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武进区旅游

武进区旅游景点介绍

  戚墅堰东街位于武进区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东街4号至东街100号,建造于清末民初,老街建筑整体保存状况一般,隶属戚墅堰街道,老街为东西向,街长215米,宽5.3米。紧靠老运河,东端为万安桥,多为一层建筑,临河而建,年代为晚清至民国。在街中心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3′10.0″,东经120°03′52.1″,海拔高0.1米。戚墅堰东街东起万安桥,西到普济弄,整条街约200米。东街所在的位置地处京杭大运河岸边,有许多运河枝杈通往邻近乡镇,因此老早就已经是个繁华的码头了。沪宁铁路建成通车后,水陆交通的双重便利吸引很多人在这里建立工厂,逐步形成了工业和商业街区。现在戚墅堰街头还能看见各个时期的老房子,东街就是其中的一个。戚墅堰东街的名气虽比不上城里的青果巷、武进的杨桥、焦溪的老街。但它确有……[详细]
  东沿河章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东沿河64-1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建造于民国,章宅现存房屋两进,房屋保存一般,现由章氏后人在使用,隶属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章宅坐北朝南,两进房屋:第一进一层,约造于80年前,有西洋风格窗,进深9米,面宽(四间)14.5米,檐高3.2米,脊高5米,天井进深4.2米;第二进为两层建筑,造于1948年,有西式长窗,进深9米,面宽(四间)13米,后檐高7.3米,前檐高7米。在章宅天井中心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3′8.9″,东经120°03′56.7″,海拔高11.8米。……[详细]
武进工农桥
  工农桥位于武进区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戚机厂大门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交通道路设施。60年代初,常州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为解决南岸职工上下班,投资兴建拱形钢便桥。民兵组织训练,在河中游泳,引来许多群众观看,便桥不堪重负,最终倒塌,导致了重大的事故,多人遇难。1966年,由江苏省建设厅勘测设计院设计,常州市政工程处施工,工程于1966年4月19日开工,同年10月15日竣工,工程造价10.91万元,为三孔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形桥梁,一端设曲线固定支座,另一端设曲线摆动支座,重力式块石桥台,高桩承台(管桩)桁架桥墩。桥长58.2米,宽4.2米,主孔梁底标高8.25米,南端有直踏步接便道河堤,北段有直踏步和分踏步连接常戚路。桥体保存一般,仍通行。西边各有9根水泥竖梁柱,柱高4米,柱梁呈门字状,南引……[详细]
  沟浜头57号刘宅位于武进区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沟浜头57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建造于民国,刘宅存房屋1进,保存情况一般,现由刘氏后人使用,隶属武进区戚大街社区,房屋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存一进二层三开间,北侧有厢房一间。石库门为金山石质,封火山墙顶部未圆形,有精美的菊花图案,朝西有民国门楼,门窗雕塑精美,门柱为欧式雕塑。房屋总面宽14.06米,屋前天井进深4.36米,房屋进深9.06米,单层檐高3.42米,二层檐高5.64米,中间一间为长窗,两边窗已改,在刘宅正门正中心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3′13.1″,东经120°03′52.8″,海拔高15.4米。……[详细]
  潞城杨家塘古井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潞城街道政新村委杨家塘,为古建筑的池塘古井,古井保存情况一般,隶属武进区潞城镇政新村委,古井井栏圈为麻石质,外径0.54米,内径0.35米,高0.42米,呈二节状,现仍使用。该井的井栏圈较为特殊,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部束腰,上部略小,如同葫芦状。古井旁的民居也形制独特,临街一进一高一低,下部用黄石砌筑,拐角处上方有观音兜,极为罕见。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中国传说是伯益发明了井,是古代人民家家户户都具备的东西。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古井是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建构筑物,延续时间也较长,至今在乡村之中仍然普遍使用。在井正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4′53.5″,东经120°03′39.5″,海拔高6.5米。……[详细]
