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长安区旅游

长安区旅游景点介绍

长安至相寺
  至相寺位于西安市南三十公里的终南山天子峪内,是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沿天子峪西边羊肠小道缓缓而行,大约一个多小时便可来到至相寺。隋文帝开皇初年,由彤渊法师始建。唐朝曾予重建。后毁圮。清朝由海乾法师住持重修。民国时期法亮及垣康法师再建。现存建筑大雄宝殿、韦陀殿及寮房等,均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所建。至相寺传承法系为华严宗,著名祖师有智严、法藏、义湘等。寺内珍藏三论宗之祖吉藏墓盖一个,另有唐朝古槐、银杏数株,墓塔一座,碑刻五块。至相寺地势雄伟,寺院处于山脊之上,坐西向东,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至相寺在唐代及其昌盛,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到寺里敬香 ,寺内有遗碑铭曰:“终南正脉,结在其中。” 故知此寺不仅是佛教著名古刹,也是终南古迹胜境。寺后有大面积橡树林环抱寺院,古木参天,风景幽雅 。曾有风……[详细]
长安太兴山
  太兴山位于长安区杨庄乡,距西安市中心45公里。太兴山以庙多、山险、景秀而著称,是秦岭北麓八座名山之一,因其主峰海拔2340米,又被称为“终南第一峰”。太兴山山景由香炉峰、东西蜡台山、天门峰、无量遥望主峰和瀑布组成。庙宇由八宫、一观、七殿、九洞、两楼、两庵及宝丰寺、慈恩寺构成。自隋唐以来即为道教圣地,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和神话传说。隋末唐初建金殿一间,石像五尊,铁狮头等残桓,明铸铁像六尊、铁钟一口、小铁庙二座,清碑四块。供奉真武大帝,为道教的洞天福地,山顶岩石上矗立了一近千年的太兴铁庙,使太兴山更加超凡与神秘,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太兴山险如华山,秀似黄山,观庙庵殿、苍松翠柏、曲径通幽、群峰挺拔,可游览和开发的景观达到百处之多,已经开发利用的景观有一寺二庙三座庵,四座楼台五座殿,六观七宫八洞,整个……[详细]
长安牛头禅寺
  牛头禅寺,位于长安区韦曲东南,紧邻杨虎城将军陵园。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在唐代不仅为佛教名刹,也是长安风景名胜。唐代诗人司空图《牛头寺》诗:“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写出牛头寺的清雅幽静风景。明嘉靖五年(1526)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寺内建杜工部祠,后又移于寺东院。杜甫,字子美(712-770),远祖曾隶籍长安杜陵。杜甫于天宝五年(746)至乾元二年(759),前后流寓长安杜陵、樊川一带十三年;以大量诗篇描写了人民的疾苦。他自号‘杜陵布衣’、‘樊川野老’,表达了深厚的乡里之情。牛头寺、杜公祠和杨虎城将军陵园三者毗邻,各有千秋。实为今日西安城南的旅游胜地。……[详细]
西安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现寺址仅存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五层,高7米。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代樊川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唐诗人杜牧《望故园赋》中写道:“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华严寺南望终南山,诗人岑参的“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虽不是佛经中描述的华严世界,却也是人间……[详细]
明秦王墓
  秦王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王墓为明代13代秦王家族墓地。明朝240年间镇守西安府的13个秦藩王,史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其后二百多年间,共有十三位明藩王去逝,他们死后下葬的13座陵墓和50余座陪葬墓冢散落在东起鸣犊西至三爻一带的少陵、凤栖塬上。明制藩王、诸王出生后二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当时旧制每井有两营兵把守,后九井共十八寨均发展为村庄。所谓“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家室陵。今以大府井为首(今长安区韦曲镇大府井村北)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十)子井,共九井和护陵军营形成许多寨(东伍村,南伍村,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其历史跨越二百四……[详细]
