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旬邑县旅游

旬邑县旅游景点介绍

  崔家河遗址 位于旬邑县城关镇崔家河西岸第二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调查发现。1980年咸阳地区文物普查中又进行了复查。 遗址所在的台地北临汃(biē)水,东靠崔家河,南北约300米,东西约400米。暴露在断崖上的文化层厚约3—6米,所见的人类活动遗迹有房基址、窖穴、灰沟、灶坑、灰坑等多处。其中居住面4处,长3—4米不等,两处为发白色的姜石地面,均经过火烧,呈赭红色。灶坑3个,径0.6—0.8米,深0.5米,其中一个周围为白色姜石地面,内出土素面夹砂红陶罐1件,线纹夹砂红陶罐2件,彩绘细泥红陶片1件。一个内有厚0.15米和0.25米的草木灰两层,两层草木灰之间有一个厚约4厘米的硬而平的红烧土面。一个在红色居住面上,内出土线纹夹砂红陶罐1个。另……[详细]
马栏革命纪念馆
  马栏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距旬邑县城53公里,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马栏革命纪念馆建成于2009年,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二层全框架结构,2011年6月份完成了陈列布展,共展出图片800多幅,实物600多件,其中涉及党的统一战线、民族工作图片30多幅(件)。陈列展示采用图片、实物、人物雕塑、浮雕、硅胶人物、场景复原、泥塑及电子书、电动地图、幻影成像等声光电子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关中特区、关中分区革命史实。马栏革命根据地曾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许多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重要通道,还是我党我军购运战略物资的必经之路。1937年—1941年间,马栏是中共陕西省委、关中地委首脑机关驻地和首府,是陕西国统区……[详细]
《关中报》报社旧址
  《关中报》报社旧址位于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村西约400米的山梁上。《关中报》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40年4月12日,1950年4月终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中报》是关中分区动员群众、教育群众、鼓舞军民的阵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9年冬,正当关中分区广大军民努力把分区建设为抗日模范区之时,国民党顽固派却不断挑起--摩擦,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掀起了第一次--高潮。为了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边区和进行反--、反摩擦斗争,时任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分委的机关报,以利于坚持长期斗争。《关中报》创刊时,报头由习仲勋题写。其后又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高岗题写。创刊一周年时,毛主席欣然执笔为《关中报》提写了报名。关中报社组成时,分委宣传部长高仰云兼任……[详细]
鲁迅师范旧址
  鲁迅师范旧址位于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村。鲁迅师范是陕甘宁边区于1937年2月在延安创办的一所中等学校。1938年11月,日军企图进攻陕甘宁边区。为安全起见,鲁迅师范迁至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新正县马家堡,校长林迪生。鲁迅师范实行军事编制,除开设文化课外,还结合实际开展军事训练。全体师生面对生活条件艰苦之况,不畏困难所阻,坚持自力更生,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学校初迁马家堡时,有3个班,教师10余名,学生130多名,分设师范班和预备班,学制不定。以后在旬邑、彬县、长武等地招生,共计招收5个班,学员500多人。1938年8月,为培养高小教师及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教育行政干部,鲁迅师范新办了高级师范班。1939年3月,学校由马家堡迁往照庄村原陕北公学校址。7月,由于国民党发动摩擦不断加剧,陕甘宁边区教育……[详细]
关中师范旧址
  关中师范旧址位于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关中师范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创建于1940年3月15日,驻地新正县马家堡村,习仲勋任校长,刘端棻任副校长。1943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迁至马栏镇(现旧址),改称关中师范。1948年8月,关中师范与彬县中学合并为联合中学。关中师范从创建到合并历时8年多时间,培养学生470多人。关中师范在马栏办学期间,除课堂教学外,还经常指导学生自习、分组讨论等。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组织学生寒假工作团下乡宣传,做地方工作,支援当地群众生产等。在教学时间上,不因迁校、杂勤劳动过多影响学生学习。不仅保证了教学时间,还注重从教学工作的各环节上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学校在经费上不足,加之敌人--,教学物质条件十分困难,学校为保证教学的……[详细]
