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武进区旅游

武进区旅游景点介绍

  东河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谈家头村东北60米处。墩中心高,四周低,外形约成馒头状,占地平面约成圆形。墩中心最高处约12米,占地半径约为25米。墩西、南侧有一河道环绕。墩上,在树木的簇拥下,树立着“胡发坚烈士纪念碑”。东河墩遗址是1984年武进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根据当时地表采集的信息,推测该处遗址年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多年来,老百姓耕种、修路取土及水土流失等原因,使遗址占地面积和高度都不同程度的减少。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62、淮海碑
  淮海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文化宫淮海亭内。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一年。碑长1.8米,宽0.75米。此碑原为建造秦观祠时的捐款碑。碑现埋在淮海亭内的北墙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淮海亭的取名与北宋文学家秦观有关。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因淮海亭的前身是秦观祠,秦观祠拆毁后建造了此亭,取名淮海亭。1977年,五间三进的秦观祠拆除,洛阳镇政府在秦观祠原址上建造了镇文化宫,并在院内建造“淮海亭”,专门将宗祠内一块乾隆三十一年的石碑安放在亭内,并请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先生为“淮海亭”题名和撰写楹联一对,同时将旁边一条公路命名为“淮海路”。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63、东山坟
  东山坟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剑湖村委东庄村,东西向长55米,南北向宽73米,高约2-3米,上有树木覆盖。文革时曾捡到明朝石墩墓,有1.5平方米石板。为配合宋剑湖湿地公园建设,2014年武进区文广新局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根据勘探结果显示:土墩的文化堆积以明清时期为主,近现代人为干预较多,周边挖河堆土成高墩。土墩地层堆积情况大致分为3层,依次为表土层、近现代地层和明清地层。墩上共发现墓葬六座,均位于土墩中部,包含石室墓、砖室墓、土坑墓三种形制。东山坟周边水系发达,西南部约250米处为宽约10米的河流,名为“东庄浜”,与宋剑湖相连通。东山坟四周河塘较多,其中有被称为“码头河”的池塘,据当地人称原为“庄河”一段。2008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详细]
  周三王坟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剑湖村委东庄村西,占地约为一亩,高约1米,上有树木覆盖。上世纪90年代村民挖土时曾在土墩上发掘出“明处士周良卿妻邢氏碑”(现保存于常州市文保中心西瀛里文保区志王府内)。墓碑为麻石质,长0.76米,宽0.32米。正面正中镌刻“明处士□□周良卿妻邢氏”,左侧字迹已模糊不清;背面雕刻鲤鱼跳龙门图案。为配合宋剑湖湿地公园建设,2014年武进区文广新局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根据勘探结果显示:遗址的文化堆积以明清时期为主,近现代人为干预较多,周边挖河堆土成高墩。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大致分为3层,依次为表土层、近现代地层和明清地层。遗址的上共发现墓葬六座,有石室墓和土坑墓两种。周三王坟遗址周边水系发达,东部约150米处为宽约10米的河流,名为“东庄浜”,与宋剑湖相连通。……[详细]
  西河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渔庄行政村西河墩村东30米。遗址是1984年武进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通过地面采集,初步推断遗址年代为西周。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其进行了复查,遗址地处平原田间,规模宏大,中心高约10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60米,占地平面大体成一长方形。墩西生长树木和旱地农作物,墩西、北侧有一宽10米,长300米的河道环绕,墩上现建有庙宇——西林山将军庙。相传北宋末年,在现今遥观镇渔庄村委河墩头村东南的西河墩发生“西林之战”。宋军彻底破灭金兀术并吞南宋的美梦。后世人为了纪念宋军,在河墩上下周围种植了各种树木,河墩之颠建造“将军庙”纪念宋军功勋,清末更名道教三茅堂。1949年4月解放后改为西林小学,直至70年代学区调整小学拆除。从1998……[详细]
66、东石桥
