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酒泉市 > 肃州区旅游

肃州区旅游景点介绍

  酒泉古城墙酒泉军分区的古城墙是目前酒泉城区残存的最后一段古城墙。酒泉古城的修筑,从汉始至明清,跨越了1000多年。酒泉古城虽几经修建,但原城垣门楼都已不存在,目前仅剩西南角(位于酒泉军分区院内)残存城墙200米左右及福禄城南门遗址。……[详细]
下河清墓群
  下河清墓群位于酒泉市下河清乡西3公里。是一处汉墓与晋墓共存的墓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平面呈方形夯筑封土堆13座,1956年发掘砖室墓葬24座,其中两座为画像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罐、灶和“大泉五十”钱等物。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及美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乱古堆墓群
  乱古堆墓群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00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表散见残砖、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东风胡杨林房车露营地
  东风胡杨林露营公园是首旅集团旗下在甘肃省首家五星级露营公园,地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检查站外,服务设施包括;营地接待中心,住宿餐饮,胡杨林公园,观景木屋,房车营位,帐篷区,停车场,是休闲度假,自驾游客,房车旅行及航天爱好者的最佳选择。营业地址:酒泉市甘肃酒泉市肃州区东风航天城检查站外1公里处预定热线:0937-2675777……[详细]
酒泉起义纪念馆
  酒泉起义纪念馆位于肃州区鼓楼以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陈列实物131件、悬挂展板22块、展出图片82幅。纪念馆主展厅分为解放西北、进军河西;政治争取、促成起义;接管酒泉、会商大计;欢庆胜利、支援进疆4部分。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贯彻统一战线政策,促动国民党驻酒泉守军起义,和平解放酒泉的历史。……[详细]
东关外墓群
  东关外墓群 位于酒泉市东关外。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墓多为券顶或覆斗顶砖室墓,有单、双室和多室。1957年发掘清理56座,出土有灰陶、壶、盉、尊、钫、鼎灯和绿釉陶壶及铜撮、铜镜和铜刀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锁阳城墓群
  东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锁阳城东南4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有墓葬674座,封土平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均为砾岩洞穴墓,大墓多集中在东南部,1号墓规模最大,封土高3.6、墓道长28.5米、宽2.4米,土坯封门。曾出土铜带钩、灰陶罐、“开元通宝”等。西墓群位于锁阳城西南6公里。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分布墓葬512座,大墓多集中在墓群西北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茔圈,南有土阙,封土为圆形,周长68.5、高2.85米,墓道长24.5、宽2.65米。两处墓群是我省大型墓群区,保存着汉、晋、唐三代1200余座古墓,保存状况较好,对甘肃研究汉唐考古和河西汉唐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下河清乡位于酒泉市下河清乡西3公里。是一处汉墓与晋墓共存的墓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平面呈方形夯筑封土堆13座,1956年发掘砖室墓葬24座,其中两座为画像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罐、灶和“大泉五十”钱等物。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及美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赵家水磨遗址
  赵家水磨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乡高闸沟村南1公里。属四坝文化。分布于讨赖河(北大河)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1米。采集有夹砂红灰陶片、泥质红陶片及彩陶片,多施紫红色陶衣,彩陶纹样有平行线纹、网格纹、三角纹,器形有双耳罐、钵等。并采集有石臼、单孔石斧、石纺轮及骨匕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崔家南湾墓群
  崔家南湾墓群位于酒泉市总寨镇三奇堡村南2.5公里。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大型墓群。面积400万平方米。地表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70多座,墓道以东南向为主,个别西向。曾发掘画像砖墓2座和土洞墓1座,画像砖彩绘朱雀、飞廉、翼虎、吏卒等。出土银质“裨将军之章”、铜熨斗、尺和铁剪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魏晋考古和我国魏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酒泉皇城城址
  酒泉皇城城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皇城村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4米,南北宽291米,面积101.3万平方米。黄土夯筑,城墙高3—7米,厚3米。城上四角筑墩台,城外西南角和东南角各筑了望台一座。相传蒙古王子曾驻此城,随有皇城之名。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考之,该城系汉代乐涫县、唐代禄福县之驻地。安史之乱后,城随废。古城保存较完整,对研究城建史和汉唐地方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长沙岭墓群
