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秦安县旅游

秦安县旅游景点介绍

21、迎恩堡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恩堡
  迎恩堡位于西川镇神明川白鹤山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神明川是原福建道监察御史、“陇上铁汉”安维峻的出生地。他于光绪二十五年释放回家后,组织并带领村民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在原堡子基础上重修了迎恩堡,使其更加坚固完整,以防匪患。迎恩堡有三道堡门,即入堡洞有一道门,进入正堡有一道门,堡的退口外还设有一道门。占地面积约8亩,堡内打有一口井,名叫“爷庙井”,因堡底有一关帝庙,故名。堡的四周分布着均匀的炮眼,并有女儿墙,堡墙高约6.6米,宽约2米。墙头上人可以自由行走。堡内还建有供全村人居住的房屋,堡子的退口处又叫“板头儿”,下面是悬崖,如若堡子攻破,可在“板头儿”处架一木板,供人从堡墙退下时逃跑,退至山上,人尽板取,敌人难以通过。1975年,迎恩堡女儿墙被拆毁,现在堡墙、堡洞……[详细]
22、太平堡
太平堡
  凤山之后的堡子坪左右对称地分布着两个古堡,其左为花果山堡,右为太平堡,太平堡明志中称为天齐堡。清代,堡与旧城墙连一体,位居险隘,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为守卫县城的重要军事设施,但历史上曾多次被攻破,它见证了惨烈的战斗,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因而显得沧桑厚重。如今,它已残败不堪,夕阳掩映下的残墙剩堵屹立于凤山之上,让登临者生出许多怀古的幽思。2000年太平堡交于佛教学会管理,居士们集资修建了以故里诗仙李白命名的“青莲尊经佛堂”。凤山之上,为葫芦河谷地第二台级地,有堡子坪齐家文化遗址,其上先民们居住过的圆形和半圆形房址历历在目,白灰地面裸露于外,窑址、红烧土等文化层在地埂土崖上随处可见,各种红陶片俯拾即是。这里是一处完整的齐家文化村落遗址,曾出土过国家级文物陶羊、玉璧和玉琮,登上堡子坪,古人生存过的……[详细]
秦安圆通寺
  圆通寺地处秦安县中山乡元丰村(张湾村)村西,为北朝古寺,寺院已形成大型的建筑群,寺院建筑与周围景物浑然天成,为当地一景。寺内殿宇大气磅礴,塑像庄严,器物精细考究,楹联匾额金石碑铭众多,且多出名家或佛界高僧之手,名人墨宝蔚为大观。寺内遗存残碑,上有“略阳郡”等刻字,为县内仅存刻有“地名”的石塔,具有极高的文物考古价值。圆通地虽在中山乡偏远的村落,然而经常有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参观宝刹新貌、睹古寺遗风。圆通寺主体院落有三个,西院主体建筑为大佛阁,阁内有释迦牟尼玉佛及迦叶阿难玉制造像,两旁有十八罗汉铜像,释迦玉佛后有千手观音像。中院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大殿左侧为“观音堂”、“送子观音堂”、“准提宝殿”;大殿右侧为“地藏殿”、“祖馨念佛堂”及寺管会办公室,布局精巧特别。东院北边设有厢房数厝,东边为厨房……[详细]
秦安云台山
  云台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解放后,在云台山山脚下的高庙村挖掘出土了齐家文化类型的红陶罐、汉代灰陶盆等文物,还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相传很早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个姓高的农户,他主持在云台山的山顶上建了一座东岳泰山庙,故起名曰高家庙。虽然高家庙到底建于何时,暂时无从考证,但最迟可推至北宋崇宁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当时,庙内就已经建有无量殿、灵官殿、圣母宫等宫殿。明洪武年间在庙宇四周筑起了堡墙,至今在云台观四周还有一些断壁残垣可见一斑。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钟楼一座,并铸八卦大钟一鼎,据说这鼎大钟的声音洪亮,音色纯正,方圆五六十里都能听到钟声。民国9年大地震,庙宇多数被震塌。1987年,附近群众自筹资金重修无量殿、灵官殿、圣母宫、社稷宫和钟楼,这些宫殿的内外均有彩绘壁画,……[详细]
秦安九龙山
  九龙山即中山梁,属大陇山支脉,“九龙挺秀”为明代秦安“十咏”之一,“东四十里曰九龙山,其山九峰,踟躅如龙,东自陇,西自秦,磅礴百里,为县之主山。峰峦瑰垒,望之昂然,有九龙湫、九龙庙。”“秦在万山中,九龙之秀崛然起,蔚然集,有不与众山同者,钟灵孕秀,人以归是山焉。”(《秦安志·山水》)。在中山庙沟附近,九条各具态势的支脉盘迴呼应,逶迤腾跃如九龙相戏,峻秀绵邈。最高峰为四顾山,旧称高峰,海拔1982.8米,蔚然独秀,为县东最高点。“九龙之峰,高出众山,夕阳返照,掩映千壑,行人倚马罔不徘徊焉。”(胡缵宗语)九龙山在簸箕湾梁突兀浑起,又陡然跌落,山下有栖凤台,建有九龙庙。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祠九龙山圣母。据现存于九龙庙的元代碑文记载:“九龙层峦叠嶂,巨壑幽谷,启肇原陇……草木贡四时之秀……[详细]
