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云龙县旅游

云龙县旅游景点介绍

天然太极图
  天然太极图云龙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天然太极图,虽然它不过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来人们赋予它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成为一个天生的道教文化符号。云龙县城西北3公里的旅游公路上可观览天然太极图全景。1、太极锁水。诺邓河自东北蜿蜒而来,从“太极两仪”的正中间流出,犹如一根银链上挂着一把童锁,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有传说太极图北面江水圆绕如一根帝王玉带,人们恐生不测便挖山断脉,以制止出现“草寇草王”之类祸患,乃完整形成今日所见之圆形太极图案。2、狮象把门。“太极”图案上的阴、阳两个鱼形坝子,北面谓“庄坪”,后面的小山犹如狮头;南面谓“连井坪”,后面的小山犹如象鼻(从南面看又象一个鹅脖子),两山之后就是进入诺邓村的大路,……[详细]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位于云龙县白石乡顺荡村南大慈寺东侧,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存火葬墓近千冢,梵文经幢二座,完好的梵文碑71块,残碑20多块,碑除一块明成化二年(1466年)铭文为汉字外,余均为梵文经咒;经幢为四方形三重檐,顶作圆形宝顶。顺荡火葬墓群是元末至明代中期白族墓地,是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的火葬墓群。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3、彩凤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凤桥
  彩凤桥彩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74公里的白石乡顺荡村,横跨沘江之上。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后历代均有维修,到光绪年间的最后一次维修时把西面的桥亭改建0,名“童子阁”。桥为单孔伸臂木梁桥,全长33.3米,宽4.7米,净跨径27米,高11.33米,桥身建筑采用木方交错架叠,从两岸桥墩层层向河中心挑出,如楼阁建筑中的斗拱,在两端斗拱向中伸延相距9米时,再用5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并于桥身上复盖房顶。桥两侧用木板遮挡,桥内置两排木凳供行人歇息。在东面桥亭内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云龙州官告示碑》颁布行人马帮等过桥规则。现该桥保护完好。1988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龙县白石乡顺荡村……[详细]
24、通京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京桥通京桥俗名大波罗桥,现名“解放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长新乡大波罗村,横跨江上,距县城38公里。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通京桥为伸臂式单孔木梁桥,全长40米,宽4米,净跨径29米,高12.5米。桥采用木方交错架叠,从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中间用长长12米的五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桥上瓦顶桥屋,桥内两侧平置两排木凳供人歇息。桥外两侧用高约1米的木板遮挡,以作为桥面的围栏。桥两端建有牌楼式桥亭,亭高5米,通面阔6米,内连一条长5.5米的石梯甬道.通京桥建筑奇巧,雄伟壮观,是今大理州境内的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古桥。199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城藤桥水城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面约68公里的白石乡水城村,横跨沘江上,因桥用藤子编缀而成,故名藤桥。藤桥是用本地所产的山葡萄藤编织成的吊桥,架在江两边对生的老栗树上,全长25米。桥架设在两根藤子扭编成的直径约5公分的长绳上,再在下面悬吊一张用藤子编织成的长圆形网,网底穿进一根宽1尺、厚5寸的木方作为行走的桥面,桥身两端紧系于作为桥墩的树干上。整座桥从远处看就像一张悬挂在江面上的渔网。藤桥古称“笮”,汉代设置的越西郡,内有定笮县,也是因其境内有藤桥而名。云龙县境内的藤桥是当地白族所架设,是今天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史料。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飞龙桥望江楼飞龙桥望江楼位于云龙县旧州镇南,距县城83公里。是清末农民正义领袖杜文秀在澜沧江上修建的铁索桥,建成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1965年桥身冲毁,现余两端桥头和桥西的望江楼。楼呈方形,分上下层,通高11米,边长8米,重檐歇山顶,楼下两侧墙内嵌13块建桥碑记,是研究杜文秀起义的重要资料。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西竺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竺寺
