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武进区旅游

武进区旅游景点介绍

  桥南新村22号北对面潘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南杨桥南堍。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潘宅是临街的一进两层楼房,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两间6.5米,进深3.5米,占地面积为60平方米。一楼门面是木质排门,二楼临街面开有三扇木质嵌玻璃窗子。潘宅紧邻一座石拱桥,宅子外墙与石桥桥堍石栏紧贴,仿佛漫长的岁月已将它们融合为一体。潘宅属晚清典型江南建筑,房屋临街而建,一般开间较大,有利于通风换气,也便于防潮。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一楼可自住也可做店铺,二楼临街面的墙壁上用褐色木板贴外墙作为装饰,与一楼木质排门融为一体;与白墙、灰瓦相……[详细]
  桥南新村21号朱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南杨桥南堍。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朱宅座东朝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朱宅是临街而建的一进二层楼房,面阔一间3.6米,总占地面积为35平方米。一楼门面是木质排门,二楼临街面开有三扇木质嵌玻璃窗子。朱宅始建于晚清,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朱宅具有当时江南民居的典型特色,既具实用性,又美观大方。房屋临街而建,楼下可做店铺,楼上为自住房。一般开间较大,有利于通风换气,也便于防潮。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临街面的二楼墙壁上褐色木板与一楼木质排门融为一体,与房屋的白墙、灰瓦相交映,色调雅素……[详细]
  前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华渡行政村夏庄自然村西约50米处。前墩遗址地处村外的平原田间,中部是一直径约为60米的圆形土墩,高出地面约3.5米。上世纪八十年代,武进区第二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前墩遗址,在土墩及周边田间采集到灰陶、红陶碎片等历史遗物,初步判断为周代遗址。土墩中央原建有前墩小学,仅房屋数间。从2007年开始的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对前墩遗址进行复查,发现前墩遗址存在遗址面积不断缩小的情况。前墩小学已经搬离,墩南部已被铲平,新建一座工厂,工厂占地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对土墩破坏较大。武进在周代先后属于吴、越、楚三国,境内发现有淹城、阖闾城、胥城、太湖湾石室土墩墓等大量周代遗址,说明武进在这一时期人类活动频繁,具有重要地位。武进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仍有许多未解之……[详细]
  洛阳镇桥西秦氏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桥西老街114—119号。秦宅座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现存一进二层楼房,面阔六间17米,进深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19平方米。屋内为青砖铺地,有木质楼梯可通向二楼。二楼临街的镂空菱格木窗保存较好,每开间6扇木窗,一共36扇。一楼门面是木质排门,除117号门面有所变动外,其余的都保存较好。秦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既具实用性,又美观大方。房屋临街而建,楼下可做店铺,楼上为自住房。一般开间较大,有利于通风换气,也便于防潮。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临街面的二楼墙壁上用褐色木板贴外墙作为装饰,与一楼木质排门融为一体;与白墙、灰瓦相交映,色调雅素明净,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享受。洛阳镇西的老街历史悠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座座水泥楼房拔地而起,两旁的传统……[详细]
  东岳庙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安北村东干里。东岳庙座北朝南,整庙建筑占地面积为83平方米。进入庙中小院,迎面看看到的是院中矗立的一人多高的香炉。香炉底座用水泥砌成,四面留有拱洞,由于常年香火不断,洞门处已被熏黑。香炉为攒顶,最上装饰一只铁质宝葫芦。东岳庙主建筑形制为硬山砖木式,现存建筑面阔3间,通宽10.5米,进深7檩7.9米,脊高4.2米,檐高2.6米。斑驳的白色墙壁饱经风霜,两扇木制大门漆成红褐色,简单质朴。前侧侧房顶斜坡上开有方形玻璃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其中,以增加开阔感。东岳庙原是供奉东岳大帝的庙宇。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他被尊为万物之始的神灵,可保国安民、太平长寿。全国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常武地区就有横林镇顺庄村东岳庙、孟河镇万……[详细]
