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泗洪县旅游

泗洪县旅游景点介绍

  遗址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至洪泽湖边,三面环水呈不规则形,因洪水冲刷形成一条小岗岭,当地又称“小龙头”。遗址长150 米,宽10 米至30米,面积约1500 平方米,文化层厚1 米。地表文化遗存丰富,以灰陶为主,少量瓷片,可辨器形有盆、碗、壶、罐、盘等。因该遗址位于南水北调工程选址上,2011年起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陶片,判断该遗址为一处汉代聚落址。……[详细]
62、朱庄井
  朱庄井井口直径1.7 米,有一块直径3.2 米圆形井栏盖在井口上,上有二孔,每孔直径0.50 米,井壁青砖平券砌,井深约10 米,井主体保存完好,该井现已废弃不用。……[详细]
  应山集烈士公墓于1944年1月1日,中共泗阳县委、县政府、县参议会议报新四军军部批准而建。当时新四军四师九旅卫生部及后方医院设在应山集,此处公墓即安葬在新四军四师医院中牺牲的烈士。当初安葬了抗战牺牲的83 位烈士,并用木牌立了墓碑,上刻烈士英名、籍贯、年龄。146年冬国民党还乡团把墓碑拔起烧毁。解放后,又安葬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献身的13名烈士,至此公墓共安葬了96 位烈士。后县政府拨款修建了抗战烈士纪念塔和纪念碑。纪念塔高约6米,为青砖混凝土结构,塔正面刻有“抗战烈士公墓”,东侧刻有“抗战死难者万岁”,西侧刻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节日,当地群众及烈士后裔均前来祭奠,应山集公墓成为当地老百姓和社会各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详细]
  泗洪县花园遗址西临汴河,东抵汴河大堤,为河边台地,南北长120 米,东西宽80 米,面积约1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 米,地表遗存丰富,砖瓦碎片较多,采集到青瓷盘口壶、碗、罐等残片。村民曾挖到砖墙和大量砖。……[详细]
  城址所在地为平原地区,东距汴河1公里,南为村道,东为现代村落。据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为隋时筑。城垣平面略呈正方形,高出地面2米,每边长约90 米,底宽25-30 米,残高约3 米,夯筑,城门开于南垣正中。城内外出土筒瓦、青瓷碗、壶、盘、杯、四系罐等器物残片。……[详细]
66、毛山墓
  毛山墓所在地为丘陵岗地,南、北、东三面为农田,北300米处为窑厂,西为毛山村。墓坐北面南,封土高约1.5米,底径15 米,占地面积400 平方米,墓前石像生仅存残石龟二个,原有石碑,石马、石桌等,今已不存,墓主待考。……[详细]
  俗称东墩。封土墩为人工夯筑而成,残高3 米,底径10 米,占地面积300 平方米。据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是明代兵部尚书金纯之墓。现今墓顶有1962 年建的砖结构岗楼一座。……[详细]
68、城北井
  井台石质,圆形,外径1.6 米,内径0.57 米,高0.25 米,井壁青砖平券砌,深度约6 米。该井现已废弃不用。……[详细]
  隋大业元年(605 年)开凿通济渠,泗洪的大运河故道是通济渠东段。也就是今天残存的老汴河即为当年通济渠的一段,作为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一段干流,为漕运事业建功立业数百年,宋元后废。西起青阳镇西首向东经石集乡、陈圩乡、城头乡东至临淮镇入洪泽湖,清代康熙年间,大运河一度从青阳镇西首入境,向东流入洪泽湖,全程31.6 公里,后又改道走泗阳。1994 年将运河故道疏浚,现宽约20 米,底高程9 米,全长31.65公里,今通济渠仅剩泗洪段。……[详细]
70、临淮井
  现井处于粮管所院内的水塘中,一条水泥路将井与院内主干道相连。后修有水泥井栏。井口径0.8 米,井壁素砖平劵,据当地老百姓介绍,水塘在干涸时期水位下降很厉害,但是水井水位基本保持不变,现井上建一六角亭,保护较好。该井目前仍在使用。……[详细]
71、骈台井
  井栏由四块石条组成,井口呈长方形。条石每块长1.2 米,宽0.38 米,厚0.22 米。井口直径1 米,井深约5 米,井壁青砖平券砌。该井现已废弃用。……[详细]
  1943 年初,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解决大王庄村民人畜饮水艰难,决定为民掘井,与战士同挖土,同拉绳,在彭师长率领下,终于泉眼挖通,井工告成。为颂彭师长与新四军的掘井利民之德,大王庄人民将此井命名为“新四井”,以志永世不忘。井栏石质,外径1.5米,内径0.6米,厚0.24米,井壁麻石券砌,深约10米,井南3米处有泗洪县新四军研究会立的纪念碑一通。……[详细]
73、张墩井
张墩井
  井栏砂石质,正方形、内径0.45 米,栏高0.22 米,边长0.62 米,井台表面后加修有水泥。井壁青砖平券砌,井深约10 米,该井目前还在使用,保存较好。……[详细]
74、刘统井
刘统井
  井栏为圆柱形砂石,高0.44 米,内径0.46 米,外径0.75 米,井栏口沿有数道绳拉的凹槽痕迹;青石质饼形井台,内径0.46 米,外径1 米。井壁青砖平券,井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该井现已废弃不用。……[详细]
75、梁圩井
  井台石质,圆形,外径1.15米,内径0.48米,厚0.20米,井深约8米,井身由青砖平券砌。该井现已废弃不用。……[详细]
  1941年5月,彭雪枫率领第四师主力右津浦路西撤,8月成立淮北区党委,9 月淮北苏皖地区各界代表会议在孙园附近的柏树林里开幕,正式成立苏皖边区行政公署,行署设于张塘村,刘瑞龙任行署主任。刘瑞龙在淮北主政期间,勤政爱民,心系百姓,1942 年春,张塘唯一的古砖井坍塌,刘瑞龙组织领导民众,取石二十里外柳山,镌成圈石,清理坍砖,砌以圈石,月余石井圈成,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为颂刘公之德,取名爱民井,百姓又称瑞龙井。井台石质、圆形、外径1.1 米、内径0.45 米,井壁为块石圈砌,深约10米,井-有砖砌花墙保护。井南有纪念碑亭一座,亭内立纪念碑一通。……[详细]
  银宅子遗址,俗称老宅子,遗址所在地为平原地区,面积约2.5 万平方米,地势略高于四周,文化层厚度约1米,地表散见以泥灰陶为主的陶片,可辨器型有罐、壶、盆、瓿等以及纹砖、板瓦、铜镜残件等。……[详细]
78、臧桥井
  臧桥井有一块直径1.5 米圆形青石井台,中间有一直径0.4 米圆孔。圆石外边缘厚0.10 米,中间厚0.25 米,井口直径1 米,井壁由青砖平券砌。该井现已废弃不用。……[详细]
  朱西遗址地处平原地带,中部稍隆起,向四周渐缓降低。南北长约300 米,东西宽约200 米,面积约6 万平方米,该遗址为1961 年南京博物院在淮阴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地表可采集到板瓦、筒瓦等残件以及泥质灰陶罐,瓿、盆、壶等陶片。……[详细]
  孙庄遗址地处丘陵岗地,遗址南部高向北缓慢降底。南北长约100 米,东西宽90 米,面积约9000 平方米。地表散布的文化遗存残片有灰陶、黑陶、红陶、可辨器形有罐、盆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篮纹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