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海北州 > 门源县旅游

门源县旅游景点介绍

  东沙河清真寺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东沙河村,年代为清代(1890年)始建1987年后改建。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青海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黑古城三古城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浩门农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浩门大通城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城(浩门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阴田清真寺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下阴田乡下阴田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门源永安城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乡,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浩门镇南关清真寺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南关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珠固寺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珠固寺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岗龙沟石窟寺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克图乡巴哈村,年代为唐。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为青海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巴台古城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金巴台村,年代为唐。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克图古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东川镇香卡村S302岗青公路东南侧。海拔2676米。测点位于遗址标志碑前1米处,测点地形为平地。克图村古城地处浩门河河谷西北侧台地上,地势平坦。克图古城遗址是北宋与西夏时期的古城遗址,疑为骨古龙城(即宋震武军城),北宋政和元年筑,后相继为金朝和西夏所据有。遗址平面略呈梯形,东西460米,南北200米,面积10.58万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底宽12米,残高11米,顶宽3米,夯土层厚6—10厘米,西墙上多有可插入圆木的孔槽。北墙上开有城门,有瓮城。城内地表暴露瓦片、陶片、瓷片,曾采集到宋钱“天禧通宝”。古城遗址内西北角现为民居,城东与城南大片土地均已被辟为耕地。1985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旱台民兵连连史馆
  门源县泉口镇旱台民兵连连史馆位于旱台村鲁青园广场,按照“尊重历史、把握重点、凸显特色”原则,通过走访老兵、寻找实物、查阅文献等举措,深入挖掘整理旱台民兵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形成的党性教育资源及精神内涵,并充分展示。连史馆展厅面积185平方米,采用视频、展板、沙盘等多种形式再现当时的行军路线、剿匪情况等革命活动事迹,从不同历史时期展示了旱台民兵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战斗史、发展史和奋斗史,同时也展现了泉口人民不畏艰难、战天斗地、争站排头的时代风采。此外,还把教育基地延伸到鲁青缘文化广场,通过开展民兵训练体验课堂等活动,让党员群众在日常生活、休闲活动中接受红色教育。旱台民兵连,始建于1950年2月,曾是闻名全国的“高原模范”民兵连队,连队成立初期只有民兵4人,1杆-、1杆长矛,后迅速发展……[详细]
鱼儿山景区
  鱼儿山地处冷龙岭、达坂山和浩门河汇合的独特风景线上,位于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麻当峡口的风景带上。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清泉溪流,高山峡谷,苍松翠柏,山水动静都荟艺在这里,多样的地貌景致,丰富的民风民俗,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山水生态园,园内风景美不胜收。……[详细]
聚阳沟景区
  聚阳沟景区位于仙米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海拔2600米,距县城4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与岗隆石、仙米寺共同组成了仙米藏区最吸引人的旅游精品线路。春季杜鹃盛开,夏日林海叠翠,秋天色彩斑,隆冬银装素真。已开发景点有达摩圣湖、达摩禅音瀑布、栈道、石刻、塔群、香卡寺等,远期开发景点有金雕山、藏佛洞、辩经台、三省石、火烧坡、石门瀑布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丰富的地方文化与神秘的历史传说交织在一起,是旅游、探险、宿营、美食的最佳去处。……[详细]