  东石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通济村石桥村民小组石桥庵旁,东西向横跨在石桥巷新街的石桥浜上。据当地史志资料记载,东石桥修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东石桥为单孔平板石桥,全长15.4米,宽2.15米。桥面中部横铺长0.85米的条形麻石,两侧以长条形麻石质石梁嵌边,石梁长3.4米。桥洞为方形,桥基由一条横向、两条竖向麻石石梁及大块石块筑成。桥面北侧石梁上以浅浮雕方式镌刻“东石桥”三个楷大字,三字均为楷书,每字外加圆形外框。两侧桥堍呈缓坡状,铺设麻石板作为路面。历经近百年风雨的东石桥不仅是当地人文历史的见证,现在仍是当地村民进出村子的交通要道,行人、机动车每天络绎不绝。为保障来往村民交通安全,对历史文物进行保护,近年来对东石桥桥基进行灌浆加固,另外在东石桥南侧新建水泥结构的新……[详细]
  剑湖村东庄王氏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宋剑湖西岸的剑湖村东庄40号,北靠马剑路,西邻政和路。剑湖村东庄原有100多户人家,王姓为主。王宅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建造于上世纪40年代,座北朝南,单层一进三开间,面宽10.5米,进深9.8米,脊高6.9米,檐高4.5米。有简易门楼,书有“毛主席万岁”字样。样式朴素大方,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建筑保存较好在其边上还有东庄土城遗址和周三王坟、东山坟两座土墩。目前,当地镇政府编制了《宋剑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剑湖村东庄王氏宅、东庄土城遗址、周三王坟、东山坟等做到了有效保护,实现了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双赢。剑湖村东庄王氏宅是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东庄土城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剑湖村东庄。据《宋剑湖的故事》转引,南宋初年,朝廷命文武全才的王友亨在建湖临津要塞“筑堡设障”、“鹙石为梁”,东庄村旁的“城堡”成于此时,该城堡四面环水,座北朝南,为四方形,其南北两面的土城墙各长25丈,东侧的土城墙稍长于西侧的土城墙,为20丈,土城墙宽3丈余,高二丈余。墙体陡峭,城墙外侧的护城河宽约2丈,在城堡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各有道路与外面相通。在城堡的北面的护城河西侧,顺着东西走向又有一濠河,宽约2丈,长约20丈。目前,该土城仅余东城墙、北城墙、西城墙不足百米,护城河河道几近湮没,土城墙上杂树丛生。如今,东庄王氏族人仍称该古城堡为“庄里”,据老人们讲,在“庄里”的东南方位置上,过去村民在翻土耕田时曾发现一口水井,砖砌,在“庄里”的一些地方翻土挖到“箩底……[详细]
  雅浦陆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雅浦村。祠堂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原有三进五楹,后来又在每进边上各接出三间,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现仅存第二进。目前,陆氏宗祠座北朝南,一进,三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晚清建筑。宗祠面阔12米,进深9檩10米,脊高5.4米,檐高3.3米,建筑总面积120平方米。宗祠四周有围墙,围墙东西长24米,南北宽30米,宗祠位于东北角。祠堂临河有石驳岸,并设有大小码头二座。古时陆氏后裔在外为官者,回家省亲,必于祠堂前下船,拾级登岸,先拜祖庙,后回家。如今大码头仍在。上世纪50年代,时世变迁,陆氏宗祠移作他用,第三进为采石厂办公室,前后二进作学校。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把它列为普查点。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70、慈航桥
  慈航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张家村,因此又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张家桥”。据当地史料记载,此桥原为木质结构桥梁,民国时期由常州富商杨文照在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将其改建为石桥。慈航桥长12.7米,高4米,以东西向横跨于张家村外的扁担河上,属单孔平板石桥梁。桥面宽2米,有三块狭长的条形麻石质石梁拼合而成。单条石梁长2.8米,厚0.32米。桥孔为方形,桥基由一条横向、两条竖向的麻石质石梁及石块筑成,其中横向石梁长2.8米,厚0.30米。桥面北侧石梁上以浅浮雕方式雕刻有“□□慈航桥”五个大字,每字外边加圆形外框。另刻有“民国二十二年建”等字样,部分因风化已漫漶不清。桥梁东侧桥堍旁有一棵高大的桷树,将下覆盖成荫,衬托石桥更加质朴大气,古意盎然。慈航桥位于张家村外,近年来由于道路改建,石桥已慢慢荒废。……[详细]
