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临沧市 > 沧源县旅游

沧源县旅游景点介绍

翁丁佤族传统民居建筑群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周围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详细]
司岗里溶洞
  司岗里溶洞距沧源自治县勐来村3公里,“司岗里”是佤语。“司岗”是“容器、山洞”之意,“里”是“出来”之意。“司岗里”意思就是:人类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司岗里传说众多,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只小米雀飞过这里,听到山肚里非常噪杂,感到很奇怪,便用小嘴啄了啄山体,结果大山轰然打开一个洞,佤族、傣族、彝族、汉族……依次从这个洞里出来。从此人类就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这样一个传说,无疑又给溶洞增添了几份神秘的色彩。据地质部门和专家考察,该溶洞洞口位于海拔1200米的凹地中。它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流,溶洞是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变迁,河水改道而成。这段干涸了的地下河道,空豁幽深,长年累月,经地面雨水的渗透浸蚀,石灰岩逐渐溶解,经沉淀凝聚而形成千奇百怪引人入胜的各种形态。溶洞的奇,除了名字,更因为是洞中化学沉积物……[详细]
永农秋景区
  AAA级景区,永农秋景区,位于沧源自治县勐省镇,景区内设有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游览长廊、游泳池、泡温泉、水生养殖基地、热带水果园等现代旅游产品,景区民居为佤族干栏式民居建筑,民居、生产、生活场景以及佤族传统文化为主。景区内可体验民族祭事活动、重祭拜山神和寨神、叫魂等传统文化活动.……[详细]
永和国门新村景区
  AAA级景区,永和国门新村景区,位于沧源自治县勐董镇永和口岸旁,与缅甸佤邦勐冒县绍帕区隔桥相望,景区以佤族传统文化为特色,佤族特色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山坡上,环境优美、风景怡人,是中缅边境永和口岸上的一张靓丽名片。……[详细]
永和新村景区
  AA级景区,永和新村景区,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动董镇永和社区,与缅甸佤邦动冒县绍帕区隔桥相望,距沧源县城10公里,国境线长6.8公里,167、168界桩穿境而过,属于抵边自然村,为直过民族佤族聚居村落,是永久性固定村落。景区占地面积共计66亩(包含老支书事迹展示教育厅、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及其附属设施等),景区内佤族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鲜明、乡土文化气息浓厚、边关文化氛围欢腾,主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边关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红色文化、乡村文化、边关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详细]
班老“回归之乡”景区
  AA级景区,班老乡地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面,东接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班洪乡隔河相望,北连芒卡镇南腊村,西面和南面与缅甸佤邦南邓特区炉房乡(矿部)、绍帕区勐冒县梅不老乡接壤,是全县6个边境乡镇之一,国境线长达42.8千米。班老乡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优异。境内属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共有森林面积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2.38%,是云南省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矿藏之乡”。辖区有亚洲象、白掌长臂猿、印支虎、野生豚鹿等6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桫椤、千果榄仁、藤枣、美登木、罗汉松、中华双扇蕨、董棕等19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蕴藏丰富的金、银、铅、锌等矿藏资源。……[详细]
嘎多月亮古寨景区
  AAA级景区,嘎多村地处单甲乡北边,距沧源县城33公里,嘎多村建寨至今500余年,佤名“来公”,译作“繁华之地”“河边街道”,曾是四方马帮的集散之地、四周商品的交易点,嘎多大寨保留着282栋传统民居,是沿边现存体量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佤族传统特色民居群,2016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东方小夜曲《月亮升起来》创作地,《阿佤人民唱新歌》采风地,被誉为“月亮古寨”。主打“以文促旅,建设特色旅游村寨”,依托原生态的佤族村寨,做好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的特色旅游景区。……[详细]
刘御故居