46、饮马桥
  饮马桥,又名印马桥,位于横林镇古运河南岸的杨歧村。杨歧村村北即为印马河,饮马桥东西横跨在印马河上。饮马桥南约10米南即为杨歧排涝站。饮马桥是一座独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3.8米,宽1.8米。桥面用三块金山石质条石铺设而成,桥基为青砖、条石混筑。两侧桥堍原为阶梯,现在已用水泥铺平。桥侧镌刻“饮马桥”三个楷体大字,字体结体严整,骨力道健,每字外加圆框装饰。据当地史料记载,饮马桥始建于宋代,元至正年间(1325—1368)重建,清嘉庆十四年(1809)再次重建。饮马桥传说与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有关。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带领岳家军在与金人作战中屡战屡胜,收复大片失地。宋高宗却被奸臣所惑,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朝中。岳飞回临安途中,经过常州东门外的横林镇,并在此驻扎修整。岳家军在杨岐村外河边……[详细]
47、沙石桥
  沙石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降头村沙石桥自然村村外,是沙石桥村与夏溪镇满墩村朱家自然村交界处。据村民称,因为建桥石材在当地被称为“沙石条”,因此石桥名为“沙石桥”,边上的村子也从桥名称为“沙石村”。沙石桥南北方向横跨在沙石村外的祥里浜上,因此在当地又称“祥里桥”。沙石桥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2.4米,宽1.4米,中间桥孔宽5米。每段桥面用三块长石条铺设而成,桥墩采用三块竖条石作为桥脚,上面有一根横向条石架在桥脚和桥面之间作为枕石。石桥造型质朴,保存基本完好。沙石桥建于清代中晚期,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沙石桥是村民出村去厚余街的必经之路。随着新中国交通的迅速发展,村中都已通上水泥村道。而且沙石桥由于过于窄小,不便通过机动车辆,被逐渐废弃了。如今沙石桥周边绿树成荫,虽……[详细]
48、永平桥
  永平桥座落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成魁村和墙门村之间的柴家浜上。永平桥原来是一座木桥,清光绪十一年(1885)三月,建成石墩木梁桥。抗日战争时期,再次改建。现在永平桥是一座两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6米,宽1.9米,高约5.5米。桥面由三块石条铺设而成,桥面两侧镌刻“永平桥”三个楷体大字,每字外部加圆框装饰。桥墩采用两块竖条石作为桥脚,上面有一根横向条石架在桥脚和桥面之间作为枕石。桥基为砖石混建结构。永平桥原名望郎桥。传说古时灵台人下湖捉鱼,到圩田耕种,路途遥远,早出晚归,需要带饭下田。每日丈夫早晨上船离家,妻子便提着饭篮送丈夫上船,等船缓缓驶远才回家;傍晚妻子又早早在桥头等候,“望郎桥”之名由此而来。然而,如遇天气突变,--,往往造成桅折船翻淹死人,故当地有“望郎桥头望郎归,郎官不归妻心碎,月落三……[详细]
49、桥口桥
  桥口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礼河段庄村桥口村民小组。由桥口村20号向南约20米有一条河道,名为“段庄浜”。段庄浜上有一座南北方向横跨的石桥,因当地村名被称为“桥口桥”。桥口桥是一座三孔两墩平板石桥梁,全桥长16.2米,宽2.2米。每节桥面原用三块花岗岩质条石铺设而成,桥墩采用两块竖条石作为桥脚,上面有一根横向条石架在桥脚和桥面之间作为枕石。桥基全部由石块筑成。由于近年来机动车辆和行人增多,石桥又年久失修,存在有安全隐患。为了保护文物安全,保障来往车辆正常行驶,当地居民曾对其进行重修。桥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并在两侧加宽,现在从侧面仍可看到水泥下用石板铺成的原始桥面。桥面上左右两侧加设高约1米的铁栏杆,栏杆中间装饰传统的窗格纹饰。两侧桥堍改造为水泥路面直接与村道相连,桥基部分也用水泥混凝土进……[详细]
50、李巷桥
  李巷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李巷村。嘉泽镇是全国著名“花木之乡”,拥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从史前姬山遗址到“十里三状元”、“十里九进士”等民间佳话,证明嘉泽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李巷村村外有一条水面宽阔的河港,被当地人称为“黄河”,与滆湖(西太湖)贯通。石桥桥东西向横跨在黄河之上,因当地村名而得名“李巷桥”。李巷桥为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7.5米,宽1.7米。桥面原用麻石质长石条铺成,后因年久失修被损坏严重。为了来往行人安全,现在桥面改用水泥铺平,以便于便于行人和车辆通行。桥面下的两个桥墩,每个桥墩都由三块竖石条和一条南北方向的横石条将桥面撑起。桥墩造型简单,又科学合理,竖石条中部留有间隙,可以减少水流的冲击力,加快水流过桥的速度。两侧桥堍由石块砌成,结实坚固。李巷桥造型质朴,与周边荫郁草木、清……[详细]
