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市 > 旬阳市旅游

旬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安康蚕种场旧址位于恒口示范区王家台村,年代为195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9日,安康蚕种场旧址被公布为安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安康蚕种场旧址3号制种蚕室:东至生产区中大道,南至原4号蚕室旧址,西至生产区西大道,北至蚕种保护楼;(2)安康蚕种场旧址旧冷库:东至生产区西大道,南至水塔,西至配电房、场区围墙,北至电机房。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详细]
石庙沟汉江铁路大桥
  石庙沟汉江铁路大桥位于汉滨区瀛湖镇陈家湾村,年代为197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9日,石庙沟汉江铁路大桥被公布为安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基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扩15米。……[详细]
旬阳临崖寺
  旬阳临崖寺位于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9日,旬阳临崖寺被公布为安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临崖寺建筑滴水为基点,四周外扩3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扩15米,西至山崖,南至放生池台阶,北至望江亭。……[详细]
旬阳红军墓
  旬阳红军墓时代:1935年地点:旬阳县红军乡保护范围:东至沟心巨石,南至崖根,西至场地坎沿,北至场地边缘。建设控制地带:南同A区,东、北以A区为界各向外延伸50米,西至红圣公路。2008年,旬阳红军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旬阳县西城门时代:明地址:旬阳县城关镇保护范围:西城门墙基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南各向外延伸50米,北接悬崖崖头。2008年,旬阳西城门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旬阳孙氏民居
  旬阳孙氏民居 时代:清 地址:安康市旬阳县红军镇茨坪村 保护范围:民居院落整体。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河沿,北、东、西三面A区外延20米。2014年,旬阳孙氏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旬阳杨氏民居
  旬阳杨氏民居 时代:清 地址:安康市旬阳县双河镇卷棚村 保护范围:民居院落整体。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山根,北至河沿,东、西面A区外延20米。2014年,旬阳杨氏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旬阳东宝塔 时代:明 地址:安康市旬阳县构元镇羊山村 保护范围:塔基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三面A区外延45米,北至民房。2014年,旬阳东宝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蜀河城墙
  蜀河城墙 时代:南宋—明清 地址:安康市旬阳县蜀河镇蜀河社区 保护范围:东、南至崖壁,西至蜀河后坡,北至蜀河古街。 建设控制地带:A区西、北面外延10米,东、南面同A区。2014年,蜀河城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家后湾遗址 时代:新时器时代—南北朝 地址:安康市旬阳县仙河镇仙河口村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至民房。 建设控制地带:东面外延至公路,西面至山根,南、北各外延50米。2014年,武家后湾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长江烈士墓
  赵长江烈士墓时代:民国地址:旬阳县仁河口镇桥上村保护范围:墓冢边缘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20米。2018年,赵长江烈士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蜀河电报局旧址时代:清地址:旬阳县蜀河镇蜀河社区后街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旧址本体,南至旧址本体外扩2米。2018年,蜀河电报局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旬阳汞矿遗址时代:秦汉—清地址:旬阳县小河镇公馆张良村至红军镇庙湾村保护范围:东至东沟右坡,南至小蜀公路北坡,西至大胡家沟汇入北沟处,北至油房湾。2018年,旬阳汞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旬阳太极观
  太极观位于旬阳县老城西城门外瓮城右侧的“丹凤衔书”崖下,太极河“环城曲水”之上,似从洞儿碥徒峭的岩壁中突兀而起,“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风格独特。殿宇灿烂辉煌,仙真金光妙像;亘古明王宫府,今民祈福安康。据光绪版《旬阳县志》记载:“洞儿碥道观兴建于明代”。“中华民国季春月吉日”《补修俳忧楼碑序》曰:“洵邑西城外丹凤衔书下洞儿碥,明王宫庙前旧有俳忧楼,夫所谓俳忧楼,即今演戏处也,同治癸亥年焚毁,仅有形迹至同治九年是岁庚午县王孙公以奴事神治民所应尔论饬绅商……”。1982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曾维修交文博单位使用。太极道观修复工程2009年9月16日开工,2010年8月8日工程告竣。重新修复的太极观由大殿、二殿、藏经楼和道钟亭等主建筑构成并与“复魂洞”、“天梯……[详细]
