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丰县旅游

丰县旅游景点介绍

  虺城月照井为明代古建,位于徐州市丰县范楼镇虺城村丁道尚家东南角。位于丰县东南,黄河故道以北,系黄河决口后形成的冲积平原,西高东低。堤南为废黄河滩淤的青沙地和淤地,地势高,易旱;堤北为碱地,地势低,易涝。黄河北堤和郑集南支河在境内为东西走向,丰徐公路南线从其北部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棉花等。“月照井”在村内,村周边是河流、农田,植物生长茂盛,村里池塘较多,水源充足。村里住有百余户村民,丁氏家族居多,居住条件多楼房、瓦房、四合院,村级公路畅通。据说是商汤时期左相仲虺,在此地封王建城,虺城当时占地五公顷,城内有亭台楼阁,水榭洞天;寺院神塔,幽雅庭院;五行八业,一应俱全,俨然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东有一井,传说每花甲一周(60年),月光便可直射井底一次,人称……[详细]
梁寨淹子水库
  梁寨淹子水库,又名梁寨渊子水库,于清代形成,位于徐州市丰县梁寨镇梁寨村西南1.5公里处,位于县城东南,黄河故道北侧。系黄河决口冲积平原,镇区水资源丰富,黄河故道,经过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万亩的果园,镇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红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业也相当发展。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东临西高头村,西临伍姓庄,南靠大田,北距郑集南支河不足50米。清乾隆七年(1772)黄河决口,冲刷石林,形成一个淹子,(古称“西套”、“套里”、亦叫“渊子”),位于梁寨,故名梁寨淹子,面积1.5平方公里,最深处10米,建国前为私人所有。1957年修闸围堤建梁寨水库,1976年在淹子周围建鱼塘种白莲藕……[详细]
  戴恩墓碑为清“康熙六十年十二月(1721)谷旦”所立,位于新套楼村东沙河养猪场东北角10米处。位于丰县东南部,土地结构为黄泛冲击平原,西南高,东北低,地势平坦。土质大多为盐碱地,粘土仅占耕地面积的10%,零星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土壤疏松深厚。依山傍水,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公路发达。华山、岚山和驼山(又称龟山)三山一脉,大沙河南北贯通,大沙河水库卧于镇区腹地,是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以果品、蔬菜、畜牧、林业为四大特色产业。戴恩墓碑,南百米是大沙河,西10米是养猪场,北、东两面是大田,树林,由于是老祖坟,很少有人过问,亟待保护。明洪武十四年洪武……[详细]
  王玉璋墓碑为“民国岁次壬子(1912)清和月”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杨庄村西南角。此地位于丰县中部,复新河西侧,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楼至东北杨庙一线为沙质土壤,其余均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王玉璋墓碑,南靠沙支河,西靠复新河,西边树木参天,东离烈士陵园200米,北面原是大田,现改为公墓,惟有王玉璋墓碑突出,年代久远。明故十三世祖王大公,讳玉璋,字汝壁,墓封土直径4米,存高1.5米,坟前立碑,坐北向南,青石质,……[详细]
华山闸
  华山闸始建于1977年,位于双楼村尹双楼南200米原丰徐路大沙河上,位于丰县东南部,地处黄河决口形成的大沙河上,四周是黄泛冲积平原华山、岚山和驼山(又称龟山)三山一脉,大沙河南北贯通,大沙河水库卧于镇区腹地,是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以果品、蔬菜、畜牧、林业为四大特色产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河岸树林茂盛,绿化重点地带。华山闸东1公里华山镇政府驻地、西靠大果园,南面隔沙河水库是丰徐公路华山桥,交通十分方便,水源充足,是设闸的最佳地点。丰县节制闸起步较晚,1959年始规划设计了第一座节制闸,“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以革命压生产,因而节制闸的发展速……[详细]
  大沙河二坝翻水站1958年建站,1998年7月翻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二坝村西北角大沙河南岸(二坝渊子),二坝渊子,位于丰县大沙河镇的西南部,于1851年咸丰年间农历8月19日黄河由蟠龙集决口冲击形成,和安徽省砀山县高寨渊子隔坝相对,看上去像二龙拥抱,又像二龙戏珠,古称龙头渊子。大沙河镇二坝翻水站往西往南与砀山县毗邻,东面是包楼村,北边临大沙河,南岸水源充足,排水渠横贯10个行政村,浇灌两万多亩耕地,十分有利果树的浇灌与水稻的种植。此地位于丰县城南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丰黄公路从南北穿过,废黄河、大沙河东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经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如今到处茂树葱茏,花果满树。已形成了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详细]
  丁兰墓碑为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20)季岁次已卯夏六月”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王大庄村南原宝堌寺小学院内。此地位于丰县中部,复新河西侧,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墙边有杨树,校院四周是农田,长满农作物。四周是大田,门前有条大路通往附近各村,南面不远处有条沙支河,东西两边不远处有公路,交通十分方便。丁兰,西汉河南人,生卒年代不详,后定居丰县丁兰集村,因孝母,汉宣帝时拜为中大夫,死后葬于丁兰集。据明版《丰县志》载:丁兰,河南陈州人,后寓居丰县东十里小张桥(今丰县凤城镇丁兰集),早丧父,事母至孝。及母丧,刻木孝母,事母如存……[详细]