  青墩唐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绣衣行政村叶家旦自然村北50米。青墩塘墓又名前青墩,墩地处平原田间,高约1.5米,上种旱地农作物,占地平面大体呈一边长为40米的正方形。据地方志《武阳合志》记载:青墩相传为梁王沈法兴之墓。其墓有二,即雪堰镇的前青墩,另一在青龙乡,为后青墩。究竟哪一个是衣冠冢,尚待发掘证实。吴梅鼎曾有《青墩赋》。沈法兴(?—620),?隋末地方割据者。隋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位杭州市西北)人。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隋末任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郡守。618年(隋末恭帝杨侑义宁二年)以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得精兵六万,攻据余杭(今浙江省余杭县,位杭州市东北)、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位镇江市东南)等十余郡,称江南道大总管。次年,称“天门公”,未几称“梁王……[详细]
  董亦湘纪念碑位于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旷达集团西南200米处。纪念碑立于小山丘上,碑高20米,碑身上写“董亦湘纪念碑”。碑底座侧面记载董亦湘的生平简介,底座长3.4米,宽2.8米,高1.7米。董亦湘武进县潘家桥董家旦村人,中共党员。1924年,创建无锡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频繁往来于上海、无锡、苏州等地,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革命道理。1925年10月,党组织派他去苏联学习,与王明开展激烈斗争,受到诬陷和打击。1939年5月被迫害含冤而死。1984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为董亦湘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武进人民为缅怀董亦湘光荣而伟大的一生,在其家乡潘家建立纪念碑,并召开纪念座谈会。陈云为纪念碑提名。1987年3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2012年2月,……[详细]
  “张弓堤”石刻碑竖立于武进区横山桥镇芙蓉双庙村。碑为金山石花岗岩制成,长1.83米,宽1米,厚0.28米。碑上正面中心刻有“张公隄”三字,其右侧并排刻有“道光岁次丙午孟夏”一行小字,左侧下方刻有“圩民敬立”四个小字,其中隄是堤的异体字。“张公”是清道光年间的一名阳湖知县,叫张之杲,字东甫,是杭州人。光绪版《芙蓉湖修堤录》中称他“道光丙午间邑令张公始悉力规画重复旧观, 并辑修堤录以垂久远,圩民获安,利乐盖六十年于此矣。”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武进文物普查人员在双庙禅寺的围墙上找到了这块已经砌进墙体的碑,原来的碑亭则早已无存,鉴于庙宇正在进行施工,张公堤碑有可能受到损坏,武进区文物管理部门迅速要求当地镇村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文物被破坏。2014年开始的新沟河拓宽工程中,在武进区文广新局和……[详细]
  玉泉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芳茂山东侧芳茂村玉泉庵内。据史书载:“玉泉引水以围始于宋,大旱不竭,味甘不减惠山泉。”清嘉庆二年(1797)用石驳围护泉周成“玉泉池”,并为遮荫护泉水,于其上建亭,是为“玉泉亭”。据传玉泉命名于宋代,多年前泉面面积约2平方米,玉泉亭,砖木结构,硬山式,坐西朝东,面阔4.2米,进深2.5米,面积10余平方米,顶高4.5米。目前,玉泉亭已不存,仅存玉泉及玉泉庵大殿墙壁上,清嘉庆二年(1797)镌刻的“玉泉”两字。玉泉泉口周长4米,泉水仍甘甜清冽,四季常流,水质良好,远近闻名。多年来,因开山采石,削坡筑路,泉脉受到影响,泉水渐枯,近年稍增,但终不如前。1988年11月,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75、待渡亭
  待渡亭顾名思义,待渡亭就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这里介绍的待渡亭位于常州武进区横山桥镇新安原后渡桥东堍向南10余米、三山港东岸圩堤上。后渡桥又名新安后桥。桥被拆除后,曾用木船摆渡过往行人,为供等候渡河人,防暑避雨,休闲歇凉待渡而建此亭,故名“待渡亭”。《亭记》碑上刻有:“……当南北冲衢,位居东西咽喉,往来者,藉避风雨炎热之苦。”待渡亭建于民国时期。亭为攒尖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底面呈正方形,边长3.6米,用6根水泥柱支撑六角形水泥亭顶,亭脊高4.8米。亭内柱上镌刻对联一副,谓“南北行人,不妨亭内观山色;东西过客,也堪桥边赏湖光”。目前的待渡亭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亭边杂乱的长着些草木,少有有光顾,留下最多的是文物保护者的身影。1988年11月,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控制……[详细]