26、西番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番寺
  西番寺位于今陇城镇西南1公里盘龙山之西番坪,相传始建于战国时期,早建庙宇曰无忧。无忧之意,一说是秦始皇诛阿育王后,战乱悉平,再无后顾之忧。另一说是诛阿育王后,观盘龙山麓有出帝王迹象,奏请始皇在此山头积麦崖处凿一处地藏王洞,以破其穴,曰无忧,后曰无忧寺,今名西番寺。唐太宗贞观年间,佛教大兴,西番寺有牌曰“贞观三年尉迟恭敬德督建。”经过多次的维修和扩建,庙宇壮观,楼台错落有致,风景幽雅。第一个台地是小巧玲珑的土地庙、魁星庙和抛物线形建筑的磨针洞。第二台地,右边是灵官殿,左边是戏楼、剧场和僧房。第三台地是寺庙的重点建筑,有山门和钟楼,院内正中长一棵形如巨伞的盘龙槐,右边是子孙宫、考察殿,左边是药王殿、寿星殿和弥勒佛殿,中间就是无量大殿。再上就是在积麦崖掘开的地藏王洞,洞顶悬“贞观三年尉迟恭敬德督建……[详细]
常平堡农村公园
  常平堡农村公园坐落在秦安县陇城镇常营村常坪山上。整个堡子形如一条船,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清同治年间,回民军集中火力连攻三昼夜,未能攻破。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铁打铜铸的常家堡,巍巍不动的半个城。”堡子至今保存完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族人常俊杰捐资,于堡内修建亭台楼阁,种植花草树木,现已被开辟为一所农村游乐公园。 来到山脚下,眼前是高约几十米的悬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沿着后山蜿蜒盘旋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堡门前。堡门砖木结构,古朴庄重,上 书“常平堡”三个楷书大字。进入堡内,一条画廊直通公园门口。 公园正中是一个八卦形的花园,植满四季花卉,香气袭人。周围还有四个小花圃,如众星拱月一般。凉亭、草坪、石龙、石狮、假山、松柏点缀其间,相映成趣。园内建筑,古色古香。园中还有游艺室、阅览室……[详细]
街亭温泉度假村
  距麦积山26公里,位于街亭古镇4公里的温泉峡口。该泉水温40度左右,日出水量3600立方米,水质富含19种化学微量元素,是优质的矿泉水,更有极好的医疗保健保用。现已建成各种档次的洗浴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其中普通浴室400多平方米,浴庄客房、洗澡、游泳、餐厅、购物服务设施1200多平方米;度假村一期工程内外游泳池及客房、洗浴和各种服务设施5400多平方米。二期工程还将建设别墅楼和各种健身、理疗服务设施4000多平方米。该温泉水洗浴后皮肤光滑细嫩,身心舒畅,并对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后遗症、关节炎、皮肤病、脚气等有独特疗效。……[详细]
大池湾遗址
  大池湾遗址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五营乡,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距今7800--5000年。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灰坑,墓葬,窑址和壕沟,而且还有精制的地画,彩陶和面积很大,构造复杂的房屋遗迹。已清理出的房址有240座,灰坑340多个,墓葬79座,窑址38处,各类文物8000多件。大地湾四期遗址中,发现一些规模宏伟的殿堂式的房子,显示出当时复杂而精湛的建筑艺术。有一座殿堂式的宏伟建筑,分正室,侧室,后室和门前附属建筑等4大部分,总面积达600平方米。主室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室内的顶梁柱,柱径达50厘米,外敷防火草泥。前后路各有8根直径30厘米左右的附壁柱,都以大块青石头为柱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室内地面平整坚硬,象黑灰色的大理石一样光滑。这是我们祖先智慧……[详细]
30、街亭
街亭
  街亭街亭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参军马谡为先锋,王平为副将固守街亭,因马谡违亮部署,又不听王平力谏,“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终被魏军大将张郃所败,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在陇城镇的王家川出土了一口“铁锅”,上铸“汉大丞相诸葛武侯制”字样,同时,在附近还出土了刻有“蜀”字样的-机、马刺、刀、矛、盔甲等兵器。专家从仅有的作战遗物考证,出土兵器的地方,就是马谡、王平安营扎寨之地。今天的陇……[详细]
31、可泉寺 AA
可泉寺
