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丰县旅游

丰县旅游景点介绍

八宝硫璃井
  八宝硫璃井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东北3里的李堂村前队,李堂村东南角一块空地里。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周围有四条河环绕,河沟渠密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以种植小麦、大蒜、洋葱、玉米、棉花和杂粮等农作物为主。井壁同琉璃一样发篮色夹杂墨绿,相传为地下土气所烧产生了琉璃,也有人传说,被金蟾所缠绕出了琉璃。井水苦,不能饮用。用于洗衣饮马。井沿高出地面约60公分。八宝琉璃井,有市民可能受《济公传》影响,又传说丰县建文庙时,井里拨沙条。解放后入北关街约三十米路西,北山是西屋的南山,此屋为临街门面房,南屋山是李家车马行过廊的北山,形成两个屋山夹一井,东临北关大街。李家车马行堂兄李……[详细]
  刘邦正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费楼村西北角500米处,亦即费楼村西北角苗城河底。费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果树及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种植。刘邦正墓碑,1980年农民在挖苗城河时从河底1米深处发现出土、碑青石质,圆首碑,碑通高1.56米,宽0.66米,厚0.13米,碑座长0.85米,宽0.74米,高0.32米,碑首浮云……[详细]
  重修惠氏古庙记事碑为清代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周寨村惠庙组西200米。周寨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境内有东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条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联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经过开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库,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宜多种树木及农作物种植。重修惠氏古庙记事碑东200米是惠庙自然村,西靠13号柏油路,南北均置于大田地之中。地域广阔,交通方便,村庄稠密人烟旺盛。江苏丰县惠氏的堂号为“中和堂”,家……[详细]
84、太行堤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行堤
  太行堤为当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许庄村南200米。许庄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太行堤河是复新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山东省单县浮岗集,经丰县西部王沟镇流入丰县,经丰县赵庄南、常店南至孙套楼汇入复新河,由复新河直泄南阳湖,全长54.5千米,流域面积476平方千米,流域包括单县南部、江苏丰县。其主要支流有蒋河、二堤河和孟流河。1952年由政府牵头,群众自……[详细]
  刘清墓始建年代不详,大致在秦汉之际,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里,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居地。刘寨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刘氏72世、彭城郡刘氏太上曾祖,刘氏族谱称丰公。刘清,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曾任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后来魏迁大梁都于丰。因为刘清的父亲是魏国大夫,刘氏家族也就属于秦国要防患的对象,所以刘清迁到力村后,为了避免秦朝的迫害,曾隐姓埋名,……[详细]
赵氏祖祠
  赵氏祖祠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明季颓湮。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由赵氏合族重建,现在祖祠石柱上依然存有建祠时的刻字。位于赵家祖祠徐州市丰县王沟镇中心十字路东北角。赵集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境内有东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条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联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经过开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库,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赵氏家祠于1986年重修占地5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2平方米,西边为公路,前边为村道,东边,北边皆为民居,所在地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周边适宜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此祠正房三间,配房东西各四间。坐北朝南大门,门楣上四个大字“赵氏家祠”,大门两旁有两个石狮。有山……[详细]
  汉高祖斩蛇处遗址大致为秦、汉遗址,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黄庄村路北。黄庄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丰西泽,在丰县西南二十余里处,今遗址内,地势仍低洼,遇雨辄涝。斩蛇沟与斩蛇陂皆在泽北。古丰西亭,即高祖斩蛇处,遗址在今王沟镇梁饭棚村西里许。村前故有斩蛇沟,乃丰水故道,明初干涸,清嘉庆元年,河决庞林,涮丰水故道,逶迤东北,即今苗成河,近年因发展,左右皆建成民居。《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详细]