西塬化石出土地
  西塬化石出土地·更新世·旬邑县后掌乡西塬村南坡头组南。保护范围:化石出土地东西35米,南北50米。以上区域四面外延4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米。2003年,西塬化石出土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旬邑县革命烈士陵园
  旬邑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以东1.5Km处的泰山。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30.4亩,建筑面积1075m2。由牌坊式门楼、大照壁、展览室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墓区组成。……[详细]
  旬邑起义纪念馆,地处旬邑县城翠屏山,是陕西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始建于1987年,占地7.94亩,由纪念碑、展览馆组成。……[详细]
汃河水利风景区
  汃河水利风景区:位于旬邑县城中段,以7座橡胶坝和商业水街为依托,以水文化为主题,结合历史遗存,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整个景区面积0.6 km2,水域面积0.28 km2,分为风景名胜区、沿河分景区、湖面景区三大景区。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大象犀牛化石馆、旬邑文庙、泰塔、公刘雕像、二八纪念馆等;沿河分景区包括翠屏山景观,翠屏湖公园,书香公园,廊桥及两岸步行观光走廊等;湖面景区主要包括7座橡胶坝,21处亲水平台,栖亭等。……[详细]
旬邑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旬邑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马栏河河谷地段,北起马栏镇石底城村,南至城关镇甘峪村,规划有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湿地休闲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总面积20.2km2,经国家林业局2011年批准试点建设,2015年12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详细]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翠屏南山。旬邑革命暴-动是一九二八年渭华暴-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西地区有重大影响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许才升等七位起义领导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在暴-动中壮烈牺牲的七位烈士及农民暴-动事件,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4年10月18日开始修建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1987年5月竣工。纪念馆位于县城南端翠屏山麓,占地面积5295平方米,建筑面积453平方米,依山临水,坐南面北,青山绿水、景色幽雅。该馆由纪念碑、展览室组成。馆内建筑以仿古建筑式样,院内东西两侧为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室,展有暴-动及烈士图片、事迹简介,部分暴-动武器实物、烈士遗物等。馆内中央矗立旬邑暴-动烈士纪念碑,石头精砌,镶汉白玉,高11米,宽5米,正面镌刻书法家舒同题写“旬邑革命……[详细]
  寺沟佛窟寺沟位于旬邑县东北部10公里处。地处官家洞与赵家洞之间,寺沟石崖,形如刀削,崖壁上留有佛窟多孔,窟中皆留有佛像壁画,其形象生动,姿态万千,壁画上写有明代华山大地震、关中洪灾、雹灾的灾异题记多条。为研究古代气象提供可贵资料。崖下有一泉,名日“佛泉”,水质甘甜,可供游人香客解暑止渴。寺沟上部狭窄,好似“天窗”,“缓行沟底疑无路,抬头只见一线天”。沟壁怪石嶙峋,悬崖松柏常青,沟底清泉雅奏,入之则超凡入圣之感油然而生。……[详细]
旬邑石窟遗址
  陕西旬邑为古豳之所在地,周人曾在此开疆立国,今人考证《诗经》所载之水名地名至今犹存,而秦汉这儿又封邑置县。在陕西省旬邑县北部约十余公里的城关镇地域,沿三水河岸的悬崖峭壁上凿有不少做工精细的洞窟。其不但数量繁多,且排列规整,层次分明,远远望去,恰似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座座楼房。古人为避祸乱,常躲于此,遂相继穿凿,先小后大,先下后上。洞窟多达300余孔,历经千年,丰彩依旧。赵家洞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在陕西省旬邑县北部约十余公里的城关镇地域,沿三水河岸的悬崖峭壁上凿有不少做工精细的洞窟。其不但数量繁多,且排列规整,层次分明,远远望去,恰似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座座楼房。古人为避祸乱,常躲于此,遂相继穿凿,先小后大,先下后上。洞窟多达300余孔,历经千年,丰彩依旧。据《三水县志》载:“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详细]
秦直道遗址(旬邑段)
