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 > 陆良县旅游

陆良县旅游景点介绍

陆良新坝闸
  据民国《陆良县志》记载,明天启年间,朱冠三倡导在城东南盘江河道中修建石坝一道,即如今称的撤河坝。清雍正年间,将此坝下移10里重建,故名新坝。民国年间和建国后,对新坝进行数次改扩建。现存的是1964年建的新坝闸和水电站,现在仍发挥着蓄水、泄洪作用。已列为县级不可移动保护单位。……[详细]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位于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建筑群坐东向西,为明、清时期形成的家族式聚落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雍家村在南、北、西三面各设一道大门,进入大门形成网状式闾巷,通往每户人家,各户均为四合院汉式民居建筑。现存建筑附近部分被拆除或局部拆除外,完整保存的尚有10余座院落,规模布局、雕刻制作基本相同。各四合院相互连接并贯通,深入其中,宛如进入迷宫。除大门供出入外,全部建筑的外部墙体均相互连接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建筑大多数为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正房,均为3开间,通面阔均在10.5米左右;厢房,通面阔均为2开间;门楼,通面阔均为3开间。所有房屋均为一楼一底二层,楼上楼下各家各户都有通道相连。村西南端,尚存1座清光绪年间的寺庙,为雍氏家族的宗庙。与寺庙相近处,保存有中华民国年间的一座……[详细]
薛官堡墓地
  薛官堡墓地位于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村委会薛官堡村西南部周家坟一带,分布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在村西南周家坟一带建房、筑坟、打井以及取土等活动中多次发现青铜器等遗物。2005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对周家坟进行了勘探,发现近百座古墓葬,初步确认此处为一处青铜时代墓地。为推动滇东高原“西南夷”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同时加强对墓地的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并会同市、县文物管理部门,于2012年、2013年对薛官堡墓地进行了2次科学考古发掘。第一次考古发掘从2012年6月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共揭露面积555.37平方米,发掘分周家坟和唐家坟两个地点。周家坟发掘揭露面积322.5平方米,清理墓葬76座,其中除4座为明、清墓……[详细]
水阁村水阁
  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水阁村委会水阁村中央。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14.5平方米。建筑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楼阁式木结构,一层呈正方形,3开间,通面阔10.7米、进深10.7米。二、三层逐层内收0.9米。金柱为通柱,通高约12米,12支翼角全部采用穿斗式,起翘高耸。阁楼建于杜公河下游鱼形洲岛之首端,地以阁得名,形状如水上阁楼,势如“中流砥柱”,貌似“琼台玉宇”。 水阁对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及清代阁楼建筑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9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官营奉天诰命碑位于陆良县马街镇黄官营村。碑坐南向北,青石质,半圆--方形,保存完整。通高2.96米、宽0.94米、厚0.19米。碑额高0.76米,中央阳刻篆书“奉天诰命”,左书直行,凡2行,每行2字;额上方阴刻楷书,横书“皇恩”2字,周边浮雕蟠龙、云纹等图案。碑身文字分3列。上列叙述卢氏世系,左行直书,凡21行,行5~13字不等,计160字。中列刻清嘉庆皇朝封赠卢逢源的祖父卢炤文、祖母王氏之诰命,左行直书,凡19行,行1~17字不等,计237字。下列刻封授卢逢源之父卢祚恒、母王氏的诰命,左行直书,凡16行,行1~20字不等,计238字。左靠边中下处为跋释,左行直书,凡5行,行44~51字不等,计248字。全碑共计883字,楷书。书体工整,有一定艺术造诣。碑立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20……[详细]
中共罗平地下党干部培训班旧址
  位于罗平县钟山乡狗街村委会原罗平县第九中学内。旧址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建在高1.6米的石基上,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青灰筒板瓦屋面,现存4间。通面阔18米、进深7.5米。东数第3间现存8级老式台阶。第1至第7级台阶均高0.31米、宽0.32米,第8级台阶高0.11米、宽0.32米,台阶两边护条石长2米、宽0.22米。第1级台阶两侧高0.37米须弥座上置直径0.42米、厚0.22米的圆形石鼓,石阶两侧各有长4.4米、高1米的花台各1个,每个花台在距地面0.39米处有直径为0.3米的排水孔各1个。旧址原为庙宇,有房屋11间。1939年后中共罗平地下党拉倒庙内菩萨开办学校。1948年8月5日被国民党中央军放火烧毁2间,以后又毁5间,现存的4间均为后来修复。1948~194……[详细]