  西竺寺西竺寺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象麓村,距城约3公里。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永历六年(1652年)增修。现存主殿,单檐歇山顶,通面阔13.9米,通进深11.3米,前檐厦廊阔3.2米,卷棚式顶,门楹悬“竺国宗风”横匾,殿内存十八罗汉塑像,保护完好。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皇阁建筑群
  玉皇阁建筑群玉皇阁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诺邓村,距县城约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维修扩建,清咸丰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陆续修复。现存建筑以玉皇阁为主体,由玉皇阁,文、武庙和木牌坊组成。玉皇阁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台基上,歇山顶,阁通面阔13.8米,通进深13.3米,高16.4米。阁两侧有左右厢。文庙在玉皇阁东约30米处。单檐歇山顶,通面阔8.6米,通进深6.7米,高7.31米。武庙建筑形式与文庙同。木牌坊在玉皇阁前约150米处。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叠的层架构件,高9.65米。建筑布局合理,蔚为壮观。诺邓玉皇阁建筑群,是云龙县境内现存最早的宗教建筑群。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大理州云……[详细]
29、青云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桥
  青云桥青云桥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为曾任陕西省巡抚的石门井人杨名飏出资建造。至今已有182年的历史了,依然默默无闻地为云龙的交通做贡献。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杨名飏母丧回乡,见沘江水涨,为谋生,人们不避危险,仍乘筏过江,乃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遂捐资倡建。桥建成后,取名为“青云桥”,“盖取康乐题石门,共登青云梯之意”。青云桥为铁链吊桥,架设在云龙县城石门的沘江两岸山壁之间。桥长36米,宽2.8米,桥底有5根铁链,上覆木板组成桥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铁链作为扶手。桥的东西两端建有桥亭,东桥亭是原石门通往宝丰乡必经之道,为石券门,桥亭南门上方嵌有石刻《石门关》匾额一方,南面墙内嵌有杨名飏撰写的《新建青云桥碑记》,西桥亭为两层,上层塑有观音佛像,下层为往来通道,石壁上刻有隶书“衮……[详细]
虎头山古建筑群
  虎头山古建筑群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据《虎山碑记》载:“虎头寺原有一间山神庙,清道光年间陆续建老君殿和财神殿等寺观。清咸丰七年(1857年)又毁于兵燹,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复并建了张仙祠、王母寺等”。虎头山山石峥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庙道观沿山势修建,有虎头寺。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石门八景”的诗碑,虎头山寺庙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山古建筑群以道教寺观建筑为主,由张仙祠、虎头寺、王母寺、老君殿等寺观及财神殿、弥勒殿、三宫殿、普陀岩等石观、石窟组成其间以栈道、石牌……[详细]
31、蟠龙寺
蟠龙寺
  蟠龙寺蟠龙寺坐西向东,坐落于江与狮里河交汇处一高岩石之上。寺院为一进两院。占地1530平方米。大门与正殿稍有偏移,中殿两侧有厢房。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两侧设空廊,可观江景色。寺院四周绿树成荫,院内清静幽雅,是县文化馆、县文管所所在地,也是县城主要景点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1979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抢救维修,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文管所文物普查资料载(雍正《云龙州志》):蟠龙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兵火,光绪初年重建。蟠龙寺是旧时“石门八景”之一“三阁龙蟠”的所在地。地址:云龙县城石门镇西边……[详细]
云龙天池
  云龙天池,又叫署场海,古称高海子。从云龙县城沿着蜿蜒的公路西行20余公里,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静安详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滇西有名的高山湖泊五宝山天池。物换星移,世事沧桑。天池仿佛一位久居山中的绝代佳人,以她特有的唯力,向外界不断展示其天生丽质与风姿。周围的五宝山,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原生的云南松林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池畔环境幽静,周围山峦叠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风光四季不同,使人仿佛置身于变幻的画卷之中。位于云龙县城西部20余公里的天池山中,天池海拔2551米,水面约为1.5平方公里,最深处16.8米,平均水深8.5米,属高原断层湖。距下关175公里,距昆明574公里。在天地附近方圆几十里内的白、汉、傈僳、彝等多民族杂居的村村寨寨,都流传着一段关于天池由来……[详细]