51、年嘉桥
  年嘉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由漕桥河南向西约百米处,有一条与漕桥河相连的河道,年嘉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河道之上,河道也因此被命名为“年嘉桥河”。年嘉桥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22米,东孔4米,中孔6米,西孔4米,宽3米。桥面原用石板铺成,两个桥墩采用一道横向石梁和三道竖向石条架成,桥基全部由石块筑成。由于近年来机动车辆和行人增多,石桥又年久失修,存在有安全隐患。为了保护文物安全,保障来往车辆正常行驶,当地居民曾对其进行重修。桥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上部加设高约1米的简易铁栏杆,桥堍两侧也建有高近1米的水泥挡墙,桥侧水泥面上用行楷写有“重修年嘉桥”五个大字。桥墩竖石条间用方砖垒砌填满,方砖外用水泥混凝土进行加固,以提高石桥的承载量。桥基部分也采用灌浆加固。重修后的年嘉桥在雪堰镇发挥着重要的……[详细]
  小塘岸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湖村的小塘岸自然村。阳湖大河从小塘岸村边流过,河上有石桥,从村名为“小塘岸桥”,南北走向横跨在阳湖大河之上。小塘岸桥为两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5.8米,宽1.1米。桥面用4块条石铺设而成,其中两块长5.7米,另两块长4.3米。桥墩采用两块竖条石作为桥脚,上面有一根横向条石架在桥脚和桥面之间作为枕石,为典型清代石桥构造。桥堍旁修建房屋,直接改建为水泥路面。小塘岸桥造型简单,风格质朴,桥体主要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小塘岸桥所在洛阳镇,境内有阳湖河、武进港贯穿而过,风景优美秀丽,人才辈出。宋、明、清三代,共出15名进士。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出生在洛阳戴溪,被称为“千古独步,史家绝吟”。清代著名造园大师戈裕良出生在洛阳戈家头,所置假山,逼肖真山,坚固千年不败,驰誉大江南……[详细]
53、周水桥
  周水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建东村周水桥村民小组。村外有建华河,周水桥以南北方向横跨在河上,连通村子内外,“周水桥村”村名由此而来。周水桥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21.8米,宽1.5米。桥面使用金山石质材料铺成,第一段中部铺以方形石板,两侧以长石条嵌边;第二段以三条长石板铺设而成。桥墩以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方形,其上有两条长石条横置作为枕石。桥基以石块筑成,桥堍路面已在修筑村道时硬化为水泥路面,直接与村道相连。周水桥位于村口,每日行人、机动车辆络绎不绝。当地村民为保护石桥,特意在旁边新修建了一座现代水泥桥,机动车辆从水泥桥上分流。在当地村民的保护下,石桥基本结构至今保存完整,造型质朴的石桥已成为村上一景。周水桥上绿苔斑斑,诉说着石桥的悠久历史,桥下河流清澈,缓缓从桥洞中淌过。桥堍两侧树木郁郁……[详细]
54、双庙桥
  双庙桥为位于武进区横山桥镇芙蓉双庙村。双庙村外有北塘河,双庙桥以东西走向横跨在桥上,以村名命名为“双庙桥”。双庙桥是一座三孔两墩混凝土桥,全桥长26米,宽4米,中孔跨径6.5米,东西两孔跨径各4米。桥梁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桥栏用双层圆铁管镶嵌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竖柱内,现在部分水泥柱被毁,栏杆扭曲,正待修复。两个桥墩各宽1.1米,用花岗岩堆砌,外用糯米石灰浆嵌缝,可通中小型车辆。双庙桥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是无锡实业家荣德生千桥行动时所建,“双庙桥”三字为陈家村陈鸿渐(逵)所书。双庙桥造型简洁明快,结构对称严谨,桥面平坦舒展,略呈弧形,桥型新颖美观。建桥时已考虑过汽车等机动车辆的行驶,因此在设计时考虑桥的宽度与牢固度,在美观的基础上考虑桥的实用性。建桥方法中西融合,所用钢筋、水泥,皆为……[详细]
55、东虹桥
  东虹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杨桥村朱家浜南口。东虹桥全长长9.7米、宽2.1米,东西向横跨在朱家浜上。东虹桥是一座单孔平板石桥,桥面由三块麻石条拼合铺设而成,桥孔为方形,桥基由一条横向、两条竖向的麻石质石梁及石块筑成,桥面一侧石梁上以浅浮雕方式镌刻有“东虹桥”三个楷体大字,每字外边加圆形外框。石桥桥面两侧原有石栏杆,现已损毁不存。桥墩下现在仍保留有几处系缆绳的眼石,是为方便来往船户停船系缆。东虹桥所在杨桥村的古村、古河、古桥等整体保存情况较好,古韵尚存,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杨桥村摘取“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东虹桥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仍然矗立在村口河浜之上,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今年来,由于机动车辆的增加,石桥受到一定程度损坏,获得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保护。桥基石块间进行灌浆加固,两侧……[详细]
