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西宁市 > 湟源县旅游

    湟源县旅游景点介绍

      茶汉素菩萨庙位于湟源县和平乡茶汉素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湟源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菩萨庙四周庙墙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向外延伸 3 米。……[详细]
      和平水磨坊位于湟源县和平乡和平村,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湟源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水磨坊建筑本体向四周外延 2 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向外延伸 2 米。……[详细]
      三条沟水磨坊位于湟源县大华镇三条沟村,年代为193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湟源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水磨坊建筑本体为基线向四周外延2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向外延伸 3米。……[详细]
      大华莫布拉墓地位于湟源县大华镇莫布拉村二社,年代为卡约文化。类别为古墓葬。为湟源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马存福耕地为中心,东西各89米,南以水沟为界,向北6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东西延伸5米,南北延伸10。……[详细]
      大华中庄遗址位于湟源县大华镇大华村三社,年代为卡约文化。类别为古遗址。保护范围:东西102米(东至大华大沟口,西至张世明住宅西墙);南北150米(南至上沟口阳坡,北至村硬化路北侧为基线)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大华大沟口向外5米,西至张世明住宅西墙外5米;南至上沟口阳坡根,北至村硬化路北侧为基线向北延伸5米。……[详细]
      小高陵梯田位于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村,年代为1968~1976。类别为其它。为青海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寺摩崖石刻位于湟源县巴燕乡新寺村,年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为青海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湟源峡题字石刻位于湟源县几处峡谷公路旁山崖,年代为清、民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为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哈拉库图古城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哈拉库图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湟源福音堂位于湟源县城关镇东大街,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青海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火祖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祖阁位于湟源县城关镇丰盛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南古城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古城位于湟源县城关镇尕庄,年代为汉、清。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北古城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古城位于湟源县城关镇,年代为东晋-唐。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扎藏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藏寺位于湟源县巴燕乡下寺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湟源小学堂位于湟源县城关镇,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蚂蚁嘴墓地位于湟源县,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古墓葬。为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湾口墓地位于湟源县,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古墓葬。为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小方台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大茶石浪村,年代为唐。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赤岭遗址
      赤岭遗址 ,唐,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兔尔干村,古遗址,第六批早在赤岭(今日月山),唐蕃设茶马互市之前唐就与吐谷浑开始了以茶易马的商贸活动。据《青海风物志•联姻通好》中记载:“唐朝初年,在平定了盘踞金城的薛举后,以送回被隋留作人质的伏允长子慕容顺为条件,遣使约吐谷浑夹击盘踞凉州的大凉王李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伏允出兵助唐灭李轨,唐送慕容顺回青海地区,双方建立了和好关系”。作为进一步完成大一统事业的唐朝,在削平薛举、李轨的割据后,便在青海东部地区设置鄯州刺史,驻乐都,以今西宁为鄯城县。这种措施,使西陲重地与祖国内地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但对吐谷浑说来,感到有点不安,因此不免有一些小冲突。武德八年(624年),唐派广德郡公李安远来青海(这里青海指今青海湖,日月山)与吐谷浑和好,……[详细]
    小高陵景区
      小高陵位于西宁市湟源县小高陵村,距西宁70公里,风景好,可烧烤,有民宿。“青海高原风光好,日月山下红旗飘。人如海、歌如潮,挥银镰、志气豪。劳动开创新天地,高山低头河改道,小高陵人民多奇志,荒山秃岭换新貌。”歌曲中描述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青海湟源小高陵地区的人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建设家园治理山地的场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海湟源的小高陵地区山穷、地穷、人穷,跑水、跑肥、跑泥,缺肥料、缺饲料、缺肥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1953年,党中央发出了“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号召,小高陵的第一个党支部应运而生,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社,党员干部们带领群众向穷山恶水宣战。1955年到2000年,小高陵村先后有6任党支部书记成为攻坚克难治理山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