《两江师范学堂》碑帖何人撰写已无从查考。而《金陵大学堂》碑帖由著名书法家、两江师范学堂监……[详细]
南洋劝业会遗迹
  南洋劝业会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性工农业博览会,会址南起丁家桥,北至三牌楼,东临丰润门(玄武门),西近将军庙,会场中心设在南京工业大学(模范马路校区内)。场内建有办公楼和展览馆30座,建筑有中式、西式,布局与结构各具特色,但现已全部拆除。目前,两个石貔貅和一个遮阳篷保存较好,在南京工业大学(原化工大学)校园内。石貔貅原为预备西太后慈禧光临南洋劝业会时下榻的行宫门前守护神。阳蓬是遮阳避雨。现一对石貔貅立在该校教学楼门两边,此石貔貅质地为汉白玉,长2米,宽0.57米,底座厚0.10米,2个石貔貅规格相同,在北边石貔貅底座下面镶嵌着长0.6米,宽0.4米的一块汉白玉碑刻,现旁边立有高1.0米,宽0.8米汉白玉碑一块。遮阳篷在教学楼的西侧,蓬高6米,直径5米,材质进口水门汀(水泥……[详细]
诸葛武侯驻马庵
  诸葛武侯驻马庵坐落在中医药大学西北侧,建于光绪初年,14间2厢,土地1亩多,于民国29年(1930年)维修过。该建筑坐东面西,紫色雕花楼屋边黑瓦一层,平房。……[详细]
桃园新村民国建筑
  桃园新村民国建筑位于今下关区黄土山。民国建筑,现存六栋,二层砖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每栋长为16米,宽14米,每栋间距约2.6米。桃源村民国建筑群是南京保存最完整的老式里弄式建筑。其产权分别属于南京军区后勤部和3503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下关铁路轮渡桥
  下关铁路轮渡桥位于下关区阅江楼街道轮渡所。下关铁路桥始建于1933年。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东炮台街。1933年在南京下关与浦口之间的长江上建成火车轮渡桥,由当时任南京下关轮渡工程处处长郑华负责施工。轮渡桥为钢架结构,桥墩为混凝土结构,用铺有铁轨的巨渡轮来渡火车。从而开通从上海直达北平的火车。在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南北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沪铁路。下关火车轮渡桥从此便成了历史的遗迹。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原分为三段。北段为京山铁路的北京至天津段,建于1897年至1900年。中段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称为津浦铁路,于1908年动工,1912年建成。南段从上海到南京下关,称为沪宁铁路,于1905年动工,1908年建成,系英国投资建设。该铁路桥的存在见证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详细]
江边路21号建筑
  江边路21号建筑位于今下关区江边路21号。民国建筑,三层砖混结构,坐东朝西,平面呈“凹”字形,南北长45米,东西宽26米。原作为南京港侯船室用,现为办公用房,保存较好,产权属于南京港务局。该建筑是南京港客运码头的见证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详细]
中山北路576号民国建筑
  民国时期住宅或办公建筑遗存。位于今下关区中山北路576号(下关电厂内)。现存建筑完好,经查房产档案,证实该房屋无明确和某人物相关的记录。据电厂老工人讲,该建筑原是码头的配套的票房和行李房,另据12中教材记载是“孙家的资产”。中区四层,两翼两层,作西式竖三段构图,色彩华丽而庄重,入口处雨棚遮护栏杆踏步。该遗存为研究民国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现作为下关电厂办公用房。……[详细]
下关电厂死难工人纪念碑
  下关电厂死难工人纪念碑位于南京中山北路576号,原址位于中山北路623号。1937年12月,下关电厂45名工人惨遭日军集体屠杀。1951年10月,下关电厂立“死难工人纪念碑”,该碑由原南京市市长柯庆施题字,是南京当时第一座侵华日军--死难同胞纪念碑。1998年搬至今址。该碑体朝西,呈长方形,顶面弧形,表面贴有咖啡色花岗岩,上有“死难工人纪念碑”字样。目前主要作为电厂内一个纪念碑,为研究近代史及广大青少年思想教育提供了实物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