  孙庄墓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孙庄村花园庄东100米。此地位于丰县中部,复新河西侧,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楼至东北杨庙一线为沙质土壤,其余均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墓碑地处大田地里,离孙庄村花园庄东100米,距县粮食储备库80米。南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孙庄村孙氏堂号为“映雪堂”,现存《孙氏族谱》十卷,(民国)孙明标四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钞本。孙氏一支始祖, 自洪洞-县老鹳窝迁徙而来,墓在破“四旧”……[详细]
华山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华山村五组山南老丰徐路北。本地位于丰县东南部,土地结构为黄泛冲击平原,西南高,东北低,地势平坦。华山、岚山和驼山(又称龟山)三山一脉,大沙河南北贯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尹氏宗祠四周住满居民,尹氏后裔居多。据《尹氏族谱》记载:始祖尹三,讳浩;尹四,讳洪;尹七,讳近,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兄弟三人同姐姐奉旨移民,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苏堡镇苏堡村分别迁居江苏沛县沙河镇、新村里尹庄(今丰县欢口镇尹庄)、华山里华山村(今华山镇华山村)立基。浩公后裔十世祖因兵匪猖獗、水患肆虐被迫携眷离家,从沛县沙河镇迁居丰县新村里尹庄,与洪公后裔居住一起。因清朝以前多次修谱(一……[详细]
赵庄桥闸
  赵庄桥闸,始建于1972年1月,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赵庄村南太行堤河上。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赵庄闸地处太行堤河上,河岸两旁树木参天,河水终年不断,风光秀丽,以闸代桥,行人不断,自然环境优美。赵庄闸南面是彭庄,北面是赵庄镇政府驻地,东、西两边是太行堤,以闸带桥,丰、单公路从桥上经过,交通十分方便,行人不断。太行堤河,在复新河流区。1978年底,县完成了复新河六期治理工程,基本上实现了梯级河网化,全县三级控……[详细]
  邓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古遗址,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邓庄村北。此地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种植。邓庄遗址,南靠邓庄、北至太行堤,西到吴神庙,东临农田,面积约8万平方米。材料记载,建国后邓庄村后进行大型土方工程及历年深翻土地时,曾挖出许多灰坑,并出土许多骨针、磨制石器、灰陶器等文物,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证明距今大约六千多年前……[详细]
  丁公祠遗址为清代遗址,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丁兰集村张奎忠家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丁公祠遗址南边是东西大道,左右有居民,西边不远便是开阔地,绿树成荫。丁公祠遗址上有一条新修的水泥路,西与王大庄村,东与海子涯村相通,村南是张小楼村,北面是大田地,交通十分方便。丁兰,西汉河南人,生卒年代不详,后定居丰县丁兰集村,因孝母,汉宣帝时拜为中大夫,死后葬于丁兰集。据明版《丰县志》载:丁兰,河南陈州人,后寓居丰县东十里小张桥(今丰县凤城镇丁兰集),早丧父,事母至孝。及母丧,刻木孝母,事母如存。“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刻木事亲,所表达积极意义所在,也是丁兰孝道核心思想。《二十四孝》:“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详细]
  柳将军庙井为清代建筑,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西关村五队孙化朋家后院,周围有院墙保护,十分安全,距原柳将军庙旧址二十多米,新庙在原址重建,此井仍可利用。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据《丰县志》,丰西郊有“柳毅坡”、柳毅庙,在县治西门外偏北。《唐宋传奇》讲,柳毅,唐朝人。唐中宗时,参加考试落第,回到泾阳县老家时,见一妇人正在田野里放羊,那妇人对柳毅说:“我是洞庭湖君的女儿,嫁给泾川君的二儿子,不料现在他把我休在门外了。有一封家信,请捎给我的父亲。”柳毅听了以后,便捎信给洞庭君要他把女儿接回。待洞庭君把女儿接回以后.便打算将女儿许配给柳毅,可柳毅断然拒绝了。并说:“哪有因为捎一封信,便把人家的女儿娶作妻室的呢?宁死也不能这样做。”说罢便告辞而去。后柳毅娶妻卢氏,非常美丽,感情也很好。有一天晚上……[详细]
凤鸣宝塔
  凤鸣宝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向阳南居委会凤鸣公园内。地处丰城中心,北面是凤鸣湖,南二十米是护城河,西有凤鸣广场,东为居民区,丰城中心地带,周边为商业区,人口集中,园内曲桥、凉亭、花圃、树木风景如画,游客终年不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丰县标志性建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传说凤凰曾经落在凤鸣塔上,凤凰很大,嗉子搭在古城墙外今凤凰嗉公园处,刘邦母亲难产,吃了凤凰嗉的土才顺利生下高祖刘邦。凤鸣塔于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年)由县令费思箴、学谕毛志尹共建。砖石结构,共七层,人可登顶。第七层四方均有洞口,供游人望。塔的四角挂有风铃……[详细]