76、建圣庵
  建圣庵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里墅村,建于唐代,历经毁修。据《建圣庵重修碑记》载悉:建圣庵“创自有唐历宋元而递修于成化崇祯年间(1465-1644)……”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修,原规模失考不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里墅小学校舍。1982年除大殿外,东西厢楼、前进、中进全部被拆除作为校园,仅存硬山式砖木结构大殿5间,通阔24.3米,进深9檩10.7米,脊高6.2米,面积约260平方米。前檐原有走廊,已拆除翻修成砖墙,其余三面墙体亦已多次翻修。《建圣庵庙碑》及《建圣庵重修碑记》两碑石原置于里墅小学院内,学校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搬迁后,校舍已成为村办厂用房,两石碑也已散失无存。1988年11月,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详细]
  卢家巷兴隆桥位于牛塘镇卢家巷寨里村北30米处,南北走向,是一座两墩三孔的平板石桥。桥全长21.6米,桥面分三节,每节有两块条石,共有6块条石搭成。桥梁中孔两边桥石长7.5米,宽一块为0.7米,一块为0.6米;桥梁两端两块桥石长7.3米,宽一块为0.7米、一块为0.6米;桥梁北端两块桥石长7.2米,宽一块为0.7米、一块为0.6米;南北桥堍各长约2.3米。相传该桥下曾有一条乌鱼精作怪。每年汛期发大水,乌鱼精兴风作浪,船只不能过桥洞。有一个长沙人来此,将乌鱼精降伏收走。从此,船只过桥,安然无恙。现在,在桥南堍下面的石头上面,依稀可见一条乌鱼印痕。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78、三涡桥
三涡桥
  三涡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与南夏墅交界处的孙家村黄家湾,东西走向,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东西两端各砌有石墩以加固岸边桥堍。桥全长21米,桥宽2.1米,桥高3米。桥梁用三块石梁铺设铺设,每块石梁长4.3米。桥墩也均有三块条石并立组成。为了便于车辆行走,在老桥面上浇上了水泥。三涡桥位于三条河流S形转弯处,每遇流水湍急,形成“涡谷转”的漩涡。桥旁原有三涡寺,现寺院被拆除。“先有三涡寺,后有天宁寺。”在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据说,这三涡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光殿堂就有一千零八十间,辅房更是不计其数。乾隆下江南时,也曾在此留下御笔。据说,三涡寺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当时号称江南第一寺。进入晚清后,三涡寺在战乱中受到重创,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仅存寺房五六间。直至七十年代兴修水利,三涡寺……[详细]
  文革时期地下通讯工程基地旧址位于武进区牛塘镇青云村青云山。这座地下建筑为砖混结构,约有600平方米,采光口31个,房顶厚度接近一米。西面、南面山下各有一个山洞形出入口,里面是“回”字形的结构,房顶上的柏油已经脱色。在后山有个出口,还留有两根当年所造的电线杆。在山的南面还留有一排瓦房,整个房屋的设计与当时部队军营的设计类似。据牛塘镇编史修志办主任介绍,文革时期,林彪集团挖开了青云山,在地下建了相关设施,将其作为军事用途的一个通讯中转站。青云山一度不许附近村民接近,但文革后这里被废弃,转由地方使用。目前,这座地下密室由牛塘青云针织厂使用。《牛塘镇志》记载,过去,在西林、牛塘之间有一片连绵不绝的丘陵群,统称“牛塘谷”。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大大小小的丘阜逐渐消失,周边的历史遗迹也渐渐散失,附近土阜中……[详细]
80、牛塘营
  牛塘营位于武进区牛塘镇青云村施家巷,四周被“东塘河”环绕,具备“一城一河”的格局。牛塘营四周除个别地方已变成平地外,其它地方都还有高约3-4米的高岗,以东、南,西一带的高岗最明显。根据施家村村民反映,这个四面环水的地方有160亩地大,是“大明”常遇春将军的营地,叫牛塘营。据明宪宗成化年间的《毗陵志》载:“游塘营在县西南二十里延政乡……鄂国公常遇春攻取常州时驻军于此。”游塘,即牛塘之古称。元末,朱元璋和张士诚军队曾在此激战,当时名为“游塘营”。青云山是营地众多土阜中较大的一个,“墩阜大小相错,林木茂盛,蔚如山谷”。当时张士诚的主将张德,凭借这一片墩阜和茂林形成的谷地,荫伏万千兵马,致使徐达被围,常遇春三战方胜,很伤了一把脑筋。《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游塘营,府西南二十里。明初徐达攻常州,败张士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