雨谷协定旧址
  位于陆良县龙海乡雨谷村委会下雨谷村西100米。旧址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四周原为竹林,已被砍伐并建盖房屋。1947年7月陆良县发生“七二四”事件后,为进一步坚定统战对象杨体元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决心,巩固中共地下党与杨体元的合作关系,中共陆良特别支部根据云南省工委的指示,于同年11月14日在陆良县双箐口乡雨谷村的一片竹林里与杨体元签订了《雨谷协定》。中共陆良特支的签字代表是:许南波、谢敏、杨守笃;杨体元一方的签字代表是:杨体元、朱杰、皇甫立本。雨谷协定的签订拉开了陆良县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革命根据地。《雨谷协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在陆良的具体体现。为缅怀革命先烈,对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998年1……[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队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队部旧址简称边纵三支队队部旧址。位于陆良县龙海乡小寨村委会小寨村71号。旧址房屋坐西北向东南,由正厅、东西厢房、院墙及大门组成三合院建筑,占地面积294.96平方米。旧址房屋为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正厅5开间(其中1间已拆毁),通面阔15米、进深7米。东厢房2开间,通面阔8.3米,进深5米。西厢房2开间,通面阔5.4米、进深4米。院墙长6米、高1.4米、厚0.6米,青砖砌筑。大门开在院墙与东厢房交汇处。高1.9米、宽1.2米。门顶上方置两坡瓦屋面,呈三角形,中央用混凝土镶嵌一红五角星浮雕图案。门前设5级石质台阶。房屋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开明人士李标堂的住屋。1947~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三支队队部驻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三支队的前……[详细]
  纪家坡村梁堆墓位于陆良县中枢街道中纪村委会纪家坡村西北处。整个墓地近似方形,墓葬略呈圆形,有封土。直径7.9米、残高2米,占地面积48.9平方米。墓地所在位置为纪家坡村最高点。2001年村民捐款在墓地周边修建围墙及碑亭,明确保护范围,并在地表植树种草。碑亭为六角攒尖顶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屋顶饰黄色琉璃瓦。保护标志碑为石灰岩灰白色长方形质地。纪家坡村梁堆墓现保存较好。据考证,梁堆墓为汉、晋至隋、唐时期的南中大姓墓,对研究南中大姓的历史渊源及墓葬的形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3年9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陆良县小百户镇兴仁村委会三堆子村正南200米处的耕地内。葬共有3座,呈东南—西北向水平分布。2009年6月,陆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分别将墓葬依次编号为1~3号梁堆墓。墓葬均为圆形土丘,有封土,土质细腻,为红褐色黏土和白沙土。墓葬周边及封土上均长满落叶乔木和灌木,杂草丛生。1号梁堆墓位于西北面,距离2号梁堆墓12米。直径27.4米、残高5.4米,占地面积589.3平方米。2号梁堆墓位于墓地中央,距离3号梁堆墓仅6米。直径23.2米、残高3.7米,占地面积423平方米。3号梁堆墓位于东南面。直径25.8米、残高3.5米,占地面积522平方米。兴仁三堆子梁堆墓历史上被多次盗掘。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梁堆墓为汉晋至唐代初期的南中大姓墓,对研究南中大姓的历史渊源及墓葬的形制具有……[详细]
  俗称大堆子,亦称梁堆墓。位于陆良县大莫古镇戛古村东北面 800米处至西北 1000米处四周的耕地中。在方圆 0.15平方千米范围内共有大型封土墓 8座。2009年 5月,陆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分别将墓葬依次编号为 1~8号梁堆墓。1、2号梁堆墓,位于陆良县大莫古镇戛古村委会戛古村东北面 800米处的丘陵缓坡耕地内。2座墓呈东西水平分布,间隔 28米。东侧为 1号梁堆墓,西侧为 2号梁堆墓。墓均呈圆形,有封土,土质细腻,为黄褐色黏土。1号梁堆墓直径 23.2米、残高 3.5米,占地面积 422.5平方米。历史上,此墓多次被盗。现墓葬顶部偏西处封土基本保留,其余大部被辟为耕地。2号梁堆墓直径 26.7米、残高 5.7米,占地面积 563.8平方米。墓葬封土顶部被辟为耕地,较为平整。3号梁堆……[详细]
  俗称大堆子,亦称梁堆墓。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石坝村委会蔡石坝村及郑石坝村之间。共有大型封土墓 5座。封土均为黄色黏土,夹杂少量沙土,土质细腻,有黏性。2009年 11月,陆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分别将墓葬依次编号为 1~5号梁堆墓。1号梁堆墓,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石坝村委会蔡石坝村西偏南 800米黑土凹子处。墓为圆形土丘。封土直径21.1米、高 5米,占地面积 350.8平方米。墓堆表面为杂草,四周均种植桉树。2、3号梁堆墓,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石坝村委会蔡石坝村西南 1000米处袁家坡。墓均呈圆形土丘,有封土。2座墓之间相距 3米。2号墓直径 11.8米、残高 5米,占地面积 110平方米。墓顶部封土层有被挖痕迹。封土为黄褐色黏性土,夹杂少量红色黏土。3号墓直径 12.3米、残高 5米,占地面积1……[详细]