  可泉寺可泉寺坐落于距县城1.5公里的南山脚下,整个建筑分为胡缵宗纪念馆、可泉寺及娲乡神母宫等3处。其建筑群年代可上溯到秦汉乃至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上古时期,自宋元以前初具规模,明清两代虽经战争破毁,然屡毁屡建,规模不减。可泉寺为明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山东巡抚、邑人胡缵宗幼年读书所在地,他晚年辞官又寓居与此,著书立说,明清两代,县内名门望族多在此处修建别墅,民国初年改名“可园”。娲乡神母宫位于可泉寺南侧,系女娲行宫,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院内古柏参天,殿内塑像庄严,文人墨客匾额楹联,树以百计,后院建有“圣母后宫”,院内有“羲里娲乡”石碑一座,胡缵宗纪念馆设在娲乡神母宫西侧,是近年来胡氏后裔及民间集资修建的一处建筑。纪念馆占地1000平方米,现已建成馆址五座十一间,陈列有关胡缵宗著作、书法、书……[详细]
陇城故城
  陇城故城陇城故城是晋代设置的略阳郡、略阳城、北魏至唐的陇城县,宋时的陇城寨,明代设置陇城巡检司的治所。陇城北魏、北周的故城,在唐代宗宝应年(公元762年),因吐蕃进犯而被毁,已不存在。宋正隆四年又重筑一城,即现在的陇城,又称八卦城。八卦城之名与伏羲画八卦有密切联系。八卦城为八卦形,城池面积为210亩,城墙高六丈。道光十年(1837),因北山崩垮,山逼清水河,水逼其城,历年受河水侵袭,其城一半被水冲毁,仅存一半。故后人又称“半个城”。清道光十七年,秦安知县严长宦护其城,5令民众筑河堤,挖河道改水归故道。解放后,八卦城城墙经城内居民历年取土被毁,现仅存长约30米,宽8米,高10米的城墙一段。2005年2月,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3、秦安文庙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安文庙
  秦安文庙秦安文庙,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总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乐器库、祭器库等。主体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筒瓦,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梁枋构件均施彩画,收山、出檐较深,脊饰龙、凤、牡丹、菊等纹饰,两稍间槛墙嵌有琉璃盘龙各一条,其梁架结构,斗拱形制和彩画等均保留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是甘肃省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木构建筑之一,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安县博物馆
  秦安县博物馆位于县城兴国文化广场北侧,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该馆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馆藏文物359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件,二级77件,三级478件,从距今1亿年的鱼化石,距今2500万年的铲齿象牙化石,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用具,到明清时期的文物都有收藏,没有缺环和断代,堪称研究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实物资料库。新石器时代的人面器口彩陶瓶,马家窑文化的旋纹四板彩陶瓮,齐家文化的玉器,唐代的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北朝至唐代的佛教石刻等许多文物都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2009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县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成纪八千年——秦安历史文物精品陈列》,按照华夏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文化和成纪遗珍三个单元,分门别类地进行陈列。第一部分华夏文明的曙光,……[详细]
35、人民街
人民街
  人民街人民街,旧称“南上关”,位于县城内南部。据《秦安志》记载,金正隆二年(1157)始建秦安县时,这里就有铺面。明代以后,铺面逐渐增加,清道光时期初具规模。到民国时期,私商铺面共有200余间。规模较大的有“万顺马”、“复兴成”等20多家。人民街东西长454.8米,南北宽8.4米,南北两侧铺面共175间,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该街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旧式铺面的原貌,为研究秦安县乃至西北地区商业铺面建筑风格,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2005年2月,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氏民居