56、下坝桥
  下坝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陆庄村的下坝桥自然村。下坝桥村外河道名为“周陈河”,当地村民称为“西流沟”。河上有东西走向的石桥,从村名称为“下坝桥”。据当地《周陈王氏宗谱》中曾有关于下坝桥的记载:清同治年间,下坝桥倾圮,当地村民在王秉均的倡议下集资捐款修桥。最后钱款仍有不足,王秉均瞒下众人,自己出资将钱款补足。在他多方努力之下,下坝桥终于修建竣工。这段记载证明至少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5),下坝桥应已建好,距今至少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了。下坝桥是一座两墩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22米,宽2.8米。原桥面用麻石质石条铺成,桥墩用石块砌成上小下大的梯形,以增强桥的承重力。1942年,村民集资重建,桥面上加铺水泥路面,桥墩采用灌浆加固,桥面两侧还加修水泥封闭护栏,减少安全隐患,保障行人、车辆通行……[详细]
57、社塘桥
  社塘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留道社区,东西向跨通济河,建于清代,是一座拱券为联锁分节并列砌筑的金山石独拱桥。全桥长14.2米,跨径4.8米,宽2.6米。桥两侧的条石大量缺失,桥拱尚存、南侧桥身较为完整,而北侧桥身已有较大坍塌,桥上长满了灌木、杂草,南侧桥额上的“南湖桥”、北侧桥额上的“致和桥”石刻字迹仍然可见。桥周边为河道湿地,遮掩着两侧的桥堍,从公路桥上看去像浮于河上的一座水中月桥。社塘桥是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58、葑岸桥
葑岸桥
  葑岸桥位于横林镇南方村彭家头旁,以南北方走向横跨于葑岸浜上,因此得名“葑岸桥”。据当地村民介绍,葑岸桥初建时是一座石桥,民国二十九年(1940)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改建后的葑岸桥全长为36米,两侧桥堍长各3.25米。葑岸桥为五孔平板桥,中孔桥梁跨径为5.90米,宽3.23米,桥面仍用改建前的石构件复盖,桥面正中和两边为竖向的长条形麻石条,麻石条宽0.57米。条石中间横向铺设方形麻石板。除中孔桥面外,左右两侧的四孔桥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长度均为11.8米,宽度分别为3.22米、4.30米。桥墩为扁方形的水泥墙体,墙体上采用镂空结构,以减少水流冲击力。水泥桥桥面两侧原建有护栏,但目前已遭到破坏,仅有部分水泥护栏柱残存。葑岸桥原为洛阳东南部村民到横林的必经之路,但近年来周边大量修建新路,新建的长虹路……[详细]
59、渡船桥
渡船桥
  渡船桥又名竹林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东序村村外,南走向横跨在创新河河面上。据当地村民介绍,创新河原名歧庄河,河面较为宽阔,曾经是当地水上运输要道,可通行轮船,因此被称为“渡船桥”。随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水上运输的地位被取代,歧庄河及渡船桥也逐渐被荒废。渡船桥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为31米,其中两边桥堍长各5.5米,南北孔格长6.5米。桥面与桥墩中间垫隔两侧出头的厚麻石条,桥墩以切割整齐的大石块砌成上窄下宽的梯形,以增加桥体的稳固性。原桥面、桥梁均为条形麻石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石构件残损或丢失,对其进行修补时便用红砖、混凝土代替。近年来由于机动车量的增加,为保护文物安全,保障村民安全通行,现已对桥墩、桥基进行灌浆加固,桥面铺设混凝土,桥面东西两侧也实砌高约80公分的封闭性水泥护栏……[详细]
60、吴铁桥
  吴铁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戴溪马弛村吴铁桥村民小组。吴铁桥原名勤丰桥,因东西横跨在于吴铁浜上,而被当地人称为“吴铁桥”。吴铁桥是一座三孔两墩平板石桥,桥全长17.8米,宽2.1米,高6米。桥面中部以整齐的青石板横向铺成,两侧以长条形麻石条嵌边,保存基本完好。桥堍路面中部麻石条横向铺成,两侧以长方形麻石条嵌边,一侧路面保存情况较差,已被基本被毁。桥面两侧砌有石栏,石栏头尾砌有抱鼓石,部分已损毁不存。南侧桥栏上镌刻“勤丰桥”三个大字。石块砌成的桥墩较窄,仅有0.5米,以减少水的阻力,可使水流快速通过。正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科增加桥墩整体的稳固性。据当地村民介绍,石桥曾受损严重,在修葺时部分散落的桥栏杆石构件被重新利用,现在桥面与桥墩中间石块就是原石栏杆的柱头,仍可看到镌刻的“四树家声”四个大字。近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