长安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秦岭北麓长安县五台乡塔寺沟内。圣寿寺塔,原名为“应身大士塔”。对寺塔的来历还有一说:据说隋文帝杨坚和他的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来到南五台,见这里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就在此建塔。这里终年香火旺盛,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初唐时,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每年也要来此朝拜几次。这样,南五台声名大振,成为佛教圣地之一。该塔为七级正方形0式砖塔,高29.5米,底座周长7.5米,塔身的一、三、五、七层南=1匕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有券门,层与层之间砖叠突出为檐,并用砖雕砌成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的壁面为枋木制结构,每面又分为三间,用砖砌出倚柱、阑额及斗拱。塔的一、三、五、七层的南北两面及二、四、六层的东西两面各开拱券形门洞。塔壁面有柱、枋、斗拱等仿木结构。……[详细]
西周丰镐遗址
  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丰镐是西周文王所建“丰邑”和武王所建“镐京”的合称,丰邑在沣河的西岸,镐京在沣河的东岸,遗址分布在包括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新旺村、冯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门镇及昆明池故址等在内的广大地区,总面积超过了10平方公里。1933年曾由考古工作者进行过勘查,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延续至今。丰镐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当时的都城方九里,每边辟三门,城内纵横各九条街,王宫居中,左为祖庙,右为社坛,前为朝堂,后为街市,提出了城市布局的一般参考原则,可见在当时,城市的布局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思想,布局规整有序。通过考古发掘工作,在马王村、洛水村一带发现有一处王室贵族居住的宫殿遗址,遗址……[详细]
香积寺善导塔
  香积寺善导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原上的香积寺内。善导(公元613——公元680年),也称光明和尚,是山东临淄人,自幼出家,是佛教净土宗创始人之一。他在光明寺期间,大力宣传净土信仰。相传曾著有《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壁,很受长安僧俗的尊崇,信徒甚多,圆寂后,门徒为他建塔以示纪念。净土宗教义于公元八世纪传入日本后产生很大影响,他们尊祟善导为高祖。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和净土宗信徒不断前来善导塔朝拜。1980年5月14日,在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周年之际,中日两国佛教界人士在香积寺举行法会活动,以纪念善导大师,从而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寺为唐代著名的古刹,始建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是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纪念第二代祖师善导而修建的。寺名的来历众说纷坛。……[详细]
祥峪森林公园
  西安祥峪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处的秦岭北麓祥峪沟中,景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海拔800—1500多米。五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构成了祥峪的峡谷地质地貌。进入景区藏龙谷,祥峪河沿谷流淌,在这些断层上自然形成了瀑布、龙潭、溪流交织的景观,景区共有形态各异的瀑布9帘,恰似九龙盘绕在山间。这种瀑布群在秦岭北麓实属罕见,有瀑布之川之美誉。景区内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含量达40万个左右,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置身其间,沁心润肺,清凉舒服。景区内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3400多种,其中珍惜和保护植物15种,珍稀和保护动物30多种,这些都具有观赏价值,为旅途添彩増趣。登上卧虎峰,云海、群山、奇峰、沃野、古城之壮丽景色尽收眼底。石虎醉卧巅峰,怒吼声于松涛声合成一起,回荡在山间……[详细]
高冠瀑布
  高冠瀑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东南20公里的秦岭北麓圭峰山的高冠峪口。因高冠峪两侧有一高耸的秀峰,形似巨人,头戴高帽,故被称为高冠峪,对瀑布亦呼为高冠瀑布。高冠峪山水秀丽,风景宜人,秦汉时是皇家上林苑的一部分,唐代时成为长安帝都近效的旅游之地。瀑布是景区的主要景观。滔滔的高冠河水到此收为一束,从近30米高的石崖上,飞流直下,倾入深潭,水声雷鸣,雪浪翻滚,雾雨飞溅,阳光照射,彩虹卧波。唐代诗人岑参曾在此建造别墅,勤于耕读,和高冠瀑布结下不解之缘。他写诗描绘瀑布:崖口悬布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可见瀑布气势和景色壮观多姿。高冠瀑布两侧岩石矗立,刀削斧劈一般,高达二十米。于下观之:瀑凌空而下,盘涡飞沫,珠玉飞溅,水气弥漫。阵阵寒气掩面,沁人肌肤。听之,怒涛如雷,山鸣谷应,气势磅礴。高……[详细]