门源大通河
  大通河又称浩门河,湟水支流,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改为现名。大通河在祁连、刚察县边界称默勒河,在门源县境内称浩门河,系黄河水系湟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天峻县托勒山的木里山泉,以大气降水和冰川消融为主要补给来源,奔流与走廊南山与冷龙岭和大通山与达坂山之间的走廊之间,经祁连、刚察、海晏、门源、互助、天祝、永登等县,至民和享堂注入湟水,呈西北—东南走向。大通河流域上游沼泽较多,海拔高,下流农田较多,是青藏高原上的绝美风景。……[详细]
门源古城
  时代:宋门源古城城垣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残高11.7米,底宽30米,顶宽5—8米,夯土层厚10—12厘米,城墙有马面,宽12米,有瓮城呈半圆形,城门一南向。靠近城墙,原有城壕,均填平且建有民房。目前城内无任何建筑物。旧时房舍早已荡然无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县志、建置沿革》记载,门源古城建于宋代,被命名为大通城,浩门河并因城名而改为大通河,具体筑城年代当在1099年宋军收复河湟地区至1125年西夏攻占门源期间。关于古城被毁的原因,民间有骆驼客屠城的传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西北角竖有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石刻保护标志。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6、仙米峡
仙米峡
  仙米峡位于门源县城东40公里处,和祝固峡相连,长约40公里,峡中大通河水蜿蜒急流而下,涛声不绝于耳;两岸峭壁耸立,松柏桦树遮天蔽日;林间鸟声鸣啭、鹿獐隐没。夏季绿-滴,山涧小溪潺潺,野花竞艳,清香扑鼻;秋季层林尽染,红黄绿色班驳相杂,美仑无比;冬季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分外妖娆。微风起时,松涛之声犹如千军万马奔涌而至,震人心扉。……[详细]
海圆山观景台
  海圆山观景台,位于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咀镇北1公里处,是观赏门源百里花海最佳之处。门源盆地夏似春。金色的七月,菜花盛开的时节,逐花酿蜜的养蜂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里。田边路旁,排满了蜂箱,蜜蜂在花间奔忙,浅琥珀色的蜜汁,在蜂农摇动下流淌。七月的浩门川,是花的海洋,也是歌和舞的海洋。每年县上都要举办隆重热烈的油菜花节,以花为媒,文化与经贸对唱。……[详细]
浩门古城
  浩门古城浩门古城距门源县城东南三华里,该城南沿高崖,北倚高梁,东西皆为深沟,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城北背依巍巍祁连山,山势嶙峋,状如舒展巨经长卷。城墙距浩门河北岸约一华里,高出河床80余米,呈长方形,东西260米,南北240米,底宽4.5米,顶宽4米。仅开南门一座,门宽18米,东西均为封闭城墙,并掘有护城壕,以深壕为堑。城内曾有东西南丁字形三条大街,巷道里开,井然有序。城门又隔河相对翠松蔚然的青山,与城呈现为照壁之形,名为照壁山,其形如桃,桃峰直刺云天,横断成壁。壁面遍布云杉,间有灌木丛生,常年碧翠,景色十分壮观,沿南城墙脚,有清泉数处,泉水突涌,清澈明净,其味甘美,饮之可口。浩门古城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1所)所筑,原名达南城,崇宁二年改为大通城,据史册记载,此城建筑后210年……[详细]
19、五色湖
五色湖
  五色湖圣境东海由上下两座相连的湖组成,静静地安卧在海拔4100米的白圪塔山的怀抱里。这是门源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融雪山、湖泊、原始森林、珍禽异兽、鬼斧神工的溶洞为一体的清幽秀丽的五色湖,在圪塔山巅,由108处泉眼神奇地汇聚成一大一小两个姐妹湖,湖的东面和西面两座白色的山峰,一座恰似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一座像慈眉善目的菩萨,分守着姐妹湖,湖色因山体和天象的不同灵动地变幻成五色,传说中,月牙形的上湖,是胜乐天王的化身,椭圆形的下湖是吉祥天女的化身。崇高的天王、天女,春风化雨,护佑、恩泽着华热藏区。藏族高僧东科·多居加措为走进圣地的朝拜者们留下了这样的祝赞词:“谁能心中一忆念,既赐殊胜和共同。对一切无遗的宝地二十四分之翠湖,我们应以身、语、意虔诚敬信来礼拜”。后来,朝拜东海的藏族同胞们就一边默念着……[详细]
20、三道峡
三道峡
  三道峡由马莲滩向北折,就会到达珠固峡内最著名的“小三峡”。这小三峡,便是藏族史籍中所称的由“猛虎、苍龙、罗刹和金刚”共同把持的通向东海“圣境”的三道关隘。三道峡谷层层环列屏障,来自东海的河流从刀劈般的峡谷中夺路而出,透出一股诱人探究的神秘,引出一段久远的藏族神话。现在,就让我们的心随这清流安静下来,怀一种崇敬走进“三峡”,走进神话和传说的故事里。格萨尔藏剑洞位于东海大峡谷景区头道峡的峭壁上。这一峭壁以青藏高原上罕见的奇迹和鬼斧神工的内涵,令人震叹不已。左边的山峰,形如雄峙的猛虎,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虎威霸气。右边的山锋,如千仞铁壁、万仗铜墙,使人忘而怯步,无路可夺。这里便是“猛虎守卫”的大门。光滑如镜的石壁从现代体育的角度来看是举办攀岩比赛的绝佳之地,有待于人们以虎口拔牙的勇气,攀越这道如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