  长沙岭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北桥子村东北10公里。是一处汉墓群。面积约1260万平方米。有墓葬781座,其中大墓11座,小墓770座,封土平面多为椭圆形。大墓封土直径12.5--16.5、高1.2--2.5米,墓道长16--22米,宽1.2--1.6米。地表散见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金佛寺镇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00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表散见残砖、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位于酒泉市总寨镇单长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面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10余座及长墓道。墓葬分布密集,散见少量残青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两晋考古和两晋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晋昌郡城址
  晋昌郡城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九下村萧家地,有东西二城。东城位于萧家地南500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5米,面积5600余平方米。城墙夯筑,夯层厚约0.2米,墙基宽9.8米,顶宽5.5米。高7.5米。门南向,门外有瓮城,长20米,宽9.5米。城四周有壕沟,上宽12米,底宽9米,深2.6--3.5米。地表散见大量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并有石磨、五铢钱等。西城位于萧家地东北,距东城150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3米,南北宽103米,面积14700余平方米。城墙夯筑高7.5米,夯层厚约0.18米,墙基宽5.5米,顶宽3.8米。东墙开门,门宽4.2米。南墙保存较好,其余三面城墙残垣断续。城中部有圆锥形土丘,底径14.6米,高3.5米,性质不明。周围散见大量垂帐纹灰陶片及黑砂陶……[详细]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大庄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四坝文化与汉、晋墓群共存的遗址。分布于丰乐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1--0.5米。1986年发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东南部为遗址区,出土有石斧、环形石锄、石磨盘、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带为墓葬区,皆为袋状土坑墓,以石块围筑或叠压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铜、石器及贝、骨器等。陶器多为夹砂橙红陶,并有较多彩陶器,彩陶纹样有回形纹、舞蹈纹、平行线纹、三角纹、动物纹等,器形有双耳罐、单耳罐、四耳罐、埙等。铜器有锛形斧、锥等。石器有斧、锄、磨盘、矛等。遗址区采集有金环、泥质灰陶方格盘等。并暴露有汉、晋墓葬。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东千佛洞石窟
  东千佛洞石窟位于酒泉市安西县城东南90公里处桥子乡长山子北麓的东西崖壁上。现存洞窟23个,有10个洞窟存有壁画和塑像。洞窟形制主要有:长方形中心柱窟、圆形穹窿顶窟和方形平顶窟。尚存佛、菩萨塑像56身,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的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总面积486平方米,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经变有:西方净土变、药师净土变、文殊变、普贤变、涅槃变、水月观音变等:密宗图像有曼荼罗(藏密)、十一面观音变、八臂观音变等(汉密或杂密);尊像画有说法图、释迦行道图、禅定佛像、观音像等;装饰图案的纹样有莲花、忍冬、百花、卷草、火焰、宝珠等;供养人画像残存西夏供养人画像并西夏文题名。又,北魏、唐、五代壁画多被西夏、元的壁画覆盖。 东千佛洞尤以内容丰富、……[详细]
酒泉古城门
  酒泉古城门 位于酒泉肃州区仓后街。《重修肃州新志·城池》载:“福禄城,谢艾所筑。”唐永徽年间由肃州刺史王方翼主持修葺,此城门在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展筑东城而重开城门时包在新城墙中。1964年发现于清代城墙内。残券门高6.7米,宽9.75米。门洞宽4.2米,深3.35米,高4.8米,两侧门墩各宽2.8米,残高6.7米,青砖平砌,唐、明时期有过修补。……[详细]
酒泉药王宫
  药王宫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西大街酒泉中学校园内,由六座单体建筑组成,以校门南北走向的中心道路为中轴线,路东从南向北依次为药王宫前、后殿,三义殿;路西从南向北依次为五圣宫,关帝庙;路北端正中为玉皇阁。 药王宫前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448平方米;后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292平方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三义殿,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377平方米;五圣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占地面积约344平方米;关帝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玉皇阁,民国29年(1940年)建,占地面积约241平方米。这些建筑当初为宗教场所,酒泉中学建立后,曾做过教室、图书室、展览室等,是研究西北地区明清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详细]
将台遗址
  将台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清水村北12千米处的戈壁中。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4米,分布面积约40平方米。地面有并列的陶窑址2座,20世纪80年代调查时窑址清晰可见,呈马蹄状,近些年由于日趋严重的沙漠化的影响,窑址基本已被埋入沙下。裸露于地面的已经基本看不清其结构形状。只见散落于地面的陶片、残砖、釉渣。该窑址处于墓群内,据考证是为修建将台墓群而修筑的陶窑,初步判断为魏晋时期所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