  高氏民居高氏民居位于县城南下关中街巷21号,建于清代末年。为秦安县城富商高金贵的住宅。该民居四合院,其上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布瓦顶,结构为五架梁前对抱头梁。南房建筑风格同上房。东西房各六间(其中西厢房已拆三间),单坡布瓦顶,结构为双步梁载单步梁,前后用两柱。该民宅保存基本完整,反映了清代县城富户人家住宅的建筑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清代秦安地区民宅的建筑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2月,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氏民居
  丁氏民居丁氏民居位于县城人民街庙儿巷2号,建于清代末年,系丁锡奎的住宅。丁锡奎(1843-1912),秦安县丁家店(今属通渭县)人,后住县城城关,从师于任士言(进士,天水人)。后任陕西靖边、韩城县知县。丁氏民居是秦安县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布局呈四合院,西面为上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布瓦顶,结构为五架梁前对抱头梁,用3柱。南北两面为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坡布瓦顶,结构为双步梁载单步梁。大门原在宅院的东北角,现改在东南角。该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对研究天水地区乃至甘肃省的古代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详细]
南下关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县城南下关民族路解放巷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占地面积1231平方米。清康熙年间进行了修缮,扩建了东大庭子和南大庭子,以及讲学堂、阿訇居室和学生宿舍等。中华民国9年地震,许多建筑被毁。现存的古建筑仅有主体建筑礼拜殿和邦克楼。礼拜殿为庭堂式,悬山顶,面阔3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邦克楼为重檐歇八角攒尖顶楼阁式,牙檐高啄,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室内保存着壁砌砖刻阿拉伯文和花卉图案,刻工精细,别具匠心。秦安清真寺是甘肃现存清真寺建筑中保存较为完整、时代较早的木构建筑之一,为系统研究甘肃伊斯兰教建筑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1989年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安天主堂
  天主堂天主堂,位于秦安县兴国镇南下关25号,县招待所南200米处。该教堂是天水地区中西合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教堂建于民国9年(1920),美国籍传教士艾嘉道神父来此传教,购得南下关成氏等民居设简易教堂。民国14年动工修建,民国18年竣工落成,耗资2万银元。殿堂的门窗为西欧教堂建筑式样,门窗上的图案精雕细刻,异常精美。教堂内房梁上还绘有一幅幅彩色图案,钟楼上雕刻的飞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教堂共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8平方米,附属建筑有神父住院、伙房、诊疗所、贞女院等116间,现在附属房屋建筑仅有214平方米。秦安天主堂保存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现又成为全县1000名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一个活动场所,它为研究民国时期天水地区教堂建筑艺术、建筑风格及天主教在秦安地区的传播……[详细]
饮马巷清真寺
  饮马巷清真寺饮马巷清真寺位于县城饮马巷底,建于清代,原系李春的住宅。李春,秦安县城一富户,其子李少份为清代武举。清真寺呈四合院,大门在东北部,东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布瓦顶,两边配有耳房,结构为五架梁前对抱头梁,用3柱。西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坡布瓦顶,结构为双步梁载单步梁,前后用两柱,南北厢房建筑风格基本同西房。该寺是秦安县城内保存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为研究清代秦安县城居民的居住风格及历史传统风貌提供了实物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