  秦直道循子午岭主脉北行,南起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自七里川入石门关,经庙沟、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卜杨家胡同,再经刘家店、黑麻湾出雕灵关,纵贯陕甘两省子午岭,直抵内蒙包头,到达鄂尔多斯草原。在旬邑境内长达80多公里。缘梁修筑的直道取近避远,就易舍险,即便今日,全线也是遗迹清晰可辨,不少地段路基完好,依然可行。直道两旁残留的古碑刻、古墓葬、古建筑、栈桥遗迹比比皆是,马蹄驼印,至今仍历在目。清代刘倬有《子午岭》一诗赞日:南北互长岭,纵横列万山。桥陵今古在,驰道有无间。地折庄延回,源分漆沮潺。秦皇开凿后,路上几人还。历代百姓也曾沿着直道躲灾避难。每遇战乱、饥荒或避仇躲债,便沿直道迁徙,专寻山谷间地势略坦,土地町耕处,倚崖搭庵且住,或凿石窟穴居。灾荒过后,有返家园名,也有乐此不归者。……[详细]
安仁瓷窑遗址
  时代:宋至元安仁瓷窑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110公里处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宋代文化遗址。西临三水河,东依原坡,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7年,咸阳地区文管会主持,发掘面积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窑10处,出土遗物89101件,主要有碗、碟、罐、壶等。另外还探出暴露于一面的堆料场及晾坯遗址,并调查出窑址31处,炉灰渣瓷片堆积坑22处,坩土原生层7处。安仁瓷窑发掘的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窑炉史提供了新的依据。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栏红26军成立地旧址
  红26军军部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距县城65公里,现有窑洞10孔和一个哨楼。按照中央《关于陕甘游击队的工作及创建陕甘新苏区的决议》精神,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支队开往旬邑转角村整编,举行授旗仪式,宣布红26军正式成立,军政委杜衡,-汪锋,红二团团长王世泰,参谋长郑毅,政治处长刘志丹。红二团下辖3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1个政治保卫队,1个少年先锋队和1个随军学校。军部驻地转角村,红26军成立不久,即南下渭华开辟苏区。……[详细]
赵家洞崖居
  赵家洞又称琅天洞,于峭壁石崖凿有多个石窟,外露其窗,内隐其洞。共分三层,其中上两层现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宽3米,洞深4米。洞内宽敞明亮,设有暗道,连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栈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现痕迹仍存。旧址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断,该洞当创建南宋之前。和赵家洞一沟相隔的是官家洞,官家洞又名飞云洞,为峭壁上凿成四层楼式叠洞,保存较完整。共有5个主洞,7个窗,83个室,另外有83个通风口。石洞分方形平顶和拱形圆顶两类,平均高2米、宽3.8米、深4.5米,总面积1419.3平方米。每层及各洞之间均有甬道相连。据史志记载,官家洞“始为周族祖先穴居之地”。……[详细]
秦直道文化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令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修筑了与万里长城齐名的浩大军事工程—秦直道。秦直道使部队能快速地完成集结,便于粮草及时运输,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南起淳化县梁武帝村,经我县石门山和马栏山,到雕灵关出境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700余公里。其中,在我县境内80公里,路段最窄处仅四、五米,最宽处达三十米。该道大多修筑于山脊之上,遇山堑垭口,遇沟筑土桥,沿途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工程宏伟浩大。2007年,我县境内的秦直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崔景岳烈士故居
  崔景岳,旬邑县城关镇东关村人,又名崔廷儒,1927年加入中国0,1928年5月参加旬邑农民起义。曾先后担任0东涧村党支部书记,旬邑县特支组织委员,陕西省临时省委秘书长,西北军工作委员会军委书记,陕西省委委员兼秘书长,西南特委书记、地委书记,宁夏省工委书记。1941年4月,在银川市英勇就义,时年30岁。崔景岳烈士故居位于县城东涧村东,面积约2.5亩,两院土木结构建筑。第一院面积约1.05亩,有门房3间、厦房12间;第二院面积1.5亩,有土窑3孔。南起第一孔窑洞当时为中药店,以此为掩护,向党组织传递情报,并为游击队秘密提供药品、0、弹药;第二孔当时为县委机关驻地;第三孔为崔景岳的居室。……[详细]
亚洲第一墩
  三水河特大桥为咸阳至淳化至旬邑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桥梁全长1688米,主桥联长达1121米,桥面距地面最高处约192米,最大墩高183米,其联长和墩高均为目前国、内已修建成的同类桥梁之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