  民国小洋房位于湖塘南街社区老年活动室院内,具有典型民国建筑风格特征。房屋坐北朝南,为三开间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一楼是光亮的“水门汀”地面,二楼则铺以木质地板。一楼地基高出地面半米,明间外有踏跺,东面后半间设楼梯,楼梯呈现明显的民国风格,庄重大方,保存完好。小洋房在今天看来依然不失稳重与精致。别看现在它不大显眼,可在80年前,它可是本地最高大、最漂亮的建筑。1930年乡绅江上悟、江上达、杨挺葆等合资建造了它。1937年前为武进民众教育实验区(武进首个民众教育馆);抗日战争时期,小洋房被日伪军占用,成为了日军的一处碉堡;1946年由杨挺葆创办棉布产销合作社,1952年停办。解放后,小洋房先后成为湖塘区政府、镇政府、南街社区办公室,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这座曾经轰动一时的小……[详细]
107、上店桥
  上店桥位于武进湖塘马杭上店兴隆河上,其桥中心为今湖塘镇东华村与南夏墅街道南华村的分界线。上店桥原名上垫桥,后把“垫”改为“店”。始建年不详,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就有记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建,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拱券为联锁分节并列砌筑,南北走向。桥面上有石栏板嵌筑望柱,桥墩上可见有“上垫桥”字样。桥长18米,桥面宽2.8米,桥堍宽4米,南北各有19个石阶。明、清时期上垫桥处在古驿道上,据《桥记》载:“南通荆宜(今宜兴),北常郡,往来行旅,晨昏不绝”。后来上店桥“日久倾颓”,风雨晦日,老幼难行。乡人恽君植、恽仲坚、毛正乾、恽鸿儒等聚众姓于胥城桥上共议重建上店桥,并请僧“行梆叩募”,“布告四方,远近捐资,数百有余金,鸠工买料,刻日造成。”重修的上店桥“津梁巍焕,荡荡平平。正步青龙,好……[详细]
  曾氏节孝牌坊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该牌坊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为为四柱三间五楼结构,中间为主间,两侧为次间,主间高7米,宽2.7米,次间高4.8米,宽1.9米。牌坊座西朝东,明间正中题刻“一片冰心”,“族表陈禹漠之妻曾氏节孝坊”,南侧次间刻有十分精细的人物及雕花,北侧次间为素面,牌坊两侧各有两只石狮。据传,该坊原在常州陈家村,陈家村曾氏夫君早年亡故,留下一瞎眼婆婆和两个儿子,曾氏格守孝道,白天栽桑养蚕,晚上纺花养家糊口,曾氏日夜劳累,只盼儿子兰芳、兰贵早日成才,早有出息。兰芳、兰贵则以博学多才双双中了进士,被朝廷委以重任,当朝皇帝为曾氏的节孝情义所感动,下诏曾氏为浩命夫人。光绪三十年(1904),曾氏积累成疾去世。皇帝颁布圣旨,特建此石牌坊。从此,凡路过者,文官落轿……[详细]
109、忠义坊
  忠义坊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忠义即忠心和义气,忠义坊顾名思义,是为了表彰有忠心和义气的人。该坊为四柱三间五楼结构,中间为主间,两侧为次间,主间高6.2米,宽2.5米,次间高4.2米,宽1.7米。牌坊座西朝东,两侧次间刻有十分精美的人物、动物、花朵等图案。明间正中题刻“河岳日星”、“此之谓大丈夫”、“义重如山”、“是集义所生者”,立柱题刻一联:? 两间正气生夫子,一点真心作圣人。从石牌坊上的颂扬之辞巾,可知这座牌坊的主人绝非平凡之辈,是“夫子”,又是“圣人”,这人究竟是谁?古延陵(常州)物华天宝,代出名人,这位牌坊的主人因缺乏历史记载,无法考证,今异地立于淹城,从牌坊的人物浮雕和楹联,可以看出,主人出身寒微,只有两间茅屋,但是他苦读圣贤,金榜题名,一片真心,而被后人称作“圣人”。……[详细]
  大清咸丰功德坊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此功德为清咸丰五年(1855)御赐,是四柱三间三楼,中间为主间,两侧为次间,主间高7米,宽2.7米,次间高5.5米,宽1.4米。该坊通体石雕而成,基周瑞兽相拥,坊额雕龙刻凤,气势恢弘、壮观。主间檐下为“敕命”牌,牌下题刻“龙德褒嘉”、“彩凤云开”,“浩封奉政大夫韩翁讳极字天枢之坊”、“清咸丰岁在旅蒙单阅律应林钟之上院敬立勿等字,立柱题刻楹联:龙缓行增二千石,皇封苑贵九重天。前世流泽,长令责情;先民有作,凤浩频须。答级振家声,昌黎旧族,衣冠锦世泽,荆伟芳流。世德相承,望南阳昭普煌。天章丕焕.共梓里以增荣。此石坊刻字提及的韩极为古延陵人,清嘉庆进士,曾任山西榆林府学正堂。因此,这座牌坊被命名为“大清咸丰功德坊”。 2012年2月,大清咸丰功德坊被……[详细]