  李七公正居墓碑又名“始祖李七公祖妣张孺人合葬之墓碑”,为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岁次甲戌仲春谷旦”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梁寨镇新集村村东三十米大田地里。此地位于县城东南,黄河故道北侧。系黄河决口冲积平原,东南、西北比较长,地势南北均高,中间低,除废黄河滩淤地400余公顷为粘土、半粘土外,其余多为碱地或砂碱地。镇区水资源丰富,黄河故道,经过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万亩的果园,镇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红芋、玉米、大豆、棉花等,适宜种植,杨树及牛蒡、山药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也相当发展。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碑西三十米新集村,四周是大田地,新集村村北……[详细]
  张文蔚墓碑为“中华民国岁次甲申(1944年)清和月”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范楼镇王庵村东队庄中心。此地位于丰县东南,在黄河故道以北,系黄河决口后形成的冲积平原,西高东低。堤南为废黄河滩淤的青沙地和淤地,地势高,易旱;堤北为碱地,地势低,易涝。黄河北堤和郑集南支河在境内为东西走向,丰徐公路南线从其北部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棉花等。畜牧业也有相应发展。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村南,村东有环乡路,距范楼镇驻地6公里,交通方便,路上行人不断。张文蔚墓碑在“文革-”期间被推倒,现存放在王庵村东队村中心横卧,碑青石质,通高1.87米,……[详细]
  明贡生沛县教谕周济生碑又名“明贡生沛县教谕周济老碑”,为民国时期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周庄村周庄后大田地祖坟地里,地南头有个生产小路,路南是周庄。此地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境内有东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条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联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经过开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库,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丰县《周氏族谱》初修于明崇祯元年,民国周胍盛重修,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年)石印本。现被……[详细]
  郭静齐师范碑全称为“清邑庠生例授文林郎郭公静齐师范碑”,为民国十八年(1929)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范楼镇果园村果塘一队村东南角大道旁。此地位于丰县东南,在黄河故道以北,系黄河决口后形成的冲积平原,西高东低。堤南为废黄河滩淤的青沙地和淤地,地势高,易旱;堤北为碱地,地势低,易涝。黄河北堤和郑集南支河在境内为东西走向,丰徐公路南线从其北部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宜种植牛蒡、苔蒜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也有相应发展。据《郭氏族谱》记载:郭述武(约1842--1922),字世哲,号静齐,清朝秀才,教书育人。长子郭效师(约1865—1917),字允贞,……[详细]
  季天常墓碑为民国十七年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李楼村孔庄东南100米,青年路西50米苹果地里季家祖坟上,苹果地里,碑后面有个田联间路,周边是黄泛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果树、林木及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季天常曾任洪武年间山西郎山总兵,生卒年代不详,亦是季姓一百二十五世祖,李楼村季姓来祖。季天常墓碑,青石质,碑通高2.06米,宽0.61米,厚0.24米,碑座长1.05米,宽0.95米,高0.30米,碑帽双面二龙戏珠浮雕。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自然损毁,致坟已平,碑面少数文字模糊,难以辨认。墓碑阳面刻字为:明故先考天常公先妣孟孺人府君之墓。奉祀男朝乐朝栋朝安孙孟祥曾孙国开国光国宦国宝玄孙化府元孙宏彰。碑阴刻季氏族谱文,全文四百字:“吾氏自建封以来,迄今百有余世,由始祖亮公考之……[详细]
朱公始祖碑
  朱公始祖碑为清代同治九年三月谷旦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朱陈村朱庄北100米大田地里。朱公始祖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对于朱陈村,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使丰县的朱陈村美名远扬。再加宋代诗人苏轼作:“题陈季常蓄《朱陈村嫁娶图》”,更使朱陈村进一步远播。据清《丰县志》载:朱陈村在赵庄,离县二十里,于开河得古碑于此。清代丰县人刘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