  刘御故居位于临翔区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委会青华大寨,该建筑为临沧籍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刘御先生故居,刘御,原名杨春瑜,曾用笔名火星、史巴克等,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人,年轻时参加革命,创作了不少的诗歌作品,曾被捕入狱,历任左联宣传部长和支部书记、延安“战歌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编审副主任、云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昆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云南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著有多部诗集和故事集。刘御故居现存建筑由主房、东厢房、北厢房和大门组成,总占地面积529.0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4.8平方米,主房为硬山顶三开间二层土木房,屋面结构两山为卷顶式山墙,山墙外出檐,挑出两耳,圆顶式山墙仿江南女儿墙式做法,楼上楼下四周走廊全部贯通,整个院落房前台沿用180厘米-240厘米长、宽30厘米、高15厘……[详细]
  凤翔石窟寺遗址位于临翔区凤翔街道圈掌社区以南三公里处的飞来峰上,建于明清时期,属人工雕凿的石窟。石窟建于半山腰,北端的石窟建在一块悬崖上,通向石洞的道路为依山开凿的石梯、石栈道,石梯的宽度为50—80厘米不等,坡度大约为60度,栈道边缘有曾经安装护栏的圆形石洞。凤翔石窟寺遗址在民国县志有载,云岩古洞在城南九里许,云峰山畔有天然石洞十余洞,洞内宽广,有石床石凳,宛若天生。无雕琢痕迹。游憩其间者多留恋,不忍遂去。2021年2月为配合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对该石窟寺遗址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22个石窟,瑞兽石刻1处,摸清遗址分布面积约7200平方米,遗址有很大的开凿规模,从左到右呈四层分布,中间有两个隧洞。第一、二层位于隧洞口左侧,山峰中间段位置,穿过隧洞到达三层、四层。第三层窟龛数量……[详细]
  龙乃汤不拉洞穴遗址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懂镇龙乃村委会南面约1.4千米处,为洞穴遗址,洞穴坐东朝西,整个遗址面积约245平方米。2022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实地踏查,发现了厚度大于1米文化层,发现洞穴地表散落经扰动的和平文化类型石器,共获取打制石器183件,其中148件为地表采集,35件为地层出土,为典型的和平文化遗址。各地层单元均有出土初步判断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汤不拉洞穴遗址是我国境内第二次发现和正式报道的和平文化洞穴遗址,扩大了和平文化遗址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范围,为中国西南地区在解决东南亚史前考古学问题上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对持续深入研究华南的旧石器考古学资料必将会对东南亚史前考古作出重要贡献。……[详细]
班洪葫芦王地景区
  班洪葫芦王地景区位于班洪乡境内,距沧源县城31公里,坐落于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周边,景区于2020年开业,占地面积共计63亩。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回信长廊、旅游厕所、感恩广场、玻璃栈道、班洪抗英纪念碑、纪念馆、班洪四大嫂饭店及其附属设施等,景区内佤族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鲜明,主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和红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详细]
上班老水库景区
  上班老水库景区上班老水库始建于1996年3月6日,1999年5月完工,是云南水利水电厅以云水农字(95)号文批准兴建的工程项目,坝高42.5米,总库容141万立方米,回填土石方16.2万立方米,受益面积2700亩。……[详细]
班洪人民抗英盟誓碑
  班洪抗英遗址碑1987年10月10日立,碑文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以后,便将侵略的魔手伸向我阿佤山区,妄图沟通和扩大其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1900年,英国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随即进行文化侵略。接着以武力、恐吓或金钱收买兼用的手段买通少数败类,背着班老、班洪两个部落的首领开办茂隆银厂,并占领了茂隆银厂、炉房等地。面对英帝侵略,班洪王胡玉山毅然招集各部王召开紧急会议,共商爱国抗英大计,于是,胜利饮马滚弄江。1934年2月8日,爱国抗英的“班洪事件”发生了战斗持续34个月,有44位佤族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班老人民的爱国抗英斗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鼓舞了佤族同胞的斗志。同……[详细]
  白塔旅游景区占地面积50亩,白塔实占面积2亩,主塔直径8米,高23米,小塔直径4米,高12米。于1991年9月8日开始线路测量,1992年1月公路开挖,1995年3月公路开通,1995年5月14日开始施工,1999年建工完成,2000年4月举行落成典礼,总投资43万元,其中国家支助16万元;其余48亩用做绿化基地,站在白塔附近,可以欣赏秀丽的班老山水风光。……[详细]