  御龙堂刘氏家祠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刘元集村赵庙西。刘元集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御龙堂刘氏家祠门前有一东西大道,门前东南是池塘,三面靠居民。据御龙堂刘氏第四次族谱和《大明处士北岭刘公暨配张孺人墓表》记载:这支刘氏是山西移民,此支刘氏始祖刘玉曾经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四处征战,因功授千户,永乐二年(1404)奉旨从洪洞-迁丰西老家集(今王沟镇前刘集村)。刘玉后裔又分五派,长支从前刘集析居刘大楼。作为世袭之军官,刘玉一脉在丰县生活几代人之后,仅林地就有九十六亩之多,林地植松柏数千百余株,繁衍之盛可见一斑。满清入……[详细]
御龙堂刘氏记事碑
  御龙堂刘氏记事碑为清代雍正十一年十月(1733)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前刘集村南路西20米处。前刘集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西部略高于东部,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006年县政府在此修建了从前刘集村到安徽省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该碑高2.4米、宽0.71米、厚0.195米,是“御龙堂”刘氏来祖碑,它记载了刘氏来丰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史。有刘氏族谱“民初版”(修于民国十三年),“八八版”(修于1988年)存世,“我御龙堂一族,系高祖直裔,乃汉文帝刘恒第三子刘参之后。……传自我堂下一世……[详细]
丰县三省井
  三省井建于明、清之际,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王老家村西550米处。属黄泛冲击平原,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三省井始建于明清年间,石块护沿,青砖砌壁,井水清彻透底,水味甘甜。1992年,江苏省《县市农业科技报》优秀、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我国第一位徒步万里沿黄河两岸作农村考察的王荣华,来到三省交界处进行科技扶贫。他了解到这一带地区十年九旱,严重缺水,干旱时群众吃水要跑几里路到别村去取水。王荣华便萌生了要打一口深井的念头。最终选定在丰县的刘集村、单县的小张庄村、砀山的郭集村,三个村庄中间的交界点上打一口井,可供三省三县的农民饮用。6月19日,王荣华代表苏、鲁、豫、皖接壤地……[详细]
白衣皇宫庙碑
  白衣皇宫庙碑为明、清之际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李胡集村中心路东旁,庄里南北路上,王广爱门前北侧。李胡集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境内有东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条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联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经过开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库,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现埋于地下,碑身外露30公分,内容、年代暂无法考证。资料记载,碑高2.1米,宽0.7米,厚0.18米。此碑记述建白衣庙的经过和施财人姓名,碑青石质,圆首,额题“白衣皇宫”四……[详细]
丰县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位于徐州市丰县孙楼镇高楼村高楼四组路南。高楼村位于丰县中部,丰城南郊,系平原坡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最高处42.5米,最低处39.5米。主要有砂土、碱土、粘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麦、稻、棉、果、菜五大类作物。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高氏祠堂北距丰王公路500米,南至丰砀路二里,祠前有直通张庄大道。东有直达县城外环水泥公路。村南,村西有两条人工挖的灌溉河,终年有水,四周所住多为高氏子孙。乾隆三十年,刚刚上任两江总督的高晋,在督办黄河河工事物时路经丰县,在县府官舍听说县城西南有高氏一门三寿,为同胞兄弟,都是县庠生,大公笃勋115岁,二公笃……[详细]
黄河故道大堤
  黄河故道大堤为始建于明代,所存段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蒋庄村八大家南200米。蒋庄村位于丰县城南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丰黄公路从南北穿过,废黄河、大沙河东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经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如今到处茂树葱茏,花果满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已形成了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黄河故道是清咸丰元年,黄河从砀山蟠龙集决口而形成的自然河流。丰县是黄河泛滥决口进入江苏的源头,丰县境内黄河故道范围包括主河道废黄河丰县段(丰县二坝至丰铜边界,长25.8)及分洪道大沙河(丰县二坝至丰沛边界,长28.5)丰县段,历史上受黄河泛滥的影响,丰县境内形……[详细]
大观园记事碑