  恽南田(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宅位于武进湖塘马杭上店村,老宅原有二进,现存平屋一进,面阔二开间,进深六楹,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5平方米。故居大门两侧立有两块牌坊柱,柱高4.8米,底座成正方形,其边长为0.6米。此宅及宅前两根青石柱,数十年来人们把它们称为恽南田故居,但据恽氏家谱中有关记载,其实不然。《恽氏家乘·上店祠堂及上店恽氏宗祠之变迁》记述,“按明朝规定,凡徙而起家者都应该为始迁祖建立宗祠”,于是,南阳公(南田高祖)倡议并独捐义田150亩,在上店桥南首建南恽宗祠,祠堂坐南朝北,表示不忘其北方祖先,在门外朝(西)河浜码头的地方建有牌坊(上世纪末在这座码头处盖了楼房)。这是嘉靖年间(约公元550年)的事情。明末清初,由于战争的破坏,宗祠“悉为煨烬……门外世科……[详细]
  湖塘街104、106、108、110号秦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湖塘街。秦宅座西朝东,一进,五开间,硬山式二层砖木结构。房屋东临湖塘街,面阔14.5米,进深8.5米,檐高5.9米,建筑占地面积124平方米。现屋内一楼开设杂货店,二楼住人,建筑整体保存较好。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湖塘街又叫湖塘老街,以湖塘桥为分界,分为桥南和桥北。桥南老街保护较好,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呈“十”字形的老街道组成。南北向老街宽约7.2米,总长约263.5米,以“十”字路口为分界线,南面为上街,北面为下街。上街长约165.5米,略呈“S”形走向,地面用凹凸不平的小石块铺设,街面上几乎全是民国时期硬山式江南民宅建筑,现全部用于开设各式……[详细]
五七农场排灌东站
  五七农场排灌东站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路北侧,横亘于十字河南北两岸,建于1971年,为一座水泥砖砌建筑,集排灌、通航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约 500 平方米。下层为水闸,上层为排灌站,楼顶中部有水泥质桥拱形匾额,楷书“武进县五七农场排灌东站”十一个繁体大字,左右各有一根立柱,柱顶塑成红旗招展形状,柱体有楹联一副:“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今胜昔”。武进滆湖北端的沿湖圩区围垦耕地面积近两万亩,每年排涝压力较大。自民国时期开始,圩区逐渐开始尝试以机电灌溉农田,但应用较少,大部分还是潮水自留灌溉,或者依赖人力、畜力的龙骨水车,这种原始的灌溉方式扬程低、排水量小,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1954年农业合作化后,武进县开始大力发展机电灌溉事业,圩区也建设了大量机电排灌站,灌溉效率有所改善。1964 ……[详细]
114、虎臣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臣桥
  虎臣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西南部虎臣村,南北向跨虎臣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虎臣桥原属戴溪乡虎臣村,1999年11月,戴溪镇和洛阳镇合并成立新的洛阳镇。虎臣桥是洛阳地区有着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桥梁。虎臣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现存桥梁系民国三十五年(1946)所修建。虎臣桥金山石质,桥长22.6米,宽3米,跨度5.7米,梁底高为7.8米。桥南有15个石阶,桥北有18个石阶。条石拱圈,条石桥台,拱圈上方两侧各置一对桥耳,两侧桥额均凿雕“重建虎臣桥”。无桥栏、望柱、桥联柱等桥梁辅助和装饰物。虎臣村薛姓人家保存着《重修虎臣桥碑记》石碑一通,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孟夏,武进仲正沈显敬书,沈仲正是当地的一位教师。《碑记》记述了众人捐米助建的情况:捐米者有239人,以及寿……[详细]
常州北洋桥
  北洋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纪墅洋桥村,现南河花苑社区旁,南北向,跨吴王浜,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它是武进地区单孔石拱桥代表之一。吴王浜流向自西北向东南贯穿武进高新区南区,北与武南河相连、南与永安河交汇。北洋桥现仍具有通行功能,连接居民区与菜园之间,石阶高度差较小,便于人们行走,桥北面二百米处建有钢筋混凝土平桥,供机动车辆通过。北洋桥始建于清代,拱劵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全长17米,宽2.7米,桥孔直径5.2米。桥堍石阶南侧17级,北侧20级。桥额两侧分别刻有 “北洋桥”三个圆框正楷大字。北洋桥桥基及桥孔系青石砌筑,桥面及桥堍石阶用金山石砌成,保存较好。青石具有很多优点,使之成为众多桥梁建筑等使用的材料。青石到摄氏零下20度时,会发生冻结,孔隙内水份膨胀比原有体积大1/10,但是江南的温……[详细]
淹城骆驼墩