西周沣西车马坑
  西周沣西车马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张家坡村附近,是西周初年成康王时代奴隶主墓葬的车马殉葬坑。因位于沣河西岸,故得其名。西周时期,奴隶主死后,往往让生前的座马以及车夫等一同陪葬,以求死后依然能够享受生前奢华风光。西周车马坑的发现再次印证了奴隶社会的殉葬风俗。沣西车马坑为长方形,南北长为56米,深约2米。坑内驾马排列整齐规则,一辆为作战用的戎车,另一辆为乘坐用的轺车。车体为木质,车轮并列向东,车厢长方形,各有车辕一根,马驾则位于车辕的两侧。马身装饰有铜制饰品,马头上戴有兽面银饰。银饰制作精细,兽面浓眉圆眼,青面獠牙,令人望而生畏。 两驾车马排列整齐,显然是用某种方法处死后由人摆置而成的殉葬物。车马坑的人殉史实,为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经济结构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价值。 ……[详细]
杨虎城将军陵园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陵园建于长安区韦曲镇东1公里处,背依凤栖原,北与杜公祠毗邻,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墓的形制庄严,封土周围皆砌青砖。陵园经过多次整修增建,才成为现在的规模:大门宏伟、庄严,横额有“一九四九年”字样,取将军遇难之年;有“一九五七年”,取陵园大门建成之时,由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7个金字。进陵园门,迎面斜坡上用白玉镶嵌的“千古功臣”4个大字映人眼帘。仰头可见碑亭。抬级而上蹬46级石阶,就到了碑亭。“碑亭”内正中树四方石碑一通,正面刻的是1981年12月12日由-元帅所写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9个大字。背面刻着1984年由赵朴初书写的:1949年12月IO日中国0中央委员会致杨虎城将军家属的吊唁电。再上蹬64级台阶,过南北窄而东西长的坪地,在一片苍苍柏林的东……[详细]
长安华严寺塔
  中国佛教华严宗佛塔。建于陕西长安县韦曲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发源地。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塔上镶有石刻“严主”两字,二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852)刻《杜顺和尚行记碑》,现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保存。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即澄观)塔,六角五层,高约7米,塔上镶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详细]
长安兴教寺
  兴教寺又名“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樊川少陵原畔,唐代著名僧人玄奘法师葬骨处。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后,先后曾在洪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宜君县玉华宫等处译经。唐麟德元年(664年)二月初五日圆寂于玉华宫,先葬长安城浐河东岸白鹿原,总章二年(669年)迁葬于少陵原并修建砖塔。次年又在塔院所在地建立寺院,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唐肃宗李亨来此瞻仰,题塔额曰:“兴教”。寺建成不久,曾一度荒废。唐大和二年(828年)修葺过一次。唐以后,屡遭兵燹。清同治年间,寺院多为兵火所焚。现寺内山门三间,耸立原畔,门额题“护国兴教寺”和“法相”“庄严”九个大字,门内钟鼓二楼左右对峙。正院前殿为大雄宝殿,后殿为法堂,正院两侧,各有一跨院,西曰:“塔院”,是玄奘及两弟子的埋骨处;东曰“藏经”,内建藏经楼,藏有《藏经》《……[详细]
秦岭野生动物园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由原西安动物园迁建而成,位于秦岭北麓浅山地带,距西安市区28公里,占地2000余亩,现有动物300余种,1万(头)只。动物种类由兽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组成,动物种类齐全,动物购置总费用3228万元之多。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是西北首家野生动物园,具有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鸟语林;具有全国最大的黑豹基地;食草动物车入区面积为全国野生动物园之最。动物展区分为车入区和步行区两大部份。步行区位于动物园的西半部,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动物馆舍包括大熊猫馆、小熊猫池、灵长馆、金丝猴馆、猴苑、火烈鸟馆、河马馆、袋鼠馆、大象馆、鹦鹉廊、白虎馆、海洋表演馆、两栖爬行馆,及鸳鸯池、雁鸭湖、水禽湿地。这里展出动物260种,8000余头(只),分别有国宝大熊猫、金丝猴,……[详细]