  大观园记事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岳庄村镇政府东大观园内。岳庄村位于丰县城南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丰黄公路从南北穿过,废黄河、大沙河东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经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如今到处茂树葱茏,花果满树。已形成了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该碑置于大沙河镇果都大观园李卫大殿东北角李家碑林,南有果都路接丰黄路,该地带为丰县“百里观光”事业的核心带,占地380亩,集果园、公园、花园于一体,大观园内现有各类果树、花卉30余万株,凉亭曲桥,长廊、假山、喷泉及(现代建筑)清代李卫宫保府,观景楼、汉帝塑像馆等人文景观。宫保府系……[详细]
  玄帝庙碑为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孙洼村村路北。孙洼村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处于平原。位于丰县中部,丰城南郊,系平原坡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最高处42.5米,最低处39.5米。主要有砂土、碱土、粘土。镇内水资源丰富,有复新河、苗城河、新沭河等主要水系,为工农业生产提充足的水源。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碑位于村庄内,碑两侧有一村级路,周围为民房,居民多从事果树种植,主要种植麦、稻、棉、果、菜五大类作物。玄帝姬颛顼,又名乾荒,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之孙,姬姓。其父乃黄帝次子昌意,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详细]
96、张纲墓
  张纲墓为王莽时期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费楼村东北500米处。费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果树的生长。村民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张纲墓地处苗城河南,周围是果园,无影响墓冢的建筑物。墓冢北靠苗城集,南面荣庄村,东临许口,西临周口。四周平坦,四周是苹果园。经多年风雨侵蚀,历代黄水泥沙淤积,及分责任田到户,多年平整土地,造成墓冢与周围高低相差无几。顶部封……[详细]
张道陵祠遗址
  张道陵祠遗址始建年代不详,大致为元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费楼村费楼二队,费楼村中心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交叉处。费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当地居民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张道陵(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据本地文史资料载,张道陵于东汉建武10年(公元34年)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费楼村)。他7岁埋头书房,苦读《道德经》、《河图》、《洛书》,领其奥。19岁设帐讲学,后任江州令。24岁与孙氏成婚。因当时社会的种种原因,张道……[详细]
  关帝歇马亭遗址为清代遗址,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聂洼村程庄组西150米处的苹果园里,位于丰县大沙河镇北2公里,南靠村中心沙石路,东靠程庄,西面、北面为苹果园。该地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区域,沙质土壤,温湿气候,适宜果树栽植及蔬菜、农作物生长,春有花香,秋有硕果。已形成了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关帝歇马亭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两进院,配有廊房,同时立碑一通。庙碑均于过黄水时期被冲倒淤于地下,解放后仅留一片土丘和要棵大柳树。2011年8月3日,聂洼村在修程庄村环村路时,挖土机在破土2米深时发现一块很硬实的青石。发现青石是碑文后,村民就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该青石碑长度1.2米,宽度90厘米,厚度20厘米,石碑正面篆刻的大部分碑文保存完好,碑文约有2000字。……[详细]
  重修邀帝寺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草集村孙建亮家。草集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北靠苗城河,于孙楼镇相邻,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交通方便,在丰黄公路西6公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平原,温度较高,适宜果树及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村民多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经营板皮业。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2008年11月一村民在田地里挖树坑时,发现该碑和一些残砖破瓦,石碑上有文字依稀可辨:“邑故有邀帝城,距县治十五里,盖汉高帝帝业既成,归宴父老,而父老攀留之处也。当汉盛时,邑人荣其事,即其地筑城,中央建庙,以祀高祖……”碑文是明末的丰县籍贡生、清顺治版《丰县志》的主笔张逢辰所撰写,不仅记述了汉高祖刘邦宴邀父老乡亲的经过……[详细]
  “重建白龙寺记”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孙洼村村委会办公室内。孙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北靠复新河,门前有乡镇公路,离镇政府5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交通方便。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种植小麦,棉花、蔬菜、果树等农作物。据白龙寺碑记载,在丰县宋楼镇梁国棠村(今更名为孙洼村)西南地里,晋成宁二年(276年)冬有条白龙降临,当地群众顶礼膜拜,认为是天降神物,于是在此建了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