  南滚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1995年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1998年被云南省列入GEF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5个A级自然区之一,2003年国务院批准扩建。保护区是以保护和发展亚洲象、孟加拉虎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类及其栖息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管理目标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野生动物相对集中,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世界意义关键生物类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佤山“绿色明珠”。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耿马两县的班洪、班老、勐角、孟定等11个乡镇境内。界于东经98°57′—99°05′,北纬23°09′—23°40′之间,总面积50887公顷……[详细]
农克硝洞遗址
  农克硝洞遗址位于沧源县勐省镇农克村民委员会东南面,洞口高15米,宽60米,洞穴深4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农克硝洞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为黑色砂质粘土层和红色砂质粘土层,每层均夹有碳屑、动物化石、烧骨和打制石器等。与石器共存的动物骨骼化石计有中国犀、黑熊、水鹿和弥猴等种属。遗址出土石器与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和平文化”相似,经样品测定,年代在距今24000-43500年之间(甚至更老,未见底),是临沧范围内澜沧江支流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及东亚、东南亚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对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19年10月7日,农克硝洞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千米国画长廊
  千米崖壁画长廊,因为远远望去酷似一幅浓黑重彩的中国山水国画,因此得名。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般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地址:临沧市沧源县佤族自治县沧源崖画谷风景旅游区内类型:文化旅游区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 门票13人民币……[详细]
18、葫芦小镇 AAAA
葫芦小镇
  葫芦小镇位于沧源县城西南3公里处,于2013年建设完工,小镇占地面积202亩,共有民居180户,建筑风格保留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外形特征为红色弧形屋顶及屋角装饰交叉角。小镇兼具农田、山体、水体景观,环境优美,风格独特。小镇180栋红色弧形屋顶特色民居与文化墙、喷水葫芦、打歌广场、寨心砖、葫芦塔、佤王府等佤族特色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佤文化特色浓郁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的特色旅游小镇。小镇于2015年6月份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小镇是一个佤文化原生浓郁的地方,白墙红瓦,配上浓墨重彩的壁画,体现了佤文化特有的炙热情怀,而潺潺流过的溪水,又映衬出了时光的静美。【浮雕文化柱前】大家请看,小镇内12根充满佤文化元素的青石浮雕文化柱、……[详细]
  落水洞位于藏龙谷景区。据说龙王子发怒用水淹没勐来峡谷后,这水越积越深,来到这就排不出去了,然后这又可爱又顽皮的龙王子就把这当作了他洗澡玩耍的地方,因为他实在贪玩,有一天感冒了,就重重地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一个喷嚏竟然打通了一个洞,洪水纷纷往这个洞里流下去,他吓了一大跳,急忙藏到了前面100多米处的那个溶洞里,7天7夜不敢出来,那个洞就称之为藏龙洞。后来,他看看四周好似没有什么动静,就跑到落水洞这里看个究竟,才发现原来他的喷涕竟然打通了一条7公里长的暗河,(顺着公路走7公里后,就可看到这条暗河的出水口),他非常高兴,又接着跑到这里嬉水玩耍了,所以又把这落水洞称之为龙宫,这座山谷则称之为藏龙谷,即藏龙谷景区。……[详细]
沧源天坑
  沧源天坑群位于沧源崖画谷风景区的半山腰,在10多公里的山路上分布着7个天坑,并且分布在同一水平线上,现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沧源天坑被垂直的峭壁环绕,没有专业工具根本下不到底部,数据显示,它的直径达到184米,深约235米,是目前云南境内发现的最大的天坑。沧源天坑由于深度很大,高度差异造成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进而导致坑内的植物形成梯度分布。坑内有芭蕉和桫椤,还有一些常绿的阔叶树,主要为一些栎树类,再往上就出现了一些落叶阔叶林,如橡树等。沧源天坑群位于沧源崖画谷风景区的半山腰,天坑最初被当地人发现,传说是因为一只岩蜂,很久很久以前,沧源明良寨一个叫达那的佤族汉子,攀岩走壁掏岩蜂,有一天他追一只岩蜂来到这里,发现了这些圆柱形的天坑,他回来告诉寨子里的头人:我知道崖画的山门,我可以把它打开。但头人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