  淹城内部及周边有大量土墩分布。据 1986 年统计,淹城城内及城外一公里范围内,共分布有干家墩、头墩、屠家墩、骆驼墩、龙墩等 86 座土墩,近几十年来土墩已大量消失,目前不足 10 座。位于武进区烈士陵园内的骆驼墩,东距淹城护城河 450 米,是保存情况最为完好的一个。骆驼墩呈馒头状,底部截面约呈长方形,东西长 28 米,南北宽 44 米,墩高5.5米。周边干家墩、头墩、屠家墩、龙墩等四座土墩曾进行考古发掘,均为一墩多墓或一墩一墓的土墩墓,出土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物,证明这些土墩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与淹城遗址同期存在,是淹城的组成部分。2013 年 4 月 15 日,淹城骆驼墩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洛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胡发坚烈士墓的西侧,底座为长方形,红色瓷砖铺砌,纪念碑横置于底座之上,正面红色较大字体写着“洛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面小字体写着“洛阳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无数革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奋起同内外敌人作斗争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特立碑以誌纪念 中共洛阳镇委员会 洛阳镇人民政府 敬立 公元一九九零年清明”。背面为洛阳镇烈士英名录,有“陈金标、姜志伟、谈葆文、朱志敬、吴绍元、谈深、秦锡初、谈焕培、吴登叶、陈林泉、陆振法、陈产荣、吴锡棠、苏福根、包阿大、钱全庆、陆东生、张全振、周惠林、周志剑、高何祥、陈仁兴、苏文秀、章祥兴、陈友庆、吴福清、吴永清“。在英烈姓名的下面标注有他们的生卒年代及籍贯。……[详细]
  洪庄砖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洪庄村,始建于 1952 年,至今保存完好。砖窑为敝口式,前部为梯形,拱形窑口,下部由大小不一石块筑成,上部由石条错缝砌垒。后部为圆弧形,树有一根烟囱。遥观镇砖瓦生产历史悠久,据传始于宋代。宋咸淳《毗陵志》记载,遥观原被称为大舀,南宋高宗南迁驻跸宋剑湖畔的青城寺中,晚见西天窑火之光,而赐名“窑光里”。另外一种说法是宋时金兵入侵中原,北方人大量南迁,部分避难于青城地区,他们在此取土制坯,建房造屋,依宋剑湖而居,烧制砖瓦逐渐在这一带兴盛起来。经过历代不断改进烧造技术,至明清时期遥观窑业已有相当规模,遥观镇因盛产青砖薄瓦而声名鹊起,逐渐形成街市集镇,有“窑光里”、“姚光巷”、“遥光巷”等称谓。后人为求雅而取“窑光”、“窑观”音改名“遥观”,逐渐沿袭至今。解放后,遥观乡……[详细]
119、翠华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华桥
  翠华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江村村南,南北向,横跨横玉河,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桥。翠华桥建于民国,具体纪年不清,据说是由清末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帮佣翠萍捐资建造,故称“翠华桥”。翠华桥,花岗岩石质桥身,桥长22米,宽2.1米,高4.8米,两侧实砌桥墩各有石阶8级。桥面各由3块长条石共计9块组成,桥基为条石叠砌,桥柱各由3块条石组成排柱,上压承重梁。护栏是民国时期典型的铸铁铁花栅,用生铁铸成,图案古朴典雅、形制独特。此种花栅一般应用于房屋的围墙上,作为桥护栏极为少见。翠华桥桥堍有一块介绍碑,字迹模糊难辨,桥墩两侧均刻有桥联。在桥的石梁上刻有“翠华桥”三个大字。桥的东西两侧有桥联。东联内容:“势如春夏群物向荣,时届秋冬万民咸乐。”西联内容:“吾道南行文光北曲,大江西至紫气东来。”1958年,大炼钢时铁……[详细]
常州毛家桥
  毛家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毛家村毛家桥40号,横跨禹城河,东西走向,是一座壮丽的单孔石拱桥。据地方志记载毛家桥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为毛宪倡捐资建造。毛宪,字式之,号古庵,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擅长诗词,主要作品有《古庵文集》十卷等。毛家桥清代康熙年间首次重建;民国二十年(1931)再次重建。毛家桥全长27.2米,跨度7.6米,桥宽3.7米。民国重建之前,桥比现今高一尺许,坡度稍陡。重建时增设了石栏,并在两侧桥面中线敷设条石,便于独轮车过往。整桥以杂色花岗岩砌置,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斓。毛家桥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置法,无券眉,券石上有建桥记载和纪年,模糊风化,不能全辨。桥额处刻“毛家桥”三字,下有“旧名刘村”。毛家桥有联柱,无桥联。桥坡平缓,桥体狭长,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