兴教寺塔
  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县镇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倾注全部心血译经19年,公元644年圆寂于玉华宫。遗体运回长安,安葬在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白鹿原地势很高,在皇宫内的含元殿就能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将其奉为国宝,为他的去世曾经举朝致哀。诏令将玄奘的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上,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之后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兴教寺内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幸存玄奘和两个弟子的舍利塔。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详细]
终南山净业寺
  长安净业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庵山”)上,距西安市区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净业寺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唐时净业寺因道宣弘扬律宗而达极盛,后渐衰落。居寺内所存明朝《道宣律师略传》及清朝钟鼓楼碑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净业寺住持云秀募集资金,重修殿堂。明天顺四年(1460年)住持本泉筹集修葺寺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因地震塔倾,到隆庆年间(1567年)才加以修复,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寺僧又重修道宣律师塔。嘉庆……[详细]
98、嘉午台
嘉午台
  西安嘉午台距西安东南39公里处的长安区大峪乡境内。是秦岭崇山峻岭中一座岫峦叠起、奇峭突兀的山峰。最高峰海拔1870米,因山险景奇,景观别致,大有西岳华山之气势,故有“小华山”之称。经过山神庙和轩龙桥,向西可眺嘉午台一景“群鼠偷油”,巨石破立,大小不等,直立在小山梁顶部,排成一行走向悬崖,远看犹如群鼠。过老虎口,可见一块数十立方米的巨大花岗岩体,半边悬空,半边迭置在山顶之上,形态奇特,惊险壮观,人称“迭石”,为嘉午台第一景。到海拔1615米处,悬崖峭壁迎面拔起,在光滑的陡壁上沿岩体节理有条裂缝,勉强可容一人通过,这就是有名的“破山石”。过了破山石,可见由两块巨大花岗岩构成的、高约10余米、狭窄直立的裂隙,上部夹有几块崩落的巨石,形似桥梁,故称仙人桥。在上行过海拔1640米的回心石,就有一险要地……[详细]
南五台风景区
  南五台位于西安南约30公里,海拔1688米,为终南山支脉,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现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因山上有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小台,也是五个小山峰,称为南五台,南五台山形峻峭,峰峦重叠,森林茂密,风景极为秀丽,《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历经战乱,大都荒废,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塔等。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据传,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为西安现存最早的佛塔。南五台位于长安区五台街道办事处,距西安约30公里,盛产药材,山形拔峭,风景极其秀美。为“终南神秀之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南五台自然风景颇佳,从山下看五座山峰如笔架排……[详细]
长安杜公祠
  杜公祠位于长安县韦曲镇东南1.5公里处的少陵原南麓半坡上。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建的祠堂,清乾隆末被焚,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1949年后多次整修,1983年大规模翻修后基本保持了其明清建筑的格局。祠院坐北面南,东西长,南北短,占地3000平方米。院内北面正中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的杜甫享殿,殿内正中台座上有新塑的杜甫泥坐像,泥像东侧竖立刻有杜甫朝服半身像的石碑一通。享殿东接围墙及后门,西接碑廊,廊西有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的陈列室。院内东、西面各有硬山式配殿三间。以上建筑组成一长方形四合院,院中有一古槐。祠内留有明清时代重修祠堂的碑记六通及当时文人游者的大量诗作。杜公祠1956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