95、娘娘洞
  娘娘洞,又称圣母洞,传说是从前鬼谷子的母亲居住过的地方。此洞位于鬼谷岭东南坡,海拔1460米,洞深约200余米。有两个洞口:前洞口在香炉沟西边的半山腰上,后洞口在大溪沟东边的半山腰上。香炉沟和大溪沟两条小河都发源于鬼谷岭,平行向东南方流去。娘娘洞就处于两条河之间的大山中间。两个洞口是相通的。有人做过试验:头一天将谷糠放在前洞口,第二天就可以在后洞口发现有吹来的谷糠。娘娘洞犹如山中地下通道,盘曲而狭窄。人在洞中行走,有的地段硬抬不起头,伸不直腰。娘娘洞里,曾发现有石桌、石凳等,有古人曾经居住过的遗迹。洞壁岩石上的青苔,绿绒绒,暗黝黝,湿漉漉,有水珠儿滴滴嗒嗒直往地上掉。娘娘洞里,黑洞洞,幽深莫测,迷迷蒙蒙,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它曾吸引过众多的年轻人想要进洞去探险,可至今还没有人走完这个洞。娘娘洞……[详细]
  九台天池九台山,地处鬼谷岭南麓,海拔高度约1200米。山顶上,在绿树的掩映下,有一个圆圆的小湖泊,水上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小湖泊有如一面大圆镜,光亮照人,晶莹可鉴。湖泊嵌在山顶,湖面向着蓝天,白天可盛太阳,晚上可装月亮。这就是九台山上的天池。明、清时期,九台山上修有庙宇,庙中供奉着真武祖师。当时的庙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如神话中的仙山琼阁,巍然耸立于山顶,既富丽堂皇,又十分气派!庙旁的天池,碧波荡漾,云雾霞蔚,其波光水色,让人心弛神荡。天池的水源,既不是高山流下的泉溪,也不是侧旁引来的江河之水。它的水源就来自本身峰顶,来自天池的湖底。水源不断从湖底涌出来,保持了天池的湖水永不干涸。每逢天旱时节,哪怕山下的田地干得起了裂缝,而山上的天池,却仍然是满池湖水,碧波粼粼。立在天池岸边,从湖中可……[详细]
  云雾天桥按说,只有在有水的地方才会有桥,可云雾天桥下没有水;按说,凡是桥都是人为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修造出来的,可云雾天桥却是大自然塑造出来的;按说,桥有木、石、铁桥诸种,可云雾天桥不是铁,不是石头,也不是用木头搭成的,而是由泥土天然堆砌生就而成的。云雾天桥座落在鬼谷岭南麓一条山脊上,地处三天门到四天门之间。称它为天桥,是因为这里的海拔高度达2000米,很高,常在天际的白云中飘浮。称它为云雾天桥,是因为这一条平而且直的山脊,仅容一人通过,山脊两旁是很陡很陡的泥土坡,长满了灌林。由于鬼谷岭多云雾,两旁深谷中经常云来雾绕,云烟迷漫。这时候,若立在山脊上,眼观两旁云烟,只见云烟滚滚,白浪滔滔之状,顿时就会让人产生身处天桥,飘飘欲仙的感觉。高而且直的山脊就是天桥。它有如天上的长虹,穿过浩淼的烟云,径直向……[详细]
98、龙王井
龙王井
  龙王井,镶于鬼谷岭东侧。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兴安府》载:鬼谷岭“上有佛殿,佛座下有泉,云雾四时不散。下有洞,不甚高阔,而深不可测。岁旱祷雨,投石于中,即有风从洞0,风止即雨”,即指此井。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鬼谷子曾斩断黄龙一支龙脚的传说,也指此井。龙王井,海拔高度达2008米。平常,洞无激流。洞口前面,有一个圆形水潭(龙王井),水色透明,象一块闪闪波动的水晶石,晶莹发亮,洁净无染;它又象一面纯钢磨成的镜子,听之叮当作响,饮之清爽透凉!这口一尘不染的水井,隐藏在高山云雾之中,不断地流泻着,飘浮着,蒸腾着,滋润着鬼谷岭上的草木花卉,孕育着鬼谷岭上无数生灵!正是有了这口高山水井,才使得鬼谷岭魅力无穷,永驻0了。平常的龙王井,水平如镜,它不管人世沧桑,也不论晴天雨天,总是常年累月地流着,泻着。听老人们……[详细]
99、舍身岩
  舍身岩,地处鬼谷岭峰西侧,传说是从前鬼谷先生羽化登仙的地方。舍身岩怪石嶙峋,壁立万仞。从上到下,全是苍黑的岩石。舍身岩上沿的岩石,裸露凌空而出;中间的岩石,又长得缩头缩脑;有的岩石还突然凹了进去,显露出绝壁里隐藏有很深的洞穴。黑色岩石上下的缝隙里,到处都长着枝垭弯曲的野生杂木,有的树木非常粗大,在云雾中横生而出。从上朝下望去,深不见底,峭岩欲裂,古树阴森,让人目眩心惊。传说从前的舍身岩上,曾有一线弯弯的石阶小路上下相通。它从上朝下,盘来绕去,直达鬼谷仙洞。那一线小径,仅容一人通过,如同一条空悬的彩带,飘舞在云雾之中。从前,那是鬼谷子曾经走过的地方。现在人们再也见不到了。舍身岩中腰有一个石洞。听老人们讲,那个洞叫藏经洞,是从前鬼谷子和苏秦,张仪藏书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初,从镇巴县过来两个砍……[详细]
100、老茅庵
  老茅庵老茅庵,是从前鬼谷先生居住过的地方。它位于鬼谷岭东侧岭台坎下,距鬼谷子庙不足100公尺。古时,这里有几间茅屋,现在茅屋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块空地,是老茅庵的遗址。老茅庵风景秀丽。它地处海拔2000余米高的峭拔雄奇的山峰,在一大片古老而高大的杉林掩映下,终日洋溢着绿色的生机。白白的云雾,柔柔地缠绕着老茅庵,悠悠地飘浮在庵前和庵后。密密麻麻的巨大杉树,严严实实地遮盖着老茅庵,使阳光只能透进些星星点点。迷迷蒙蒙中,老茅庵显得那么幽静,那样古朴和苍翠。老茅庵遗址侧旁,有一块巨石。巨石中间,天然生就成了一个低洼的石坑。石坑不大,只可盛4~5斤粮食。民间传说,这个石坑名叫“米粮窝”。从前,每逢夜间,米粮窝里总要自己生出些粮食来。天亮后,可以把粮食一粒不剩地全部舀起来端走,可供庙里道士食用。白天,粮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