龙海山古驿道
  龙海山古驿道由峰合村古道、泉丰古道、龙凤寺古道 3段组成。 峰合村古道,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白塔村东侧 800米陡石坎山上。古道依山势而筑,呈东西走向,东起陡石坎山脚,西抵陡石坎山顶。全长 1400米、道宽1.45~2.4米不等,石灰石块铺筑。由于长期商旅、马帮往返行走,古道石铺路面踩踏较为光滑,并遗留1~4厘米深浅不一的马蹄印迹。泉丰古道,位于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截坡山和老尖山之间,距泉丰村10千米。古道呈东西走向,东起老尖山水库,西抵山顶。全长2500米、道宽1.1~2.1米,石灰石块铺就。现存路面马蹄印随处可见,最深达4厘米。龙凤寺古道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寺脚村龙海山与鹦鸽山之间。古道呈东北—西南走向,起点龙凤寺鹦鸽山脚,终点鹦鸽山顶。全长1870米、道宽1~1.9米之间,路面为石灰石块铺就。……[详细]
天花城址
  天花城址位于陆良县小百户镇天花村西南300米处。城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6872平方米。城墙夯筑,无夯层、夯窝。城墙上种植云南松,四周为护城河。古城址损坏严重,保存状态相对较差。 城址建置准确年代待考。据清乾隆《陆凉州志·古迹》记载:“天花县,治西北六十里,昔有奇花现瑞,每日、夜三敛、三放,开经数月不萎,故名其县曰‘天花’,垒址尚存焉。” 初步推断,天花古城时代最晚当为明代所建。现城址布局规整,结构清晰,对研究陆良古代城池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10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陆良关圣宫大殿
  关圣宫大殿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沙沟村委会北端杜公河与老盘江交汇处。大殿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为单檐歇山顶抬梁与穿斗式混合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1米、进深6米。因原殿内塑道教尊神“翊汉天尊”的关圣帝君像而得名。据重建碑记记载,关圣宫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其余建筑已毁,现仅存大殿。2000年,当地群众对关圣宫大殿进行了保护维修。大殿举架高峻,用材宏大,内外雕刻细腻生动。2006年11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滇桂黔边纵三支队队部旧址地点:陆良县龙海乡保护单位级别: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队部旧址本体建筑-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延30米为界。……[详细]
  刘苑梅家宅地点:陆良县马街镇保护单位级别: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刘苑梅家宅本体建筑-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延30米为界。……[详细]
梅建安家宅
  梅建安家宅地点:陆良县中枢镇梅家小街保护单位级别: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梅建安家宅本体建筑-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延30米为界。……[详细]
  五峰山石雕像地点:陆良县马街镇保护单位级别: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雕像四周外延30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延30米为界。……[详细]
东岳宫大殿
  东岳宫,也称东岳庙。位于陆良县公安局中枢派出所院内。现仅存大殿。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3.25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5开间,通面阔14.8米、进深9.8米、檐高5.1米。明间通面阔5.2米,左右次间通面阔各3.1米。东西两端山墙沿檐柱砌筑,两端原廊道现已改为稍间,2稍间通面阔各1.7米。四檐内外均置斗拱,明间平身科4攒,左右次间各2攒,稍间1攒。大殿内檐设置斗拱,后檐外檐装有斗拱板,顶棚装有彩绘天花板。大殿屋面施青灰色瓦当,明间正脊顶部置金黄色琉璃双龙抢宝造像,四脊施金黄色琉璃瓦当。翘角上置吻兽。据东岳庙碑记载,东岳庙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岳宫收归国有,进驻陆良县公安局。1996年,陆良县公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